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口语教程第一章幼儿教师口语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普通话的含义及其与方言的关系。2.了解普通话声母系统,掌握普通话声母发音和辨别方法。3.了解普通话韵母系统,掌握普通话韵母发音和辨别方法。4.了解普通话声调系统,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和辨别方法。5.了解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种类和规律。6.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概念和等级。7.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8.了解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9.掌握读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应试技巧。10.掌握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第一节普通话概说一、认识普通话与方言(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我国汉语各方言地区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用于交际的通用语言。第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普通话的语音标准的依据。第二,“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普通话的词汇标准。第三,“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普通话在语法方面的标准。(二)汉语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语言学家们把方言当作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并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方言具有地域性特征,通常只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行,本身却是一个具有完整的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体系。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吴方言又称为江浙话,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赣方言区包括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一部分除外)。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方言也称福建话,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7.粤方言粤方言也称“广东话”或“白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三)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民族共同语总是在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其基础是北方话,但它同时也从其他方言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它和汉语所有方言之间,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方言,也都渗进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丰富的关系。二、认识普通话语音(一)普通话的基本属性1.物理属性(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2.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肺和气管,它们提供了发音的动力,即气流;二是喉头和声带,它们是发音体,气流通过声带使它振动而发出声音;三是口腔和鼻腔,这是共鸣器,正是通过它们的调节,人类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3.社会属性每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哪些音,没有哪些音;哪些音能与哪些音相拼,不能与哪些音相拼;哪些音能区别意义,哪些音不能区别意义等,这些问题不是语音的物理性和生理性分析所能回答的,主要是社会的原因。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普通话语音的概念1.音节音节是自然的语音单位。汉语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若加上声调,则有1200多个音节。2.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发音时,声带颤动,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的音素是元音。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素。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阻碍,声带不一定颤动、声音不响亮的音素是辅音。普通话有22个辅音音素。(三)记音符号简介1.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字母表,包括26个拉丁字母;声母表,包括21个辅音声母;韵母表,包括35个韵母,另有4个韵母在表外进行了说明;声调符号,采用4个反映普通话音节音高变化曲线的记音符号;隔音符号,用“’”来补充区别音节界限。2.国际音标(1)国际音标符号和音值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采用“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2)国际音标的字形是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基础上制定的,易于掌握,使用方便,通行范围广,各国语言学家之间可以利用国际音标对各种语言的语音进行讨论和交流。第二节普通话声母发音训练一、认识普通话声母(一)辅音声母1.按发音部位分发音部位是指辅音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发音部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音准的好坏,因此我们需要熟悉人体的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有利于我们找准位置,正确发音。发声器官图1.上唇;2.下唇;3.上齿;4.下齿;5.齿龈;6.硬腭;7.软腭;8.小舌;9.鼻腔;10.口腔;11.咽腔;12.舌尖;13.舌叶;14.舌面;15.舌根;16.会厌;17.食道;18.气管;19.声带;20.喉结(1)双唇音。上、下唇闭合阻碍气流形成的音,双唇音共有3个,分别是b、p、m。(2)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唇齿音,即f。(3)舌尖前音。也叫平舌音。舌尖和上门齿背的接触或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有z、c、s三个舌尖前音。(4)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接触,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有d、t、n、l四个舌尖中音。(5)舌尖后音。也叫翘舌音。舌尖和硬腭前部的接触或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有zh、ch、sh、r四个舌尖后音。(6)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有j、q、x三个舌面前音。(7)舌面后音。也叫舌根音。舌根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接触或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普通话有g、k、h三个舌面后音。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话舌面后鼻音ng也属于这个发音部位,不过它只做韵尾,不做声母。2.按发音方法分发音方法指发辅音声母时喉头、口腔和鼻腔等发音器官阻碍或者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它需要从阻碍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来观察。(1)阻碍方式——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和破除阻碍的方式。①塞音。又称爆破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形成阻碍;持阻时,气流积蓄在阻碍的部位;除阻时,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气流冲出,爆发成声。②擦音。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之间接近,形成适度的间隙,气流从间隙中间挤出,摩擦成声。③塞擦音。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闭形成阻碍,气流首先将两个发音部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然后再从中挤出,摩擦成声。