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大学论文_第1页
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大学论文_第2页
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大学论文_第3页
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大学论文_第4页
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大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7河南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1旅游发展的区域环境1.1地理位置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的西南部。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据《尚书·禹贡》记载,夏朝时中国分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中部,故河南素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位于北纬31°23′与36°22′,东经110°21′与116°39′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74%,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1.2行政区划图3-1河南各地市政区分类图1.3交通条件河南是我国东西南北之间交通运输的必经之路,是维系四方交通运输的枢纽。亚欧大陆桥贯穿其境,京广、京九、太焦-焦柳与陇海铁路干线分别交会于郑州、商丘、洛阳;太新-新兖、漯阜、宁西铁路与京广铁路分别交汇于新乡、漯河与信阳等地,在省内已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交通网络。连霍、京珠、漯界、许南等高速公路已开通。105、106、107、207、209国道公路纵贯南北,310、311、312等国道公路横穿东西。河南有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其中新郑机场为一类国际航空口岸,开辟国内航线67条、国际航线8条、地区航线1条,共计76条。通达城市50多个,每周起降飞机500多架次。配备能接纳多种大中型客货机种,有通向我国东、西、南、北的主要往返航线。河南省便利的立体交通运输条件,对全国的经济交往、物资流通、游客集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4自然环境1.4.1地质地貌(1)地质构造河南地跨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单元,其间以“栾川—确山—固始”深大断裂为界。断裂以北为中朝准地台,以南为秦岭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的基底有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以上的地层,组成地台的盖层,盖层多为东西向开阔的背、向斜褶皱,基本未受区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多分布在边缘活动带和一些大的断裂带附近。秦岭褶皱系缺乏完整的盖层,岩浆岩从超基性、基性至中酸性均有出露,表现为多旋回重叠分布和复合产出特征。河南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较为丰富,主要有登封三官庙的大型蛇迹褶皱、嵩山南坡的金龙沟褶皱、五指岭地区的片岩褶皱、太行山东麓断层、嵩山断层、伏牛山南坡断层、桐柏断层、大别山南坡断层、嵩山“五代同堂”的地层剖面、西峡县80多平方公里的恐龙蛋化石群以及多种岩石、矿物景观等,具有较大的科教旅游价值。(2)地势地貌河南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上,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阶梯的组成部分。地形结构基本可以分为豫东平原、南阳盆地、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和豫南山地五大区。西部的伏牛山地、西北部的太行山地,其主要山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西部山地最高峰老鸦岔海拔2,413.8米。东部平原大都在海拔100米以下,东部最低处三河尖附近海拔高度仅为23.2米,相对高差达2,000多米。河南境内山地大体由三大块、四个山系组成,即豫北太行山地、豫西伏牛山地和豫南桐柏—大别山地。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西部有部分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南阳盆地位于境内西南部,是全省最大的山间盆地,属南襄盆地的一部分;豫东平原为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也称为黄淮海平原。其中山地3万余平方公里,丘陵2万余平方公里,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约9万余平方公里,面积占55.7%。京广铁路和信(阳)合(肥)公路基本上是构成河南省山地与平原的分界线。总的来说,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广袤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4.2气候特征河南省气候过渡性明显,地区差异性显著。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总体上来说,河南气候温和,兼有南北之长,适宜于农、林、牧、渔、旅游等各行业发展。全省多年年均气温为12.8-15.5摄氏度。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风沙多,夏日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点。全省无霜期在190至230天之间。河南冷暖空气交会频繁,季风性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降水资源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200毫米之间,南部为1,000-1,200毫米,黄淮之间为700-900毫米,北部及西北部地区仅600-700毫米。1.4.3水系与水文河南境内有黄河、卫河、淮河、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河川年径流量106.73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121座。伏牛山地是黄河支流伊洛河、长江支流白河、淮河支流汝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全省地表水由南向北递减,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冲积平原、南阳盆地和伊洛河盆地等地。黄河干流横贯中北部,境内流长约711公里,流域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7%。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在其干流上,黄河在这里流经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河床较窄,形成黄河中游一段精彩的峡谷景观,落差200多米。黄河自孟津东进入平原,河道变宽,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3-9米,形成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景观。郑州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三门峡、郑州、开封、商丘、濮阳等黄河大堤内外形成了连片的湿地景观。淮河水系主要流经东南部,其干流源于境内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下,境内流长约340公里,而其众多支流在境内布广流长,使其流域面积在境内达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2.8%。属长江水系的是西南部的唐河、白河、丹江等,为长江水系中汉水的支流,境内流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3%。境内流域面积最小的是北部的卫河(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只有1.5万余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2%。河南境内河流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泉水景观丰富。分布于黄河上的三门峡大坝景区、黄河小浪底景观区、郑州黄河游览区、开封“悬河”景观和南部的丹江口水库、南湾水库、宿鸭湖、薄山湖水库,嵩山瀑布群、鸡公山瀑布群、石人山瀑布群、云台山瀑布群、安阳珍珠泉、辉县市百泉、栾川汤泉寺温泉、洛阳龙门温泉、三门峡温塘温泉、济源五龙口温泉、商城汤泉池温泉等各具特色。1.4.4生物资源河南境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植物种类多达1,700余种,林木覆盖率为20.34%;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油松、泡桐、杨、柳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核桃、油桐、油茶、漆树等;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其中辛夷、山萸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大怀药闻名海内外。野果植物品种资源有270种。主要农作物有35种,建有许多农产品国家基地,小麦、烟叶、玉米、棉花、大豆、芝麻、花生、西瓜等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水果生产以苹果、葡萄、大枣、柿子等为大宗,特别是大枣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信阳毛尖是国内名茶之一,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腊梅等享誉中外。