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毕业论文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论文题目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毕业论文写作提纲摘要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以三伏潭镇四个抽样村(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伏潭镇农村人口的流动现状,发现农村在社会分层,横向流动和流动方式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以人口社会学推拉理论为指导,从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两个角度探寻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最后结合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和三伏潭镇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发挥人才交流网和劳务中介的就业引导作用;建设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和休闲场所,和谐农村生活;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新农村储备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让村民发展和农村发展得到双赢。关键词人口流动流动现状社会分层横向流动流动方式流动探因发展模式第20页共20页目录1.引言 ………………………32.三伏潭镇四个行政村的人口流动现状…… 52.1基本概念的界定……………52.2三伏潭镇概况…………………52.3社会分层与农村人口流动……………………62.3.1四个村的总体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72.4农村人口的横向流动…………82.4.1四个村外出务工者横向流动的共性分析…………………92.5农村人口的流动方式…………102.5.1从年龄和婚育状况对上述情况进行原因分析……………113.基于推-拉视角的农村人口流动探因…………113.1农村推力增加………………113.2城市拉力加大………………124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对当地农村和村民发展道路的启示……………134.1农村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 134.2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 144.2.1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保障农村稳定和繁荣。……………… 社会学分层理论对构建三伏潭镇农村合理社会分层的启示………… 144.2.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64.2.3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174.2.4培育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增设农村休闲场所。…… 184.2.5有效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储备力量…… 195.结语……………… 20参考文献…………………… 201.引言改革开放以年,中国社会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流动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普遍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建国以来的70多年间,人口流动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蜕变期。1950年代初,为了实现经济上赶超的目标,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配合此战略的顺利施行,防止农村人口转移,内生了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和把城乡人口隔离开的户籍管理制度。当时不仅以寻求异地就业为目的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几乎不存在,而且农民就业领域的变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从此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进入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环境,要生存不仅需改革经营机制,也要提高技术水平。而技术进步的代价就是资本投入相对增加,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放慢。“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受到挑战。既然留在家乡不能得到就业机会,农民只好把发展方向伸到更远更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城市。因为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将东南沿海和少数大城市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金融财政和其他资源都向这些地区倾斜,从而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平衡。为寻求更高的收入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千千万万的农民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涌向城市,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候鸟大军。因此,“离土又离乡”成为了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劳动力为什么流动,流向哪里,是遵循一定的信号,有目的、合规律的选择行为。然而,不同地域的农村,受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人口流动的特征会有所不同,对此,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也对不同地方的农村人口流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当代学者方晓义、林丹华、李晓铭等对北京和南京两座城市4301人进行调查,提出了农村人口流动模式的两个主要指标:一是流动时间,二是流动城市。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于流动人口的年龄来说,他们的流动时间越长,更换城市也就比较频繁。俞国、陆亚玲、俞富坤从对扬州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中提出农村的人口流动是呈现双向流动与地域性组合等特点,流动人口存在素质较低的缺陷。