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概念_第1页
古代文学概念_第2页
古代文学概念_第3页
古代文学概念_第4页
古代文学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特点:雍容之作(1)内容多为歌功颂德(2)艺术追求平正典丽台阁体形成原因(1)作者际遇:应制、唱和之作(2)政局稳定: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3)文化钳制: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4)大都追慕宋人,文风平易纤徐(5)诗歌推崇盛唐:尊杜与崇李两种倾向与历代宫廷文学体派的共性特征:(1)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推动文学的自觉(2)激发文学革新思潮,片面讲求艺术形式,由其内部发生(3)反映当时贵族的生活风貌、文化心态、审美趣味,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4)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台阁体的变迁与影响: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台阁大臣,主持诗坛,开创明代诗文变革之风淤2、茶陵诗派时间: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命名: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背景: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以李东阳为主,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提倡主情,力主自然,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诗歌内容包括闲适平和,悯世情怀,日常情感,苦闷心态。其特点为:(1)不落时俗,另辟蹊径,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2)台阁与山林的交融,写自我行踪,自然风光,京城气象缺点: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茶陵诗派的影响:开启前后七子复古变革之风,开启明代文人重视民歌之风气淤3、前七子(红色标记为重中之重,必看)明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骨干人物还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共7人。为把他们与后来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区别,世称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文学主张:1、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总的思想指导(1)贬斥文学“主理”现象:反宋诗(2)重视真情表现(3)重视民歌“真诗在民间”(4)重视时政(5)刻意古范前七子的影响:力倡复古,影响甚巨1、是后七子的前导,使文学复古运动在明代长达百年之久。2、弘治以来明人汇刻的诗选,大多只收中唐以前诗歌评价: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都很深远:模拟成风,万口一喙。4、唐宋派对“文必秦汉”的反驳。明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等。与“后七子”活动的时间基本同时,提出一套与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主张相对立的散文理论,推崇唐宋散文,强调直抒胸臆、自然流畅的创作。反对因袭复古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学主张:1、提倡唐宋文风,反拨李、何“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2、论诗说文的评价基准是道学。文学思想:对文学复古不满对模拟文风斥之甚厉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扬道德(列入唐宋派主要原因)散文方面酷好司马迁“龙门家法”重视抒情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散文特点:(1)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印象深切的感受娓娓道来,寄托着感慨和深情。(2)语言十分简练精洁.反映出明中期文学的复杂情况.这类散文在归有光文集中所占比率很小大量的文章充斥迂腐说教气息淤5、后七子“后七子”重振复古运动的背景和攻击目标是“唐宋派”造成的文学倒退现象,是比较严密的文学宗派。李攀龙为盟主,王世贞为辅弼,此外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后来谢榛与李、王发生冲突被排除,自称为“六子”。文学思想:1、李、王在文学上完全继承了李、何的复古理论2、某些方面比“前七子”更进一步(1)李攀龙从比《史》、《汉》更古的《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中汲取“古法”(2)王世贞把李、何关于“古法”的理论进一步发展,更趋精密、系统。影响:声势浩大,当时另有“后五子”、“广五子”、“末五子”等,与“后七子”声气相连评价:对于“后七子”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应从两方面来看:1、他们对于反击“唐宋派”的文学倒退的动向、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起了极大的作用2、文学复古运动固有的弊病,“后七子”更加突出:过于强调效法古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过于具体、细密,必然严重束缚了个性、情感的自由表现和艺术创新重振复古运动的背景和攻击目标:“唐宋派”造成的文学倒退现象淤6、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以沈璟为代表,思想陈腐,内容多封建说教的成分,不擅于刻画人物的真实心理和个性,成就不高。曲学思想为“合律依腔”,“僻好本色”,包括道德论、本色论、声律论、科诨论、重视道具运用。组成成员包括词隐(沈璟)、郁蓝生(吕天成)、槲园(叶宪祖)、方诸生(王骥德)、龙子(冯梦龙)、香令(范文若)、幔亭(袁于令)、大荒(卜世臣)、鲠生(沈自晋)。意义、影响:1、吴江派理论的出现,表明戏曲的地位在晚明有显著提高,已经成为士大夫普遍重视、像诗词一样受到认真探究的艺术形式。