以花为主题开发的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节庆活动已形成良好的旅游品牌。河南的陆栖脊椎动物就达400种以上,占全国总种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哺乳类60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23种。河南水生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挺水类植物、浮叶类植物和沉水类植物。全省129种鱼类中有4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其中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都是比较名贵的鱼类。河南省动物养殖并进行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有金鹭鸵鸟园等。1.5人文环境1.5.1历史文化(1)中华民族发祥之地,泱泱华夏文明之源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河南被称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摇篮。古代文明遗址在中原大地上星罗棋布,在河南已经发现的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2)群雄逐鹿必争之地,历代帝王治国之都“中原自古帝王都”,“得中原者得天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我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上,这里曾上演过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项对峙、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3)东方文化摇篮,历代名人辈出河南地处中原的区位,优越的农耕条件,与黄淮河等自然灾害的搏斗,东西南北社会、经济、战争的交融,催生了中华文化。这里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礼仪典章的发源地,是影响至今的东方哲学思想的诞生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这里。因而,河南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名人也灿若繁星。这里孕育了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学家老子,老庄学派创始人庄子,名僧玄奘,理学家程颢、程颐,政治家轩辕黄帝、夏启、商汤、姜子牙、商鞅、李斯、赵匡胤,政治家兼商圣范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翟让,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思想家和文学家韩非,著名诗人阮籍、谢灵运、韩愈、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岑参、元稹、李贺,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赵紫阳、李德生、许世友等现代革命英雄和政治家等1,000多人。(4)文物遍地,尽属国宝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给河南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历史文化遗存遍布中原大地。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2位。太昊伏羲陵寝、轩辕皇帝故里、夏商古都遗址、禅宗祖庭少林寺、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台、世界遗产龙门石窟、中国第一个官办佛寺白马寺、宋都开封诸景、诸葛武侯故里、关圣帝君墓葬等等,都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胜古迹。据省文物部门统计,全省已普查出各种文物点达28,000多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全国三批颁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占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馆藏文物140万件,约占全国的1/8,其中一级品1,707件。1.5.2民族与宗教河南省共有51个民族,2004年底,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2%。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在全国居第三位,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等民族。河南少数民族的居住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各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河南各族人民勤劳节俭、朴素踏实、性情豁达、重情好客,这种鲜明的特点构成了河南旅游良好的人文气氛。河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宗教旅游是河南旅游的一大特色,最著名的宗教旅游区有少林寺、白马寺、中岳庙、相国寺等。1.5.3经济基础连续多年速度居中西部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效。河南平原广袤,盛产小麦、棉花、烟叶,是中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河南山川形胜,蕴藏着煤炭、石油、铝土等百余种矿产。在优势资源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机电、化工、轻纺、食品工业基地。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多年位居全国前7位。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郑州宇通、安阳安彩、漯河双汇、周口莲花味精、长城铝业、新飞电器、洛阳一拖、洛阳石化、洛阳玻璃、许继集团、神马集团等,都是全国同类企业中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使得河南商贾云集,省会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消费市场,已形成以各类批发市场为龙头,大、中、小型生产和生活资料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商业市场体系。每年一届的郑州商品交易会是中国有影响的交易盛会之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首家规范化的粮食期货市场,被誉为“中国第一市”。“郑州价格”是全国粮油交易的指导价,也是世界粮油交易的重要参考价。河南流通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商务旅游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出口总额41.7亿美元,增长40.1%;进口总额24.4亿美元,增长40.4%。2004年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78个,比上年增长48.0%;合同外资金额20.54亿美元,增长62.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增长36.7%。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5%;完成营业额2.71亿美元,增长40.1%。河南省有19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已开通铁路、公路、航空口岸12个,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河南的经济基础,为河南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旅游发展历史与现状经过起步和发展两个阶段,目前河南旅游处于初期升级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全省旅游处于大发展的前夜,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问题同在。2.1发展阶段与特点根据河南省不同时期旅游发展量和质的特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升级阶段。(1)第一阶段——起步(1978—1989)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以接待入境游为主,接待人次逐年上升,至1988年达峰值;1989年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接待人次骤降。这个阶段,资源初步利用和主要经典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接待与设施初步配套;旅游管理以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主,大部分地市没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2)第二阶段——发展(1990—1999)20世纪90年代,河南旅游发展迅速,除了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旅游和少林寺、龙门石窟等传统景区之外,开发了黄河风景区,南太行山形成了云台山、林虑山-红旗渠等风景旅游区,逐步形成了沿黄河旅游产品群等;作为全省旅游发展龙头的郑-汴-洛和沿黄河线初步发挥效应;接待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旅游经济总体水平日趋提高;旅游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形成了一批规范化的经营机构和服务设施;旅游管理逐步完善,各地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但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尚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旅游管理机构没有独立,旅游的大发展推动的经营管理呈现被动局面,条块分割与地方割据使得旅游发展协调不够。