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1.gif)
![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2.gif)
![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3.gif)
![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4.gif)
![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b3a02db0056fc45fd073736fedbf31c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经济论文范文10篇
(一)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反映农村人口结构、农业经济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其中,α4表示少儿抚养系数与农业经济增长交互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α5表示老人抚养系数与农业经济增长交互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其他符号同上。为克服因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在模型(2)中引入了对消费存在影响的其他掌握变量:(1)农村居民收入Incoit,在凯恩斯消费函数中,收入被认为是消费的最主要打算因素;(2)通货膨胀率Infit,其反映了价格波动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其对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3)城乡消费比Ratit,其反映了城乡居民消费份额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于是,模型(3)可进一步拓展为如下形式。
(二)变量选取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24至2024年的面板数据,其中各地区少儿抚养系数、老人抚养系数、家庭规模和性别比数据取自2024至2024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2024至2024年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其余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变量的定义说明如下:农村居民消费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对数值表示;少儿抚养系数用少年儿童(0~14岁)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表示;老人抚养系数用老年(65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表示;农业经济增长以人均第一产业产值的对数值表示;农村居民收入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数值表示;通货膨胀以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率(消费物价指数-100)表示;城乡消费比以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来表示。表1给出了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二、估量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估量方法与模型估量由于在估量静态面板模型时,通常考虑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方法,故本文将采纳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方法来识别模型(1)至(3);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情形,在模型估量过程中,使用了以省份为聚类变量的稳健标准差,相关估量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发觉,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系数的显著性和大小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由模型(1)至(3)可知,F统计量及Wald统计量整体依次增大,说明引入掌握变量后,模型显著性有所改善,并且F统计量及Wald统计量的P值均为00000,表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模型设定较为合理。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依据拓展模型(3)的估量结果绽开。至于依据模型(3)的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估量结果进行分析,则需要通过相关检验来进行取舍,传统的做法是进行Hausman检验,其假定在原假设成立的状况下,随机效应模型是最有效率的,这意味着模型中的复合扰动项是独立同分布的。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因素,本文在模型估量过程中使用了聚类稳健标准差,这时便无法进行Hausman检验,于是,我们采纳了与Hausman检验等价的Xtoverid检验来验证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Xtoverid检验显著拒绝了随机效应的原假设,认为应当采纳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相应地,本文还将在掌握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给出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及农业经济增长等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散点图(图2至图5),从图上可以发觉,老人抚养系数、人均农业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关系,而少儿抚养系数和总抚养系数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反向的变动特征,有关它们间的相关关系,本文接下来将结合模型识别结果进行具体论述。
