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激发情趣1.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齐答)为人民服务。3.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再读一遍课题!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读,齐读,重点指导“重”的读音。2.学写“鼎”,课件出示“鼎”字,鼎的图片,“鼎”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汉字其字其物相融合的文化特征。3.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书写两个带鼎的词,要做到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三、初读学文理清要点1.大家在预习课文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课件出示资料袋的内容,学生默读思考:读完后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这是一篇演讲辞,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4.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都有要说的论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本课的论点在哪一句话中。5.指导学生交流论点。6.找到了论点,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规律,这一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和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1)出示第二自然段,浏览第二段,找关键句。(2)指名学生回答。(3)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键词呢?指名学生回答。7.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浏览第三段话,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找一找关键句。怎么提炼关键词呢?指名学生回答。8.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象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四个字的关键词。明白了吗?开始吧!(生自学,师巡视)9.指名学生汇报自学成果。10.总结学法: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主席的演讲是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的!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四、研读“死的意义”学习论证方法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自由读)1.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2.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1)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2)出示司马迁的资料,学生读,说说主席为什么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指名学生读。(3)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学生配乐吟诵。)(4)出示有关生死的诗句,配乐齐读。(5)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3.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1)对比,怎么比?[板书:对比](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2)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3)(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4)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期间,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情色彩)(5)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6)说得多好啊,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这句话不好读,别看每个字你都懂,但要读好却不容易。(生自由练读此句)(7)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8)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4.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1)举谁的例子?(2)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这一段视频,想想哪个镜头深深地打动了你?(播放视频)(3)谁来说说那个镜头打动了自己?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思德?(4)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所以平时我们要打动人心,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啊。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5)张思德和大山融为了一体,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丰碑!他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张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好这句话。配乐学生齐读句子。五、读写结合学以致用1.同学们,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运用我们今天刚刚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写一段话。(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在课堂练习纸上写话。)2.指名学生交流展示。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你的收获是什么?六、拓展与作业1.张思德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张思德》,有条件的同学回家上网搜一搜看一看。2.爱读书的你们一定能从书中获得更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林老师向大家推荐《红岩》、《小兵张嘎》、《小游击队员》这三本书。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完全的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死的意义不怕批评互相帮助引用对比举例《为人民服务》学情分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这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论说文范畴。对于小学生来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陌生的,这是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但同时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章,学习起来没有章法。因此,结合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去突破,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为人民服务》课堂效果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本节课教师把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例证”的论证方法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恰当的,也是明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对比法的时候,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并透过文字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人文性的挖掘上,细腻地体察到作者的情感脉博,准确地把握住文本的情感支点,做到师生间心相印,情相通。其次,突出工具性。重点理解巧妙的论证,并加以反复的训练。总之,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强烈的情感冲击,缜密的论证分析,简明的学法指导,自如的交流生成则是这堂课突出的特点。《为人民服务》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课堂练习纸学校:班级:姓名:一、请用“鼎”字写两个词,要一个比一个写得有进步。鼎二、请从文中选择一句主席的名言,试着用上今天所学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写一段话。《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辞。可是我一直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我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把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去突破,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文体的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读写结合中加以运用。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二)让语文课“实用”起来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鉴赏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临现代社会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实用”起来。(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语文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不足之处:(一)反思我的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学生跟着我的步伐,一步步向前,看似有很大的发展,实则限制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和空间。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的探究与学习。(二)在学习“死的意义”的论述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但是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绩效发展咨询服务
- 展会服务合同范本在线看
- 拼花地板购销合同样本
- 个人工作承诺
- 社区安宁餐饮业静音承诺
- 马戏团表演安全保障服务协议
- 终止协议合同的操作
- 版评审表采购合同
- 机电工程招标文件解读与指导
- 文华财经-半自动程序化交易使用指南101212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精美赛课课件
- 产品合格证标签出厂合格证模板
- GA/T 2007-2022法庭科学气枪弹检验技术规范
- 春节人员流失预控方案
- 《孔乙己》改编剧本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绘画心理治疗专家讲座
- 合同Amazon店铺代运营协议模板
- 拉丁字母字体造型规律课件
- 《穿井得一人》《桑中生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