(3)第三阶段——初步升级(2000年以来至今)2000年,“假日经济”的概念被明确提出,黄金周的出现刺激了国内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河南旅游的升级。该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政府日益重视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大旅游理念和区域旅游协作理念日益被政府领导接受,大部分市、县和主要旅游区开始重视旅游规划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传统的老产品开始升级和更新,一批休闲度假型新产品初步形成;一些地区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产品开发、品牌培育、管理改革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示范性效应,涌现出了政府主导下发展旅游的“焦作现象”和“栾川模式”;各地旅游综合素质提升,旅游设施日趋配套升级;城市旅游发展出现新气象,以郑州、洛阳、焦作等最为突出;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营销日益受到重视。对当前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初级阶段——对传统资源的初步开发利用和基本服务配套,产业链短,产业效益不高;中级阶段——对传统产品的潜在文化发掘和深度开发,形成精品景点,服务全面提升,延长产业链,产业效益提升;高级阶段——更新理念,发展大旅游,旅游业向社会延伸,社会产品通过旅游化介入旅游产业,产业链大大延伸,产业效益最大化;终极模型——在旅游开发与城市和区域建设一体化的原则下,实现区域旅游要素和社会要素全面整合,形成主题旅游社区、主题旅游城镇、主题旅游区域,整个区域对于旅游者来说都是旅游区和良好的旅游环境,对于当地人都是良好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从整体发展层面看,河南绝大部分区域旅游业属于发展的第一阶段,旅游相对发展较快的部分地区开始升级并出现社会产业介入的某些表征,个别旅游发达地区开始出现全面提升,但从全省整体来看仍然处于资源利用型的初级发展阶段,开始进入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升级的转换期。2.2发展现状况分析2.2.1旅游业发展基本状况(1)旅游业总体规模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5.36万人次,占全国0.4%,旅游创汇1.6亿美元,占全国的0.73%,位居全国第20位;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8,012万人次,占全国的7.3%;旅游总收入633.12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18%,占全国的9.3%,位居第7。总体来看,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从发展速度看,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2002、2003年排名依次为第7、第9、第11位;国内旅游排序则从2001年的第9下降到2003年的第12位;2003年入境旅游排序下降至第22位;2004年迅速摆脱了非典的影响,各项指标的比重开始提升(表3-1)。综上可知,河南目前国内旅游状况好于入境旅游,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中等地位,而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旅游设施配套状况河南旅游设施配套基本能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但存在地域结构、行业结构和档次结构局部失衡。住宿接待设施总体供略大于求,2004年星级饭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2.78%;住宿产品类型单一、设施老化、档次偏低,部分地区供求失衡;娱乐休闲业档次偏低、缺乏地方特色,主要是以本地居民消费为主的休闲娱乐项目;交通设施发展良好,但航空运输线路与航班较少,铁路交通的票务、车次安排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缺乏专门服务于旅游者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品购物设施缺乏销售布局的网络化、产品开发的特色化和生产经营的规范化;旅行社规模、数量与当地旅游发展基本适应。表3-1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一览表年份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199624.27,290————————199726.59,5004,496220227.95.59199827.510,1415,058248.2256.55.89199930.0111,3005,130298.7308.16.73200032.512,3905,218346.8356.96.95200136.513,3355,614.2374.5385.56.8320024114,6006,271.53409.13421.26.83200318.856,3445,052.44341.78346.984.9220044516,0008,012620633.127.2资料来源:河南省旅游局。——表示无数据或未测算。(3)旅游队伍建设旅游行业的人才引力不足,没有足量的合格人才支撑旅游增长,而且旅游人才流失严重。总体来看,河南旅游行业的人才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两个问题,尤其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国际导游严重缺乏。此外,旅游行业培训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整体队伍的素质建设有待提高。(4)行业管理水平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行业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尚需明确;另一方面,行业管理力度不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待提升。此外,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发挥。(5)产业经营状况旅游企业总体经营水平不高,行业平均利润明显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表3-2)。旅游产业效益不高,影响资金流向旅游行业,造成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旅游产业链较短,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旅游购物、娱乐旅游、特色餐饮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是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表3-2几类企业利润的比较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总资产贡献率河南工业企业*5.96%7.6822.95%全国旅游企业0.01%10.93河南旅游企业-2.48%14.29注(*):河南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旅游企业规模及其运作机制“小、散、弱、差”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没有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旅游上市公司;社会化组织水平普遍很低,旅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影响了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河南星级酒店规模、旅行社规模以及其它旅游企业规模与全国同类企业的比较可以看出:星级酒店的总体规模在全国的比重很小(约3%左右),也小于相邻的陕西、湖北等省份;星级酒店的平均资产规模和平均营业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样小于周边省份的平均规模,但河南的平均客房数规模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二者共同反映了河南省星级酒店整体档次偏低的现实。河南省旅行社规模严重偏小,2004年全国双百强旅行社,仅有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一家。2004年旅行社总体资产规模仅占全国的1.99%,营业收入仅占1.31%,利润总额也只有0.82%。平均资产规模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利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与广东省相比,除了旅行社数量之外,其它指标均不到广东的七分之一,平均利润和平均营业收入则不到广东的1/11。与星级酒店和旅行社一样,河南其它旅游企业也存在数量偏多、总体资产规模和企业规模过小的问题。可见,河南省旅游经济组织结构最大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行业整体效益差。(6)旅游产业增加值及其对GDP的贡献根据旅游增加值测算方法,河南省2004年的旅游业增加值为337.22亿元;当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8,815.09亿元、2,652.26亿元,旅游增加值占两者的比重依次是3.82%和12.71%,说明河南旅游业已经形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7)旅游经济区域结构河南各地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到2004年,开封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高达10.91%,而许昌的旅游总收入仅相当于GDP的1.85%。