④鼻音。鼻音是鼻腔和口腔的双重共鸣形成的。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闭紧,封闭口腔通路;持阻阶段,软腭下垂,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由鼻腔透出成声。⑤边音。发音时舌尖同上齿龈相接,使口腔中间的通道阻塞,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冲出成声。(2)声带是否振动——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可将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声带振动的是浊音,不振动的是清音。(3)气流的强弱——根据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把普通话中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划分为不送气音和送气音两类。气流强的是送气音,普通话中有六个送气音,p、t、k、q、ch、c。气流弱的是不送气音,它们与送气音形成对立。普通话中有六个不送气音,b、d、g,j,zh、z。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清浊浊浊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双唇音b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dt
nl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前音
jqx
舌面后音gk
h
(二)零声母普通话中的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称为零声母音节。例如以ɑ、o、e、i、u、ü等元音起头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我们称之为零声母,如“ɑ、o、e”等都是零声母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有两个字母y、w,它们加在i、u、ü开头的音节前或替代i、u、ü,但它们不是声母,而是起隔开音节作用的字母。如羊yáng、问wèn、怨yuàn三个音节实际上是iɑng、uen、üɑn,也是零声母音节。二、普通话声母辨正首先是掌握发音要领,理解相关声母的发音原理,从根本上解决发音和正音的问题;其次是找到记忆方法,成组记忆相应字词,提高效率;最后是充分练习,通过大量的针对性练习克服方言障碍,提高普通话水平。(一)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辨正1.发音要领舌尖前音z、c、s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舌头平伸,故称“平舌音”。舌尖后音zh、ch、sh则是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舌尖略翘,故称“翘舌音”。发音部位的不同是这组声母最大的不同。因此,练习时最关键要找准发音部位。2.记忆方法如果能了解平翘舌音的声韵配合规律,掌握这组声母能够事半功倍。普通话平翘舌声母常用字中,翘舌音占了70%,要记住这些翘舌音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舌尖前音z、c、s不与韵母uɑ、uɑi、uɑng相拼;其次舌尖前音z、c、s和en相拼的字极少,只有几个常用字(参、怎、岑、涔、森)。(二)n与l辨正1.发音要领n是鼻音,l是边音。两个声母的发音部位是一样的,都是舌尖中音,发音时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最大的不同在于软腭的升降。发n这个声母时,软腭下降,封闭口腔通道,气流全部从鼻腔通过;而发l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不带一点鼻音。2.记忆方法练习边音l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捏鼻子”的方法,体验不让气流从鼻腔通过的感觉,帮助发准这个音。而练习鼻音n时,则可以固定好舌尖的位置,持续稍长时间,待气流通过鼻腔后,舌尖才离开上齿龈的后部,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鼻音的发音色彩。(三)唇齿音f与舌根音h辨正1.发音要领f是唇齿音,发音时上齿和下唇形成阻碍,气流从唇齿之间的空隙中挤出摩擦成声。h是舌根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部位是舌根和软腭。广西桂林以北的方言区也存在把h念成f的现象,如把“开花”念成“开发”,把“呼声”念成“夫声”。2.记忆方法在区分f和h时,应该记无不记有,记少不记多。f不与以u为韵头的韵母相拼,与o相拼的音节只有一个“佛”字。。广西桂林以北的方言区并不是发不好这两个音,而是把它们弄混。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当h跟以u开头的韵母相拼时,会把h读成f,而且还会遗失韵头u,例如“湖”读成“福”,“黄”读成“房”。因此,来自这一方言区的人们应该记住,凡是遇上韵母是以u开头的音节时(单元音韵母u除外),声母一定是h。在掌握这些声韵配合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声旁类推的方法可以成串地记忆。(四)送气与不送气声母辨正1.发音要领普通话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两种,这样就共有六组声母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区别:bp、dt、gk、jq、zhch、zc。所谓送气与不送气,指发声母时气流的强弱程度。送气音发音时气流送出比较快和明显,形成了p、t、k、q、ch、c六个送气音。而不送气音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形成了b、d、g、j、zh、z六个不送气音。2.记忆方法送气与不送气声母共有六组十二个,在发音上有难易的区分,原则上应该先易后难,先分辨较容易的bp、dt、gk三组,再分辨较难的jq、zc、zhch三组。利用声旁类推的记忆方法重点记忆送气声母。第三节普通话韵母发音训练一、认识普通话韵母普通话音节当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韵母。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其中,23个由单元音或复合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一)韵母的结构韵母的组成成分不超过三个音素,传统音韵学据此把韵母分成三个部分:韵头、韵腹、韵尾。其中,声音最响亮的部分是韵腹(也叫“主要元音”),韵腹前边是韵头,后边是韵尾。(二)韵母的“四呼”韵母根据起始元音的实际发音口形可以分为4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ɑ、ou、en、-i等。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如ie、iɑo等。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ɑ、uei等。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如üe、üɑn等。(三)韵母的分类1.单韵母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充当韵母的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普通话单韵母共有10个,ɑ、o、e、ê、i、u、ü、-i(前)、-i(后)、er。又分为舌面元音韵母、舌尖元音韵母和卷舌韵母三类。(1)舌面元音ɑ、o、e、ê、i、u、ü舌面元音发音时舌面起主要作用,发音时舌面隆起的最高部位称为舌位,因此,舌面元音的音色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形的圆展来决定。第一,舌位的高低。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根据舌位的高低(开口度大小)可以把元音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第二,舌位的前后。根据舌位的前后可以把元音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第三,唇形的圆展。根据唇的撮圆或伸展可以把元音分为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2)舌尖元音韵母-i(前)、-i(后)舌尖元音韵母有前、后两个,它们是靠舌尖活动起作用发出的元音。根据舌尖所处的位置的前后可以把舌尖元音分成舌尖前元音-i(前),如“自”的韵母,和舌尖后元音-i(后),如”知”的韵母。(3)卷舌元音韵母er卷舌元音韵母只有1个er,发音的同时伴有卷舌动作,舌面和舌尖都起作用。如“儿”的发音。《汉语拼音方案》中的r用在er韵母中其实不发音,不代表音素,不是辅音韵尾,只是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因此er韵母虽用两个字母标写,仍然是单韵母。舌面元音舌位图2.复韵母普通话中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也称“复合元音韵母”。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根据构成韵母的元音数量可以分为二合和三合两种。普通话共有13个复韵母:前响二合元音四个ɑi、ei、ɑo、ou;后响二合元音五个iɑ、ie、uɑ、uo、üe;中响三合元音四个iɑo、iou、uɑi、uei。3.