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

种事.物的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有明喻、.暗喻、借喻

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

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

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即只出现喻

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有两种类

型:

(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

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

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

我要尽情把你称赞一一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夸张虽然是对

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

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使用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设问

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一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

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

中己做了回答。

例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8.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解题思路】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

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须知文章之所以使用修辞,是为了叙事、状物、说理更加生

动形象,更加通俗易懂。因此,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是辅,文章的主旨表达才是主。只有结合

语境,才能把握住修辞的作用及效果。任何就修辞论修辞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确认修辞,了解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

设问……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

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

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结合语境,强化主旨。在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

用。考虑该修辞特点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该修辞对文章中心表达所能发挥的作用。

【答题技巧】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2.归纳答题模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

拟入:生动形象地写现了……(结合句子)

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

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

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

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帽子+表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例题精讲】

老家的味儿

①一有空闲我就爱回老家看看,我爱一个人到老家的乡野拾寻往昔遗下的痕迹,我更爱

投入老家的怀抱里吸喷老家的味儿。

②早晨,晨曦微露,炊烟便扭着婀娜的身姿,在灶房的上空柔柔地舞着;灶房的旁边,

高高的香椿树上,更是鸟儿们尽兴地打情骂俏的声音,成了炊烟舞蹈的天然乐曲。路旁的树

叶睁大绿绿的眼睛张望,野地里的玉米苗伸着懒腰,沟边的小草忙吮吸着露珠,田间那几条

蜿蜒流动的小溪,也似乎更活泼了。

③老家人似乎生来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在他们看来,都可以变

成沉甸甸的收获。绿豆角该摘了,豆地里长杂草了,或者,牛羊鸡鸭饿了,柴火不足了,这

些都等着人去做。反正有阳光相伴,做做歇歇,也不太累;就是真累了,一碗冰凉的井水喝

下肚,全身都感到舒服。

④我一直认为老家很小,小得像一把土、一棵白菜、一缕阳光。而老家人过得却是一种

踏踏实实的日子,老家人攥紧小村,从指间溢出的是一些看得见的幸福。老家又很大,大得

让我的拙笔无从描摹,总感觉无数个句子的总和,也顶不上一块泥土的重量;因为,我就是

这块泥土里长出的一棵幼苗。

⑤老家院子的东面以前有个菜园,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总认为它就是老家

的后花园,在这里我给儿子讲我小时候在这里演绎过的传奇故事:为了想让菜长快些甚至干

过“拔苗助长”的傻事儿,到河里挖污泥覆马蜂窝,用马鬃做套子去套鸣蝉,……直讲得儿

子伸长舌头,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⑥站在老房子前,我开始思绪飞扬,童年的一幕幕宛然眼前。房子的后墙角,是我幼时

与小蚂蚁一块儿玩游戏的地方;前墙角是我埋葬毛虫的坟墓。院墙外是河堤,河堤外是田野,

我常常站在河堤上举目四望,现在我还怀念无际的田野层层飘荡起的诱人之绿,我总感觉她

就是乡亲们织就的地毯,远处天空中朵朵飘浮的云彩与河边悠悠吃草的羊群是那样的和谐,

野草的香气淡淡地随风漫游着,沁人心脾。

⑦常回老家看看,就是和自己的灵魂对话,抚摩村野感受村韵,就是贴近自己的归宿。

我虽在城里火热地打拼,表面上看似活得有滋有味,但我始终认为这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

浮燥的日子一平静下来,我的眼前就会幻出老家屋檐下红得似火的辣椒,黄得似金的玉米棒,

毛线一样的泥土路,蹲在泥墙根的抽烟老汉,田野里挥汗耕作的汉子,更会浮现出慈母的笑

容,昏黄的油灯,仄仄的小巷,门前的老树,金黄的麦田,杨柳荫蔽的池塘,河里戏水的光

脏孩童……想起这些常会让我激动不已。

⑧总之,老家味儿永远是甜腻的、芬芳的,几乎一年四季都弥漫着或淡雅或浓烈的花香,

悠悠的老家味儿是让人永远割舍不了的。老家是游子心中隐秘的绿地,游子所有的流浪伤悲

和疼痛,也只能在这里疗养。老家系着亲情,连着血脉,牵着人心中最柔软的一角。无论何

时何地,记着老家那方泥土的气息,就拥有一块涵养人性的土地。

⑨嗅着老家味儿,就是皈依到自己的根处。

1、第②段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体会句子划线字的表达作用。

我更爱投入老家的怀抱里吸吮老家的味儿。

答案:1、拟人、排比,将乡村中的事物进行人格化描写,并通过排比一一展现,多角度、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家乡的风貌,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事物的喜爱之情。

