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合理用药_第1页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_第2页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_第3页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_第4页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合理(hélǐ)用药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sùyǎng)促进活动第一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

为进一步推动(tuīdòng)健康促进和科普工作,落实深化医改健康促进工作任务,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努力实现健康中国梦,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重要举措。

活动第一周期为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促进和科普宣传活动。活动(huódòng)背景第二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

不合理用药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慢性病患病逐年增加,药品的可及性不断提高,居民自我(zìwǒ)用药比例逐步上升,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2013年度活动主题定为合理用药。活动(huódòng)背景第三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四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主要的内分泌代谢病。1980年,我国14省市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显示(xiǎnshì),糖尿病患病率为0.67%。2007-2008年,我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9.7%。保守估计,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9000万以上。概况第五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同时(tóngshí)引起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其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可并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甚至致残和致死。糖尿病的定义(dìngyì)

第六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WHO1999糖代谢(dàixiè)的分类WHO1999(mmol/L)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11.1糖尿病(DM)≥7.0≥11.1IFG或IGT统称(tǒngchēng)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第七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

WHO1999糖尿病诊断(zhěnduàn)标准1.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或2.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或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xuètáng)明确诊断第八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满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症状加随机(suíjī)血糖≥11.1mmol/L(200mg/dl)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美国糖尿病协会(xiéhuì)

2010推荐标准第九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型糖尿病1免疫介导2特发性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5药物(yàowù)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所致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8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妊娠糖尿病WHO1999糖尿病分型第十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jiànbié)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年龄多<25岁多>40岁起病方式多急剧,少数缓起缓慢而隐袭起病时体重多正常或消瘦多超重或肥胖“三多一少”症状常典型不典型或无症状急性并发症酮症倾向大,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酮症倾向小,老年患者易发生高渗性高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肾病30-40%,主要死因20%左右心血管病较少70%左右,主要死因脑血管病较少较多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低下或缺乏峰值延迟或不足胰岛素治疗及反应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生存,对胰岛素敏感生存不依赖胰岛素,应用时对胰岛素抵抗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及正常的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保证儿童(értóng)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止发生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治疗目标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血糖(xuètáng)控制目标及状态分类良好一般差血糖(mmol/L)空腹4.4-6.1≤7.0>7.0非空腹4.4-8.0≤10.0>10.0HbA1c(%)<6.56.5-7.5>7.5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及HbA1c水平综合判断HbA1c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指标,不仅可评估2~3个月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可用于判断患者自我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次数安排是否足够在不发生(fāshēng)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糖化(tánghuà)血红蛋白(HbA1c)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病人都将有益,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的并发症风险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bùyí)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标注意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运动(yùndòng)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糖尿病综合治疗(zhìliáo)原则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tèbié)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治疗中有规律锻炼的重要性。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其他药物间的相互关系。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何应付患其他疾病、低血糖及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患者应掌握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达标的标准。糖尿病的心理教育。糖尿病教育(jiàoyù)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目标获得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维持合理体重:超重的患者:在3-6个月期间减轻5%~10%消瘦的患者:恢复理想体重并长期维持具体要求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límǐ))—105总热量(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成人长期卧床者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3035千卡——中度体力劳动者(瓦工、木工、管工等)40千卡以上——重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搬运工等)适度控制体重: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瘦者、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10%。饮食控制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监测频率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病情稳定或已达标者可每周监测1-2次胰岛素治疗者在开始阶段(jiēduàn)每日至少测5次,达标后每日监测2-4次口服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者每周监测2-4次监测时间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者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HbA1c仍未达标者睡前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者夜间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后血糖监测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口服药双胍类药物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药物非磺酰脲类药物---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常需要不同作用机制(jīzhì)的口服药联合治疗口服药治疗(zhìliáo)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主要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作用机制(jīzhì):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降糖效力:HbA1c下降1%-2%用法:随餐服用(普通片)、餐前半小服用(肠溶片)其他作用: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防止或延缓IGT向糖尿病的进展,可用于糖尿病预防降低体重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毒(罕见)注意事项与胰岛素或促分泌剂联合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使用碘化造影剂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双胍类药物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双胍类药物副作用乳酸性酸中毒

-发生率极低,死亡率高

-多发于老年人,肝肾功能(gōngnéng)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常见有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多发生在服药早期

-轻度、短暂(duǎnzàn)

-与食物同服可减轻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变(Ccr<60ml/min,Cr≥1.5mg/dl(男性),Cr≥1.4md/dl)肝脏病变酗酒者有胃肠道疾病患者血管(xuèguǎn)内造影前后48小时暂停使用使用二甲双胍注意事项不推荐孕妇使用,哺乳期妇女应慎用与速尿、西咪替丁合用血药浓度增加,副作用增强