鼻韵母(鼻尾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元音滑向鼻辅音,鼻音色彩不断增加。元音音素同鼻辅音韵尾之间是复合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明显。二、普通话韵母辨正(一)分辨不同的单韵母1.分辨e和ê、o、er由于受到母语影响,广西人说普通话时若遇到e韵母字,容易与ê、o相混淆。当声母是舌尖后音zh、ch、sh、r时,韵母e常发成舌面前半低元音ê或者复元音ie,如“者”读成类似“借”的音,“车”读成类似“切”的音,“色”读成类似“邪”的音,“惹”读成类似“野”的音。当声母是舌根音g、k、h时,韵母e常读成圆唇o。如“哥”读成gō,“科”读成kō,“和”读成hó。与之相反,有的东北人则常把o发成e,例如把“坡”发成“pē”,“波”发成“bē”,这些都是语音错误。本组韵母的发音要领如下: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它的发音要领是双唇展开,舌位半高,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o跟e一样都是半高元音,也需要保持半高舌位,舌头后缩,但发e的时候嘴唇是自然展开,呈半闭的状态,而发o的时候嘴唇要圆。ê的发音与e相比,两者都是不圆唇元音,但ê的发音部位靠前,舌头前伸而不是后缩,舌尖抵住下齿背发音。卷舌音er与e相比,主要区别就在于舌尖是不是上翘。e的发音是舌面隆起但舌尖不上翘,er发音时则舌头前部和中部抬起,舌尖向后卷起,和硬腭前部相对。2.分辨ü和u、i广西西南方言区以及受湘方言影响的地区容易混淆u和ü,典型的错误是把普通话zh、ch、sh与u相拼的字读成了j、q、x与ü相拼,例如把“主”读成“jǚ”,把“树”读成“xǜ”。另外,ü与i相混也是广西部分方言区人常见的错误。本组韵母的发音要领如下:ü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双唇收拢成圆形,略向前突出,开口度很小;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ü和i的区别在于圆唇与不圆唇,相对来说,一般人发i这个音比较容易,可以采用由i过渡到ü方法:先发i,把声音拖长,舌位保持不变,嘴唇逐渐收拢成圆形,就能发出ü的音来。u和ü都是圆唇元音,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舌位上,ü的舌位在前,u舌位在后。另外,ü的圆唇与u的圆唇形状也略有不同,u最圆,ü略扁;u双唇向前突出,ü不太突出。3.分辨舌面韵母i和舌尖韵母-i(前)、-i(后)对大多数人来说,发舌面韵母i没有问题,而发舌尖前i对于广西部分粤方言区的人来说会有问题;至于舌尖后-i,由于广西各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均无翘舌声母和舌尖后元音,因此常出现错误。或者是根本发不出舌尖后-i,把普通话中的zhi、chi、shi读成了zi、ci、si,ri读成了zi或ji;或者是发不准舌尖后i,多表现为发出翘舌声母后,舌面马上隆起,以至于发出了舌面元音i,从而影响了整个音节的发音准确度。本组韵母发音要领如下:普通话里,舌尖前-i只跟z、c、s这三个平舌声母相拼,舌尖后-i只跟zh、ch、sh、r这四个翘舌声母相拼,而舌面音i绝不跟这七个声母相拼。因此,要掌握这三个韵母,需要结合声母一起来练习。发舌面-i时,两唇展开呈扁平形,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舌尖前-i,舌尖后-i这两个音的时候,虽同样是不圆唇,但与舌面i相比,嘴角呈自然轻松的展开状态,发舌尖前-i时,舌尖和上齿背相对,而发舌尖后-i时,舌前端抬起来和硬腭前部相对。练习时,可以延长zi、ci、si和zhi、chi、shi的发音来分别带出舌尖前-i和舌尖后-i。(二)分辨不同的复韵母1.齐齿呼避免丢失韵头I粤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中齐齿呼的复合韵母iɑ、ie、iɑo、iou、iɑng、iong时,容易丢失韵头i。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说话人用粤方言中的舌尖前声母z、c、s或舌根音声母g、k、h来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例如把“下”读成“sà”,把“雄”读成“sóng”,把“九”读成“gǒu”等。齐齿呼的复合韵母发音要领:读带韵头的齐齿呼音节时,舌尖必须抵住下齿背,不能接触上齿,舌面要隆起,使舌位从i开始,迅速向主要元音及韵尾的舌位滑动。练习时可以采用夸张的方法,延长声母和韵头i的发音,再向韵腹滑动。例如ji-ɑ-jiɑ。2.合口呼韵母避免丢失韵头u广西说粤方言和平话的人,受方言影响,在说普通话合口呼韵母时容易丢失韵头u,或者发音不准确,紧张度不足,嘴唇的圆唇度不够。例如把“瓜”读为gā,把“关”读成gān,把“坏”读成hài。此类丢失韵头u的语音错误也可能出现在说西南官话的人群中,尤其是说普通话合口呼韵母uei、uen时。例如把“队”读成dèi,把“顿”读成dèn。此类韵母发音要领如下:在练习合口呼复韵母时,应该重点关注韵头u的圆唇度,发音时要稍用力些把嘴唇撮圆,尽量拢圆、缩小一些。练习时可以仿照齐齿呼复韵母的练习方法,采用夸张法来突出韵头u的发音,如:gu-ɑ-guɑ。3.避免撮口呼和齐齿呼、合口呼相混广西许多方言和民族语言如白话、客家话以及壮语当中都没有撮口呼韵母ü,以这些方言或民族语言为母语的人说普通话时经常在这个韵母上出错。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单用的ü常与i和u相混的情况,而在撮口呼复韵母当中也有类似的发音困难。如把“决”读成jié,把“全”读成qián,把“原”读成yán等,这是把撮口呼复韵母和齐齿呼复韵母相混的情况;把“砖”读成juān,把“穿”读成quān,把“顺”读成xùn等,这是把合口呼韵母读成了撮口呼韵母。此类韵母发音要领如下:撮口呼和齐齿呼的舌位是一样的,区别只有唇形的圆展不同。发撮口呼时,只要在发齐齿呼的i的基础上,保持舌位不变,再把嘴唇拢圆就行了。合口呼和撮口呼这两类韵母跟声母的拼合关系是互补的,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只有j、q、x和n、l,跟其他声母相拼的只能是合口呼。需要注意的是,当撮口呼与j、q、x相拼时,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是省写了ü上的两点,看起来跟u一样,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例如“欢huān”和“捐juān”韵母看起来是同一个,实际却分别代表了合口呼和撮口呼,读音是不同的。(三)分辨前、后鼻韵母以前鼻音-n结尾的韵母是前鼻音韵母,以后鼻音-ng为韵尾的是后鼻音韵母。普通话中共有八个前鼻音韵母和八个后鼻音韵母,它们之间基本形成一一对应的情况,只有üɑn没有相对应的后鼻音韵母:ɑn-ɑng、en-eng、in-ing、iɑn-iɑng、uɑn-uɑng、uen-ueng(ong)、ün-iong。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如下:要掌握前、后鼻韵母,就要能够区别前后鼻韵母发音的细微差别。发前鼻音韵母时,先发元音,在气流不中断的情况下,将舌面前部顶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使气流从鼻腔透出形成鼻音;发后鼻音韵母时,也是先发元音,但口腔比相应的前鼻音元音稍开大些,接着舌根后缩与软腭相接触,形成阻碍,使气流从鼻腔透出发音。两者相较,前鼻音-n发音部位在前而后鼻音-ng发音部位在后;-n的口形较闭,-ng的口形微开;-n鼻中气息较轻,-ng鼻中气息较重。第四节普通话声调发音训练一、认识普通话声调(一)声调的什么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着自己的声调。所谓声调,就是贯穿整个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在汉语语音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中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基本音节有41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为了区别不同的词义,需要给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以收到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效果。(二)调值、调类和调号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相对音高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相同调值的音归为一类,称为调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调类的标记符号为阴平“ˉ”、阳平“'”、上声“ˇ”、去声“`”,也叫调号。调号要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二)普通话声调的发音1.阴平高平调,55调值发音时,声带绷到最紧,声音从高音5度滑到高音5度,在相对的音高上均匀平直地进行,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例如:包踢微西归猪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出租2.阳平中升调,35调值发音时,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中音3度上滑到最高音5度。例如:罚阳拔明学啄人民银行和平农民圆形循环3.上声降升调,214调值发音时,起音半低,先降后升。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声音从半低音2度下降滑到最低音1度,保持短暂时间,然后调尾再略上升并减弱。例如:4.去声全降调,51调值发音时,起音高,接着往下滑。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相对最高音5度直接降到低音1度,下降幅度较大。