2、消极方面:苛严律法对于戏曲创作容易造成束缚,从而破坏其自由活泼的生命。3、积极意义:推广曲学知识,促使作家更严密细致地从事创作4、影响晚明直至清前期的剧作,在艺术形式上发展得更为完善淤7、临川派临川四梦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包括高濂《玉簪记》:爱情对神圣宗教的挑战;周朝俊《红梅记》,争人权和反暴政的悲歌;吴炳《西园记》、《疗妒羹》;阮大铖《燕子笺》、《春灯谜》;孟称舜传奇《娇红记》和杂剧《桃花人面》文学思想:(1)尊情:不是一般地重视其抒情功能,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伸张情的价值,反对以理格情;(2)抑理:理具有制约性,情则具有活跃性,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情与理的激烈冲突必不可免。在这种情况下尊性抑理,也就是把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置于既有社会规范之上,在文学创作中即表现为人性解放的精神。(3)尚奇: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生命的灵性表现为独特的创造,偏重主观想象的浪漫倾向。对人性在社会陈规的抑制下趋于委琐、僵死的状态至为厌恶。,“临川四梦”(即“玉茗堂四梦”)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临川四梦: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传奇作品,依创作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紫钗记》(1587)、《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这四部作品中都有关于梦境的描写、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又由于汤显祖堂名为玉茗堂,也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8、公安派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又称“性灵派”。文学主张:1、文学因时势而变,各有其时代特色;2、反对“拟古”,反对模拟剽窃,不反对“复古”;3、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变以存真”,是其理论核心。4、提倡语言本色自然,反对陈词滥调。影响:1、表现了从旧的诗歌体格中解放出来的欲望2、袁宏道后期以“淡”为“文之真性灵”,开晚明审美风貌。3、享年较久的袁中道主张“诗以三唐为的”局限:“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容易流于率易。9、竟陵派在公安派锋芒消退的情况下,以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遂趁势而起。在理论上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从各方面加以修正。看到公安派的流弊在于俚俗、浅露、轻率,便提出以一种“深幽孤峭”的风格来纠正。文学主张:1、求真2、求厚:主张向古人学习以成其“厚”3、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这是竟陵派与公安派的一致之处4、与公安派审美趣味迥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人生态度的不同:公安派诗人敢于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标准,竟陵派所追求的“深幽孤峭”的诗境,表现内敛的心态。特点:1、偏重心理感觉;境界小,主观性强;喜欢写寂寞荒寒乃至阴森的景象;标榜孤行”、“孤情”、“孤诣”。2、语言生涩拗折:常破坏常规的语法、音节;使用奇怪的字面影响:竟陵派诗风在明末乃至清初十分流行,影响远比公安派久远。晚明个性解放思潮遭受打击后,文人心理上的病态在美学趋向上的反映)淤10、“三言”(结合作品选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冯梦龙编著,是《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总称,每集收作品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编辑别人的作品,少数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主情、尚真、适俗,希望以情感对抗礼教,用人情纠正浇薄的世风。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的高潮到来。产生背景:情重于节的时代观念“节”的双重含义:气节(贞节九节制。“情”的两种倾向:注重真情。流于滥情思想主题一、 商人成为正面主角重情尚义的商人形象珍珠衫二、 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1、 市民的爱情理想不计门第只重温暖的小康生活卖油郎独占花魁2、 尊重女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节小说(故事)——人物小说(性格);相当简单、普通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悲剧作品摆脱了同类题材所习见的平庸模式:渴望从良的妓女遇人不淑人物性格充分展开,自尊、自信、刚烈性格:与鸨母的争吵;对李甲的控制与支配人物刚烈、自尊的个性所受到的摧折,远不只是妓女的俯仰由人的命运所产生的悲剧感自尊、营谋及在同李甲关系中的自信和支配地位,轻易地被现实所粉碎和逆转的悲愤三、 情理矛盾与向礼的回归《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四、 因果报应与教化思想背景善书流行淤11、南洪北孔清初戏曲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并称。两人的戏曲作品《长生殿》和《桃花扇》齐名一时,均以爱情写兴亡。洪昇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洪昇的《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借唐代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抒写悼念故明的情绪;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桃花扇》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描写南明史事,抒发兴亡之感。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相近:曲词典雅,风格含蓄,而深情蕴藉。