2、吸吮一词把老家和“我”的关系比喻为母亲和婴儿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家

乡的眷恋之情。

【课堂练习】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

“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

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

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

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

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

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

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

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

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

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

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

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

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

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

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

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

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

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桅子花氤(yin)M(yu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

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

低头瞬间消失。桅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溢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

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皓里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胡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答案】(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

富有情趣。(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

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答案】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写出

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父亲的驼背

①父亲的驼背使我产生崇高的敬意,是今年夏天的事。

②那是一个极标准的夏日。将晚的日头仍吞吐着炽烈的火焰.我正坐在办公室里受用

空调的温馨,冷眼看晚霞燃烧,父亲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门前。父亲佝偻着身子,汗水从苍白

的脸上滚落在两脚之间,几乎连缀成一条直线;背上稳稳地负着一个半旧的布袋,布袋里满

盛着家乡的温馨和亲情。“今天天气真热。”父亲擦着汗水说,将布袋吃力地放下来。就在

这时,父亲那高高隆起的驼背刚毅而明快地裸露在我的眼前,且正好与天边的云霞构成一幅

动人心魄的写意。转瞬间,一种错觉神奇地将落日和晚霞隐去,父亲的驼背顿时放射出灿烂

金光。我确信我亲见到一拱溢彩流光的长虹,虹的那头是遥远,虹的这头是现实,我正从这

长虹的辉煌中走来;我也确信我亲聆到一阵阵清悦的驼铃声,有一峰骆驼正迎着哄哄作响的

热流前行在人生的旷漠荒原,这驼峰上驮着我……我猛然领悟到父亲的驼背像伊索寓言和格

林童话一般神圣地吸引了我。

③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嶙峋的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

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

④有两件事是我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长河里。第一件事发生在我

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

疮,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般汩汩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

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

一架马鞍。每天清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

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慷慨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

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

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

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坎。我附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

头艰难地前伸着。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

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锌而坚韧着;那么,在贫穷的小村子里,

。我的心震撼了,我的一切也就和父亲的驼背紧紧维系在一起了。有一

天放学,我用手摩拳着父亲汗涔涔的驼背,对父亲说,这背就可以做我的课桌呢。就这样,

我在父亲的驼背上读着历史的烟云,读着未来的梦幻……

⑤在我那封闭而落后的家乡,穷人家的孩子一般是不读书的,即使为认几个工分几张

毛票被迫混上一两年,那也得捱到八九岁,但我六岁那年就被父亲送进了学校,而且一读就

是整整六年。这对父亲来说,供我读书显然是比供我饭吃有更大的负担,这负担自然又得那

驼背无言地驼着。父亲是一个上好的脚夫,鸡叫头遍启程,夜半时分回家,往返九十里山路,

两百斤山货,从山里驮到镇上,百十斤油盐又从镇上驮进山里。这虽然是一种低廉的劳动力

交换,甚至有些卑微,但毕竟可以换回几个子儿买回几支铅笔几个写字本,父亲也就乐此不

疲。而每当这时,我心中总有几簇簇火苗燃着,学业上哪怕碰到天大的困难,也只是蜡烛般

化为光明。我的学业一天天拔节向上,父亲双肩上的茧巴则结了一层又一层,背间的肉瘤也

添了一圈又一圈。我至今还保存着父亲当年用过的一个背篓,篓口用铁丝绑扎着,在背篓与

人体接触的地方,厚实的帆布硬是磨破了一个大洞,麻线编织过的谷草多已脱落,裸露出魔

鬼一般狰狞的竹堰。这是多么不平凡的一个背篓啊!

⑥我推想,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说不准也是驼背。这驼背本不是生成于母腹之中,父亲

不就曾经是祖母引以为骄傲的骨架儿像旗杆那样树着么?驼背就应该是历史塑造的,爷爷的

爷爷的爷爷从母腹中跌落某个驿站时,即使拥有过紫檀一般的脊骨刺槐一般的腰杆,但是,

历史与生活的重荷死死压在父亲、爷爷的肩上,这脊骨这腰杆又如何能舒展其活力,张扬其

生命?由此我想到一个更深刻更重大的历史命题。鲁迅先生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

迅在这里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除了那些顶天立地的钢筋铁骨之外,是不是还涵盖了如我

父亲,如我爷爷及爷爷的爷爷们那样的弓腰驼背呢?是的,肯定是的。

1、文章开头写到了“长虹”和“骆驼”,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分)