例如:铲逞匹李塔窄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副鹿记叫赠站下次注意世界教育胜利创造二、普通话声调辨正1.阴平阴平是高平调,要求说话人在相对最高的音值位置保持平稳。练习普通话阴平调时,首先是要听辨,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很好地模仿。模仿发音要有科学的方法,解决阴平发不高的问题,可以利用不同音节声调引导的方法,选择“阳平+阴平”的双音节词语进行声调搭配练习。2.阳平阳平是中升调,从中音升到最高,为35调值。在练习普通话的阳平调时,应当在方言相似调型的基础上拉高一点,尤其是在阳平的调尾上要跟阴平的高度差不多甚至更高一点。纠正阳平声调同样可以利用音节配合法,在阳平音节前加上一个去声音节,去声终点是最低音,声带完全放松,这样可使阳平音节有更大的余地上扬。3.上声上声是降升调,先降后升,为214调值。练习普通话上声调时,可以在上声前加一个去声音节,利用音节尾声带松弛的状态辅助发音,调值尽量降低点。开头降段不要太高,中段不要太短。4.去声去声是全降调,从高到低,51调值。练习普通话去声调时,注意不要用方言中的平调型发音来取代普通话全降调型的发音,尽量把起点音抬高,终点音降低,其幅度要大一点儿。第五节语流音变一、认识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语音在语流中发生的变化。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个音节是连续发出来的,形成了声音的线性流动,我们把它称为语流。在语流中有些音节受前面或后面音节的影响,会发生有规律性的语音变化,这称为“语流音变”,简称“音变”。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是说好普通话的基本要求,但要流畅地用普通话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传达信息,还必须注意语流音变。二、语流音变辨正(一)变调变调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声调发生了变化。1.上声的变调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末尾或句末时,上声才有可能读原调。(1)上声+非上声:变半上(214—21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音值,只降不升,由原调值214变为半上声21或211。(2)上上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成阳平调(214—35)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变为阳平调,其调值变为35。(3)三上相连三个上声音相连,前两个上声会发生变调,分为“双单格”和“单双格”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双单格(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指一个三字词中,前两个音节的意义更紧密。读由上声构成的双单格三字词时,前两个音节都变为阳平,即(35+35+214)。第二种情况:单双格(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是指一个三字词中,后两个音节的意义更紧密。读由上声构成的单双格三字词时,第一个音节由214调值变半上211调值,第二个音节由214调值变为阳平35调值,即(211+35+214)。(4)三个以上的上声字相连三个以上的上声字相连,可以根据音节结合紧密程度将词语分组,之后依据情况变调。2.“一”的变调(1)单念,在词、句末,表示序数、基数或后面跟着别的数词时,读原调(阴平55),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例如:第一一楼五一一月一日同一律从一而终一是一二是二(2)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35),例如:一个一定一律一半一见如故一步登天一事无成(3)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51),例如:在阴平前:一边一斤一般一发一帆风顺一知半解在阳平前:一群一齐一时一头一穷二白一言为定在上声前:一举一起一把一碗一往情深一五一十(4)夹在重叠的词中间或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读轻声。例如: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念一遍3.“不”的变调(1)“不”的本调是去声,它在单独使用、用于词句末尾或在非去声音节前时,仍读去声(51)。例如:不不来不能不值功不可没不堪回首不求甚解(2)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调(35),例如:不必不要不当不错不速之客不亦乐乎不动声色(3)夹在动词、形容词中间或充当动词后面的补语时,都轻读。例如:听不清差不多起不来能不能会不会好不好来不来(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轻声是普通话特有的一种音变现象,它指一些音节在特定场合里失去原有声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有人把这种现象叫“丢调子”。例如“苦的”后一个音节。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听感上显得短促模糊。普通话四种基本声调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读成轻声。由此可见,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因此轻声音节出现在词语和句子当中,并不能独立存在,单念音节时仍要读出原有的固定声调,如“儿子”的“子”读轻声,但单念“子”时仍要读成去声。2.轻声音节的发音方法发轻声音节时,其音高都要低于或等于前一个音节的音高,但不会出现高于前一个音节音高的轻声。(1)在阴平后读半低调2度(55—2)。例如:桌子灯笼哥哥妖精称呼高粱(2)在阳平后读中调3度(35—3)。例如:红的石榴婆婆合同瓶子石头(3)在上声后读半高调4度(214—4)。例如:椅子我的打算喇叭脑袋点心(4)在去声后读低调1度(51—1)。例如:凳子坏的吓唬木头漂亮弟弟3.轻声的作用(1)可区别词义。例如:a大爷dáyé——指好逸恶劳、傲慢任性的男子。
大爷dáye——尊称年长的男子。b东西dōngxī——指方位。
东西dōngxi——指物品。c地方dìfāng——相对中央。
地方dìfɑng——某一区域、空间、部位。(2)可区别词性。例如:a大意dàyì——主要的意思,名词。
大意dàyi——疏忽、粗心的意思,形容词。b地道dìdào——地下的通道,名词。
地道dìdɑo——好或真、标准,形容词。c对头dùitóu——正确,形容词。
对头dùitou——指敌人、冤家,名词。4.轻声的基本规律(1)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名词(边、面、头、里、下等)读轻声。例如:南边上面里头屋里左边后面地下树上(2)叠音名词及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为轻声。例如:猩猩妈妈姐姐尝尝走走看看考虑考虑(3)词语中的结构助词、时态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例如:他的迅速地跳得高走了跑着看过对了(4)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呢、啦、吧、哪等)要读轻声。例如:看啊来呀他呢好哇上去吧不看啦吃了吗(5)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来、去、上、下等)读轻声。例如:起来回来出去看起来走下去说出来(6)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儿、头、们等)读轻声。例如:儿子椅子虫儿花儿木头看头我们他们(7)口语中习惯上读为轻声的。例如:萝卜先生时候凉快本钱黑不溜秋啰里啰嗦(三)儿化1.儿化的基本知识儿化是普通话的一种音变现象,是指后缀“儿(er)”与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2.儿化的作用(1)区别词义作用。(2)区别词性作用。(3)表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4)形容细小轻微状态的性质。3.儿化韵的发音规律(1)音节末尾是ɑ、o、e、ê、u的,韵母直接卷舌。(2)韵尾是i、n的韵母(除了in、ün)外,儿化时失落韵尾,韵腹直接卷舌。(3)韵母是in、ün的,儿化时去掉韵尾n,加上e并卷舌。(4)韵母是i、ü的,儿化时加上卷舌音er。(5)韵母是舌尖元音i(前)、i(后)的,儿化时韵母变为er。(6)韵尾是ng的,儿化时去掉韵尾,韵腹鼻化(发音时口腔鼻腔同时共鸣,称为“鼻化韵”)并卷舌。(四)语气词“啊”的音变普通话当中“啊”可用做叹词,更多情况下则是可放在句末做语气词用,此时“啊”在语流中常受到前一字(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音变。具体变化如下:1.“啊”的音变规律(1)前面音节的结尾音素是ɑ、o、e、ê、i、ü(ɑo、iɑo除外)时,“啊”读作“呀”(yɑ)。(2)前面音节的结尾音素是u以及ɑo、iɑo时,“啊”读作“哇”(wɑ)。(3)前面音节的结尾音素是前鼻音“n”时,“啊”读作“哪”(nɑ)。(4)前面音节的结尾音素是后鼻音“ng”时,“啊”读作ngɑ。(5)前面音节的结尾音素是舌尖元音i(前)和i(后)时,“啊”分别读成zɑ和rɑ。第六节普通话水平测试与训练一、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概念及其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SHUIPINGGESHI,缩写为PSC)测查应试者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它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是我国为加快推广普通话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测试。