不同之处在于《长生殿》偏重音律,《桃花扇》人物形象艺术成就更高。淤12、神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康熙初王士禛任官扬州时,曾编选唐人律绝为《神韵集》(已佚),为其标举“神韵说”之始。晚年他又编选了《唐贤三昧集》,再次表述了这一主张。他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主张向唐诗回归,为清代第一大诗歌流派。并不只是重复司空图、严羽诸人的诗论,既包含了七子派对“格调”的讲求,也包含了公安派“性灵”的意味。影响:王士禛既富才情,地位又高,“神韵说”提出之后,在诗坛风靡一时。淤13、浙西词派(注意中期浙西词,以厉鹗为代表)清初朱彝尊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后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风格:以画为譬:“画家以南宗胜北宗”南宗周邦彦北宗辛弃疾其意大抵承自朱彝尊:清婉深秀胜于慷慨豪放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标举“清空”、“醇雅”(其说源于张炎)以矫之。“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解佩令》)内容:以纪游、写景及咏物为多音律和文辞都很工炼,选取的意象大抵华美而幽冷与朱彝尊的不同:词中特多孤寂的情调,这种情绪在寻求宣泄时,会形成自我的扩张,使词呈现壮奇之趣影响: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厉鹗之后衰落:取材范围较窄意境追求单一1喜写咏物词借以表现音律与辞藻之长2容易造成内容和风格的重复3在才力不足的词人手中,更易走向枯寂、琐碎4后人试图通过对浙派传统理论的变通以求婉转委顿的态势。淤14、阳羡词派(《点绛唇》《醉落魄》)陈维崧复社中人。字其年,号迦陵。能诗,工骈文,尤以词著称。内容:题材广泛,无所不入,继承了苏、辛以诗为词的传统。缺点:追仿辛弃疾的痕迹过重写作过多过速阳羡词派:清初陈维崧词题材广泛,无所不入,继承了苏、辛以诗为词的传统。陈维崧周围会聚了一些风格相近的词人,如任绳隗、曹亮武、蒋景祁、陈维岳等。他们相互唱和,并编有《今词苑》(陈维崧主编)、《瑶华集》(蒋景祁编)等词选,一时颇有声势,以宜兴古名称“阳羡派”。(他们对于建立宗派并不积极,其风格在正宗词人看来也只是一种“别调”,故影响不大,并很快趋于式微。)※彩、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做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散文理论。影响(一) 姚门“四大弟子” 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二) 桐城派支流:“阳湖派”思想:桐城派的“载道”思想,适应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义法”理论,也能为“制举之文”所利用,故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方苞《书柳文后》)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流传尤广。淤16、阳湖派在正统“古文”的系统中,沿桐城派之流而别开蹊径,因其开创者张惠言、恽敬及大部分后继者均是阳湖(今常州)一带人士而得名。1、 取法较广:在桐城派所定的“文统”之外,还兼取子史百家2、 反对在字句上过于斟酌取删:笔势较为放纵,较有词采3、 把骈文的笔势引入古文:使古文也有骈文的博雅工丽思想都很陈腐:活动仅限于阳湖一隅;影响微弱而短暂17、 格调说由清代中期沈德潜提出,其说本于明代七子,实质为:(1) 以“政教”代替“诗教”(2) 主张中正平和、委婉含蓄,反对发露总之,沈德潜的诗论:以汉儒的诗教说为本,以唐诗的“格调”为用,企图造成一种既能顺合清王朝严格的思想统治、又能点缀康乾“盛世气象”的诗风。但诗作平庸无奇18、 肌理说乾隆时期内阁学士翁方纲提出:1、肌理:兼指诗中的义理和作诗的条理。义理:“言有物”;文理:“言有序”2、 认为学问是作诗的根本3、 主张宗法宋诗,认为宋诗的理路细腻为唐诗所不及嘉庆中领袖诗坛,影响到近代宋诗运动(性灵说:乾隆时期诗人袁枚提出,认为“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机、灵趣。诗学主张:(1) .人的性情乃是诗歌的本源(2) 作诗须讲求自我个性,不可因袭他人。性情是具体个人的性情(3) 具体创作上强调要有“才”、有“灵机”(4) 也重视学习古人、精心磨炼渊源和意义:同沈德潜、翁方纲的主张直接对立;和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既相排斥又相关联。主要继承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诸论,又汲取南宋杨万里的意见,构筑成自己系统的理论。在追求诗的“工妙”上,比公安派讲究。主张恢复诗歌的抒情功能和个性表现)淤19、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代表人物张惠言,其通行本《词选》后面,附有郑善长所编《附录》一卷,收张惠言、张琦兄弟及黄景仁、左辅、恽敬、钱季重、李兆洛、丁履恒、陆继辂、金应珹、金式玉和郑善长自己的词,他们中除后三人为安徽歙县人外,其余都是常州(武进、阳湖)人,被称为“常州词派”。词论包括:1、提出尊词体的主张,掀起了词史上的“尊体运动”;2、 认为词和诗一样要讲求比兴、要有寄托3、 规定词的正格,通过比兴手法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讲究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缺点:带有经学气息的词学理论:看起来似乎可以纠正浙派词的某些弊病,其实它所指引的路径更为狭窄,在感情的表现方面也更为收敛和隐晦真正进一步推衍常州派理论而有重大影响的,是稍后的周济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宜兴)人。