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和三门峡五市的2004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在10%左右,这些地区不仅旅游经济规模较大,而且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作用巨大;特别是焦作旅游业成为河南旅游的一匹黑马,接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直逼传统旅游大市开封。周口、许昌、漯河、商丘、驻马店五市旅游经济规模较小,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足4%,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从更大的区域角度来看,中原核心圈层的地位举足轻重,以郑、汴、洛、焦、新五市构成了河南旅游经济的重心,200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51.20%、46.99%;入境游客,占全省的比例更高达88.19%。以安阳、鹤壁、濮阳构成的豫北地区,也是全省旅游的重点区域,2004年,接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是9.54%和7.60%,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比例达到4.53%。豫西地区的三门峡和济源是黄河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其旅游资源特色是黄河自然与文化游,区域旅游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豫西南(南阳)、豫南(信阳、驻马店)、豫东(周口和商丘)以及豫中(许昌、平顶山和漯河)地区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是河南旅游的第三梯队。这几个区域的国土面积占全省的60%左右,旅游经济总量却不足全省的1/4。表3-32000年至2004年河南省18个城市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单位:万人次/亿元城市名称接待人数旅游收入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1郑州1,218.51,279.441,419.441,185.241,701.9194.67100.22110.9784.43128.292洛阳835.2918.76952.01699.581,101.4457.6275.1585.2553.9887.793开封400.4404.48455.71343.63513.0920.0130.1531.0424.5036.644焦作153.1168.42288.55245.27479.798.4311.7116.6114.2127.095安阳295.2324.67347.98260.99405.3217.0520.9522.0517.1226.776南阳287.5316.26358.57268.92405.1817.8720.1422.3916.8324.657三门峡288.9317.76345.64266.15407.8510.8720.0420.4415.6822.738新乡203.1223.26286.31229.05303.4913.0613.5317.1512.4317.689平顶山227.7250.43247.21201.61278.169.2817.0615.4110.8916.7110信阳262.9360.58281.56382.88.8116.2112.2916.5211濮阳209.4211.47220.24176.19242.2612.2714.5613.4510.0014.4412驻马店182.5184.32246.56194.31268.757.8311.6012.179.3413.3713周口167.3177.42192.60135.81211.859.028.389.997.6412.3214商丘177.9199.84219.54175.63228.3213.6411.6512.059.5312.2915许昌143.9151.07178.67136.45196.548.567.378.866.429.5416鹤壁79.287.09103.4677.93116.923.545.675.324.256.8717漯河100.9101.94124.9397.45137.425.086.266.304.847.3418济源40.248.2153.4143.2661.421.933.023.472.733.89总的来看,河南旅游发展的区域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呈现“北重南轻、西高东低”的区域结构性不平衡;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显著,周边城市出现边缘化趋势;旅游经济布局以点为中心,各点之间联系松散,尚未形成面上的整合优势。2.2.2旅游组织机构90年代以来,河南明确了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各地市及各县都设立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使其独立行使管理职能,部分重点旅游县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或旅游协调委员会等旅游协调机构,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来抓。全省和郑州、洛阳等地市设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成立了河南旅游协会、河南旅行社协会、河南旅游饭店业协会等旅游协会和专业性协会以及各地市的旅游协会,形成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市场执法队伍,从而初步形成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协调机构和旅游行业协会有机结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尤其是郑州市120多家酒店自行组织成立了酒店业商会,对行业自我保护、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及行业内部协调产生了积极的意义。2.2.3旅游所有制结构河南旅游经济依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旅游所有制结构很不合理:国有制比重过大,民营资本、外来资本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以星级饭店为例,2002年河南星级饭店有71%属于国家所有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个百分点;集体所有的星级饭店占10%,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饭店只有6家,占2%,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4;到2004年,星级宾馆中国营和集体经营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分别占41.60%和21.93%。近年来,河南旅游产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外商以及其它经济成分越来越多,结构效益不断改善。其它旅游行业也呈现同样的趋势,但是多元化投资的步伐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显得太慢,民营资本、外资以及港澳台对河南旅游业的投入比重依然很小,存在波动。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这几种资本类型部分已转移到其它行业,旅游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趋势受挫。2.2.4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从区域经济背景来看,近年来河南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地位日益突显,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旅游需求旺盛。但是,目前河南旅游业仍然处于升级的前夕,大部分地区停留在资源初步利用阶段,尚没有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管理为手段,特色为吸引,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旅游经济良性循环。总体上看来,河南旅游发展表现出如下特征: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进,从游客数量上来看,自然景观多于人文景观。从旅游产品上来看,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型旅游产品还处于发展阶段。从游客来讲,海外游客主要以游览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主要以省内游客为主,游客组织以大众化旅游团队为主,小包价和散客相对较少,但呈增长势头。旅游过程以满足中低档次追求为主,标准化和特色化服务并存。多数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大旅游发展格局尚没有形成。旅游投入产出基本上为中投入中产出,部分为高投入低产出。在全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地位不高,后发优势明显,处于大发展前的阶段。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初步开发利用阶段,旅游产品具有深度开发、市场导向开发并重的趋势。旅游市场开发,以分散、小型、传统性的营销为主,集团式营销并不广泛。各种企业制度并存,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中。旅游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质量竞争为辅,文化竞争尚未得到重视。产业布局表现为以下特征: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从旅游城市、景点产品、旅游区各个层面都表现出非均衡的显著特征,即“点重面轻,节点突出,层面薄弱”,产业链条较短。中原城市群在政治、经济上已经形成核心,但全省旅游城市群体结构还未成熟,表现为“中心强,边缘弱”的状况。旅游城市发展显现出郑州的旅游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而周边的城市被边缘化,突出表现为周边城市仅仅获取“门票经济”,而郑州则得到了旅游客源“吃、住、行”的多方面消费;旅游发展格局呈现“北重南轻,西高东低”的结构性不平衡,其中世界级景点集中分布在豫中和豫西北地区;成型的主要旅游区都集中在北部和西部,以“山、河、城”为主要特点,豫东、豫南的旅游产品群尚未形成或不具备较高的级别和价值;集散枢纽过于单一,郑州的优势地位极度突出,对周边乃至全省形成了较大的阴影覆盖,尤其表现在交通和住宿设施方面;山区开发没有形成整体,各个山区内部景区独立,没有形成共同的主题品牌。