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毕业论文_第1页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毕业论文_第2页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毕业论文_第3页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毕业论文_第4页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系部:专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0引言(1)1裂缝产生原因(1)1.1横向裂缝(1)1.2纵向裂缝(3)1.3网状裂缝(4)1.4不规则裂缝(5)2预防措施(5)2.1设计期间的预防手段(5)2.2施工期间的预防手段(7)2.3运营期间的预防手段(7)3治理措施(8)3.1横向裂缝的治理措施(8)3.2纵向裂缝的治理措施(8)3.3网状裂缝的处理措施(9)3.4裂缝处理的常规办法(9)4结束语(10)感谢词(10)参考文献(11)-1-0引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在高等级公路建设当中成为了首选路面类型。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多,再加上超载现象频繁,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越来越严重。我们知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基准期是15年,然而很多沥青路面在早期就不得不进行修理。通过调查发现,沥青路面早期损害中,有很大一部分病害属于沥青路面的裂缝或者由于裂缝没有及时修补而产生的次生病害。由于沥青路面裂缝对行车安全、行车舒适度性以及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因此,研究沥青路面的裂缝具有很重大的意义。1裂缝产生原因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形式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以及其他不规则裂缝。1.1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它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而后逐渐发展,最后贯穿全部路面。如下图所示:一般情况下,横向裂缝成因主要由三个:1.1.1基层材料收缩引起的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对于新铺的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会产生干缩应力,并且水分减少的越多越快,产生的干缩应力就越大。在已经产生干缩裂缝的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如果沥青层面较薄,基层的裂缝会由温度应力而使面层底部先开裂,并很快形成反射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下文将做详述)。这两种收缩变形都会使层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层面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使沥青路面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层面底部开裂。1.1.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1)低温收缩裂缝。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热胀冷缩是沥青混凝土自身材料的一种性质:一方面,沥青混合材料在温度较高时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能力,当沥青路面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时,沥青路面的拉应力来不及松弛,从而导致路面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应力,最终导致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热胀冷缩性能,在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但由于沥青路面与基层是一个整体,这样沥青路面的这种趋势就受到了约束,从而同样会产生路面的拉应力,如果这种拉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材料极限拉应力,就会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2)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力变小,加之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1.1.3差异沉降引起的裂缝由路基不均匀沉降在路面上引起的开裂,特别是在那些半填半挖段、高填方路段,碾压比较困难,而且不容易做到均匀碾压,路基各部分在通车以后由于汽车荷载和雨水的作用,造成不均匀沉降,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层面,由此产生横向裂缝。此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也会导致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沥青路面要求连续施工,并且正常条件下不得停工,但是由于天气、机械以及人员的休整等各方面的原因,横向的路面接缝不可避免,如果冷热接缝处理不好,道路通车后运营后,很容易发展成路面的横向施工裂缝,从而进一步引发次生病害。1.2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没有延伸到路堤边缘。如下图所示:通常,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2.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及河谷地段,地基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1.2.2路基施工原因一方面,沥青路面全幅摊铺容易发生离析,并且沥青混合料随着布料器往两侧送料时,温度下降过快,从而导致两侧的沥青混合料不易压实。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粹程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另一方面,沥青路面摊铺时,采用半幅摊铺或者由于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形成纵向冷接缝,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也容易形成纵向裂缝。1.2.3水的渗透破坏中央分隔外带、路表、边坡等处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如果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作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边坡压实度不够和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而滑坡等也容易引起沥青路面纵向开裂。同时,一些重型车辆经常沿一个车道行驶也是造成纵向裂缝的重要原因。1.3网状裂缝网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呈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的网状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即网缝。其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施工前的设计问题关键原因之一。如果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搅拌均匀比例失衡等容易使沥青与石料黏结性差。沥青层厚度的计算设计要合理,假若厚度不足,会导致层间黏结性差,在完工运营后水分容易渗入形成裂缝。其次,原材料的选用不当也是导致裂缝的重要原因。如果选用的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低,沥青延度差、抗裂性弱,会直接导致路面的开裂。同时,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过长,搅拌温度过高或在储料仓储存时间过长,会使沥青变硬,从而对拉应力变敏感而产生裂缝。当然,沥青的老化使基层产生疲劳破坏,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重要原因,这跟原材料也是有关的。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局部压实度不足或者基层材料局部松散不成板体,也会使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而形成裂缝。