与地高辛合用应密切监测肾功能

增加华法林的抗凝倾向,会增加出血的不良反应

服药方法:进餐前或与餐同服双胍类药物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主要(zhǔyào)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降糖效力:HbA1c下降1%-2%用法:餐前30min服用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体重增加注意事项: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依从性不好者可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磺脲类药物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低血糖水肿(shuǐzhǒng)主要(zhǔyào)副作用--诱发因素:进餐(jìncān)延迟、体力活动加剧、药物剂量过大

--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磺脲类禁忌症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哺乳期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hūnm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者注意: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主要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机制及特点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fēnmì)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降糖效力:HbA1c下降1.0%~1.5%用法:餐前即刻服用不良反应: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频率和程度低于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格列奈类副作用低血糖、胃肠道反应(fǎnyìng)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服用(fúyònɡ)方法餐时服用,每日3次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主要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作用机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降糖效力:HbA1c下降0.5%~0.8%用法:与第一口饭同服其他作用:不增加体重阿卡波糖可防止(fángzhǐ)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有明显消化(xiāohuà)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禁用;孕妇儿童;重度肝肾功能异常;感染发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胃肠道反应(fǎnyìng),腹胀、排气。偶见转氨酶增高、皮肤过敏反应副作用禁忌症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注意事项在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若出现低血糖,不应使用(shǐyòng)蔗糖,应使用(shǐyòng)葡萄糖纠正。用餐前即刻或与第一口食物咀嚼同服α-糖苷酶抑制剂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主要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作用机制: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糖效力:HbA1c下降1%-1.5%用法:与进食无关其他作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水肿增加心衰风险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liánhé)使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注意事项:自身胰岛功能很差时,单用降糖作用不明显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若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噻唑(sāizuò)烷二酮类药物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噻唑(sāizuò)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yǐnqǐ)贫血和红细胞减少可引起(yǐnqǐ)体重增加和水肿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有关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增加低血糖风险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噻唑烷二酮类应用注意事项

肝功能不全者禁用(活动性肝病或肝酶升高大于2.5倍)育龄期妇女注意(zhùyì)避孕不用于1型糖尿病不用于心功能不全者服药不受进食影响噻唑(sāizuò)烷二酮类药物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改善糖代谢改善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dǐkàng)状态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2型糖尿病口服药联合治疗(zhìliáo)的目的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单独使用某一药物(yàowù)不能达到目标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物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同一类口服降糖药不得联合使用。联合(liánhé)用药原则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胰岛素制剂(zhìjì)分类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持续时间短效胰岛素(RI)15~60min2~4h5~8h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10~15min1~2h4~6h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10~15min1~1.5h4~5中效胰岛素(NPH)2.5~3h5~7h13~16h长效胰岛素(PZI)3~4h8~10h长达20h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2~3h无峰长达30h预混胰岛素(HI30R,HI70/30)预混胰岛素(HI50R)0.5h0.5h2-12h2~3h14~24h10~24h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门冬胰岛素30)10~20min1-4h14~24h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赖脯胰岛素25)15min1.5~3h16~24h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口服药联合治疗仍未达标者。最大剂量口服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可以保留。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bùbì)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患者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者胰岛素起始(qǐshǐ)治疗适应症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包括中效or长效胰岛素适应证:

口服药失效时,口服药+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使用方法:继续OAD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起始剂量(jìliàng)约为0.2U/kg体重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4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白天血糖不达标者可改为每天多次注射基础(jīchǔ)胰岛素的使用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适应征在基础胰岛素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需要进餐时间灵活的患者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然未达标或反复出现低血糖者使用方法:根据空腹(kōngf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1-4单位,直到血糖达标多次胰岛素注射(zhùshè)治疗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形式,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多次皮下注射。需要胰岛素泵来实施。适用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jìhuà)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持续(chíxù)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1.糖尿病概述(ɡàishù)2.糖尿病治疗(zhìliáo)目标3.糖尿病综合(zōnghé)治疗4.口服药物治疗5.胰岛素治疗6.用药误区及建议目录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误区一以往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人.通常先进行2~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减轻体重),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才给予药物治疗。长期研究发现.仅靠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都不能控制达标(dábiāo),而持续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胰岛细胞。为了使血糖能够尽早控制达标,解除高血糖对胰岛及各脏器血管的毒性作用,保护和逆转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新版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同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降糖药物。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huànzhě)无须用药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误区二糖尿病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病程阶段,其病理机制及伴随病情况差别很大,因此,药物(yàowù)治疗应当个体化。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糖尿病类型、身体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选择用药,切勿随意“跟风”,贪“新”求“贵”。东施效颦(dōngshīxiàopín),忽视个体化用药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误区三口服降糖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若干种类。每一类(yīlèi)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不相同,但同一类(yīlèi)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同类药物合用非但不会使药效倍增,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同类(tónglèi)药物联用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误区四人体的内环境对血糖骤变很难一下适应,所以。控制(kòngzhì)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许多患者为了把血糖尽快降下来,往往采取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的办法,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急于降糖而大量(dàliàng)服药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精选课件误区五药效的发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药效才显现出来。许多(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