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专业)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育专业全套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项目背景课程与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是教育学专业研究中的基本内容,课程与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和主题。课程论是研究课程的问题和规律,用来指导课程编制和课程改革的学问。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活动的规律、策略、思想、价值的学问。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课程和教学的概念2.掌握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含义及关系3.了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4.了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能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按照学习要求来进行学习充分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培养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来研究实际问题的钻研精神。导入案例实践证明,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但是在小学数学课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单调、教学内容封闭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需要引起充分重视。思考:由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这些问题和现象可以看出:课程教学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限制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改革依然面临许多困境,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新方式,这些新尝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学发展规律,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践来验证。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新的发现和尝试都必须经得住实践的考验,经得住全面科学的检测和评价,才能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指明新方向。要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有新的突破,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任务一1.理解课程的概念2.理解教学的概念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说明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什么是课程二、什么是教学一、什么是课程作为一个被长期广泛使用的教育术语,课程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与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实践和理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在唐朝的课程一词已经包含了学习的范围、时限和进程等含义,与现代课程一词的含义已经很接近了。在国外,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1859年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斯宾塞将“课程”这一概念定义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果的不断丰富,对于课程含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具体,还产生了很多不同流派,对课程含义有不同的解读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育者依据课程标准,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教育的进程。课程作为中介,连接着教师的教导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使一切教育活动得以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资源。二、什么是教学从中英文语言中“教学”的词源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教学”概念中的“学”的含义是相对稳定的,在中英文中都是“学习”的意思,“教”的意思则存在明显的变化的痕迹,由单一的意思逐渐丰富多义起来。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使得对教学的研究更为细致深入了,从而催生了教学论研究的二元体系。人们认识到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需要从辨证统一的观点出发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了教与学更高层次的融合。教学是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共同组成的,以课程资源为载体的、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获得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实践交往活动。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含义及关系任务二1.掌握课程论的含义2.掌握教学论的含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说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课程论的含义二、教学论的含义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相互关系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的课程论成果,可将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课程的终极目标、价值、实质、内容、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等;第二个层面是课程设计或编制问题,如课程的具体目标、结构、规划、实施、评价等。由此可以归纳出,课程论是以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阐明课程理论和研究课程问题,来揭示课程规律、指导课程实践的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课程论的含义二、教学论的含义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问题的理论,旨在探寻教学活动的规律与法则,总结教学活动的思想与价值,提炼教学活动的艺术与策略。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相互关系(一)大课程观(二)大教学观(三)二元独立模式(四)相互交叉模式(五)二元循环联系模式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任务三1.了解课程论发展的历史。2.了解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比较分析中国与西方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课程论的发展历史二、教学论的发展历史1古代前科学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2近代系统化探究时期3现代独立学科时期4当代课程论的繁荣发展5中国近现代课程论的发展一、课程论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教学论的历史1.中国古代的教学论2.中国近现代的教学论(二)西方教学论的历史1.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2.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初)3.繁荣阶段(20世纪初-)二、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流派任务四把握每一种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能区分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的主张观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赫尔巴特主义二、进步主义三、要素主义理论四、永恒主义理论三、要素主义理论五、改造主义六、结构主义七、人本主义八、发展性课程九、范例教学论十、后现代主义一、赫尔巴特主义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思想。二、进步主义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主要是把教育问题同整个历史背景以及实用主义思想体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形成实用主义思想体系,他大力批判传统教育,被称为称“进步主义教育之父”。三、要素主义理论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格莱、坎德尔、芬尼和布里格斯等。四、永恒主义理论永恒主义也被称为“古典主义”、“新经院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它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为复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所做的努力。主要代表人物有:赫钦斯、艾德勒、马里坦。五、改造主义改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与进步主义主张“儿童中心”不同,改造主义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代表人物有:哈罗德·拉格、威廉·克伯屈、约翰·蔡尔兹以及乔治·康茨等。六、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强调对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七、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并称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八、发展性课程发展性教学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苏联产生的一种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赞科夫。他著有《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论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论小学教学》等著作。九、范例教学论20世纪20年代初,前联邦德国心理学家M·瓦·根舍因首创了“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将后现代主义思想引入课程领域进行研究,以批评、克服和摆脱现代课程的弊端为目标,建构一种新的课程范式。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与学习要求任务五1.认识领会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2.掌握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把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端正学习态度,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要求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一课,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认识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二)培养教学职业能力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一课,可以掌握从事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业技能,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教学能力的基础。(三)培养科研能力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一课,可以了解本专业领域研究和改革的最前沿动态,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科研能力的基础。(一)培养立德树人的职业理念,端正学习态度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与教学论一课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应该受到本专业学生的高度重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中。(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要想将工作做好,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这就必须认真学习与专业有关的基本知识。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要求教育名言1.埃德·拉宾诺威克兹:“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2.卢梭:“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3.乌申斯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项目检测任务导入请阅读以下材料: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任务要求: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项目背景目标问题历来是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就是目标是什么,怎么进行表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要厘清与其他相关概念如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等的关系。任何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都体现了一定教育价值观,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助于提高制定目标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3.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1.重点掌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2.能够编制规范而实用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1.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2.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来支持实际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钻研精神。