(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三级”是首先将普通话水平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可以称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六等”指在每一级中进一步分出的甲等和乙等。一级甲等:97分以上,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一级乙等:92分以上不足97分,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不分,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话、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三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由于汉语各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此在测试中重点对应试人的语音水平进行测查。(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该考题主要检测应试人普通话声、韵、调读音的准确和规范程度。(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不仅测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标准、规范程度,同时还测查应试人的上声、“一”“不”的变调、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准确自然程度。(3)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该项的目的主要是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续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4)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40分。该项是为了测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1.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为“机辅测试”或“机测”,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考生采用上机模式参加测试。整个过程由数字化信息采集、计算机辅助网络评测、评测过程网络监控3个环节组成。相对于传统的测试员评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不受环境与主观身心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对测试成绩的评定更具客观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工测试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因素,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第二,考生直接面对的不是测试员而是计算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紧张感,有助于考生调整个人状态,从而发挥更好的水平。第三,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软件系统,考生可以提前进行模拟测试,既熟悉了测试操作流程,又能大致了解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完整的操作流程为:登录—核对信息—试音—测试—测试结束。(1)登录。考生入座后,按屏幕提示正确佩戴耳麦。(2)核对信息。登录成功后,屏幕会显示考生个人信息,考生需仔细核对显示信息是否相符。(3)试音。进入试音页面后,考生会听到系统提示语,请以适当的音量和语速朗读文本框中的个人信息,进行试音。(4)测试。测试开始时,每一题均有语音提示,在语音提示结束并听到“嘟”的一声后再开始朗读试题内容。(5)测试结束。完成最后一项测试后,点击“确定”按钮结束测试。3.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注意事项(1)考前纪律:考生应携带好第二代身份证,在测试时间前30分钟到达候测室报到、验证,迟到15分钟以上者将取消其测试资格。(2)测试期间:①正确操作设备。测试开始之前,考生需要正确戴上耳麦,耳麦应置于左侧,调节麦克风到离嘴2—3厘米的距离。②控制音量和语速。测试过程中注意保持适中的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尽量与试音时保持一致;每项测试在时间安排上均较宽裕,考生应根据测试内容的要求,保持适当语速,吐字清晰完整。③避免错读、漏读。测试第一、第二题应横向朗读,不要错行、漏行。④避免重读。测试第一、第二题允许重读一次,评分以第二次为准;朗读短文时则不能出现重复读的现象。⑤紧扣话题,避免无效话语。测试第三、四题均不允许考生跑题。⑥控制好时间。测试过程中请注意屏幕下方的时间提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内容;命题说话项尤其需要注意,应尽快看清题目,至少在10秒钟以内就要开始说话,否则会被扣分。说话项必须说满3分钟,中间非正常的说话停顿时间也不宜过长。(3)测试结束:测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离开测试室,并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考生测试。二、“读单音节词”应试技巧(一)应试要领1.注意发音的准确、饱满所谓发音准确,指的是字音要读对;所谓发音饱满,则是指字音要读得好听。(1)语音错误。语音错误指没有读正确字音,把A字声韵调读成了B字声韵调。(2)语音缺陷。所谓语音缺陷,指的是音节读音中,语音成分并没有读错,但是也没有读准确,听起来似是而非。2.注意吐字要清晰(1)注意发音的力度。发音时影响吐字清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音力度不足。(2)控制好音长。汉语普通话四个基本调类其音长是各不相同的。(3)控制好音高。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各自发音器官的生理状况,确定好一个基本音高,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自然、均衡地实现四声的音高变化。3.合理分配时间正式测试开始之前大约有10分钟的候测准备时间,应试者应当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测试时要在三分半钟内读完100个单音节字词,这三分半钟应该进行合理分配。三、“读多音节词”应试技巧(一)读多音节词语重点考察项目1.常见难点音连读有一些音节,单独朗读并不困难,但如果跟另外一些音节同时出现,就需要花费些力气来进行掌握。(1)平、翘舌音相间。尊重丧失素食声色赞助长处(2)边、鼻相间音。老年冷暖奶酪烂泥能力嫩绿(3)前、后鼻韵母相间。反常分明品性冷盘风扇聘请(4)舌根、唇齿相间音。返回分会符合寒风荒废凤凰2.“上声”和“一、不”的变调(1)上声的变调。上声朗读时应该注意,当上声位于多音节词语末时,除轻声词外,都必须念完整。(2)“一、不”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一”“不”在语流中出现时同样要变调。“一”“不”变调规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单念句末念原调。如“第一”“绝不”等要念原调。去声前面念阳平。如“一样”“不对”等要念阳平。非去声前读去声。比较“一年”和“不好”,前者“一”变为去声,而后者“不”仍然读去声。词语中间念轻声。如“听一听”“看不清”。(3)轻声词的判断与发音。一种情况是,该轻声不读轻声,不该读轻声的却读轻声。如“巴掌”“盘算”“云彩”是轻声词,却往往会误判为非轻声词;“敌人”“后门”不是轻声词却往往被当做轻声词来处理。另一种情况是,正确判断了轻声词却不能准确朗读。在阴平后读半低调2度,如“哥哥”“桌子”;在阳平后读中调3度,如“大夫”“合同”;在上声后读半高调4度,如“打算”“喇叭”;在去声后读低调1度,如“凳子”“吓唬”。3.儿化音朗读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把“儿”误当做第三个音节来读完整,而是要按照儿化规则要把“儿”音化在第二个音节的韵母之中。第二,题中没“儿”标志的就不要随便儿化第三,有些以“儿”字结尾的词并不是儿化词,例如“女儿”“健儿”等,对这些词不要画蛇添足进行儿化。4.多音字的字音归属现代汉语当中有不少多音字,即一个书写形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意义也各不相同,其读音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确定。(二)读多音节词应试要领1.注意积累,常见词与生僻词兼顾语音规范标准,这是说好普通话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每一项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应试者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汉语字词读音。2.牢固掌握语流音变规律在“读多音节词”测试当中,语流音变是重点考查项,所占比重很大,而在平日使用普通话时又往往不受到重视,因此这也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最容易失分的环节。3.