周捷对河北省农村流动人口研究,总结出农村流动人口的群体七个特征,分别是(一)来自较贫困地区,务农收入较低,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二)男性居多,女性少,而且未婚多于已婚;(三)年龄趋势递减;(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五)社会网络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六)大多在建筑业、纺织业和三产就业;(七)移而不迁,流动胜大。本课题在前人对农村人口流动研究的基础上,以三伏潭镇为研究地域,通过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三伏潭镇34个行政村中抽出四个村作为研究代表,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法分别对这四个村(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的农村流动人口状况进行调查,从社会分层、横向流动和流动方式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四个村人口流动状况的共性和差异,以人口社会学推拉理论为指导,探寻人口流动的原因,最后结合三伏潭镇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2.仙桃市三伏潭镇四个行政村的人口流动现状2.1基本概念的界定在人口流动的定义解释上,学者盛朗(1992年)认为人口流动是指不改变户口关系而离开户籍所在地跨地域活动的人口。周冰(2004年)则表示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从事务工、经商、旅游等活动的人员。王积超(2006年)把人口流动的概念广泛化,一方面包括了中国社会现实情况下两种不同情形的人口流动:一是改变常住地的以户口迁移为特点的人口流动;二是不改变户籍登记地的人口流动。另一方面还包含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人口在地理空间移动的同时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即具有社会流动含义。上述学者对人口流动的定义,在概念内涵上基本一致,差异在于概念的外延以及确定概念的出发点不同。笔者更认同狭义的人口流动,认为农村人口流动是指农民不改变户口关系,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到外地从事务工、经商、读书等活动,短期内又返回原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本文着重指离家外出打工一段时间(一年以内)又返乡的农村人口。2.2三伏潭镇概况三伏潭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西北部,处于北纬30°17′45〃~30°27′00〃,东经113°15′20〃~113°06′05〃,东接胡场镇,西邻毛嘴镇,南滨排湖,北依汉水,与天门市彭市镇隔水相望,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穿境而过。全镇国土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677亩,东西最宽处14.25公里,南北最长处16.5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地面海拔32.5米,最低地面海拔24.8米,平均地面海拔28米,属平原湖区。全镇3个工作片,34个行政村297个村民小组,250个自然村,农场、渔场、蚕场、林场各1个,1个居委会及窑场农业队,全镇总人口79717人,其中农业人口643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2人。为研究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状况,分析村民流动的特点,笔者对三伏潭镇34个行政村进行系统抽样,抽取了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四个行政村的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中,坚持每户一份,家庭成员不重复的原则,完成了夏市村25份、三伏潭村23份,康王村19份,沟二村20份共87份有效调查问卷。下面将对调查数据从社会分层、横向流动、流动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3社会分层与农村人口流动社会分层一直以来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前原有的“政治—身份型”分层结构的刚性特征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封闭性,阻碍了社会流动的进行,强化了社会不平等的先赋因素,也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社会分层结构。这无疑是正确的。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突出的变化是经济因素取代了政治权力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成了决定人们社会层次归属的第一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由他所拥有的经济实力来决定。调查资料显示,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四个行政村的社会分层根据家庭总收入情况,大致都可以分为五个阶层,分别是上等收入阶层,中上等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中下等收入阶层和下等收入阶层。当然这五个阶层的划分是根据调查所在农村农民的相对情况而定的。上等收入阶层的家庭月总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上等收入阶层的家庭月总收入在3500—5000元,中等收入阶层的家庭月总收入在1500—3500元,中下等收入阶层家庭月总收入在500—1500元,下等收入阶层家庭月总收入在500元以下。在职业划分上,可以发现哪些人不太可能走出农村。调查发现四个村均有两种职业状态的人群,一种是在本村发展的农民,另外一种是外出务工的农民。根据与村民的访谈结果显示,在本村发展的职业者一般有四种:一是村委干部;二是在村中担任农村安全、、综合管理成员等;三是在本村自己做生意的私营业主,如餐饮大排档档主。四是务农农民。村委干部是不太可能外出打工的,因为他们熟悉当地政策,在当地有可利用的各种便利条件(如社会关系,集体资源的优先使用等),他们会通过利用这些条件,巩固自己在当地的地位,而不是外出打工。其他三种是因为在本村已经完成了就业,所以他们没有加入到农村人口流动大军中去。农村人口流动过程中,外出务工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调查发现,四个村外出务工农民群体中,按经济收入指标划分的五个阶层的家庭分布有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00246810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从上述四个村的柱状图可以看出,夏市村是中下等收入阶层占最多数,有36%,其次是中等收入阶层,占24%,再次是下等收入阶层,占16%,上等和中上等收入阶层都占12%;康王村是中等收入阶层占最多数,有31%,其次是上等收入阶层,占22%,第三是中下等和下等收入阶层,均占17%,最后是中上等收入阶层,占13%;三伏潭村则是中上等和中下等收入阶层占最多数,均有26%,其次是中等收入阶层占21%,再次是下等收入阶层占16%,最后是上等阶层占11%,而沟二村则中等阶层占最多数,有30%,其次是中上等、中下等和下等收入阶层,均占20%,最后是上等收入阶层,仅占10%。