(二)实证结果分析第一,少儿抚养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负向影响。详细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农村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将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上升00466%,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女的训练更加受到重视,从而使得家庭少儿总抚养支出对家庭抚养孩子数量的弹性增大。长期严格的“方案生育”政策,使得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抚养的孩子数量消失了显著下降,在抚养的孩子较少时,父母往往倾向于给子女供应更好的训练、生活环境。加之子女训练成本的不断增加,盼望子女“跳出农门”的农户家庭,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以数量换取质量。也就是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而上升了,这一结论与生命周期理论不全都,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储蓄水平负相关,而与消费水平正相关,但是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条件,并不适用于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生命周期理论中,居民要以一生为跨度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据统计,2024年底中国农村仍有9899万贫困人口①,假如加上刚刚摆脱贫困的农村居民,这一数字将大大增加,对于这些居民而言,临时性收入是其当期消费的主要来源,较低的收入使居民没有足够储蓄来实现消费在不同年龄段的优化调整。同时,在面临传统的自然风险、家庭内部风险,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引发的市场风险时,农村居民往往难以精确 猜测将来收入与支出状况,只能依据现期收入与财产状况进行“阶段性”决策,其消费和储蓄行为具有典型的“短视性”特征。其次,老人抚养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不显著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农村老人抚养比每上升1%将引起农村居民消费上升00439%。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渐渐部分或全部丢失劳动力量,农村老年人便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农业劳动,其只能猎取微薄的收入或者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农村老人将成为净产出为负的消费群体,并需要成年劳动力为其供应食品、医疗等消费品。一方面,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加大农村居民家庭的抚养负担,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条件不发生转变或进步缓慢的情形下,还会引起社会总产出水平的下降,这两方面的作用会使消费在社会总产出中的比例上升。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状况下,农村居民并不会将储蓄存款作为其养老的保障以应对将来的不时之需,由于现阶段家庭养老依旧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或许是唯一)选择,老年人的生活、医疗等消费需求,可以依靠子女和自己来满意。同时,中国老年人比较关怀下一代的生活,往往会选择节衣缩食来削减当前消费,以便能为子女遗赠更多的财产,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因而,在农村居民较弱的谨慎的养老动机和较强的关怀子女的遗赠动机共同作用下,农村老人抚养比将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目前中国农村少儿抚养系数呈现不断下降态势,而老人抚养系数在逐步上升,少儿抚养系数下降幅度超过老人抚养系数上升的幅度,从而人口总抚养系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的共同作用将使总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如图4),从而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即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第三,人均农业产值与消费支出显著正相关。农村居民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统一体,农业经济增长将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直接和间接效应。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农业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会提高农户家庭的农业经营性收入,从而引致农户通过市场购买来满意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增长将会产生更多的剩余农产品,农户可将剩余农产品转化、加工后进行消费,从而提高农户消费水平,而不是将仅有的农产品进行出售以换取生活补贴,或作为来年的生产资料储备起来。第四,首先从少儿抚养系数与农业经济增长交互项和农村居民消费间关系来看,模型(2)中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其在模型(3)中具有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老人抚养系数与农业经济增长交互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在模型(2)与(3)中均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对消费的偏效应为α3+α4Youthit+α5Oldit,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而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其中,少儿抚养比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对居民消费贡献的偏效应分别为α3+α4Agriit和α3+α5Agriit,表明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提升的贡献被强化,而老人抚养比上升对居民消费的贡献被弱化。第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系数远大于农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负相关,说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负向影响。城乡消费比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越大,表明全社会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份额越小,而其根本缘由在于农村居民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占安排份额过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制约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内需的扩大。
三、主要结论和启示
