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多角度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较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与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影响。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辛亥革命的评价。四、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一切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如何认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成果为什么落入袁世凯手中,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五、教学过程:导入(旧知复习):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以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实现了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对外则积极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如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只可惜农民阶级两次运动因自身局限性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维新派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要使中华民族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领导了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起义发生在农历的辛亥年,所以称为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它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的背景师:辛亥革命的发生绝非偶然,革命的酝酿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应该从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态中,寻找它爆发的原因。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必然性、可能性和偶然性)。生:(1)必然性: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可能性:经济基础:清政府先后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学说。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3)有利时机: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师:同学们概括的还是比较准确、完整的,再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个:关于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加剧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兴办新学、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训练的新军更成为辛亥革命时革命军的主力。当皇族内阁建立后,清廷的立宪骗局被戳穿之后,原本主张改良的立宪党人也加入到革命阵营中,清王朝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境地。第二,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核心是三民主义,它集中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师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用革命的方式挽救中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支持。与此同时,革命还具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军事上的准备,再加上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将爆发。二、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的过程师:关于这一过程,以地点为依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篇章:武昌篇,南京篇,北京篇,分别对应革命的爆发、高潮、结局三个阶段,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本后面两目,完成基础梳理,指出在这三个阶段主要有哪些事件发生?生:武昌篇(惊天一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南京篇(改天换日)(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北京篇(花落袁家)(1)清灭亡。1912年2月12日,溥仪帝退位,清朝覆亡。(2)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师: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过程中的几个重难点知识进行一一突破。<一>、武昌起义师:通过一组数字来了解下辛亥革命的进程,说明了什么问题?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41天:从武昌首义到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去的独立,仅41天。生:辛亥革命震撼了清王朝,使其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师:进展迅速,影响全国的“多米诺”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二>、中华民国之多少师:一起来了解下中华民国的知识。生:时间:1912年1月1日;国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师过渡: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暴力夺取了政权,随即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来巩固政权,(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部《临时约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师: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概括指出《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生:主权在民;国民权利;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制内阁;师进一步提问:帝制时代主权在谁手中?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具有什么进步意义?生:在君主手中,意义在于以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师:《临时约法》中为什么要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何在? 生:为了限制即将担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希望借此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师:通过对《临时约法》内容的解读,《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典题对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师过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心开辟中国灿烂未来美好愿望,但这一美好的愿望很快就化为了泡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段视频,指出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原因有哪些?生:1、袁世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个人的阴谋与权术(一方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军,另一方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2、列强支持袁世凯(军事、外交、经济),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3、革命党内部旧官僚、立宪派施压革命党人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师过渡:在这种种形势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被迫妥协,(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我们应如何评价这场辛亥革命,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幕——青史功过后人评。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标准,从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一下辛亥革命。师:【深层探究】——结合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生: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习俗的近代化。师:虽然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他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近代中国的国情呼唤着新的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个新的阶级指的是无产阶级。1919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升华: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是五千年文明史、七十年屈辱史、几万万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交织在一起,是一种强大的、足以震撼世界的洪流。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探索富国强民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一切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如何认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成果为什么落入袁世凯手中,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课按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篇章教学,背景篇、过程篇、影响篇。从整体上看,教学目标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合理。在本课设计中,突出了历史学习的特点,既充分地利用了教材的图文资料,又适当地补充了课外资料,图文并茂,注重以用丰富的历史材料深化教学内容,既让学生从教学中感受“论从史出”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较好地突出体现新课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一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如何认识《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成果为什么落入袁世凯手中,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总体而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材分析作为第四单元第13课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专制整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大门,可谓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不仅结束了一个旧的封建时代,而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分为了三个模块,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第13课辛亥革命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2.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3.从晚晴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清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D.使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5、学者马海珍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中记述:“袁世凯是清末新军训练的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作者判断其“受害”的依据是()A.袁世凯借助新军篡夺了清朝的政权B.没有新军的参与就没有辛亥革命C.部分新军将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新军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军阀割据6.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年10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7.《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象。——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瞩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月10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选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清帝退位,政权实现了和平过渡,因此在形式上与英国“光荣革命”相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结束清朝专制统治,并未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是通过参议院表决的,符合法律程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选C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孙中山设想三段式程序的“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可知其最终目标是建立宪政,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三项不是他的最终政治目标。3、选B政局的动荡不安是宪政道路艰难地外在体现,故A项错误;“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可知政局的不断变换就其本质而言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艰难推进,故B项正确;革命党人不属于保守势力,故C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期政局的不断变化重在宪政形式的不同,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4、选A由材料中“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第一点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第二点强调的是民主意识,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C项只强调了民族方面,故C项错误;B、D两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故B、D两项错误。5、选C袁世凯借助新军掌握了政权,对袁世凯来说是受益,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没有新军就没有辛亥革命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部分新军将领领导了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对袁世凯来说是受害,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出现在袁世凯死后,故D项错误。6、选B1905年,三民主义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和“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可知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故B项正确;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列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7、选B[解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意味着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民国二年”为1913年,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中“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只涉及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未涉及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表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了首次国会选举;政党政治开始出现。2、说明:国民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都较低;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破坏宪政;内阁更换太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试用期接触劳动合同范本
- 供应合同-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计算机(或打印机)协议供货合同
- 广东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5套【附答案】
- 2024年车辆物流运输合同协议书
- 机械租赁合同模板集
- 展览活动中的房产赠与合同
- 货物仓储出租协议
- 2024年详细版租房协议书
- 手机销售合同常见问题解答
- 2024版酒店经营合作协议模板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课堂PPT)
- 护理核心制度督查表20179
- 红色古色绿色文化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 《Monsters 怪兽》中英对照歌词
- 《正交分解法》导学案
- 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 平面构成作品欣赏
- 英语管道专业术语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优秀范文8篇)
- 五篇500字左右的短剧剧本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新闻宣传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