提前确定重、难点词语应试人拿到考试题目后,一般大约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应试人应当合理安排这10分钟。4.认真仔细,避免漏读、错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一、第二项都需要从左到右依次朗读词语,如果使用计算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无人工提醒的状态下,应试者因为心理紧张或粗心大意,容易漏读一些词语,或者直接跳读到了下一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5.按词分读,注意连贯多音节词语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表示一个意义,例如“同学”“辩证法”“得天独厚”等;也有的是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如“咖啡”“蝴蝶”等,分开不表示任何意义。6.加强听说总体训练,辨别词语轻重格式普通话语音在词语结构中并非都读得一样重,各音节的轻重分量、强弱程度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重、中、次轻、轻四级。四、“朗读短文”应试技巧(一)“朗读短文”应试技巧1.朗读短文要求“朗读短文”练习和测试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字音准确、音变规范“朗读短文”首先要测查的是应试者的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等普通话发音的标准程度。(2)吐字清楚,流畅自然。朗读测试中,应试者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把语句读得明白自然,干净利落。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任意加字、减字、中断、颠倒,也不能背离原文,用词随便,不讲节奏,破坏文章语言的完整性。(3)理解作品,区别文体。朗读前必须要充分熟悉作品内容和形式,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结构层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这样才可能读出真情实感,把文章的丰富内涵准确、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4)掌握技巧,运用适当。要想提高朗读水平,需要在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五、“命题说话”应试技巧(一)“命题说话”应试技巧1.“说话”测试的话题构思(1)认真审题,确定体裁。审题就是对话题进行分析,理解其要求,确定其中心。这是确保测试当中不偏题不离题的基础。在进行考前准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话题加以分类。总体来说,可以把话题分为记叙和议论两大类。(2)构思框架,安排内容。确定好话题类型和要求之后,接下来就要为每个话题建立框架了,进一步确定怎么说以及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问题。建立好框架后就要选取适量、适当的材料,组织成为完整的说话。说话材料的选择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则。首先,所选的材料应该紧扣中心。其次,说话材料的选取量要充足,要避免无话可说。最后,选择说话材料还要注意明确具体,尽量配上例证。(3)拟定提纲,提前准备。在审题完毕以后,应该列出自己说话的提纲。撰写提纲,是为了帮助自己在测试时有条理地说话。因此,说话的中心层次,也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在提纲当中得到体现,然后为提纲的每一点想好例子,最好再注明各部分之间的过渡方式。2.“命题说话”测试基本要求(1)语音标准。说话语音是影响说话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重点在语音,命题说话总分40分,语音就占25分,应试者说普通话的标准、规范程度至关重要。(2)用词得体。①尽量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词。②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与“流行语”。③避免使用同音词、近音词。④避免使用方言词语。(3)语法规范。①
避免方言语法。②
避免各类语法失误。(4)表达自然流畅,符合口语特点。①
多用短句、多用单句。②
冗余适度,避免口头禅。③
语调自然,语速适当。第二章幼儿教师口语交际训练学习目标1.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概念、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的原则。2.能运用口语交际原则的理论分析言语片段。3.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能正确运用口语交际原则。4.了解朗读、讲故事、演讲、交谈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5.能运用交谈的基本知识分析言语范例。6.能规范地朗读诗歌、儿童文学等各种文体。7.能根据要求熟练地进行讲述、解说、讲故事、演讲。8.在不同场合交谈中,能熟练地提出话题、展开话题、结束话题。第一节一般口语交际概述一、口语交际概述“口语”即“口头语言”的简称,指人们口头上使用的语言,它具有简短明了、通俗自然的特点。口语交际指的是使用口头语言进行的交际,是听、说双方在特定环境里以语言为载体,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一种言语活动。二、口语交际的特点(一)语言使用口语化口语交际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很大不同。口语是说的语言,主要用于听,它的载体是语音。首先,语音比较容易消逝,只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短暂的记忆。其次,口语的结构较松散。(二)交际双方互动性口语交际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际活动,交际的双方在此过程中不停地发出信息,当一方发出信息时,另一方要根据对方的话语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样交际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三)语言风格多样性口语交际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方面不同,所呈现出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四)临场应变灵活性在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沉默、冷场、尴尬、冲突等场面,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预测的事态等,使得交际难以持续下去。这就需要交际双方临场不乱,随机应变,巧妙地摆脱困境。三、口语交际的原则(一)角色原则交际中的角色,指的是交际主体,也就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现实生活具体交际过程中所充当的具有某种身份的那个形象。角色原则包括两项准则:一是定位准则,即言语交际要对交际主体的身份和地位进行定位。二是风格准则。即主体的言语显示出来的格调和特质应符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二)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并成为指导言语交际的重要原则。具体地说,合作原则就是要求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这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1.数量准则数量准则是针对交谈中话语内容的详尽程度而提出的,指的是满足交际的信息量应该适宜。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是针对交际中话语内容的真实程度而提出的,指的是说话的真实性,要求说话人不说假话,也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是针对交谈中话语的内容是否切题而提出的,指的是交际者说话要紧扣交际目的,不要说与当前交谈的话题无关的话,也不要答非所问。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是针对交谈中话语的表达方式而提出的,指的是交际者在交谈中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三)得体原则所谓“得体”指的是“适合不同语境的需要,采用拐弯抹角(间接)的交际方式,取得的最佳交际效果”。1.礼貌准则礼貌准则指的是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礼貌原则要求我们在运用语言时,要做到热情、尊重、同情、宽容、谦虚、和蔼、友好、善意、谅解等等。2.幽默准则幽默指的是有趣或可笑同时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是一个人智慧、良好的素质和修养的表现。幽默采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讲话,表事理于机智,寓深刻于轻松,给周围人以欢笑和愉快。3.克制准则得体原则的另外一个准则是克制准则。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主体出于某种原因不便直言不讳地表达对他人的不满,而采用克制的方式达成目的。(1)讽刺挖苦。