本文利用2024至2024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农村人口结构转变与农业经济增长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在掌握农村居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及城乡消费比的条件下,检验结果照旧稳健。实证分析发觉,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上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现阶段中国农村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人抚养比的上升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而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此外,掌握变量农村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通货膨胀和城乡消费差距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从长期来看,随着农村居民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方案生育政策的可能调整,农村人口结构将会发生新的变化,特殊是,少儿抚养比下降空间的缩小使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步减弱,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居民消费决策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严峻依靠劳动力投入的状况下,农村“人口红利”的缓慢消逝,将使农业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逐步减弱。因此,人口结构变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需要动态地进一步考察。本文认为建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安排结构,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当前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选择,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在农村老年人口寿命延长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状况下,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将难以为继,应加快建立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养老保障模式。其次,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营销等产业链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拉动农村居民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进展。第三,拓宽居民收入来源渠道,在不断提高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农村居民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加快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土地长期物权的前提下,加快土地的流转和变现,全方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加大税收调整力度,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特征,逐步提高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并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税种,不断缩小收入安排差距。第五,提凹凸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所占比重,特殊是劳动要素酬劳在初次安排中所占比重;另一方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中等收入阶层成长。
一、各股(室)、二级机构要依据所担当的职能,制定部门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履行岗位职责的详细要求以及对不履行职责所产生的后果应担当的责任等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订岗位责任制要科学、合理、严密,体现效率原则和权利、义务相对应原则。要在保证工作质量和充分履行职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工作程序,便利群众办事。
三、加强对岗位责任制执行状况的监督检查。岗位职责中能量化的要尽量量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不能量化的要提出明确的、详细的要求,作为考评依据。
四、定期组织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同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奖惩挂钩。
工作人员首问首接责任制度
为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保证来计生委办事人员能得到准时、高效、优质的服务,依据我委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首问(接)责任人
本单位工作人员对来委办事(包括办理业务、上访、投诉、询问等)的人员要主动热忱招呼,不得相互推诿、冷淡办事人员。主动接办人员、来办事者先找到的人员或首先接电话的人员即为该事项的“首问接责任人”。
二、首问(接)责任人的职责
(一)首问(接)责任人负有主动、文明、礼貌、热忱接待来办事者的责任;
(二)首问接责任人要一直办事者主动出示胸牌,问明来意。对来电话者,要主动告知对方单位和工号,问清对方意图;
(三)对来访内容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答复或解决的,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需受理接办,并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办理;
(四)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部门或本人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解释清晰,并引领来委办事人员到有关科室部门,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对电话询问的,要告知负责答复部门的电话和联系人。
(五)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单位办理范围内的事项,要仔细说明理由,介绍或联系到其他职能部门办理。
三、违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诫勉训练,其次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实行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顶岗工作制度
一、顶岗工作制度是指在工作日内,岗责任人因各种事由不在岗,岗责任人应顶岗的工作制度。
二、实行顶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限时办结制、政务承诺制、办事预约制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三、各股室都要确定岗,避开消失无人顶岗现象。
四、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应做好本职工作,并享有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对岗的工作仔细负责。