导入案例在小学数学“确定位置”一课上,刘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王老师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对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对比,我们发现,刘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简单,尽管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王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关系任务一1.掌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掌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说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概述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功能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的含义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在唐朝的课程一词已经包含了学习的范围、时限和进程等含义,与现代课程一词的含义已经很接近了。在广义层次,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比较宏大的视角来反映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社会根本价值观的一致。狭义层次的目标定位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从比较具体的视角在具体课程领域内部展开,是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具体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又包括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三)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1.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向,而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化。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1234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对象不同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是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概括程度不同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较为广泛,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学生。实施主体不同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后确定下来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设计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调整变化的。灵活程度不同广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广,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包含于课程目标。含义不同5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功能1.课程目标的功能第一,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二,为课程的组织提供依据。第三,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第四,为课程的评价提供依据。2.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中介功能。(4)测度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任务二掌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说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二、行为性目标取向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是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和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具有普遍性、模糊性、指令性,可普遍运用于所有教育实践中。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是一种“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目标都能够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它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目标取向,在科技时代之前一直被长期运用。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二、行为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是在20世纪初针对“普遍性目标”取向无法满足科技时代需要而产生的。行为目标是以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陈述课程目标,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便于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和改进。其基本特点是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所以,行为目标体现的是一种“唯科学主义”的价值观。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三、生成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的课程目标萌芽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指的是在课程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目标,它更加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完整人格和自主能力,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这一类课程目标取向,趋于在动态中不断完善。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四、表现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由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结束时有意或无意得到的结果,它是课程活动的结果。认为表现性目标具有唤起性,关注无法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期望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创新性的表现而不是一致性的反应。表现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编制任务三1.掌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编制的来源和依据2.掌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编制的原则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说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编制环节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编制的环节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编制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2编制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3编制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4编制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编制的环节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有许多方法和途径,主要应做到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研究与学习相结合、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是一种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目标指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的结果性目标。(一)行为性目标表述方法表现性目标,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个性化的发展和表现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活动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表述。(三)表现性目标表述方法(二)生成性目标表述方法生成性目标也叫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的内心感受、情绪体验。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学习能力的形成等。教育名言1.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2.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项目检测任务导入请阅读以下材料: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任务要求:运用本章所学知识,为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课文,编制教学目标。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项目背景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基础与保障,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切合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但直接制约着其开发、利用的程度和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教育系统的正常运作。教学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它具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形式。包括三个维度的构成要素: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活动。教学内容的构成以一定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与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掌握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概念课程。2.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编排的基本理论。1.能够掌握并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2.能够正确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意识,深刻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导入案例在张老师的一节小学语文课堂上,她带领学生学习古诗《江南春》,为了帮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感受自然之美,张老师带来了几张好看的江南美景图,上面有诗中描写的千里江南、绿树红花、酒旗飘扬、烟雨朦胧、黄莺啼叫。学生们通过观察欣赏图片,加深了对诗歌中描写的江南的春天的印象,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思考:在这个案例中,张老师将风景图片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它直接指向“教什么”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掌握选择和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与技巧,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概述任务一1.理解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概念2.掌握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3.了解教学内容的演变和取向通过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资源概述二、教学内容概述一、课程资源概述(一)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内涵。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1.根据资源所处的空间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二、教学内容概述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的素材和信息的总和。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核心应当是各门学科的知识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任务二1.了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念和主体2.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能够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念和主体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索和发现一切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有可能进入课程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指充分挖掘已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概念和主体从宏观角度上,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担负着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的责任;从微观层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则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直接的主体,将课程资源转变为现实的课程活动。此外,还有专家、社会等其他主体,在现代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234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知识性课程和各种非正式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及对学校中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的利用。