《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并选有《宋四家词选》词论:1、发展了张惠言尊词体的看法进一步强调了词的独立文体地位2讲“非寄托不入”时又讲“专寄托不出”避免把词中的意象、文辞变成一种隐晦的“代码”3所选学词范本更为简明《宋四家词选》只取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影响:常州派的理论经过周济的发挥,更系统化,更简明实用影响也更为广泛深远,笼罩了清后期的词坛20、 诗界革命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的兴起,和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1、 黄遵宪诗特点(1) 多记时事,对国家的衰危表示了极大的忧虑和悲愤;以诗为史的意识很强(2) 以“古文”之法入诗(3) 全新的题材:世界各地风土人情;新的科学文化知识(4) 一部分诗有向白话诗靠拢的意味;语言通俗而形式自由(艺术价值不高)2、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移借日语中“革命”一词的用法,提出了的口号把已有的诗歌变革推向深入,加以理论化的解释“诗界革命”的方向:兼备三长:(1)“新意境”(主要指诗的题材、内容)(2)“新语句”(3)“以古人之风格入之”对黄遵宪诗评价最高所期望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则根本就没有发生,本人后期对诗歌的态度也向古典传统回归,向“同光体”靠拢,宣告了这一“革命”的结束21、 小说界革命清晚期梁启超提出,以《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新小说》创刊号)为标志观点为:1、 小说救亡,将小说功能提至最高地位2、 小说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代表作: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3、 提倡新题材、新体裁:外国题材1、 《四声猿》一,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王骥德《曲律》评这四个短剧“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评价是很高的。一,徐渭,少年时即以文名享时誉,但自20岁中秀才后,在科举方面却一直很不顺利,又性气高傲,蔑视传统,不为“礼法”所拘。最后放情山水,鬻诗文书画度日,穷困以终。 思想深刻而敏感:吸取王阳明心学和禅宗思想而不为之束缚,对许多重要的社会与伦理问题提出 了自己的新颖见解。文学方面:把情感和个性不受束缚的表现放在首要地位。戏曲造诣《南词叙录》研究南戏专著三,《四声猿》思想性较强善于从民间传说或话本故事中汲取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加以提炼、想象,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特点1反权贵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曹操: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祢衡: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2争女权(明代两个极其尖锐的问题。木兰从军:怜惜老父。崇嘏赴考:不肯受穷。全出于平常的人情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两女子机遇的艳羡)3嘲科举《女状元》4味佛理禁欲手段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戒律脆弱不堪一击;经历过人世的沉沦,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具有很强烈的世俗性四,艺术特征:(1)形式上表现出不受陈规束缚的革新精神,长短无定制:一折、二折、三折、五折,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套,有时为南北兼用,还采用《鹧鹄》等民间小调,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杂剧。(2)曲辞接近口语,富于气势,不假涂饰,才气飞扬,锤炼纯熟,词锋犀利(3)气概雄奇豪迈、恣肆奔放(4)有不少戏谑的成分5徐渭的杂剧,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阶段反抗封建压迫与礼教束缚的民主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从理想出 发,希望变革不合理现实的美好愿望。如把对残暴者的惩罚放在“阴间”,把正义的伸张寄托于“天上”,虽然虚无缥缈,却也反映了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官场的绝望。徐渭蔑视传统的精神,在突破杂剧一本四折,纯用北曲的陈规旧律方面,也充分地反映出来。《四声猿》所包括四剧,长短不全相等,从一折到五折都有。其中 五折的《女状元》,全用南曲,其他三剧,并用北曲。徐渭实际上开创了以南曲作杂剧的新写法。他的剧作 从内容、精神到形式,都给当时和后世的剧坛带来了积极 影响。此外,《四声猿》在语言上还具有清新活泼、流畅优美的特点。曲词宾白,感情饱满,机趣横生。2、 《牡丹亭》一,《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二,汤显祖(1550〜1616),明朝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三,思想主旨:崇尚“至情”,以情反理崇尚个性解放。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四,艺术特点:1诗剧、趣剧、闹剧、俗剧的复合体,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大量的内心独白;显示出作者富赡才华的优美文辞。2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因梦而死”、“死而又生”:超现实的幻想情节;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深刻矛盾;传达了作者倡导的“至情”理想,歌颂了超越生死的真挚爱情。3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精神,极为真实可信。杜丽娘:人鬼复合艺术形象,将理想化人性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女性,至情,决绝于庸常人生柳梦梅:痴情,强烈的功名富贵心、夹杂在刚直的书生气中的市俗的圆滑:多少表现了晚明士人的气质。春香:天真活泼又带几分娇憨的性格。4文辞优美,富有诗意戏剧语言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多能与剧中人物之身份个性相吻合。5某些曲词不够本色;个别地方出现庸俗描写;偶尔有过分展示才情之弊;结构不甚严谨。五,作品影响:《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3、《杜十娘》(“三言”)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这篇小说从整体结构来看,确是很不错的,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卓越的艺术效果。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节小说(故事)——人物小说(性格);相当简单、普通的故事情节一惊心动魄的悲剧作品摆脱了同类题材所习见的平庸模式:渴望从良的妓女遇人不淑人物性格充分展开,自尊、自信、刚烈性格:与鸨母的争吵;对李甲的控制与支配。