因此,以中等收入阶层为分界线,可发现四个村中,三伏潭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经济收入较好,其次是沟二村,再是康王村,最后是夏市村。2.3.1四个村的总体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从四个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上看,都以初中为主,其次是小学和高中/中专。然而,在调查本村对外出务工人员有无优惠政策上,四个村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夏市村和康王村的调查对象对此问题的回答均是“没有”,沟二村有8%的人认为有组合过技能培训,而三伏潭村则有33%的人认为有技能培训。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知识和技能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备武器。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2010年农民工的工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工资都比较高。所以我们不能轻视技能培训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能让务工者工资收入增高。在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上,四个村均没有建立上网服务站。然而,上网服务站的建立,不仅可以培训村民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使用技能,还为村民提供全天免费使用的权利。村内安装了互联网,村民随时随地到服务站上网获取知识或办理事情。外来务工者是农村的一份子,村民家庭收入的差异也离不开本村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全村人均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体现。三伏潭村年人均收入6006元;沟二村年人均纯收入5830元;康王村年人均收入到5961元;夏市村年人均收入不到4700元。在政策因素上,2010年志在打造“仙桃有知识城,三伏潭有工业园”的工程——广州朵以服饰和三伏潭合作的战略性标志项目中工业园和朵以小区在三伏潭镇落户。由此带来的征地拆迁计划就在沟二村全面展开,第一期范围为夏市村(南环路东段段)到三伏潭村西路口止。沟二村和三伏潭村就属于第一期征地的范围,因此南环大道扩建征地补偿、房屋拆迁补偿、部分农田征收补偿给两村村民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2.4农村人口的横向流动农村人口的横向流动是指农村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流向的就业地方和从事职业的趋向。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的横向流动情况总结如下:0024681012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本镇外村九佛镇、镇龙或穗北居委除本镇外的广州市内城镇外市外省从图中可以发现,尽管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在就业地方的具体比例上有所不同,但是横向流动的趋势大致是相同的。其中,人数占最多的是广东省内城镇打工人群,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主,其次是海南、上海和江浙所在地,去周边市或省内打工的人数不多。在外出从事职业方面,四个村外出务工者的工作性质都以雇工居多,夏市村的占70%,三伏潭村占89%,康王村占78%,沟二村占83%,还有少部分分散在个体经营和失业。工作内容集中在到企业、工厂打工,这也是四个村共有的特点。2.4.1四个村外出务工者横向流动的共性分析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在就业地方和职业选择的趋势上不谋而合,这恰恰符合我国当前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效应——地缘连锁效应地缘连锁效应是指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在产生中普遍存在的以地缘为突出标识的连锁产生现象。其表现为地缘中某一户或几户流动并获利,会牵动地缘中流动行为连锁产生。四个村的地理距离相隔不远,最近的隔有2公里,最远的也不超过6公里。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建设,每个村都可以搭线路车直达,大大缩小了村与村的路程时间,对不同村的村民密切交往提供了帮助,村民间通过交流可以获取更多各村的就业信息,为自身或亲人的外出就业积累了信息基础。广州、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收入高,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生活条件好,市内企业、工厂众多,就业机会广,这是多年来农村人们对大城市向往的原因,三伏潭镇村民也不例外,500元左右的就可以方便到达广州各区,交通便利。所以当某一户或几户村民通过在广州打工获得比农村好的经济收入,这种状况将会在村内及村外获得广泛流传,从而无形中带动其他村民奔向广州各大城市谋求发展。随着工业发展和劳动力的聚集,广州市内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天河区、越秀区、花都区的就业压力逐年扩大,市内交通变得拥挤,城市环境受到各种污染的威胁,可尽管如此,广州城市对外地人们和本地村民的吸引力却仍然存在。用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式分析,这是人们“预期收入”的心理因素作用,只要未来的预期城市收入的现值看起来要大于未来的预期农村收入的现值,人们就会由农村流向城市。随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流入,大城市的就业竞争日益增大,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只能从事底层的工作,所以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以雇员为主,多在企业底层和工厂打工。除此之外,社会网络对外出务工者的就业地和职业选择也起到重要作用。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在四个村的调查中,社会网络对外出务工人群的助力有共性,以父母、同乡/同学和亲戚三者居多。社会网络是农民外出打工重要推力因素,给外出务工者信息、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各方面衡量下做出流动的选择。因此许多外出者都愿意选择到能获得更多就业信息,有亲人或朋友的地方工作。2.5农村人口的流动方式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人口流动的方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已演变成个人独自外出,夫妻双方共同外出,夫妻与子女一起外出,与父母外出,与亲戚外出,与同学或同乡外出等多种方式。根据调查数据,四个村的人口流动方式表现如下:0024681012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没有丈夫/妻子兄弟姐妹父母亲戚同乡/同学子女四个村中,夫妻外出打工的情况在三伏潭村流动方式上占有的比例上是最高的,第二则是与同乡/同学外出。而康王村流动方式最多的是与同乡/同学外出,其次则是个人独自外出和与丈夫/妻子共同外出。总的来说,四个村在流动方式上,夫妻外出以及与同乡/同学外出打工占大多数。