2、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继续用这种修辞方法描写一下“父亲的驼背”。

(3分)

1、对父亲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品质的赞美。

2、比喻;父亲的驼背像历尽沧桑的山丘,为生生不息人们提供着食粮。

【课后作业】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

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

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

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

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

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

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

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

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

“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

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

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

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

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

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

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

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

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

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

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

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

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

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

看不如我伸号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L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

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

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一①一为救弃婴,倾其所有一无助之中,八方相助一子辈

相求,决然离去一②

【答案】L(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2),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

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案】2.内容要点:无权占为已有,批评儿子儿媳,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示例:这

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绐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

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料

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答案】3.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

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

可答“动作细节”,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

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4.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婴捡拾齐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

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时全文主旨的表达作

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

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答案】5.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

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

责任。

看望

①十六岁夏天,家里收到一份电报,我接过一看,是乡下来的。电报上说,舅妈病重,

住在芜湖医院。

我告诉了外婆,外婆说,这怎么办?我说,我去芜湖看她吧!

②我十三岁时已经独自去过很远的老家,所以妈妈和外婆都不担心我。

③那时的船票是要提前买的,我没有船票,可是我不想等到明天后天再去,就带了两件

衣服和妈妈给我的钱,直接乘车去十六铺码头。我竟然很顺利地就买到了当天晚上的四等舱

船票,上了船。

④我如果告诉你,电报上根本没有说舅妈住在芜湖的哪个医院,你也许会觉得有点好玩。

⑤如果我接着告诉你,我问外婆和妈妈,舅妈叫什么名字,她们竟然互相问,咦,她叫

什么名字?她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们都只是叫她大嫂,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滑稽,

而且有点荒唐。

⑥可是事情的确就是这样好玩,滑稽,荒唐。

⑦我第二天夜里到芜湖。我熟悉芜湖的中山码头。外婆带我和妹妹乘过很多次船,外婆

称作大轮,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到芜湖中山码头。我没有住旅馆,在码头上逛来逛去,也到侯

船室坐坐,等到天亮。

⑧我不知道芜湖有多少个医院。也不知道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可以坐几路公共汽车。

我在盛夏蒙蒙亮的芜湖清晨开始寻找和探望了。

⑨我问路上的人,芜湖有几个医院?路上的人说,那多了!

⑩我去的第一个医院是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个医院是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个是什么医院

我忘记了,好像不是第三人民医院。我一个一个医院地找,没有坐车。我在住院部一个一个

房间的门口张望。一张床,一张床。可是没有那张永远忙碌幸劳的脸。

⑪我们每次到乡下玩都是住在舅舅家。每次回上海,她都应有尽有地把家里的土产塞

进菱筐,她好像是把心掏出来往里放,让舅舅挑着走二十多里送到码头。没有人称过这满满

的等筐和心。我每次看着都不能理解,舅舅这么能把这满满的两大筐挑到码头,夏天的时候,

舅舅满身的大汗淌得像下雨!困难时期”,舅妈也继续把心放进管筐,舅舅的汗继续淌得像

雨,让我们在上海吃得饱一点。舅舅不是外婆的儿子,外婆没有儿子,舅舅是她的外甥,舅

妈是表的。

⑫我找不到舅妈。

。我走在路上。盛夏这么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非常饿!

Q我走进了一个饮食店。那时候,很多饭店都叫饮食店,宾馆叫旅社。我看着黑板上

的供应内容,买了一碗猪肝面。那是我长到十六岁,长到如今,吃过的最好吃的猪肝面!怎

么会那么好吃呢?

。我吃完了走出饮食店,然后又走进饮食店,我问服务员,芜湖还有什么医院?

⑯服务员问我,戈矶山医院你去过没有?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起戈矶山医院,它就在江边的山上,大轮经过时看得见,外婆

说,这是戈矶山医院。

⑯我又走啊走啊,来到了戈矶山医院。这是一个从山脚往山顶慢慢走上去的医院。

⑲我竟然在住院部的第一个房间就看见了舅妈。“舅妈!”我惊讶无比地喊。她正闭眼

靠在床上,也惊讶无比地睁开眼。

@"你这小孩子怎么会来的?”她大喊。

㉑我告诉她收到了电报。她说,你舅舅打电报给你们干什么,这么老远的!她是胆囊

炎开刀。她说这有什么大事的,过几天拆了线就会去,家里不晓得有多少事等着做!

㉒我下山去买了苹果和梨子放在她的床头柜上。她没有生过孩子,一个人住在医院,

舅舅在乡下劳动,看家。我坐在床边陪她说了话,我拿出妈妈给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