2.3在全国的比较地位2.3.1旅游产品体系的地位目前河南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包括:①文化旅游产品:嵩山(主要是少林寺)、洛阳(主要是龙门石窟)、开封(宋都)、安阳红旗渠等;②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焦作云台山、安阳林虑山-大峡谷、伏牛山若干景区等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南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的整体品牌尚没有形成。文化旅游在全国的优势较为明显,休闲度假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在全国的影响不足;郑州的商务、公务和会议旅游具有国内综合性旅游城市的一般特点,但比较地位不高。2.3.2旅游市场份额河南旅游市场总体发育状况居全国中游偏上,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下游。入境游客人次占全国比例基本稳定在0.4%左右,国内游客人次占全国比例近年呈现下降态势,国内旅游在全国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2.3.3旅游经济总量目前河南旅游经济总量处全国中游偏上水平,旅游外汇收入处于全国下游(见表3-4)。就旅游资源条件而言,河南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表3-4河南省主要旅游产业指标在全国位次及比例(2004)入境旅游(万人)旅游创汇(亿元)国内旅游(万人)旅游总收入(亿元)GDP(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全国数量10,904257.34110,2006,840136,875.95.00河南数量45.361.68,012633.128,8157.18位次2020776-0.42%0.62%7.27%9.26%6.44%-资料来源:河南省旅游局提供;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5。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旅游总收入在500—1,000亿的省市有浙江、山东、河南、辽宁、四川、天津、福建等;在100—500亿省市有湖北、湖南、云南、陕西、安徽、广西、河北、江西、内蒙古、新疆、海南、贵州等;100亿以下的省市有青海、西藏、宁夏等。河南的旅游经济水平处于全国第二集团行列。与相邻的省份相比(表3-5),河南入境旅游仅相当于陕西和山东的1/2-1/3,近几年来在全国位居20-22位;国内旅游发展规模也落后于山东,近几年来位居全国第10左右;从旅游经济规模来看,河南与湖北不相上下,近几年位居全国第8-10位。表3-5河南与部分省市旅游经济部分指标的比较(2004)河南陕西山东湖北山西安徽河北广东国内旅游人数(万人)8,0124,15011,7496,8495,5794,3297,2278,82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560185767.7394154250334.6732.3入境旅游人数(万人)4580119.369.1929.650.158.18740.53旅游创汇(万美元)16,00036,00057,00019,2008,12319,00019,000538,000旅游总收入(亿元)573.2214.7814.7409.8160.7265.7350.41,163.93旅游服务系统分析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以及辅助性供给构成。旅游与传统行业不同,它是以需求方为链条的产业,在一个旅游城市几乎没有一个部门与旅游无关,同时又极少专门为旅游服务的部门。旅游业以提供服务系统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供给和辅助供给两大部分。(1)旅游基础供给主要指直接为旅游需求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服务,包括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饮食、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行社服务以及信息系统。(2)旅游辅助供给是指为基本旅游供给提供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地上与地下建筑。3.1旅游服务业总体状况河南省旅游业居于国内旅游大省地位;旅游服务系统基本完善,为河南省旅游起到积极保障作用。但由于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市旅游服务体系发展也参差不齐,在基础设施、弹性要素、外部保障体系等方面与资源及其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不相吻合;旅游各要素之间结构欠合理;旅游支撑体系与六大要素之间目前缺乏良性互动以及完善的相互协调网络;旅行社的龙头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1)产业结构比例基本合理,但需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要素之间未能协调发展,核心要素的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省旅游资源大省和景点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景点价格较高;长途交通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游客以周边地区为主;弹性消费过低,只有18.8%,弹性消费在旅游发达国家可达到30%以上,香港、美国等已超过60%,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广州也达到28.6%(图3-2)。(2)旅游业各要素之间协调程度有待提高河南省旅游各部门仍存在各自为政、协调发展不足的现象。目前,景点之间的协调发展、景点与旅行社的协调发展、旅行社与交通的协调发展、旅游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配合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本地接团成本较高,海外旅游团用于景点及其它消费用较高,与国内其它线路相比较缺乏竞争力;经验丰富的旅游从业人员短缺,以致于总体服务质量不高,铁路交通运力不足,部分线路的游客进入容易,出去难,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发展;旅游信息欠发达,大多数城市没有公共咨询服务,游客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查找各种旅游信息,公共信息的服务功能基本没有形成,同时公共信息宣传与促销功能停留在初级阶段。(3)旅游业各组成要素自身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仍以观光为主,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组合产品严重缺乏;旅游交通能力有待提高,机场少、航班少、国际航线极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公路交通网络发展不均衡,部分通向重要旅游区的道路与服务有待提高;旅游住宿设施产品类型、档次、布局与游客流向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旅游商品在游客消费中偏低,商品在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餐饮,餐饮网点分布较为普遍,但是特色餐饮还没有形成独立吸引,环境卫生及科学用餐有待提高;旅游娱乐消费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缺乏精品和具有吸引力的健康产品;旅行社整体处于“小、散、差、弱”状态,“内引、外联”能力不足;旅游信息系统处于建设之中,但是起点不高,仅满足于一般性的网页介绍,各地区旅游网络目前不能进行网上交易,网页信息陈旧,特点不鲜明。图3-2河南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图资料来源:河南省抽样调查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广州市旅游统计年鉴汇编旅游服务业各要素表现为“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的双重性,过度竞争表现于价格竞争越演越烈;竞争不足主要表现为,独立竞争主体不足,竞争手段不足,只局限于价格方面,部分细分市场竞争不足。3.2旅游住宿业3.2.1旅游住宿业现状(1)旅游住宿设施总量及地区分布2004年,河南省旅游住宿设施总量为303,508个床位,全年可提供接待量为1.1亿间天。其中星级宾馆接待量为1,300万间天,其它旅馆接待量为9,700万间天。统计数据中显示,河南省旅游住宿设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郑州的旅游住宿设施量占全省25.1%;洛阳、三门峡、开封为二级集中区,占全省旅游住宿设施总量的34%;三地旅游住宿设施总量接近全省的60%(以床位数计算)。