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种种原因不便正面批评对方,而采用艺术的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对对方的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2)指桑骂槐。指桑骂槐指的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特点,表面上在说甲,实质上是说乙。(3)说反话。说反话指的是不直言陈说,而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以迂回的方式,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不讳更有力的说服效果和更佳的交际效果。第二节朗读训练一、朗读概述(一)什么是朗读朗读,是用准确规范、清晰响亮、形象生动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1.朗读和朗诵的相同之处(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都要求深入地理解作品。(2)两者都是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3)两者都要求字正腔圆,表情达意。2.朗读和朗诵的不同之处(1)本质不同。(2)使用范围不同。(3)取材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语言的使用不同。(6)身体语言的使用不同。(二)朗读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材料,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2.有助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规范语音,积累词语和句式,增强语感,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为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3.有助于理解文章意韵朗读,通过“逐句玩味”“反复精读”,可以深刻领会文章的内容、意味,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提高素养。4.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好的文章都是思想深刻、情感动人的,经常朗读这样的文章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朗读者的审美情趣。5.朗读有助于锻炼思维好的文章的内容也是精深的,经常朗读,可以学习到作者的思维方式,对朗读者的思维也会有良好的影响。二、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技巧,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对有声语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一)朗读前的准备1.理解作品的内容朗读就是要把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因此熟悉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朗读的前提。2.把握作品的基调作品的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3.理清作品的结构层次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作者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的逻辑脉络,只有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才能准确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4.明确朗读的目的和对象朗读一篇作品之前,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和对象,也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读”和“为谁而读”。5.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包括读音规范,准确断句,确定重音,处理语调,调节语速,等等。(二)朗读的技巧朗读技巧指的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而进行的对有声语言的设计和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停连的位置、重音的运用、语调的处理、语速的调节,等等。1.停连要得当停连指的是朗读过程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朗读中的停顿与连接,一方面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生理的需要,朗读者需要利用停顿的间歇来换气。(1)停顿一是语法停顿。语法停顿主要是反映词句间语法关系的停顿。二是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没有明确的符号标记,而是为了准确表达语意,依照句子语法逻辑关系所作的停顿。三是感情停顿。感情停顿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而作出的间歇和停止,这种停顿通常出现在感情强烈处,通常用于激动、回忆、疑虑、思考等情况,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2)连接连接是与停顿相对的,通常用朝下的圆括号︵来加以表示。2.重音要准确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着意强调某些词语,把它们读得比较重的语音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和力度来体现。(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依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表现出来的,并不表示特殊的感情,只是音量稍稍加重。(2)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是指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语义而对某个词语加以重读产生的重音。(3)情感重音情感重音是由于强烈情绪而造成的重音,它大多出现在情绪高昂、表达节奏强烈的地方。3.语调要灵活在朗读时,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1)平直调(用→表示)平直调的调子没有显著变化,比较平稳。一般用于普通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庄严、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2)下抑调(用↘表示)句尾语调由高逐渐降低的调子叫降抑调。这种语调常用来表示肯定、祈使、允许、愤怒、赞扬、祝愿和感叹等语气。(3)上升调(用↗表示)句尾语调由低逐渐升高的调子叫做上升调,句尾音强且要向上扬起。这种语调常用于表示疑问、激动、反诘、惊异、呼唤、号召的句子。(4)曲折调(用~表示)曲折调指句中的调子由高转低再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命名表现为上升和下降的曲折变化。曲折调常用来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语气,如讽刺、嘲笑、幽默等。4.节奏要流畅节奏与速度和节拍相关,主要是指朗读中速度的快与慢、音调的强与弱。(1)轻快节奏这种节奏通常语速较快,语调上扬多降抑少,声音轻,有时带有跳跃的感觉。多用来描述欢快、诙谐的情景。(2)沉稳节奏这种节奏语速缓慢沉着,前后语速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跳跃,多降抑少上扬,着力吐音,音量较强。一般用来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和抑郁悲痛的情感。(3)舒缓节奏这种节奏语速也比较缓慢,语势较平稳,与沉稳节奏不同的是,舒缓声音轻柔,不需要着力吐音。常常用来描绘幽静的场面和美丽的景色,或者是表达开阔舒展的情怀。(4)强劲节奏这种节奏语速较快,上扬多降抑少,声音强劲有力,常用来表现紧张急迫的情景或者抒发激越的情怀。第三节讲故事训练一、讲故事概述(一)定义故事是指适宜于口头讲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的文学形式。讲故事就是用口头语言讲述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是真实的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事。(二)故事的特点(1)主题深刻。每个故事都有它的主题思想,是讲述者对某一问题提出的看法或主张,或者是希望给听者以教育或启发。讲述故事时必须要明确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并深入挖掘主题的内涵。(2)情节生动。情节是故事的生命,情节要脉络清晰、曲折生动。(3)形象鲜明。故事最终是要塑造人物形象的。故事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要鲜明,要让人印象深刻。(4)语言通俗。讲故事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要使用口语化语言。