五、岗责任人因事由不在岗,必需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的移交,因特别缘由来不及移交的,岗责任人要主动顶岗。
六、因推诿扯皮等缘由造成工作失误的,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在岗责任人的责任。
限时办结制度
一、限时办结制度是指群众到人口与方案生育部门办事,在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应当依据政务服务承诺,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群众提出的有关事务。
二、承诺期限
⒈办理《流淌人口婚育证明》、入户粮关系证明、非农一孩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有关证件的,应当随到随办。
⒉对群众的申诉、举报或投诉,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答复,并准时依法处理。
⒊对因特别缘由不能准时办理各类证件的,应向服务对象说明详细状况。
三、未按上述规定时限办理的,第一次予以诫勉训练,其次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实行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服务承诺制度
一、服务准则。依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便民利民的服务标准和原则,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承诺内容。依据职权范围、工作职责,结合群众关怀的热点问题,确定服务承诺内容。服务承诺的内容应包括服务的详细事项、服务时限、行诺监督及投诉方法以及违诺责任等。
三、公开承诺内容。应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办事程序流程图等公布承诺内容。
四、行诺监督。通过设立服务承诺监督台、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或举办群众接待日活动等方式,接受对违诺行为的监督和举报。要仔细受理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准时调查处理,并向当事人反馈。
五、违诺处理。本单位人员违反承诺制的行为,要从行政论文、法律、经济论文等方面作出惩罚规定,并严格执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要按承诺的标准予以赔偿。
办事预约制度
一、办事预约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工作需要或状况,需要预约办理有关事务或进行上门服务的,计生委应依据预约要求,在职能范围内办理当事人提出的有关事务。
二、预约范围
⒈人口与方案生育部门职能范围内应受理的业务工作,可以预约。
⒉异地人员办理有关方案生育证件等有关事项的可以预约。
⒊广阔人民群众需要人口与方案生育部门关心解决及服务的有关事项,可以预约,必要时也可以上门服务。
⒋因特别状况需要人口与方案生育部门延长服务时间的,可以预约。
⒌其它需要预约的有关事务或事项。
三、违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诫勉训练,其次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实行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政务公示制度
第一条政务公示制度系指行政论文机关向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履行行政论文职能的标准、要求、程序等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
其次条县计生委依据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办事便利、行政论文要求公开透亮 、行政论文行为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政论文务公示。
第三条县计生委各股室以及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公示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像片、姓名、部门、职务;
二、机构设置、行政论文职能、位置分布、股室职责;
三、办事程序、标准;
四、机关的对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五、其它公示内容。
以上公示内容通常做法采纳墙上悬挂、桌上摆放、带身份牌、编印办事服务指南、公示栏张贴、上网络公示栏以及其它公众媒体公开等形式。
各股室负责供应各自应公示的内容,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委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月不定期检查和每季度定期一次检查各股室公示制度的执行状况。
第六条凡应当公示而没有公示以及公示内容不规范、不标准的,委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书面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赐予通报批判,并按《干部诫勉制度》处理。
第七条政务公示制度的执行状况作为单位、股室、个人的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并由委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效能考评制度
一、委机关及下属二级机构的干部职工均列入考核范围。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依据县委、县政府规定的内容,根据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成果。
三、考核方法
⒈实行平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常考核由各股室负责人对本股室干部职工的德、才和工作表现逐月作出考评,半年进行小结,形成书面意见,为年度考核供应依据,年度考核在每年末或翌年初进行。
⒉平常考核实行分级负责,委主任负责对委机关科级干部进行考核;分管领导负责对分管股室进步行考核;股室长对本股室的干部职工进行考核。
⒊年度考核以平常考核为基础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负责实施。在年度考核时,除负责对本机关干部职工考核综合评定外,还要对二级机构的考核进行审核。
四、年度考核的时间、内容、标准、详细方法步骤,应依据县委、县政府、县人事局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拟定实施方案,提交机关效能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五、年度考核结果存入干部、职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奖惩、任免、工资晋升的依据。
六、凡属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的赐予降职或调整工作岗位处理。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予以开除或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旷工或者无正值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应予辞退。二级机构干部职工参照以上方法处理。