与父母、子女的一起外出的情况较少。2.5.1从年龄和婚育状况对上述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先对四个村的被调查者的年龄进行划分,可分三个范畴:20—25岁,26—30岁,31岁以上。夏市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中,20—25岁的人占60%,31岁以上的人占40%;三伏潭村外出务工者中,20—25岁,26—30岁,31岁以上均占33%;康王村的外出务工者,20—25岁的人占11%,26—30岁的人占56%,31岁以上的人占33%;沟二村的外出务工者中,20—25岁的人占17%,26—30岁占67%,31岁以上占17%。由此可见,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年龄越趋年轻,以3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再来看四个村被调查者的婚育状况,为研究方便,笔者把婚育状况分成四类:1未婚;2初婚后、生第一个孩子前;3生第一个孩子后;4生最后一个孩子后。夏市村的未婚者占450%,第二、三种类型的占60%;三伏潭村,未婚者占11%,第二种占70%,第三种占23%;康王村,未婚者占55%,第二种占72%;沟二村,未婚者占29%,第二种情况占70%。由此可见,农村外出务工者中,初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比例高。正是因为四个村中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年龄年轻化,他们的独立性强,不希望父母跟着自己在外受累,有着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更多的钱来养家、生活。再者由于他们初婚比例高,没有家庭的顾虑,可以更加自由地到外地打拼,因此造成了流动方式上的夫妻外出和与同乡/同学外出的情况普遍,,与父母、子女的一起外出的情况较少。3.基于推-拉视角的农村人口流动探因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存在两种动因,一是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二是迁入地存在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两种力量的共同或单方面作用导致了人口的迁移。3.1农村推力增加人多地少,是当前许多农村的普遍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此外,农业走现代化道路已成趋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机械化所代替,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就大大减少了,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迫使农民外出另谋生路。其次,家族的纵向流动是推动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内在因素。纵向流动是指外出务工者家族人员的流动情况。调查显示,四个村外出务工者绝大多数的家族有外出打工的经历,有父母、伴侣、子女、兄弟姐妹等,其中以父母和兄弟姐妹居多。家族亲人的外出经验对后代外出打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前人积累的事业基础和社会网络关系可以为自己所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再次,从农民增收角度上看,在农村,除去农业生产之外,由于资源数量的稀少和农民素质技能的缺失,增收途径相对较少。农村收入水平低,个人发展空间狭窄促使了大量农民到城市打工,农民期望通过外出打工解决温饱和就业问题,希望外出赚钱改善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所以说,经济动因始终是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力。笔者对三伏潭镇四个村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资料显示,对“您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原因”的回答,47.1%的人外出务工者选择了“在外赚钱比务农收入高”,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经济动因。3.2城市拉力加大首先,是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是一定区域内人口由封闭的乡村向开放的城市集中的社会过程。所以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城市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的修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都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是廉价劳动力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城市高收入的吸引。通过对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大多数人认为,外出打工的收入比以前在家务农要明显增加了。以前在农村,平均月收入只有六七百,有的人甚至是一百,进城务工后平均月收入提升到1500—3000元,进入好的企业或工厂的,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4000元。再者,是城市生活条件的吸引。与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相比,城市生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仅是较高的收入,而且还包括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讯信息,较好的精神生活。四个村中,有26.5%的外出务工者在外出打工原因的问题中选择了“喜欢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城市生活条件不仅吸引着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也是大多数农民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4.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对当地农村和村民发展道路的启示4.1农村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外出打工是农民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外出打工,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四个村的调查显示,35.3%的外出务工者表示他们在外打工赚钱多了,生活变好了。除了得到物质上的改善,外出打工的农民在精神上也得到满足,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随着打工经历的增多而部分或全部改变。在问及“外出打工带给您什么样的影响”时,四个村的外出务工者中,58.8%的人表示外出打工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和才干,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本迎接未来的挑战。