表3-6旅游住宿区域分布状况地、市数量(座)床位数(个)国营集体个体独资、合资全省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2,355303,5088641,6499,7835935149,564146771022612,004253,9447181,5729,68133郑州总量星级宾馆其它宾馆1,03076,07916819466086214,5094683596861,5701221866573洛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50750,2491272071,1649335,436231181,47444,8131042061,1631开封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80724,74130986731183,950944178420,7912194669焦作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43617,0713046360111,99543442515,1762643356新乡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44216,67340156240944143339155239三门峡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81928,0374312065061076,17761979371221,860371015713济源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101,340518870105505200103790016870安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57513,100461094185152,98067256010,120401024135濮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2946,5022718582242865281鹤壁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385,890126107103525121355,365201078许昌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61614,5983213344011132,563542260312,038271294389平顶山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60119,075761443792121,88582258917,19068142379漯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宾馆5379,72611274994500225339,226925499地、市数量(座)床位数(个)国营集体个体独资、合资驻马店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68615,840461225153113,0755516754,863411175152信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83013,8774274713191,07044182112,5073870713商丘总量星级宾馆其它宾馆69612,31524695603131,77846368310,53720635973周口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14917,57226661,05792,784451,14014,78822611,257南阳总量星级宾馆其它旅馆1,0484,1321123590091,009811,0393,12310435900资料来源:2004年上半年河南省公安厅特种行业统计表.图3-3河南省旅游住宿设施分布(2)旅游饭店档次及地区分布河南省星级酒店总量按客房间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第八名。星级饭店集中于中间档次,高星级和低星级的饭店所占比例较小,即河南省的星级饭店中,五、四星级及一星级饭店的数量较少,二、三星级饭店的数量较多。具体来讲,2004年,五星级饭店仅有4家,占1%;而中间档次的二星级和三星级饭店共占90%,具有绝对优势。图3-4河南省星级饭店档次结构表3-72004年国内游客在河南省花费及构成表项目指标景点样本住宿设施样本全部样本人均花费(元)比例(%)人均花费(元)比例(%)人均花费(元)比例(%)1、交通费92.0115.64%117.0515.24%108.2915.35%#飞机24.64.19%37.324.99%32.334.71%火车35.656.07%45.266.05%41.446.04%汽车31.605.38%34.474.20%34.524.59%2、住宿132.3622.55%208.5827.87%176.1325.82%3、餐饮106.0118.06%132.8417.75%122.1917.81%4、景区游览45.257.71%34.74.64%41.866.25%5、娱乐23.023.92%32.844.39%28.944.22%6、购物76.4413.02%105.414.08%91.913.69%7、市内交通28.714.89%33.394.46%31.534.60%8、邮电通讯28.724.89%31.974.27%30.684.47%9、其它54.589.30%54.687.31%54.457.79%人均花费合计685.58——903.95——819.16——15.64%15.64%22.55%18.06%7.71%3.92%13.02%4.89%4.89%9.30%15.35%25.82%6.25%4.22%4.60%4.47%7.79%17.81%13.69%0.00%10.00%15.00%20.00%25.00%交通费住宿餐饮景区游览娱乐购物市内交通邮电通讯其它景点游客住宿设施游客图3-5国内游客花费分类百分比构成图由表3-7数据可见,住宿设施景点国内游客人均花费903.95元,比去年增长10.7%,人均天花费221.01元比去年增长13.71元;景点国内游客人均花费685.58元,比去年增长6.67%,人均天花费221.87元,比去年增长9.72元;“一日游”游客花费为320.57元,比去年增长50.23元。住宿设施和景点被访者花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和交通三方面。从国内游客的具体花费项目来看,“购、食、住、行”仍然是游客的主要花销。调查显示,如上图3-5,今年国内游客花费最多的还是住宿花费,有176.13元,占了全部花费的25.68%;其次,食、行、购也是国内游客的主要花费项目,而住宿花费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过夜游客对住宿设施的总体需求水平不高,目前河南的星级饭店的供给档次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星级饭店分布较合理,郑州、洛阳和开封等旅游集散地、景点集中地,同时也是星级酒店集中地。基本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及旅游发展的需要。表3-82004年河南省各市星级饭店数量星级市名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合计所占比例省直1325845025%郑州12517144洛阳151753710%开封11211246.4%信阳181102.7%三门峡1181205.4%新乡871205.4%安阳1453225.9%濮阳1751143.8%许昌88164.3%漯河62192.4%商丘103133.5%周口44192.4%鹤壁1341%驻马店971174.7%焦作1062184.8%平顶山1111133.5%南阳11971287.5%济源124182.6%合计5186148294372100%所占比例1%50%40%8%1%3.2.2旅游住宿业供求关系分析(1)总接待能力与总需求量从河南省旅游住宿业总量与河南省旅游住宿需求分析,接待总量略量大于需求总量。河南省2002年接待总量为6,312.5万人次,2002年过夜游客占接待总量67.6%,人均停留时间为2.5天。对旅游住宿需求量为9093万人间天,其中不包括约16.3%住亲友家,可供应量为11,000万人间天。2003年河南省的接待总量为3,370.61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为1,630.14万人次,过夜游客有3,441.16万人次,人均停留时间是2.5天,旅游住宿的需求量为8,426.53万人间(包括住在亲友家的游客)可供应量为1.1亿间天。另一方面,可以从河南省酒店实际出租率一直徘徊于50%—62%之间.,证明星级酒店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实际比较数量。社会旅馆出租率低于星级酒店出租率,徘徊在30%—45%之间。社会旅馆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见表3-9)表3-9河南省国内游客逗留时间城市过夜客人人均逗留天数单位组织个人或亲朋结伴旅行社组织河南省1.9郑州市1.7开封市1.1洛阳市2.3平顶山市1.3安阳市1.5鹤壁市2.22.522新乡市3.5城市过夜客人人均逗留天数单位组织个人或亲朋结伴旅行社组织焦作市1.8濮阳市3许昌市2.542漯河市2.732.32三门峡市4.3南阳市1.921.82商丘市2.5济源市2周口地区2驻马店地区2.7资料来源:2004年河南省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表3-102002、2003年河南省游客概况项目2002年2002年省内游客2002年省外游客2003年2003年省内游客.2003年省外游客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6,271.534,270.902,000.635,052.443,329.601,722.84国内一日游人数(万人次)2,031.971,383.77648.201,630.141,056.47546.67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万人次)4,239.562,887.131,352.433,422.302,273.131,176.17接待国内旅游收入(万元)4,291,3002,922,4001,368,9003,417,8002,252,3301,165,470接待国外旅游(人次)410,120188,576接待过夜旅游人数(万人次)4,281.573,441.16数据来源:2004年河南统计年鉴河南2004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来河南的国内游客中,有85.4%的是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只占14.6%,停留天数人均天数4.9天,相比较2003年抽样问卷,人均停留天数和过夜游客有较大幅度增加。表3-112003年河南旅游住宿出租率2003年客房数床位数客房出租率(%)使用床位数五星级6561,16573.93861四星级2,8435,16256.312,907三星级14,13426,91661.6916,604二星级17,90432,75261.3820,103一星级654130668.66897合计:41,372社会旅馆220,328486,26238.15185,508个体旅馆127,592282,429合计38.15平均开房率49.72004年客房数床位数客房出租率(%)使用床位数五星级1,2022,39062.051,483四星级4,9759,12059.975,469三星级19,38945,13164.0428,902二星级16,64352,93562.5833,127一星级1,4585,07444.432,254合计:43,667114,65071,235注:2003年因为“非典”影响,因而数据只供参考(2)各地区接待能力与需求量对比河南省旅游住宿设施地区分布与接待游客量基本相符合。