七、本单位科级领导干部的考核按县委组织部规定的要求参与考核。
八、本制度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明确个人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加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意识,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
行政论文过错,是指本委工作人员因有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造成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有关制度的事实,以致影响行政论文效率和行政论文秩序,给行为对象或者国家、公共利益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行为。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就是对工作过错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赐予行政论文和经济论文惩罚的制度。
二、行政论文过错的主要情形
本委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过错:
(一)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责任,贻误办事者办事的;
(二)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三)服务态度不热忱,与办事者顶撞争吵的;
(四)私自进行有偿询问或服务,违规收取押金、保证金和其他费用的;
(五)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或者擅自提高、降低许可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未履行办事承诺制度,无特别缘由和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许可事项或告知办理结果的;
(七)对明显虚假的材料,应当发觉而没有发觉的;
(八)有意制造虚假材料或谎报事实的;
(九)办理业务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或其它有关规定的;
(十)其他应当追究工作过错的行为。
三、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
(一)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⒉通报批判;
⒊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⒋扣发当月岗位工资和年终奖金;
⒌轮岗或停职离岗培训;
⒍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
⒎赐予行政论文纪律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二)工作过错行为是由数个行政论文环节过错造成的,工作人员分别担当相应的过错责任。
(三)工作人员的行政论文行为造成本单位赔偿,有过错的工作人员应担当—定的赔偿责任。
(四)在年度考核期内,工作人员的行政论文行为被群众投诉,经核实的,第一次扣除当月岗位工资的%,其次次扣除当月岗位工资的%,第三次扣除当月全部岗位工资,对本人进行离岗培训、轮岗或降级使用处理。
(五)工作人员过错行为性质特殊严峻,触犯刑法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责任。
(六)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从重追究过错责任:
⒈在被调查过程中拒不交代过错事实的;
⒉有索贿受贿、敲诈勒索、、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等行为的;
⒊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⒋其他经行政论文过错追究机构认定,应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
(七)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可从轻追究过错责任:
⒈主动承认过错行为并准时订正的:
⒉其过错行为没有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⒊其他可从轻或免予追究过错责任的。
四、工作过错责任追究主体
马寅初是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之后。据嵊县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是虞世南的后裔,后来因避讳而改姓“马”。马寅初是嵊县浦口镇酿酒小作坊主马棣生的第五个儿子,既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诞生;一时乡间盛传:“五马”齐全,肯定是个非凡人物!
马寅初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高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高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16年任北京高校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越三年出任首任教务长;1921年任上海商科高校第一任教务主任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3年当选中国经济学会第一任会长;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先后出任中心高校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重庆高校商学院教授兼院长;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心讨论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心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0年任浙江高校校长;1951年出任北京高校校长;1979年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81年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以上简历,只是干巴巴地排列其职业职务、身份地位,而比其显赫尊贵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民国还是在共和国,都大有人在。这实在不是马老的重点。
马寅初以“三大”著名于世。
首先是岁数大,寿数高。在保养、医疗条件远不如今的几十年前,名人中鲜见如此长寿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保养条件的完备,名人中的长寿者越来越多,百岁以上的譬如张学良(1901—2024)、苏步青(1902—2024)、宋美龄(1897—2024)、薛暮桥(1904—2024)、巴金(1904—2024)、萧克(1907—2024)、吕正操(1904—2024)、贝时璋(1903—2024)等,都是进入21世纪离世的。