在沥青公路运营过程中,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容易导致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层面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喷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其中,荷载型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一种,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例如,宁徐公路北段是江苏省连接南京与苏北的二级通道,路面宽9米,路面结构为“20cm二灰碎石+4cmAC16沥青砼+3cmAC13沥青砼”,从1999年开始,历经几次翻修,可往往不久就出现大面积裂缝,表现形式为面呈龟裂状,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缝间距离≤10cm,裂缝面积≥1㎡。通过调查,裂缝主要是体现在沥青上面层,沥青下面层及基层(二灰碎石)基本完好,是典型的荷载型裂缝。1.4不规则裂缝不规则裂缝的块的最长边长一般不超过100cm,并且裂缝形态没有规律。有的裂缝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甚至接近粉碎状态,最终形成路坑。产生不规则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材料层之间或层下有夹层土。素土夹层遇水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载重车辆通过时容易被小幅度地弹起,表面容易产生不规则裂缝;基层厚度不足,而特别是在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承载能力降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在沥青公路面层混凝土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搅拌温度掌握不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2预防措施2.1设计期间的预防手段首先,选择基层材料时优先考虑用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冲刷能力强、抗压性能好以及抗拉强度高的材料,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以减少低温收缩裂缝的发生,同时,基质沥青的含蜡量一定要控制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含蜡量是导致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差的一大因素。再者,要确定路面厚度,因为沥青路面作为柔性路面,必须根据其道路等级、交通量、工程地质情况、道路基层情况和施工季节等综合因素计算确定设计厚度。对于全新沥青道路的铺设而言,可以对各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然而若作为旧水泥路的改造,在确定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厚度时,则主要考虑结构强度因素,另外,也要考虑沿线工程的控制、沥青混凝土最小摊铺厚度要求、罩面层与下层的结合问题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通过增加沥青面层厚度以防止基层反射裂缝。增加加铺层厚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旧面层的温差变化,并降低加铺层的拉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路面结构的弯曲刚度,降低接缝处的弯沉差,减少加铺层的剪切应力;同时也可以延长其疲劳断裂寿命。但单纯依靠增加加铺层厚度的方法有其弊端,一方面增加加铺层厚度可能会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另一方面必将大幅度增加路面造价;而且在夏季高温时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容易产生车辙;同时会削弱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作基层而产生的强基薄面的优势。国际上通用的结论是需要将沥青罩面层厚度增加至15~25cm,此外也有实验证明,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时,其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3倍。除此之外,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也很有讲究,为了提高路面抗滑能力和抗车辙能力,国内高等级道路普遍采用较粗级配,但是因其用油量少、空隙率偏大、传荷能力消弱,所以容易产生裂缝,导致耐疲劳能力降低。设计中应考虑其综合作用,并根据设计厚度选择适当的混合料类型。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相互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AM),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在前期路面设计时也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采用,例如设计应力吸收层及加筋层。它包括聚丙烯或聚醋织物和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醋无纺织物。无纺织物厚度为0.4~4mm,模量为10Mpa~160Mpa,临界应力为5Mpa~20Mpa,临界应变40%~140%。织物的厚度较薄,为0.4mm~0.7mm,而模量则较高,为400Mpa~150Mpa,临界应变也为40%~140%。无纺织物夹层的主要作用与橡胶沥青应力吸附夹层相似,而织物由于模量稍高,可对加铺层起少量加筋作用。通过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加设应力吸收层及加筋层能有效防治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是在罩面层与原路面之间设置隔离层,主要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如土工布、砂、石屑等,目的是消除应力集中。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诺丁汉大学布朗教授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研究将塑料格棚应用于沥青路面。他通过对比加铺和未加铺土工格棚的沥青路面,认为前者比后者可以推迟疲劳裂缝出现达19倍,可以减少车辙50%。加筋是采用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如钢筋网、玻璃纤维格栅、纤维沥青混凝土等,主要是提高罩面层的抗拉强度。此外,还可以使用嵌缝料,由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时,常常在胀缝处出现反射裂缝,原因是嵌缝料不饱满或日久老化,因此建议采用耐水、耐油、耐大气老化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防水密封性的嵌缝料。2.2施工期间的预防手段首先,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特别是沥青针入度、延展度、软化点指标必须严格把关。其次,在施工方面,基层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严格控制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层面。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要连续进行以减少冷接缝。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冷接缝时,可以加设挡板或切刀切齐,也可以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适合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做切缝。加铺另半幅或者接着上一段沥青路面施工前应涂洒少量沥青。同时,在路基填挖结合部、新路与老路拼接处、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以及三背填土的地方,压实度一定要控制好,变化处压实度要均匀,切不可出现压实度较大的突变。此外,沥青混合料搅拌时间、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成型等温度控制必须严格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工期,避免不利天气施工。制备沥青混合料时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也可以减少反射裂缝。除了上述的技术性措施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选择两台前后错开同时施工,减少采用伞断面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注意路面纵向接缝的成型及碾压工艺。