人物刚烈、自尊的个性所受到的摧折,远不只是妓女的俯仰由人的命运所产生的悲剧感。自尊、营谋及在同李甲关系中的自信和支配地位,轻易地被现实所粉碎和逆转的悲愤三,“三言”的问世标志着话本小说雅化的开始产生背景:情重于节的时代观念“节”的双重含义:气节(贞节)。节制。“情,,的两种倾向:注重真情。流于滥情杜十娘正是情节二字的真情流露。四三言形象地表现了一幅市民社会的风情画杜十娘希望脱离青楼,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并且成为主角,女性的自尊自信都表现了三言中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的特点。五艺术成就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特别是运用1、巧合误会2、小道具的巧妙运用3、结构模式多样4、悲喜情节穿插二、 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重视细节描写达到人物审美的均衡三、 因果报应的结构四、 话本体式的变化1、 对宋元话本题目的改动:从重视故事价值到重视人物价值2、 入话的改动:与正文联系紧密3、 韵文的改动:大量删改4、 结尾的改动:略去五、 语言通俗生动“文心,,与“里耳,,相谐的叙事典范杜十娘。。。这些特点都体现出来。5、 《长生殿》一,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洪昇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中落的世宦之家。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二,长生殿的创作动因:为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审美喜好和特定的时代气氛。独特之处:道德上加以净化突出爱情。把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歌颂。加入安史之乱既是爱情剧又是历史剧三,思想倾向:(1)道德上加以“净化”,突出爱情主题(2)把“情”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3)加入安史之乱的描写。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主题:写“情”为主,兼寓政治教训与历史伤感;借悼念天宝遗事写悼念故明情绪1、 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2、 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自序》)的教训意义3、 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四,艺术特色1、 结构:双线平行交织、互相映衬: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组织相当严密(1) 李、杨爱情是主线: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2) 宫廷内外的政治社会生活情景与李、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2、 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3、 精于音律,句精字研:很好的舞台效果,当时传演极盛:4、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及《桃花扇》(1) 唐明皇:性格大抵集中在痴于“情”这一点上,显得比较简单(2) 杨贵妃:性格较为丰富,切近一个宠妃的身份6、《桃花扇》一,桃花扇共有40出,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二,作者:孔尚任(164矿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三,主题思想:1、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爱情故事直接写南明兴亡事,最后双双入道,以亡国之恨超越儿女之情。以复社(东林党后身)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2、 对人的命运、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怀,构成了《桃花扇》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只是纠结在“正”、“邪”对立的斗争中,而是更多地关涉人和变化着的历史环境的关系3、 以“兴亡之感”否定“儿女之情”。全剧都弥漫着悲凉与幻灭之感,甚至有意避免对“情”作单独的描写、四,艺术特色:《桃花扇》可谓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艺术创造性1、 艺术构思巧妙•离合之情和兴亡之感结合紧密具象征意义的道具:桃花扇,串联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线索,又以这一线索串联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悲剧性的结局•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观众留下更大的思考余地2、 人物形象鲜明•多地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1) 李香君: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刻画聪慧、勇毅的个性,颇有光彩(2) 阮大铖•既写了他的阴险奸滑,也注意写他富于才情的一面(3)正反两面之间的几个边缘性人物:杨文骡:3、曲辞偏于典雅:不及《长生殿》的优美生动但也不乏精采之处(作品选P250:《余韵》:《问苍天》P252:《秣陵秋》《哀江南》套曲)四,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1、曹操一,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霸主。曹吉利打下了三国最强的国家实力,用兵能力在三国得到过诸葛亮等军事天才的赞赏,算是当时最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同时还作过〈孙子兵法〉的注解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说曹操的统一汉室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二,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1曹操之“雄":I气度豁达,志向远大•第21回“煮酒论英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第56回“大宴铜雀台”曹操历数二十多年来自己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等功业:“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知人、爱才:善待关羽;敬佩赵云广纳贤才,礼贤下土一曹操是个颇负盛名的爱才之君。