二是学问大,水平高。马老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国国外汇兑》(1925年)、《中国银行论》(1929年)、《中国关税问题》(1930年)、《资本主义进展史》(1934年)、《中国经济改造》(1935年)、《经济学概论》(1943年)、《通货新论》(1944年)、《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年)、《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年)、《新人口论(重版)》(1979年)、《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年)等等,多为开山之作、扛鼎之作,堪称经典。
三是名气大,境界高。对马老来讲,用“中国闻名的经济学家、训练学家、人口学家”等赞誉之词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当加上“勇士、战士、斗士”这样与这个“家”那个“家”好像不搭界的称谓,才能显示出这位“名人中的名人”的魅力风采。这其中,应以他抗战期间怒斥政权“四大家族”、建国初期坚持将方案生育纳入国策和十年浩劫中正气傲骨三段经受最为著闻,名声大震并百代流芳。
一
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大权在握,为了显示“礼贤下士”,特请中心高校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马寅初担当立法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加经济政策的制定。马寅初在参加经济立法中,为维护劳苦大众的利益,每与执掌财经大权的宋子文、孔祥熙针锋相对,凡增加百姓负担及有损国家权益的法案,总是挺身而出,力言不行,由此引起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嫉恨,甚至指使御用文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攻击马寅初。马寅初撰文回击,铿锵而言:对于善借公图私之流,不得不以正言相责,虽得罪于人,亦在所不计!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寅初随政府西迁陪都重庆,出任重庆高校商学院院长。政府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四大家族”以抗战名义垄断财政金融,滥发纸币债券,横征暴敛,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目睹此腐败现象,许多人敢怒而不敢言。马寅初却毫不畏惧,他或演讲,或著文章,予以无情揭露。他对同学说:“言人之所言,那很简单;言人之欲言,就不太简单;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宋子文、孔祥熙等做贼心虚,由出面给马寅初以特殊关照,委派他去西方游历考察。他洞察其奸不受“抬举”,断然辞谢说:“国难深重,决不离国,以便为战时经济献计献策,要求政府赐予说话的自由。”
自1939年初起,物价不断上扬,法币贬值,当局突然宣布,将法币与美元的比价降低一倍,以致物价飞涨如脱缰之野马。达官贵人已在调价前,先行购进黄金美钞物资,一转瞬净赚一倍,倒霉的是极大多数一般百姓,辛苦攒积的纸币只值原来的一半!为此,马寅初在国民政府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
“现在前方抗战,千百万将士牺牲流血,亿万人民流离颠沛,无家可归,而后方达官贵人,不但于政府无所贡献,反而趁火打劫,大发横财,忍心害理,孰甚于此。要求政府对发国难财者,从速开办临时财产税,将其所获得的不义之财,全部提出,贡献于国家,以为其余发国难财者倡。”
“今日发国难财者,除商人外,尚有利用政治力气而发财者,此种行为本非官吏所应有,故实行资本税,必先自发国难财之大官始。”
马寅初在一次立法院的会上向“四大家族”发难:“大量的事实和材料证明:中国的几户‘大贪污’其误国之罪,远在奸商汉奸之上。吾人以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成功以求民族之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一个握财政之枢纽,一个执金融之牛耳,将吾人之经济命脉,操在手中,此岂抗战之用意乎?”
马寅初有意仿照腔调,重复了蒋常说的一句:“此岂抗战之用意乎?”虽然他自始至终没提蒋的名字,但对蒋的不满和讥讽已“尽在不言中”。
在台湾,讨论中国经济史或本地经济史的学术单位以台湾"中心讨论院"最为主要,如历史语言讨论所、近代史讨论所和台湾史讨论所。讨论院内社会科学类科的单位,如中山人文社会科学讨论所、民族学讨论所和经济讨论所,也有杰出的学者参加讨论。其次是教学机构,尤以设有历史系所的高校院校为主。此外,县级以下地方政府、民间的基金会、由地方的文史工组成的小型讨论团体,也有肯定的贡献。不过,这类单位或团体,比较著重台湾本地讨论的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史的讨论以明清及近代部分的著作较多,与商人、商业活动、国际贸易有关的主题较受青睐。不过,近年来台湾史讨论渐渐成为历史讨论中的一门"显学",学术单位和教学机构皆然。(注:施志汶:《台湾史讨论的反思-以近十年来国内各校历史讨论所硕士论文为中心(一九八三--一九九二)》,《国立台湾师范高校历史学报》22(1994.6):413-446。)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以往在经济学门不受重视的经济史,似渐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怀,纷纷把他们的讨论视点扩及日治时期乃至清末的台湾经济史。新的讨论课题,诸如农工业及整体经济成长形态、租佃制度等,不断发掘出来,可以补充旧有讨论在课题范畴上的贫乏。(注:叶淑贞:《台湾"新经济史"讨论的新局面》,《经济论文丛刊》22.2(1994.6):127-167。)历史学家擅长观看长时间因素的变化和综合性诠释,经济学家擅长于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和计量方法的使用。近年来这两个学门的学者能透过合作方案共同讨论,尤其是后者,其讨论过程亦从战后向上延展至日治时期。
此外,大型且跨学科的合作方案不断的推陈出新,蔚为近年来的讨论时流,这主要是以台湾"中心讨论院"的讨论人员为主,而且多聚焦于台湾经济史。除此,更将空间视野扩大,关注祖国大陆、亚洲诸国,也留意台湾与四邻的多层面关系。
以下将先回顾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史讨论,再介绍这一、二年正在进行或近期将绽开的专题讨论方案、学术研讨会内容,以及目前含纳人员最多且跨单位最广的经济史争论团体。
一、中国经济史讨论回顾
(一)人口、农林业
人口方面,刘铮云《清乾隆朝四川人口资料检讨:史语所藏〈乾隆六十年分四川通省民数册〉的几点观看》,认为这份民数册的真实性颇高,并以此与G.WilliamSkinner据道光年间四川九个民数册的考察结果相比较。由于Skinner没有嘉庆十七年的民数册,而是引用嘉庆《四川通志》上的数据。刘铮云怀疑Skinner嘉庆十七年的人口数,他认为史语所这份乾隆六十年四川民数册时间上较《四川通志》早,利用价值更高。(注:台湾"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出版品委员会编:《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议文集》(台北:"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1998年),页301-327。史语所藏的民数册有二份,都是四川省造报,一为乾隆六十年(1795),一为光绪三年(1877),见刘铮云:《旧档案、新材料--中研院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现况》,《新史学》9.3(1998.9):135-161。)