在婚姻观念上,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流逝,70.6%的外来务工者的婚姻态度是“自己决定,父母认可”,可见,农民期望自主决定自己婚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农民对婚姻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在期望子女数量和性别上,“一男一女”的子女搭配深入民心,外出农民的进步婚育观不仅体现了社会进步,还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和社会人口的优质发展。然而,农民外出打工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在个人方面,农民被歧视的现象是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城市居民虽然在理智上接纳了,但在现实中并不愿意真正与农民交往,这些都让农民在交友上、生活上带来很多的不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同时,农民的知识技能有限,素质优化不到位,个人权益容易受损,一旦遇到黑心单位,拖欠克扣工资、单方终止或变更劳动合同等侵权事情却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途径维权,容易铤而走险,走上违法道路。另外,法律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外出打工农民的保护制度缺失,农民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种种因素导致外出务工者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在农村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的人以青壮年居多,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弱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严重,儿童老人得不到很好地照顾。农村劳动力不足,农忙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一些在外读书的学生毕业后都倾向在城市或到外地工作,很少会留在农村发展,使得农村建设缺乏新元素,缺少新思想。在城市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会造成城市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增加城市的就业压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会带来空气、水、废弃物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许多城市问题。4.2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农民外出带有正负效应,如何根据本镇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特点,探索适合本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发展和农村发展得到双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2.1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保障农村稳定和繁荣。概括四个村的经济分层情况,三伏潭镇农村社会分层现状体现在:上等、中上等收入阶层少,中等收入阶层不足,中下等和下等阶层群体偏大。这种以“经济型”为主的分层体系对农村社会控制有弱化作用,不利于农村稳定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份控制的弱化和思想文化控制的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性分层向“经济型”分层转轨,社会身份对农民的控制作用逐渐弱化。特别是农村原来的中下等及下等收入阶层人们由于较早进入市场,外出打工使得经济地位上升,一部分甚至暴富,使得农村社会风气不再崇拜权威,许多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进城务工经商,赚大钱回村里风光。与此同时,农村原来的中等收入阶层地位的下降导致了社会心理的失衡。这种由社会流动导致的农村村民社会地位上升、下降以及由此造成的整个社会的分化组合是诱发农村社会不稳的一个重大因素。在思想文化上,农村传统文化的解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导致农村社会意义的失落和信仰危机。所以,引导农村社会构建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对促进农村稳定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社会学分层理论对构建九龙镇农村合理社会分层的启示社会学的分层理论认为,现代分层结构应是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橄榄型的社会分层结构首先必须有强大的中间阶层。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现状,学者把农村中间阶层定义为温饱有余,拥有基本生活电器如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住房条件较好,孩子上学有保障,能看得起病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将三伏潭镇农村存在的中等收入阶层看作是中间阶层。中间阶层的存在使得农村人心较为稳定,因为改革开放和户籍制度改革使得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对社会的满意度也大为提高。因此农村政策的制定应该能够促进农村中间阶层的壮大。所以,造成农村贫富分化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要逐步弱化,现阶段农村政策应该支持农村公平、公正的实现,如镇政府可以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对国民经济二次分配进行科学调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其次,橄榄型的结构还要有两头的小,两头小不等于不要两头,两头的存在仍是有意义的。这里的“两头”指的是农村精英层和底层群体。精英层指的是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协调、领导作用的群体,包括农村管理者(政治精英)和农村社会中有威望的民间精英。底层群体主要是指农村的贫困群体,那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没有得到好处,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突出表现为孩子上学难、有病无钱医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将三伏潭镇农村存在的下等收入阶层看作是底层群体。底层群体生活贫困,社会满意度低,很容易诱发不良行为,它的扩大是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隐忧。因此,农村底层群体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对此,三伏潭镇农村政策应该对此种家庭适度倾斜,增加经济援助和提供就业扶持。