学校层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介入。教师不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影响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而且还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层面学生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感受、创意、问题、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任何课程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课程资源。学生层面社会层面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社区管理者、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等人力资源;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等相关部门。社会层面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任务三1.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2.掌握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初步掌握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环节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二、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三、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基本环节一、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科体系、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社会现实生活三个因素,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一)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二)教学内容应关照社会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所有的小学生都会在未来进入社会职场,因此,教学内容就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三)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教学内容是否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能否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部分。教学内容要发挥其有效性,除了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外,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精心地编排。二、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编排与横向编排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213三、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基本环节(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二)确定教学目标(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四)确定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五)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育名言1.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2.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项目检测任务导入请阅读以下材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任务要求:结合叶圣陶先生的话谈谈你对教材观的认识。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项目背景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程结构是指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是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各要素、各部分按一定比例组合的方式,它反映了各类课程的相互关系和比重。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种类繁多,需要精心地加以选择和运用。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掌握课程的类型与结构2.理解教学模式的特点与结构、生成与发展3.掌握主要的教学模式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正确地选择与构建教学模式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导入案例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当学生不能理解三角形面积的原理时,数学老师王老师让学生准备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并且引导小组成员两人一组,分别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合成一个四边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含义。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思考方向的引导下,可以明确自己的操作内容,从而逐渐对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清晰、明了,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团结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案例中使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一。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任务一1.了解课程的类型2.掌握课程的结构能够把具体的课程正确归类到本课所学的课程类型中去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的类型二、课程的结构一、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是指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是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各要素、各部分按一定比例组合的方式,它反映了各类课程的相互关系和比重。课程的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宏观的课程结构着重于对各级各类学校中具体课程类型设置的研究;中观课程结构着重于研讨所设置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微观的课程结构则重在探讨学科课程科目内部各知识的体系化组织及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模式的分类、结构与特点任务二1.了解教学模式的含义与分类2.掌握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特点能够分析具体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特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教学模式的含义二、教学模式的分类三、教学模式的结构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二、教学模式的分类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社会交往教学模式行为修正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的结构1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3操作程序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主要的教学模式任务三1.了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2.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通过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教学模式,明确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以后教学中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打好理论基础。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二、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一、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234“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发现学习”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暗示教学在于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运用鲜明的形象强化和外围知觉唤起学生的视听感觉,使学生在轻松、舒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进而不断促进学生的生理及心理潜力的发展。暗示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程序代替了教师,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程序教学”模式5二、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一)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法,后经前苏联凯洛夫等人重新进行改造传入我国。我国的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其加以调整,形成了“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二)80年代以来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任务四1.掌握选择教学模式的方法2.掌握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能够构建具体教学情境来选择和构建教学模式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教学模式的选择二、教学模式的建构一、教学模式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模式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二、教学模式的建构建立重视能力与审美的教学观坚持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并举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教育名言1.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尔巴特2.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3.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项目检测任务要求:请根据本章所学内容,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利率”一课的教学模式。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项目背景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依据和手段。课程设计就是要解决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问题。课程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学科中心课程设计、学生中心课程设计、社会中心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则是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有利于学习者有目的学习的教学系统,把已确定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的心理控制与教学技术紧密结合,优化组合教学要素,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含义2.掌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过程3.掌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模式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对自己专业课程设计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依据学科特点来设计教学,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导入案例在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教育热点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某小学以探索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学生计算思维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主题下的课程设计方法与实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思考:教师并不需要完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比如算法,而是要能明白其中的机理,提炼出能让学生理解的原理,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学习。目前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启蒙,是埋下一颗计算思维的种子。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探索。课程设计和开发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前提,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极大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概述任务一1.掌握课程设计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教学设计的含义和依据能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加以分析,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课程设计的含义二、课程设计的分类三、教学设计的含义与依据一、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是课程研制的一个环节,是制定课程的过程,并表现为一定的课程的结构。