二、讲故事的步骤(一)选好故事选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好故事的要求是要思想健康,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形象鲜明,富于教育意义。讲给3—4岁的幼儿的故事,要求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讲述时,多用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多用肢体语言,语速要慢,重点语句可以适当重复。讲给4—5岁的幼儿的故事,可以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讲述时可适当地与幼儿交流,以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讲述的语言可相对丰富些。讲给5—6岁的幼儿的故事,可以较为丰富多彩,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讲述时语言要简洁,可适当使用抽象词语和复合句。(二)对故事进行再创造首先是对故事内容的再创造。同样的故事,面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讲述,其所侧重的主题理念、情节的复杂性、故事的长短等等都要有所区别,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与身心特点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三)处理好故事的语气语调讲故事的时候要处理好语气语调,语调上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快慢适中。故事的开头一般用慢速,情节紧张时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有时还可以作适当停顿,以增加情节的感染力。此外,给幼儿讲故事时,还可以进行“声音造型”。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声音,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表现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表现大灰狼,用尖细做作的嗓音表现狐狸,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四)设计好身体语言(1)把握角色个性。身体语言的设计要符合角色的个性特征,动作、表情、语调要融为一体,协调运用。(2)动作要自然、适度。身体语言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作,又和舞台表演不同,是对生活中动作的概括、提炼、美化。(3)动作不宜过多。给幼儿讲故事时动作运用太多,会使幼儿抓不住重点,从而影响对故事的理解。第四节演讲训练一、演讲概述(一)演讲的定义演讲又叫演说或讲演,指的是在公众场所,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身体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具有社会性、现实性、针对性、鼓动性、感染性、逻辑性、艺术性等特点。(二)演讲的基本要求1.内容具体正确,观点鲜明深刻演讲是演讲者就听众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演讲技巧,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获得听众的认同。2.论据充实确凿,论证严密透彻演讲要说服人,就要以事实说话,以严密的逻辑进行论述。3.语音清晰明亮,语言精练优美演讲时要用大众化语言,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4.感情真挚朴实,姿态自然得体演讲要获得听众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演讲技巧(一)演讲开场的技巧1.讲述故事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作为开场白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2.语言幽默在开场白里,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自我介绍,会使听众倍感亲切,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听众间的距离。3.过渡巧妙上了演讲台就一本正经地开始演讲,虽然无可厚非,但却显得平淡乏味。此时可以以眼前的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4.制造悬念人有好奇的天性,为了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制造悬念的手法。(二)演讲高潮的技巧演讲的高潮,是指演讲者在感情上最激昂、气势上最强劲的时刻,也是听众情绪最激动、精神最振奋的地方。1.精心选择内容演讲高潮部分要精心选择能够归纳中心、升华主题的内容,包括:(1)动人的故事演讲者在适当的时候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件往事或一个故事,往往更能吸引听众,催人泪下。(2)精辟的议论演讲者在演讲的高潮部分以严密的逻辑、精辟的分析、深刻的论证,将抽象、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3)精炼的引用恰当地引用别人的语录、名言、诗歌或故事,可以有力地表现演讲的中心思想,加强表达的力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巧妙运用语言(1)运用排比渲染气势排比是常见的演讲修辞手法和组织结构之一,它可以集中而完整地反映事物,严密而有力地阐明观点,可以加强语言的旋律感、节奏感,可以气势充沛而流畅地抒发情感。(2)反复强调突出主题反复地强调同一内容,可以突出主题,让人印象深刻,从而永久难忘。(3)夹叙夹议激起共鸣夹叙夹议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由个别性到普遍性的总结,能点明演讲的主题、目的和意义,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三)演讲结尾的技巧成功的演讲就像波浪起伏的海潮,一个波峰接着一个波峰。而演讲结束时,便是到达了顶峰。因此,在演讲准备结束时,应该构筑一个高峰或顶峰。意味深长的结尾,能使演讲完美结束,让听众记忆犹深,回味无穷。以下是几种结束演讲的方法:1.幽默式结尾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场合外,以幽默的方式结束演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2.故事式结尾在演讲结束时讲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能让人经久不忘,回味无穷,令人深思,收到很好的效果。3.名言警句式权威是使人信服的手段之一,恰当地运用名人名言结束演讲,可以把演讲推向高潮,为演讲者的观点提供最有力的证明。4.动作式结尾有人说:“演讲单靠言词是不够的。”在演讲中,辅以恰当的身体语言,可以为演讲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五节交谈训练一、交谈概述(一)交谈的定义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感情的口语交际活动,它是言语交际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最简便的交流方式。交谈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主题突出;双向沟通,相互包容;内容真实,灵活多变。(二)交谈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交谈是一种有意识的交往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目的性原则是交谈的首要原则。2.对象性原则交谈都是面对特定对象的,交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交谈者所运用的语言技巧,更取决于对方能否准确理解和乐于接受。3.适应性原则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表达的环境,即“语境”。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要与所处的特定语言环境相结合、相适应,根据具体的场景而灵活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防工程制式销售合同范本
- 分散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燃气安装合同范例
- 协助宠物国际托运合同范本
- 农田租赁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入股合同范本
- 养鱼合作转让合同范本
- 公版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解聘教师合同范本
- 买卖中介公司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新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面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CBT主要技术精品课件
- 常用液压元件型号对照表230
- 项目章程模板范文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系统
- 轮扣架支模体系材料量计算
- 主题班会教案《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班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