然而三伏潭镇农村的上等收入阶层却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精英阶层。因为上等收入阶层中有包括失职的原有管理层和素质较低的新富阶层,他们不能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农村精英阶层的存在,不但可以维持农村社会的权威结构,重塑村民心中对权威的崇拜,还能解决农村社会纠纷,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还能让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减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问题。因此保障农村精英阶层的存在,首先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让有威望的村民适度担任职务,广泛表达村民意见。其次,巩固农村管理者在农村社会的管理权威。这就要求农村管理者要洁身自爱,不要滥用职权损公肥私,一切工作要以村民的利益为先。同时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村民中建立良好的村干部形象。再次,可以为农村管理层注入新元素,新思想。三伏潭镇各村的村委班子普遍学历较低,绝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水平,虽然在对各自农村政策环境很熟悉,但是思想比较落后守旧,所以可以考虑实施大学生村干部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学生担任农村村干部,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推动农村创新发展。4.2.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现阶段我国每年约有14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城市盲目地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会给城市自身的就业增加巨大的压力之外,也会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预期收益,所以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须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纳入到三伏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统筹考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途径之一,是发挥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吸纳作用。从上文的调查结果显示,三伏潭镇村民就业的地方较多集中在广州等大城市。由于各种原因,三伏潭镇政府并不能干预农民工到广州等大城市的企业或工厂打工,但是三伏潭镇管辖范围的工厂却可以实施政策干预。三伏潭镇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鼓励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通过作物结构调整,不仅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还可以适度增加劳动密集型作物(如:水稻)的种植面积,从而吸纳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开展农民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广度开发适合花卉、水果种植、畜牧业的林地,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另外,还可以雇佣本村村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和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让农民能就近改行。如果农民不用进城就能达到其社会流动的目的,他们会选择就近就地的职业转变,也就是说离农不离乡的就业模式。目前,三伏潭镇内有设施完善的工业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镇内现有工业企业几十家,其中有品牌企业落户三伏潭工业园区。面对如此良好的工业环境,三伏潭镇政府应有效利用机会,与工业企业做好内部交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提供政策倾斜,让企业和本地劳动力双方受惠。现今,电脑已经广泛落户各家各户,三伏潭镇农村也要赶上时代的潮流,政府要在村内广泛覆盖互联网,鼓励村民积极关心区域发展和信息更新。在三伏潭镇人民政府网站上,设立人才交流中心,并在各村广泛宣传。网上人才交流中心开展就业交流论坛,提供本镇人们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互相传达就业经验,传授就业技巧。同时三伏潭镇政府应努力建立镇与片区,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劳动力协助网络,沟通供求信息,协调供求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要重点把握本镇劳动力资源的分布、男女结构,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特长,并及时收集各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需求量、条件、待遇等,公布在人才交流中心网上。为避免农村人们对电脑的使用率底而不能及时获取招聘信息,错失就业良机,镇政府还应建立劳务中介机构,专门服务于村民的就业咨询,就业介绍和处理劳动争议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4.2.3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劳动力技能的培训不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就业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对打工者的职业定位和减少与城市的文化冲突也有很大帮助。当前,三伏潭镇外出务工者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人们外出从事的职业比较低层,而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入手。长期方面是抓好农村的教育事业,培养高水平的学子,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在短期方面,就是提高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口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三伏潭镇本地的经济情况,各个村的培训经费首轮应该由政府承担,再次培训由个人承担,但对于家庭困难者可给予适当的补助。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要高质高效。首先培训时间要安排合理,村委干部应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掌控村民的空余时间,同时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鼓励到了就业年龄的村民积极参加。