2.3运营期间的预防手段加强养护,及时维修完善路基路面的排水设施,确保路面排水顺畅,基层与面层之间不得形成水槽。排水系统要绝对保证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拦水带、急流槽、边沟、截水沟一定要完整无损。若发现破坏要尽早修复,及时阻止雨水渗漏挡墙的泄水孔一定要能顺畅泄水。在雨季之前,对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此外,要注意保持路基路面的干燥,对路面上的杂物(石子等)及时处理,保持路面清洁。同时,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应及时处理,避免基层破坏进而加剧层面的破坏,延长路面大修时间,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负责道路管理与维护的相关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道路的运营,坚决打击和惩治破坏道路的行为。3治理措施3.1横向裂缝的治理措施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予处理。如宽度≥3mm,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缝宽≥5mm,可将封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此外,对于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现错台、啃边和裂缝宽度大于5mm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cm~100cm范围开槽,挖出上面层,按照第一种方法先将裂缝填实,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栅,重新摊铺上面层。为防止雨水沿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2mm~5mm的细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BBS改性裂缝)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及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mm~5mm石屑。3.2纵向裂缝的治理措施首先,对于缝宽≤3mm的裂缝可不作处理;3mm~5mm之间的纵向裂缝,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5mm,则需铣刨上面层和中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m),并对裂缝按第一种方法先行填实,沿纵缝铺设玻璃格栅,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沿纵向每隔5m加设1.2m的玻璃格栅,最后再摊铺上面层。再者,对于尚未稳定的纵向裂缝,除了按第一种方法处理外,还应根据裂缝成因,采取排水、边坡加固等措施,以使裂缝稳定从而不继续发展。当然,对于同横向裂缝相似的病症,治理方法可通用。3.3网状裂缝的治理措施对于网状裂缝而言,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出至路外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此外,如强度满足需求,网状裂缝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取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也可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者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新做基层、面层。3.4裂缝处理的常规办法笔者认为,无论沥青路面裂缝以怎样的病症形式存在,都有相应的方法处理和补救。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规的治理措施:3.4.1灌缝灌缝是最常用的裂缝处理措施之一。对于缝宽≤2mm的裂缝,可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对于缝宽在2mm~5mm的裂缝,可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需大于缝深的2/3,填入干净石屑或粗砂,捣实并清除缝外的沥青与石屑;对于缝宽≥5mm的裂缝,应清除已松动的裂缝边缘,然后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3.4.2铺筑封层对于较细较密的裂缝,可使用上封层进行处治,铺设上封层之前,必须彻底清除打扫干净下卧层,对裂缝进行处理。下卧层处理好后,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旧沥青路面可采用普通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也可在喷洒道路石油沥青后撒布石屑或砂后碾压作封层;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裂缝处可铺筑微表处。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裂缝的初发阶段可以延缓裂缝的发展,不能很有效地解决沥青路面裂缝的问题。3.4.3加铺罩面只有当旧沥青路面出现大面积网裂、龟裂及车辙等病害时,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才考虑使用罩面。因为加铺罩面的绝对成本大、造价高,同时路面的高程会升高,所以对于加铺罩面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3.4.4洗刨重铺对于大面积的网裂、龟裂,将原有的路面材料铣刨、破碎,添加新骨料、沥青和再生剂,并搅拌、摊铺等施工工艺重新形成路面结构层。这种工艺实现了废料的再生利用,降低造价,节省资源。4结束语总而言之,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多种,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不一,并且贯穿于路面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沥青路面裂缝的出现会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甚至威胁到行车安全。笔者认为,解决路面裂缝问题应从源头抓起,路面设计时合理选择路面材料和结构形式,路基路面施工时合理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把住施工各个环节,运营时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加以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路面裂缝,才能确保质量乃至打造精品,才能提高路面的行车安全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感谢词历时数月,这篇论文终于拍案定稿。细细回想,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甚至遭遇瓶颈,但这些都在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度过了。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小X老师,她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细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感谢!同时,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他们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本篇论文将很难完成。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很多素材,还在论文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的热心帮助。然而,由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参考文献[1]孟维.沥青欢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危害和防治.西部探矿,2005第8期148-149[2]孙立军等.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杨小院,张军平.沥青路面裂缝分析与防治1交通科技与经济12006第1期19-22[4]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中国公路,2006.10,ISSN1006-3897.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t"_b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