中原核心旅游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焦作是旅游接待设施的一级集中地,而且也是国内游客的一级集中地,豫西的三门峡和豫西南的南阳则成为河南省旅游接待设施和国内游客的二级集中和接待地区,而豫北和豫东及豫南地区则不论从旅游接待设施还是从国内游客量相对较弱,因而,基本上能够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在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及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满为患,需求量倍增,出现区域性、阶级性的接待设施不足。例如,2003年十一黄金周焦作市接待游客61万人次,最高游客量11.64万/天,焦作市每天最高接待量为17,071人次,存在较大的缺口。图3-62004年各地区旅游住宿设施总量分布图3-72003年各地区接待国内游客量表3-12各地区住宿接待能力与接待国内游客量比较地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三门峡南阳平顶山濮阳新乡驻马店商丘周口焦作许昌漯河鹤壁济源信阳住宿设施比重(%)22157481625545543204国内游客比重(%)24147575445443532216比较(%)-210-11-42-201020110-1-2数据来源:河南旅游统计便览,河南省旅游局(上述数据表示住宿接待量及游客量在全省的比重比较)(3)旅游住宿设施结构及产品类型结构河南省旅游住宿业在设施结构、产品类型等方面基本满足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紧缺,部分类型及档次住宿业供给不足,首先表现在经济类型的旅游住宿设施紧缺;低星级饭店入住率及每间客房接待人间天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需要价格在100—150元/间、干净、安全、有限性服务的饭店,特别是一些以观光旅游为主要吸引力的城市。其次,产品类型比较单一,目前河南省绝大部分酒店为商务类型,各项设施设备齐全,提供全面服务,但是由于定位不准确,部分设施使用率较低,而顾客需要的会议型酒店、度假型酒店、主题型酒店以及公寓式酒店等类型的酒店供给不足。(4)淡旺季旅游接待设施的供需情况在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及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满为患,需求量倍增,出现区域性、阶级性的接待设施不足,使得游客难以入住,将会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下降。例如,2003年十一黄金周焦作市接待游客61万人次,最高游客量11.64万/天,焦作市每天最高接待量为17,071人次,存在较大的缺口。然而在旅游淡季,这些旅游接待设施闲置度较高。(5)供给与需求动态分析2000-2004年河南省星级宾馆的床位数,从18,382张增加到49,564张,增长了1.70倍,几乎是直线上升;同期入境游客量由312,998人次增加到45.36万人次,增加了45%;国内游客由5,273.8万人次增长到8,012万人次,增加了51.9%。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接待设施的发展趋势与游客变化趋势一致,但是饭店增长速度高于游客增长速度,因而出现供给略大于需求的状态。3.2.3旅游住宿业的经营状况表3-132002年河南省各星级饭店的经营指标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类型全员劳动平均开房率每间客房接待每间客房接待生产率(万元/人)(%)人数(人)人天数一星级(河南)4.1677.37364470全国平均3.849.68187271二星级(河南)3.8160.29144237全国平均4.7256.47213313三星级(河南)6.8759.48226282全国平均6.4960.84217337四星级(河南)7.2557.97192262全国平均1064.95181324五星级(河南)11.4345.14190268全国平均16.6366.33165338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表3-142003年河南省各星级饭店的经营指标类型全员劳动平均开房率每间客房接待每间客房接待生产率(万元/人)(%)人数(人)人天数一星级(河南)2.7368.66168198全国平均2.2448.66140196二星级(河南)2.6261.38130160全国平均3.8253.73182255三星级(河南)3.9061.69159187全国平均7.5557.16191281四星级(河南)4.1456.31173214全国平均9.559.30161272五星级(河南)8.3173.93304408全国平均15.7756.28129253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因2003年中国旅游业受“非典”影响较大,故数据仅作参考。表3-152004年河南省各星级饭店的经营指标类型全员劳动平均开房率每间客房接待每间客房接待生产率(万元/人)(%)人数(人)人天数一星级(河南)0.8744.4377145全国平均3.3950.92127188二星级(河南)5.9062.58265344全国平均4.4857.14160243三星级(河南)6.2964.04251369全国平均7.9861.57179282四星级(河南)9.1559.97349.61450.76全国平均9.5065.98165.17290.09五星级(河南)19.2462.05187264全国平均16.6865.97173323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河南省各星级饭店的经营状况差别较大。一星级和二星级饭店开房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69%和3.82%,三星级饭店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相比而言,经营状况最好的是一星级饭店,2002年其每间客房接待人数和每间客房接待人天数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5倍和1.73倍,这都说明河南省较低档次饭店的客源充足,经营状况相对良好;而高星级饭店情况却恰恰相反,2002年,四星级饭店的平均开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98%,五星级饭店则低了21.19%,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尽管我国旅游业受到“非典”的一定影响,但河南省的星级饭店的客房的平均开房率不仅比上一年提高了,而且也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尤其是五星级和一星级饭店的平均开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分别高出17.65%和20.00%。2004年,河南省星级饭店的经营状况相比2002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低档次饭店的客源出现下降,高档次饭店客源增大,2004年,河南省一星级饭店的开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其每间客房接待人数和每间客房接待人天数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0.61和0.77,而五星级饭店的开房率、每间客房接待人数、人天数都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有大幅的提升。由此也可见,河南省星级饭店的经营态势日趋良好,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服务支撑。河南省二、三、四、五星级饭店的每间客房接待人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五星级饭店的每间客房的接待人天数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4旅游住宿业总体评价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以星级酒店客房数为标准,河南省处于中国酒店业第二阶梯之首。旅游住宿总量大于旅游需求量,旅游住宿业在数量与档次两个方面基本满足旅游接待的需求,但在结构、产品类型、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合理、不均衡,以商务型饭店为主要产品类型,缺乏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特别缺乏能够满足国内游客需要质优价廉的经济类型饭店、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饭店。河南省住宿业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正在转向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产业。一些原来由政府管理的酒店已经政企分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步伐还不够大,部分酒店仍然是政府下属部门。由封闭性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成为市场化的开放性行业。2004年上半年,河南省共有旅游住宿业12,355家,其中国际著名品牌管理的酒店有6家,外资、合资经营的酒店59家,占全省旅游住宿业0.47%,开放程度低于国内7.9%的平均水平。旅游住宿的行业管理正开始有序化。但是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交通的便捷使中心城市1-1.5小时车程范围内的游客基本被吸引到中心城市过夜,因而与中心城市近距离的部分旅游城市住宿功能在弱化;在一些游客较少的城市,星级饭店客源中约40%是本地区的各种党政会议;一些新兴旅游区,则因为饭店档次与服务等方面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以至于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住宿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发展态势参差不齐。处于良性发展的主要是集团化发展的饭店、专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星级饭店,及少量在有良好市场定位与经营管理的、有特色的中低档次饭店;大多数的饭店与旅游住宿业处于低水平的经营与竞争之中。人力资源现状是制约河南旅游住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与国际接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管理队伍。