在官渡一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袁绍手下,有几位谋臣,其中就有才高八斗的许攸。在袁绍的旗下,许攸是最受宠的谋士。一次偶然的机遇,郭图趁许攸探查曹军虚实。在袁绍帐前大肆指控许攸私通曹操,一脸茫然的许攸被伦为囚犯。他明白,如果自己仍旧辅佐袁绍的话免不了杀身之祸,还是赶紧弃袁绍而去为妙。眼下只有曹操离自己最近,何不投奔曹操为快。消息传到了曹营,曹操早已耳闻许攸的才华,兴奋不已。鞋子还没穿好就跑来迎接许攸。最终,许攸帮助曹操找到了袁绍的粮库,放火将其烧毁,袁绍大军不战而忘,袁绍不久后也因被曹操数次打败吐血而死。IU 富有文学才华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2曹操之“奸”:“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具体事例:许劭评赞:曹操第一次出场,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II“捉放曹”与杀吕伯奢III许攸问粮•曹操旧友,袁绍谋士,官渡之战,曹操一连四次说谎IIII“借头欺众”第17回。V忌杀杨修:第72回。杨修先后破解了曹操的“阔”、“一盒酥”、梦中杀人之谜,最后又借曹操“鸡肋”语窥破曹操心思。VI妄意二乔四、总述在罗贯中著写的《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在我看来,曹操心胸虽然狭窄,但也不乏英雄豪杰的霸气和正人君子的气度。在三国割据天下之时,曹操的势力是最大的,最后也是曹操门下的诸侯统一了天下,由此可见,曹操不乏过人的才华,就像诸葛亮所说的:“只有袁绍、吕布、刘备和刘表这四个诸侯可以攻克曹操。”总之,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已与历史人物曹操有很大的距离,虚构,夸张,对比2、宋江一,宋江,字公明,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在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为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二,性格矛盾、主题矛盾的原因:忠、义、孝为一身的思想性格,本身就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演艺了忠义孝的人生悲歌。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整部小说中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1、 四个绰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这四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呼保义”事实上,保义校尉、保义副尉的官职是自金始置,所以宋江的“保义”是保义郎的简称。同时据史书记载,当时对民兵首脑和招安的盗匪头目有授职保义郎的习惯。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但大多数人不喜欢宋江,是因为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2、 复杂一生:纠缠于忠孝义(1)私放晁天王不“忠”。“义”(2) 怒杀阎婆惜为“义”杀人,背离“忠”(3) 逃亡沧州、白虎山、清风寨在“义”的旗帜下,一步步与“忠”相疏离。(4)刺配江州A、宋江率领花荣等人奔向梁山入伙的时候,巧得家信,撇开兄弟,独自回家。在此之前,当“忠”、“义”发生冲突对总是选择“义”。此时,在“义”和“孝”之间,选择了“孝”而暂时抛开了“义”。B、 回家后被官府抓获,刺配江州,赴江州路上,先后遇到多伙占山为王、据地为寇的江湖好汉,但情愿过囚犯生活,以图日后能回故乡继续作良民,是自己及父亲的愿望。此处“忠”、“孝”又占了上风,而与“义”拉开了距离。C、 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梁山众好汉江州劫法场获救。兄弟义气所感,又深知自己已“犯下大罪”,必将受到朝廷严厉的处治。下定决心,投奔梁山。(5) 聚义梁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客观上动摇了封建国家机器,走向了“忠”的反面。(6) 接受招安不顾阻挡,率众招安,选择“忠”,放弃“义”。宁与兄弟反目,不与朝廷失和(7) 宋江之死,率众征辽国、平方腊。得不到朝廷信任,依然忠心耿耿。以死保全梁山好汉“忠”的名声,保全自己“忠”的名声3、 性格特征:(1) 外表平庸,才能有限。(2) 权术与法度思想:玩弄权术的手段,遵守国家的法度(3) 义军的首领:A、仗义疏财的品格;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B、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几次比较大的战役,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C、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三打祝家庄。第三打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不少的战役亲自指挥宋江领导下的梁山是梁山的全盛时期:第71回英雄排座次,梁山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二败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平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宋江形象小结作者以“忠义”为指导思想塑造宋江,将其写成“忠”、“义”、“孝”的代表和化身;但“忠”、“义”、“孝”代表了封建时代不同阶层的利益,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作品中的宋江一生中都在“忠”、“义”、“孝”之间摇摆不定,其性格也因此常有前后矛盾之处、做作之处。借助这一形象作者试图写出一曲“忠义”颂歌,谱写出的却是一曲“忠义”的沉痛悲歌。