具体来说,课程设计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二、课程设计的分类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出现了一些否定班级授课制、将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有一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如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三)社会中心课程设计社会中心课程设计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改造社会能力的课程设计。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客观需求,课程学习应深入社会生活中,课程内容应该来自生活。(二)学生中心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这种课程设计强调个别发展,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一)学科中心课程设计学科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它以结构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三、教学设计的含义与依据(一)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四)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五)教师的教学经验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模式任务二1.了解课程设计的模式2.掌握教学设计的模式能够区别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和教学设计模式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设计的模式二、教学设计的模式一、课程设计的模式(一)目标模式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形式训练说”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以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为开发的基础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二)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是立足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强调培养儿童智慧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三)情境模式情境模式则主张必须先进行学习情境的评估与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必须先分析情境,然后据此拟定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经过师生教学的诠释与实施后,进行评估与回馈。教学设计模式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性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怎样评价和修改?二、教学设计的模式(三)系统分析模式(二)过程模式(一)目标模式213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内容任务三1.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2.掌握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教学设计的方法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一、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教学反馈的控制作用二、教学设计的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策略3设计教学评价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教育名言1.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2.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2.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项目检测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二首》(见教材)具体要求:请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二首》,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从教学内容设计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项目背景在依据教育目标筛选出合适的教育内容之后,就需要将教育内容加以组织安排,这就是课程组织。通过课程组织,把各个课程要素按相互联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排列顺序,从而形成有机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维度,分别为按门类划分的横向水平结构和按程度划分的纵向垂直结构。横向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安排,纵向结构就是将教育内容进行分学段、分年级、分学期甚至分单元进行排列。在课程组织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联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方式与学生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三种。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掌握课程组织和教学组织的含义2.掌握课程组织的准则和结构3.掌握教学组织的类型能够依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类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感受,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学生。2.能够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导入案例在小学课堂中,提问环节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问环节过少。二是提问环节安排得过于紧密。三是提问方式不正确。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主要的解决途径在于做好课程组织和教学组织。课程组织和教学组织概述任务一1.理解课程组织的含义和基本取向2.理解教学组织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根据课程组织的四个基本取向来对课程组织的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优点和确定。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组织的含义二、教学组织的含义及作用一、课程组织的含义课程组织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二、教学组织的含义及作用教学组织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在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教学组织处于真正的基础地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课程组织的准则和结构任务二1.理解课程组织的准则2.理解课程组织的结构能够从横向水平和纵向垂直两个维度来分析具体小学课程的结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组织的准则二、课程组织的结构一、课程组织的准则(一)连续性连续性是指将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保证学生有机会重访和深化已经学习过的主题或技能,使每一个成功的机遇都建立在以往的基础上。(二)顺序性顺序性指将所选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到繁地组织起来。(三)整合性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学习经验务必做到能协助学生逐渐获得完整系统的观点,使学生将不同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增加学习的意义、应用度及效率。二、课程组织的结构(一)横向水平组织横向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整合性。(二)纵向垂直组织纵向垂直组织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教学组织的类型任务三1.掌握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不足2.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不足3.了解个别化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能够针对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其所属的教学组织的类型,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班级授课制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别化教学(一)班级授课的运用原则和规模(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一、班级授课制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是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方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在小组学习组织形式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分组的问题。一般说来,分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组的规模和组的个数问题。第二是采取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的问题。第三是灵活变换的问题。三、个别化教学1.根据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准备学习的活动和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媒体的资源。2.仔细安排学习活动,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较小的独立步子,每个步子一般只包含单个知识点,认真安排各个步子的学习程序。3.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表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以便在进入下一步学习之前,检验学生对前一步内容的掌握程度。4.必须让学生立即知道每一步学习的结果,让他们伴随一次次的成功,充满信心地前进。5.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接触,诊断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激励他们自觉学习,及时给予强化。教育名言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2.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3.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项目检测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具体要求:结合课程组织结构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来对小学语文《遨游汉字王国》一课设计教学环节。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项目背景课程实施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构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归纳为实施的对象、实施的主体、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开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根本要素构成的。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课程实施的含义与本质2.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本质3.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1.能够运用课程实施的策略来分析具体课程实施的案例2.能够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实施具体课程的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和探究精神。导入案例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中,张老师利用七巧板的多变性,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实践动手结合起来,用神奇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上百种有趣的图案,如人、动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之奇妙。思考: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拓宽思维,发展空间想象力,并感受拼图游戏的魅力和它们所包含的奥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人格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段落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概述任务一1.理解课程实施的含义与本质2.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本质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实施概述二、教学过程概述(一)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构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二)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要想成功地推行课程改革,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完善方案。一、课程实施概述二、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开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根本要素构成。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任务二1.掌握课程实施的取向2.掌握课程实施的策略能够把课程实施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中去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课程实施的取向二、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对于课程实施本质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人们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对课程实施采取不同的取向。