在土地政策方面,梁庚尧《北宋的圩田政策》探讨北宋政府对于圩田垦殖态度的演化,认为南方的圩田垦殖在宋初不受重视,但在庆历改革、熙宁变法及政和年间,政府皆曾乐观于江东、浙西及浙东地区推动兴筑,成为宋金战斗时期政府所仰仗的重要财源。(注:此文原刊于《世变、群体与个人: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争论会论文集》(台北:""历史学系,1996年),又收于梁著《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之中。)土地政策的检讨还有赵雅书《贾似道与公田法》一文,赵氏重新评价和厘清贾似道实行公田回买政策的优劣得失,认为此策为一应时政策,但政策实行所产生的弊端以及没有力量解决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是此政失败的主因。(注:《其次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文化高校",1996年),页607-621。)在土地经营类型方面,以皇族庄园制度的转变为主或相关的论文,有赖惠敏《清代皇族的经济生活》、《清代皇族庄园的形成与演化》二文。她认为皇族庄园制度长时期演化的结果,渐渐与汉人租佃制度趋于全都,成为租佃制度的一环。其间的转变包括地租由实物租转变货币租,佃户渐脱离奴仆身分,皇族土地经由典卖而渐渐转移到汉人手中等项。(注:《清代皇族的经济生活》,见台湾《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集刊》24(1995.6):475-516;《清代皇族庄园的形成与演化》,宣读于"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高校",1996年7月23-24日。赖惠敏将她对庄园制度以及清皇族的组织、阶层、财产安排等课题的讨论,总结为专书《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台北:"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所,1997年。)业生产方面,王业键、黄翔瑜、谢美娥合著的《十八世纪中国粮食作物的分布》一文,主在重建18世纪中国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并和20世纪前期卜凯(J.L.Buck)划分的农作区做比较。文中依照各种作物在各地所占的重要性,将18世纪中国粮食作物区划为七个大区,即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春麦区"、"冬麦高梁小米区"、"冬麦小米区",以及此线以南的"水稻小麦区"、"水稻豆麦区"、"水稻收获区"、"水稻杂粮区"。(注:收于《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所,1998年),上册,页282-308。)
农业商品化,陈祥云《近代四川农业进展与社会变迁:以农业商品化为中心的争论》,为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认为农业部门因商品化而产生农作物商品化,进而刺激经济型市镇的兴起,使社会结构变迁,也促使传统社会现代化,并且地方势力(会党、帮会与走私)的崛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小农分化)和失序,也与商品化有关。(注:此文刊于《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30(1998.10):319-351,博士论文为《农业商品化与社会变迁--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台北:"国立政治高校"历史讨论所,1998年。)关于农产品的运销,吕绍理《一九三年月中国的粮食运销组织》以分析米粮贸易的市场结构和米商组织为主,并争论新式运输工具、新式银行、保险业及新式加工工具(机械动力碾米厂)等运销帮助工具的转变,如何影响米粮运销组织。著者认为,市镇非农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为米粮贸易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市镇的规模、空间分布、阶层关系及其商业力影响米粮市场至深。基于此点,吕氏利用G.W.Skinner的集镇体系,组合成短程、中程、长程贸易三种米粮市场结构。并以长程贸易中的产地市场、消费市场分别说明米行的组织及其营业量。此外,他认为新式运销帮助工具的转变(尤其是运输工具),不但可使米行组织更特地化,也可使介于贩运商和米行之间的某些行业渐渐淘汰,但是1930年月新式运输工具在米粮运销流程中仍居次要角色,因此上述二项米业组织的转变仍属有限。(注:《国立政治高校历史学报》14(1997.5):179-196。)
另外,伐木业的产销,有江天健《北宋西北地区官方木材产销》与郑俊彬《明代四川木材的经营及其弊害》二文,皆以官方对木材的需求和木政的配套措施为内容。江氏除叙述宋代官方透过商税抽算、科配收市、置场入中及设务自伐四种方式,在秦岭、陇山、太行山森林地带取得木材之外,也提及木材采伐区域大都在蕃界或蕃汉交界处,实与北宋在西北地区重兵屯驻的农垦策略有关,采伐区随着宋人势力的扩张而延长。(注:见《其次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67-280。商税抽算指由京师将作监竹木务对商贩竹木予以抽算,科配收市指中心派员向各路配买木材,置场入中是在京师置场,以优待条件招商入中木材。)郑氏详述明代中心采木的督木行政组织、由官督官采到招商买办的演化、以及采木运输过程中吏胥索费和木商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注:郑俊彬文章宣读于"第一届明史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高校",1996年7月23-24日。)
(二)国内商业、国际贸易
比起农业部门,这个领域讨论成果卓著。其中,总论性文章可参考郝延平《中国三大商业革命与海洋》一文。他对不同时代的商业进展特征予以比较,归纳宋代、晚清及20世纪中期迄今的三个商业大革命之间的共同点。他认为这三次商业革命都使"中国大陆"向南扩张,海洋性格愈发深厚。这表现在沿海贸易、中国和远洋地区的商业关系,以及来自海外的货币、信贷、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冲击。(注:《中国海洋进展史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心讨论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讨论所,1997年),第6辑,页9-44。)
对于中国境内商人团体、商业活动方面的探讨,官商关系是很多学者关怀的主题。何汉威对广东赌商的讨论,除了争论19世纪中期以后税与地方财政的关联之外,从赌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看,对于近年来部份学者倡论晚期已经形成"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说法,他认为须持相当程度的保留。由于地方政府实行竞价包税以丰裕财政,赌商认饷承赌,正饷之外还需缴报效银与认缴省内官办企业的经费,对赌商极为不利,其官商关系和逆境,与扬州盐商、广东行商等大商人团体相像。(注:见何氏:《清末广东的与赌税》,台湾《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集刊》66.2(1995):490-491;《清末广东的赌商》,台湾《中心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集刊》67.1(1996):61-107。)这种性质的官商关系,在皇室与内务府买卖人(御用商人)之间也是如此。赖惠敏在《乾隆朝内务府的当铺与发商生息(1736-1795)》中提到皇室以资金发商生息,商人从内务府取得某些经商特权,尽管借金利息不高,但长期借贷累积巨额利息以及捐输报效制度的实施,使商人破产机会相对提高。(注:台湾《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所集刊》28(1997.12):133-175。)不仅商人团体,传统时期政府对整个产业的统制尤为明显。陈殷宜《清代乾嘉时期新疆玉石的民间贸易》,叙述政府在介入玉料供应的政策和管理上的转变,及其对民间玉石贸易及玉石手工业的兴衰所产生的影响,显示帝制时期政府对工商业的进展,具有单向的优势主导力气。