4、杜十娘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二,性格分析:1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十娘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2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进取心,希望过“.人”的生活。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总之,她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3自尊自爱,独立坚强的女性:身为名妓,拥有金银珠宝和众人的追捧,却欠缺了做人的尊严,而之所以嫁给李甲,是杜十娘感情上对自己的洗礼。对爱情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尊的追求。从小就没有尊严的杜十娘却是一个自尊到极致的女人,她希望获得作为一个正常平凡女人最底线的东西,社会对其女性角色的承认。但是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却把她卖了。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3以死复仇,向社会发起挑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自己当众自尽,实际上是她选择的最好的复仇方式。她已经看透了李甲是个伪君子,所以她不仅要沉掉财宝让只认钱的李甲心疼,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死唤起周围的人,特别是用舆论压迫官府对李甲进行追究,追究他的逼死人命罪。从杜十娘骂孙富、骂李甲,又投江自尽可以看出,杜十娘有着自尊自爱,坚强守信,宁折不弯的性格。而李甲则是一个庸弱自私,没有主见,背信弃义的富家子弟。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为杜十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三,悲剧原因:那么,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从情节发展过程分析,杜十娘的悲剧中透着许多偶然性,但这些偶然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滋生的必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以利相交的关系,这些都与杜十娘对纯真感情的追求格格不入,造成了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也许你会说,杜十娘有不为人知的百宝箱,她可以自己赎出自己,或另觅知音,或泛舟江湖,但她却选择沉入江底,这究竟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认识: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也不是形式上的婚姻,而是一种相互珍爱与尊重的真情。在长期的妓女生活中,她受尽欺凌,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在这个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作为商品买卖的社会环境中,她追求真爱的理想破灭了,所以她选择了以死抗争。前人将杜十娘的悲剧更多地归因于孙富和李甲这两个人物的个人品质,而深入社会本质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金钱和权势对人性的腐蚀,传统观念对女性尊严的无视和戏弄,成为这部剧作中杜十娘悲剧的原因。6、贾宝玉贾宝玉是我国四代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核心主人公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所以,贾宝玉是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在书中,他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万千宠爱集一身,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1、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2、时代的多余人:不屑与世俗为伍不求仕途飞黄腾达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宝玉对贾雨村常常感到大不自在,在贾雨村拜访荣国府,指着名儿要见宝玉,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可见宝玉对贾雨村是很反感的。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3尊重女性,追求自由爱情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对于封建家族安排的婚姻反抗,义无反顾地爱着黛玉。“情不情”对与他无情的人或物动情黛玉“情情” “情极之毒”4、形象的本质特征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前身是“补天”之石的暗喻第一回:女娲补天。“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诜,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懈喻了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多余形象,虽然有良才美质却终无用之处。怀才不遇。最终也归结于社会问题,真正的人才无用武之处。5爱情成为痛苦人生的避难所然而诗化的爱情先天的脆弱性。爱情只是生命的美感和无意义人生的“意义”。而在那样的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这样的爱情,而身处封建家族核心地位的宝玉最终只有出家。6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形象: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7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8性格问题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9性格形成的原因: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7、林黛玉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她有着风流人品,美貌外表,一身才情,与贾宝玉演绎一首爱情悲歌,更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形象。