课程实施取向主要分为三种:一、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忠实取向213二、课程实施的策略根据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的研究,课程实施策略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中间策略。(三)中间策略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外拓展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起改革最适当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二)自下而上策略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这种实施策略有利于消除教师对课程变革的疑虑,减少课程实施的阻力。(一)自上而下策略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教学过程的特点、结构与规律任务三1.认识教学过程的特点2.掌握教学过程的结构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规律来展开实践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教学过程的特点二、教学过程的结构三、教学过程的规律一、教学过程的特点交往性认识性开展性教育性(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要素。二、教学过程的结构(二)教学过程的影响要素影响教学过程的要素有: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教学过程的规律1234(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一)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相统一的规律教育名言1.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契诃夫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项目检测任务导入请阅读以下材料:周一贯先生说过:“被选为课文的作品,它不仅具有作品的价值取向,还带上了教学的价值取向、育人的价值取向,其功能不仅在于获取认知,更在于促进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作为教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单单只是让学生接受作品的思想内容,更有以作品为凭借,开展自由感悟、激发生命体验、引导敏于发现、鼓励质疑批判的任务。这种对作品的多元理解只要不属大是大非,虽出自个别学生,也是可以共存的,而且是应该提倡的。”任务要求: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项目背景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就是在可达到教学目标的诸方法和方案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和确定被认为是相对最合适的教学途径,决定实施的教学方案应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的结果。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教学方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方法的含义2.掌握教学策略的类型3.掌握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2.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来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树立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意识。关爱和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导入案例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种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模式对于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其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有利影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创新多种探究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策略的含义与特点任务一1.理解教学策略的含义和特点2.了解教学策略的结构能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具体教学案例所使用教学策略的特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教学策略的含义二、教学策略的特点一、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二、教学策略的特点(一)概括性(二)指向性(三)操作性(四)整体综合性(五)调控性教学策略的类型与应用任务二熟练掌握教学策略的五种类型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学科教学的策略设计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情境教学策略二、启发式教学策略三、要素主义理论

三、自主学习策略四、合作学习策略五、探究学习策略一、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度的启发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启发策略成败的关键是何时给学生以指导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三、自主学习策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其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切实增强策略教学意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轻策略训练的思想。四、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探讨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信心、伙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利用个体之间的差异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有效地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有: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五、探究学习策略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法的含义与分类任务三1.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2.掌握教学方法的分类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类型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二、教学方法的分类一、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对于教学方法的定义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第三,教学方法还要受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二、教学方法的分类(一)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国外学者关于教学方法分类的观点很多,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有三种在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力,分别是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二)国内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1.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功能分类;2.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分类;3.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特色分类。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任务四熟练掌握小学常用的十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教学中综合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语言性教学方法二、直观性教学方法三、实践性教学方法四、研究性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其特点是能较迅速、准确而大量地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一、语言性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讲授法213(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二)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内外一定场所,直接观察、访问、调查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二、直观性教学方法三、实践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等实际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有意识地反复完成某一活动,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二)实习法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实际工作,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一)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要求,利用指定的设备,采用特定方法而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并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常表现为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榷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四、研究性教学方法(二)发现法发现法是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景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任务五1.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2.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能够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教学方法的选择1234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所具备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5二、教学方法的运用优化组合兼顾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教育名言1.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2.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程鸿勋项目检测任务导入请阅读以下材料: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声音的产生》(见教材)任务要求:请根据所学内容,说说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谢谢聆听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目录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项目五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项目二课程与教学的资源与内容项目三课程与教学的类型与模式项目四课程与教学论概述项目一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项目七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项目八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目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趋向项目十课程与教学的评价项目九项目背景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程的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以及结果等问题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课程评价具有需求评估、诊断与修订、比较与选择、确定目标达成的程度、成效的判断等功能。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具体情况来看,课程设计的质量、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课程与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对象,掌握这些评价对象的评价方法十分重要。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项目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与类型2.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3.掌握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能够运用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树立评价理念,分析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形成基于课程与教学评价来改进教学的意识。导入案例某些小学课程对于学生的评价偏向于言语和逻辑等方面,忽视了人际交往以及观察方方面的评价。尽管评价偏向于言语智能方面,但是总体来说质量并不高,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思考: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课程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与类型任务一1.理解课程评价的含义和类型2.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类型能够把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正确归类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本任务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语言性教学方法二、课程评价的类型三、教学评价的含义四、教学评价的类型一、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评价”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一)以评价标准为依据的分类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4.档案袋评价(二)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