(注:《大陆杂志》88.4(1994.4):32-48。)商人的经营风险不仅来自政府的强势利用与支配,还与其商业决策的推断有关。陈国栋在"UncertaintyoftheOldChinaTrade:acasestudyofManhop''''sFailure,1828"一文中,即以广东行商关祥、关成发父子经营破产为例,说明传统贸易经营存在不行预期的不确定性。与其他广东行商一样,关氏背负来自官方强制性的报效要求和经营上周转不顺的负担,但关氏却能凭其与外商的个人关系得到外商的融资。虽然如此,由于对商机的错误推断,在一宗极大手笔的棉花进易之后,不久即宣告破产。(注:《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广京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页889-906。)官商关系来看,前述何、赖、陈三篇论文皆呈现帝制时期商人境况及商业活动的不利层面,政府的掌握与利用对商人、工商业的进展好像弊多于利。但是否可以将之论断为清朝政府抑商政策的详细面?邱澎生《由苏州经商冲突大事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藉由官方处理商人经商冲突大事的方式,检讨清前期是否的确存在抑商政策的执行。他认为清前期政府对商人各种经商自由和财产权益的爱护确曾存在,不能说是抑商,政府未支持商业进展的现象并不等同于抑商。(注:《文史哲学报》43(1995.12):39-92。)(关于抑商思想的争论,见下文"(六)经济思想、经济制度"一节)不过,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商人面临强而有力的中心集权体系宰制时,仍缺乏对抗力量。李达嘉《袁世凯政府与商人(1914-1916)》即说明,袁政府时期工商业进展已较辛亥革命时期提升,但是商人或因其政治活动空间受抑于袁的而被减弱,或因只求工商业进展和生活安定,弱于反抗中心集权政体。(注:文见台湾《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所集刊》27(1997.6):93-135。清末以来商人的力气有所提升,但是在袁世凯图谋帝制的整个阶段中却乏善可陈,此与上海一地商人团体的行为反应极为不同。据李达嘉讨论,上海商人在辛亥革命中扮有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政治经济实力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同样具有影响力。辛亥革命上海的光复与此地商人的支持有关,同样的,二次革命失败的缘由之一,则是上海商人的抵制。见著者《从"革命"到"反革命"--上海商人的政治关怀和选择,1911-1914》,台湾《中心讨论院近代史讨论所集刊》23(1994.6):237-282。)近代商人的这种逆境,似与帝制时期的境况相去不远。
除了以官商关系为焦点之外,商人如何利用经济层面以外的无形资本经营其业,以及商人如何与社会公益事务产生互动,也是学者讨论的爱好所在。邱澎生《同乡情意与商业利益:由苏州商人结社看明清时代"同乡关系"的作用》,以苏州的商人结社为脉争论,认为同乡情意与商业利益的连结,不但节约经商的交易成本,也促成当时商业制度的创新。(注:发表于"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立政治高校",1996年7月23-24日。)邱仲麟《清代天津商人与社会慈善》以经济职能日益增加的天津为背景,探讨此地社会慈善事业的兴设与商人的关系,发觉清前期官、绅参加慈善事务甚于商人,但愈至清末各业商人主动参加的情形明显增多,一批以商人为主的"新官绅"成为救济及公共平安事务中的新阶层。(注:见《淡江史学》第7、8期合刊(1997.6):43-62。)
前述各篇论文概以中国境内的商人活动为对象,而中国境外华商在侨居地的商业拓展及其与母国之间的商贸活动、汇款等关系,亦为经济史学者关注的一个讨论课题。近年来以东亚海疆为方向,尤其是针对长崎华商泰益号的讨论,值得留意。泰益号为旅日闽商陈世望家族所经营,从事海产品杂货生意,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活跃于上海、台湾、日本之间。对于讨论此时期东亚的海上贸易网络、商品结构、资金流通、贸易形态等课题而言,泰益号是重要的个案之一。目前讨论泰益号的专著,有许紫芬(山冈由佳)《长崎华商经营の史的讨论--近代中国商人の经营と账薄》,及兰《近代におけゐ长崎华商泰益号の国际贸易活动の讨论》,都是利用日本长崎市立博物馆所藏的泰益号商业关系文书史料。(注:1985年陈世望家族将泰益号文书捐给长崎市立博物馆,书信、账簿极为完整。许紫芬现任职于暨南国际高校历史系,此处所列为其博士论文,1995年在日本京都ミネルグア书房出版。《近代におけゐ长崎华商泰益号の国际贸易活动の讨论》为兰博士论文,1995年日本九州高校文学部学位论文。兰曾将其博士论文部份章节修改后,发表了几篇文章:《明治时期长崎华商泰昌号和泰益号国际贸易网路之绽开》,《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7.2(1995.9):53-75:《长崎华商泰益号与上海地区商号之间的贸易》,《中国海洋进展史论文集》,第6辑,页349-388,《近代长崎华商泰益号关系史料和其讨论成果评析》,宣读于《中华民国史专题争论会》,台北县:"国史馆",1997年12月18-20日;《长崎华商泰益号与厦门地区商号之间的贸易》,收于《中国海洋进展史论文集》(台北:台湾"中心讨论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讨论所,1999年,即将出版),第7辑。)不过,早于许、朱二人的著作,廖赤阳和翁其银也曾撰写相关的主题,廖文侧重泰益号与厦门之间的商贸活动,翁文则以泰益号与上海商号的往来为主。(注:廖赤阳:《福建商人と近代アジア域内传统贸易--长崎华商泰益号の厦门贸易を中心として》,为日本南京高校1993年硕士论文(未刊)。翁其银(与和田正广合著)《长崎泰益号と上海商行の海产物贸易に关する回顾》,见《九州国际高校论集教养讨论》4.1(1992):19-69,翁氏另文《上海寿康药行の长崎泰益号贸易书简の分析》,见日本九州国际高校社会文化讨论所《纪要》第30号(1992年)。)这批宝贵史料包含相当多与台湾有关的部份,为便利台湾的学者使用,赖泽涵、市川信爱、兰等人曾将之辑为《长崎华商泰益号关系商业书简资料集》,于1992年出版。(注:该资料集为台湾"中心讨论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讨论所出版,按商号所在区域,分台北地区、基隆地区、台南地区、澎湖及其他地区等几个部份,共56册,起迄年月为1899-1938年。此外,泰益号关系文书的缩影微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品加工承揽合同经典版(三篇)
- 2025年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个人总结(2篇)
- 2025年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的合作协议(三篇)
- 2025年临时雇佣合同标准范文(2篇)
- 摄影棚专业装修合同模板
- 污水调节液碱运输服务合同
- 保险代理居间协议简本
- 污水处理厂装修协议
- 健身房预制块配送协议
- 汽车制造废粉运输合同
- 中医膏方临床应用与制备工艺规范 DB32/T 4870-2024
- JJG(交通) 208-2024 车货外廓尺寸动态现场检测设备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TSG07-2019锅炉安装工艺+焊接专用工艺卡+施工记录表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区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胸外科讲课全套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法制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