行业经营环境欠佳,缺乏真实与准确的信息系统,没有规范的统计系统,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因而政府尚未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指导、协调行业健康发展。3.3旅游交通业3.3.1现状评估(1)交通框架河南省位于中东部地区的中央位置,处于“中原之中,中国之中”的中央位置,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多条南北向和东南向交通干线交汇的枢纽,以“三纵四横”的交通格局构建的网格交通骨架,其中“三纵”是三条南北向的铁路交通干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京九线和太焦-焦枝铁路;“四横”是四条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新石铁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平阜铁路/漯蚌高速和宁西铁路/宁西高速。其内外部交通也十分便利,随着十二月中旬南阳-许昌高速公路的开通,全省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2,000km,全省各市均有高速公路连接。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国家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地方铁路、水运、民航、管道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2)各种旅游交通形式的现状1)铁路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国铁路真正的心脏,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铁路干线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省内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新乡至山东菏泽)、新太、宁西铁路等干线分别在郑州、商丘、洛阳、新乡、焦作、南阳和信阳十字交汇。目前铁路交通是河南省主要的旅游交通形式,是旅游者能否顺利进出河南省的关键。由表3-16和图3-8可见,河南省的铁路从1990年到2003年总体没有增长,相反有所减少,包括中央铁路和地方铁路,但到2004年,铁路里程有了大幅增加;电气化铁路增幅较快,尤其是1990年到1995年期间,之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地方铁路和中央铁路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由于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增长,比例迅速减小,并在1995年前后稳定下来,到2004年又有所发展。可以说明河南省的铁路干线整体情况在逐步提高。旅游者进出河南省主要使用的是中央铁路,更多的是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数量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旅游交通服务系统与设施的不断完善。表3-16铁路通车里程(年底数)单位:公里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铁路3,5363,3823,3543,3473,4103,752#电气化3843,0613,7683,8913,9894,377中央铁路2,1792,0892,0432,1072,1082,549地方铁路1,3571,2931,3111,2401,3021,203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图3-8河南省各种铁路类型对比表3-17地方铁路分线路里程(2004年底)线路名称起止地点延展里程正线里程总计1,601.51,203.7漯阜线漯河宋阁209.2136.6漯舞线漯河舞阳93.869.3风郸线风翅山郸城386.1287.7朝杞线朝阳沟开封313.0253.2汤台线汤阴台前237.2161.0新乡南货场新乡南货场2.60.9克温线克井温县77.361.2方修线方庄修武21.019.3辉吴线辉县吴村58.046.2新乡北货场新乡小白屯11.04.7驻平线驻马店平舆88.584.0明堡线明港堡子76.755.5泌堡线泌阳堡子27.124.1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20052)公路河南省的公路网络已经十分完善,“四横三纵”的公路骨架,京珠、连霍高速构成了全省“大十字”形的高速公路格架,和支线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M”字形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南北、东西主要旅游城市,强化了沿线城市的交通优势。此外还有多条国道公路形成的“井”字形公路网络。南北向的国道主要有105、106、107、108、109、205和207等,东西向的国道主要是310、311、312国道。2004年底,河南公路交通有所发展,9条国道干线呈五纵四横分布境内。2004年新增公路里程1,8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0公里。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18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78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2,214公里,居全国第一位。从表3-18可知,虽然河南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但是,由全省情况来看,公路整体级别较低,四级公路超过55%,而高级别的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比例较小,总数不过占全省公路的2%。随着省内各市的高速公路的完工,高速公路的比例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公路改造和提升级别也应该同时进行。使低级别的公路可以改造成级别较高的公路,从而使整个交通服务系统更加完善。表3-18河南省各市各类型公路里程(2004年底)单位:公里等外公路有铺装路面公路简易铺装路面无铺装路面晴雨通车里程总量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全省4,81818,59812,3206,27740,60916,51270,469郑州市2349357162194,7884355,974开封市592582102,3432,804洛阳市2781,8887081,1801,9811,5184,947平顶山市781,8404151,4251,1911,0214,020安阳市1441,6136131,0002,2226674,405鹤壁市554182861321,009631,489新乡市4461,3221,1052171,9454833,365焦作市3431,0375484891,6155762,714濮阳市3142341852,578423,011许昌市1247215391822,2442763,151漯河市3352319341,4001,752三门峡市4645661873791,3082,2463,740南阳市9441,4441,2112332,8783,4086,883商丘市6631,2019342663,8246805,007信阳市6231,7091,4142952,1273,4076,680周口市3651,1981,143543,9885835,389驻马店市241,0589521072,8968354,355济源市28122952272270783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2004从表3-18可见,等外公路的数量占全省的公路总数的比例较小,说明了公路整体状况属于中等水平,无路面的公路和等级外的公路的比重均较小,晴雨通车里程全省共有68,415km,占全省公路总长度73,831km的92.66%,说明河南省公路总体状况发展前景良好。3)航空民用航空发展迅速。河南省的主要机场有三个,分别是郑州的新郑国际机场和洛阳机场,还有部分运客功能的南阳军用机场。新建的国际4E级新郑机场,是目前河南省内级别最高的机场和唯一的门户口岸,于1997年8月正式通航。目前,河南有飞行航线48条,通达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并开通了郑州至澳门、新加坡、俄罗斯、非洲的定期和不定期包机航班。郑州新郑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港,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达6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3万吨。洛阳和南阳机场的运客量都较小,级别也较低。总体机场数量比较少,不能满足目前以及未来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需要。(3)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由图3-9来看,河南省的铁路里程在25年里并没有过多增加,而公路里程却增加了超过了一倍,省内交通方式同时也由铁路逐步向公路转变,交通形式变得更多样化和灵活。从图3-10来看,运客总量每年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而客运总量的增长曲线和公路客运量的增长曲线几乎是一致的,客运总量从1978年的11,177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81,196万人,增加了超过6倍,而公路的运客量则从1978年的6,781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76,301万人,增加超过10倍,但铁路的运客量则保持了25年的稳定水平,大约在4,000-5,000万人左右,波动小。图3-9河南省历年铁路和公路里程(2003年底)图3-10河南省省内历年运客量基本情况(2003年底)图3-11河南省客运量情况对比(78年和03年)河南省客运量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图3-12左图)公路运客量已经是占了较大部分,有61%,铁路运客量也占了39%,超过客运总量1/3;到了2003年(图3-13右图),公路的运客量已经占了运客总量的94%,而铁路的运客量仅仅是占6%,这也和图3-9反映的情况相似,因为公路里程增长了10倍以上,公路运客灵活、快捷的特点就可以发挥出来,更多的游客选择了公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