其次,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要适用,否则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因此,政府应该邀请合适的讲师,这个讲师笔者认为需包括两类人:一类是有职业技能的老师,可以教授村民实用的就业技能和知识。第二类是有丰富的外出打工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出一番事业的人,如已在城市里发展成准市民身份的农民工。准市民身份的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农民工,即占有相当生产资本并雇用他人的业主。包括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主,市场经营的成功者。这些成功人士一开始也需要经过漫长的打拼生涯,也是在经验积累下逐步取得成功的,他们身上都有着相同的特质:坚强、勇敢、不甘落后、拼搏、广泛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外出打工的村民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而且,如此真实的例子也能给予村民强大的感染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城市生活、交往、拼搏,遇到挫折和困难勇敢如何自信地面对。职业技能培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法律的学习和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现今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法律知识的淡薄,导致权益受侵害却不懂得如何正确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是每个劳动者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针对三伏潭镇四个抽样村的调查状况,外出打工者以初婚一孩人群居多,增加《婚姻法》的学习内容,对保障村民婚姻的健康稳定也有一定意义。为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村民的合理诉求有路可伸,三伏潭镇政府还可建立人民维权网,在镇内设立维权站。农民既可以将自己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损害自己权益的事情发布在网上,等待政府受理,又可亲自到维权站寻求帮助。政府人员要及时查阅网站信息,受理村民侵权事件,切实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2.4培育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增设农村休闲场所。三伏潭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家庭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较多,没有子女或父母的时刻陪伴,儿童和老人都得不到很好地照顾。所以三伏潭镇政府培养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就显得尤为必要。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要以人为中心,机构人员分成34队,每支队伍负责一个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情况。机构人员多与老人交流谈心,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业情况,让儿童和老人不因父母和子女的来开而长期感到寂寞,生活乏味,也让外出打工的人们放下对家庭的担忧,好好工作,努力赚钱。除此之外,在农村的农忙时节,由于劳动力外流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此时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可以组织耕地较少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让他们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做农活。为了丰富农村生活,促进村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在各大村落建立休闲场所,提供如户外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休闲娱乐设备,让村民有娱乐交流的好去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4.2.5有效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储备力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寻求经济地位和社会层次的提升让许多农民成为农民工。然而,随着流动浪潮的演变,农村劳动力流动又有了新变化:进程务工的部分农民选择了回流。他们回流的原因表现在:城市方面,经济发展的周期流动,在城市较高收人的工作岗位较少,即使有也只会先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不会落到打工者的头上。其次,城市的生活水平高,打工者的净收入并不高。再者,打工者在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地位都较低,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也较差,这些因素不仅在客观上对他们的福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在精神上也对他们造成了伤害。农村方面,农村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在农村的收入比过去有所改观。而且回家可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在家乡的居住环境不像城市那么拥挤,生存压力有所缓解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返乡的农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尽管这些经历的酸甜苦辣不尽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见解在不知不觉中被认同和接受,让他们与外出前有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他们往后生活的决策和自身定位。农村部分劳动力回流或许会增加原来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负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对这些有打工经验的农民进行开发利用,鼓励他们利用外出所学在农村重现开创自己的事业,利用外出所见,在农村传递正确的新思想、新技能,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储备力量。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动因在于求富,在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带动下,回乡创业也是一条致富之路。在农村开创新的项目,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收入,提升社会地位,而且也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长就业途径,带动新农村建设。