一命名:林一林下风致隐逸山林纯真自然草木人儿秉性自然平民风致也代表绛珠仙草,都说明她的性格和特质。黛是女子化妆之物,钗黛处于女子饰物最高,分别代表贵重和天然,也表现了各自的性格二,生日,是花朝,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暗示了林黛玉超然的人品和风流态度。三,象征,黛玉被比作芙蓉,“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又有将黛玉比作竹,因其洒泪与湘妃一般,加上黛玉住所为潇湘馆,而其人格也是竹一样。四,性格,主要是愁泪病瘦。1眼泪很多,还泪之说是其目的,她的哭也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之一。红楼梦曲子中曾说“千红一窟”也就是“千红一哭”的代指,其中以林黛玉为典型和外化。林黛玉之哭泣不仅有深刻的内涵,也有鲜明的个性。表象呈现着“悲哀的秀美”,深层意蕴则充溢着忧愤之壮美;既是缠绵悱恻,又是刚烈果决,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叛逆精神,有着可贵的 “坚韧”性与“挚着”性。所谓“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如此。2黛玉的病,“娇袭一身之病”这是她悲情的一部分,当然更会产生如西子一样的病态美。而这种病态美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黛玉初进贾府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也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3,内心敏感,极强的自尊与自卑。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黛玉的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她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挛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4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 她一直用坦率的态度对待她所欣赏的人,比如紫鹃,香菱,还有宝钗。5瘦硬,勇敢追求真爱,不服从封建礼教安排。黛玉很瘦。扶风弱柳是对她的评价,正如兴儿所说,怕吹口气倒了。但是黛玉虽然瘦,却很硬,特别是爱情。她在封建家族的压制下,与宝玉真心相爱,宝玉的爱情是她支撑的唯一。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X玉是才女。这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世才,“心较比干多一窍”。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在口才上更是语言尖刻,诗才上更是海棠诗社的状元。思维敏捷,一挥而就。阅读西厢记时对贾宝玉说,你能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这都说明了她的聪颖。黛玉的诗代表她的品格。是她心灵的外化,也凝聚着作者的美好理想。她的葬花吟更是将这张身世世事伤感发挥到极致。第四是她的知才,她很懂得看人也很懂世事。她也是一个主张平等的人,因此懂得尊重和理解。7在黛玉身上寄托了文人的骚雅精神,寄托了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寄托了下层文人的悲愤,更是作者自比的对象,表达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寓意,带有理想主义。8黛玉的形象渊源来自很多方面。女子主要是来自西子,绿珠,李清照以及冯小青。而男子主要来自屈原,苏轼。在她的背后站着一整个人物的系列,禀赋着优秀传统文化而生。她是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完美样式。五、林黛玉丰富性格特征形成的复杂原因从广义上讲,是时代所赋予的。林黛玉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林黛玉对人的尊严的肯定的性格特征就是作为新兴的思潮出现的。他们是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相对立的,在这样的矛盾斗争中,林黛玉的性格的闪光点就往往被世俗之人视之为、'小性儿”了。从林黛玉生活的具体环境来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陷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与世俗格格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淖的封建世俗,从而又引起其自尊心对污淖世俗的更大不满。六、林黛玉性格特征的意义林黛玉的''小性儿”并非是其本性,而只是她对现实强加给她的种种伤害的一种反击。因而它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而是一种斗争表现,是其强烈的自尊心,是其维护人格尊严的最充分的体现。妇女尤其没有社会地位。从来没有那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把妇女的地位看得那样高,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如此执着地维护人的尊严,尤其是执着地要求尊重女性。因而,她的性格特征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而又带有历史必然性的新思潮。这种思潮萌发在林黛玉身上,是一株民主主义思想的幼芽,是一盏号召人们前进的信号灯,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带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作者就是通过林黛玉这个形象对污绰的世俗进行有力的揭露和鞭挞,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封建社会里真善美是如何被假恶丑践踏和吞食的,从而引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这就是林黛玉性格特征的悲剧意义所在了。总之,《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她“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的尖酸与她对宝玉的温柔体贴、对老婆子的关心都是客观存在的。林黛玉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