但创业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农民在创业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缺少好的创业项目、受教育水平低导致的技能不高、资金不足等,这些都是返乡农民创业面临的障碍。为促进返乡农民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针对以上障碍,政府应该予以重视并落实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在他们的创业道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班,提高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的技术水平;给他们分析一些可行项目的市场需求情况,让他们了解行情,实事求是去选择创业的项目;改善城乡交通建设,让返乡农民更容易得到市场的信息。另外,农村建立激励机制。政府明确对返乡创业的农民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再者,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出台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明确规定返乡农民办企业的,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最后给予金融扶持,拓宽返乡农民回家乡创业的融资渠道,要求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缓解资金短缺问题。5.结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流动已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继续扩大并不断演变。三伏潭镇农村劳动力也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大军中的一份子,三伏潭镇要跟上潮流的步伐,抓住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合理输出,实现在增加农民收入时同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政府、企业、村民多方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农村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农村法治建设的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也离不开区域环境和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参考文献[1]蔡昉、郭汉英、高嘉陵.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1999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1[2]杨正喜.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3):98[3]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7:39-40[4]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苏立增.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49-50[5]俞国、陆亚玲、俞富坤.扬州市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问题与基本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26(2):73-75[6]周捷.河北省农村流动人口群体特征[J].经济论坛,2008-10:19-20[7]王积超.人口流动与白族家族文化变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6-7[8]吴海燕.社会分层体系与农村社会稳定[J].浙江社会科学,2005-5,(3):111[9]贾金荣.“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39-141[10]潘力.农村流动人口的地缘聚集效应和地缘连锁效应[J].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91(6):24[11]佟新.人口社会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04[12]农民外出打工原因[OL].[13]李桂平、李明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模式与社会政策创新[J].求索,2004-9:41[14]吴海燕.当前我国农村精英缺失与社会控制的弱化[J].理论研究,2005-3:34-35[15]林建鸿.合理社会分层与农村稳定[J].云南社会科学,2005,(5):33[16]朱翼.略论农村流动人口[J].财经研究,1995,(7):42[17]牛喜霞、谢建社.农村流动人口的阶层和与城市融入问题探讨[J].浙江学刊,2007,(6):46[18]牛喜霞、谢建社.六大视角关照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8):116-117[19]全锦子全锦子.关于延边州返乡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几点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9-6(3):93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HY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 大班种子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山西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度J企业卫星通信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店面续租协议:市中心
- 2024互联网销售涂料产品独家代理合同
- 2024年工程进度与安全合同
- 2024年建筑修正协议
- 2024年家用电器维修服务合同
- 2024双方关于影视制作与发行委托合同
- 业主业主委员会通用课件
- 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 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613物理化学(含答案)考研真题
- 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分享
-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与应用
-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实现
- 2024年汽修厂开业计划书
- ISTA标准-2A、2B、2C系列解读(图文)
- 日间手术应急预案方案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幼儿园小班《汽车滴滴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