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课件_第1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课件_第2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课件_第3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课件_第4页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微专题1

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微专题2城市与城市化微专题3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微专题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019·全国文综Ⅱ,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2019·全国文综Ⅱ,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2019·全国文综Ⅱ,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2019·天津文综,13)(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018·全国文综Ⅱ,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2018·天津文综,10)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2018·北京文综,11)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KAOQINGKAOXIANG考情考向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019·北京文综,8)该图体现(2019·天津文综,8)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2019·天津文综,9)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2018·全国文综Ⅲ,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2018·天津文综,11)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2018·北京文综,10)该城市(2018·海南地理,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2018·海南地理,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1.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辨析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干精讲

真题体验预测演练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城市功能区的判断5.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主干精讲1.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辨析(1)郊区城市化(2)逆城市化(3)再城市化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判断方法具体说明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人口变化相反;工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迁移,占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扩散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5.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第一,协调布局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这两类用地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若在季风区,则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种草,也可布局停车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突发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例题1(2019·全国文综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真题体验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解析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其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选项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选项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选项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故选项D正确。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

B.边缘性C.集中性

D.对称性√解析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故选B。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故选项A正确。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命题角度一结合统计资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布局(题型预测:选择题)(2019·河北唐山模拟)下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其中0~5km为核心区,5~15km为内城区,15~25km为外城区,25~35km为边缘区,35km以外为郊区。结合表中数据,完成1~2题。预测演练距市中心距离(km)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大于35地表硬化程度0.920.800.750.10.50.40.30.1常住人口密度0.110.850.9100.540.430.360.01商业密度0.980.350.4100.240.350.270道路密度0.960.550.540.20.420.360.240.121.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A.建筑物密度较小 B.植被覆盖率更高C.第二产业产值高 D.地表径流汇集快√解析读统计表可知,核心区地表硬化程度高,商业密度大,道路密度大,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区,建筑物密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以第三产业为主,地表径流汇集快,故选D。2.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km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A.居民住宅

B.大型医院C.公共景观

D.工业仓储√解析读图表可知,距离市中心15~20km区域,地表硬化程度低,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商业活动,说明该区域内建筑可能为公共景观,故选C。命题角度二结合数据对比,考查城市化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2019·江苏地理)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

B.15~20千米C.20~25千米

D.25~30千米解析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9.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加,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2019·北京文综)如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1.该图体现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解析由图可知,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不呈交错分布,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农业用地布局在郊区主要是因为郊区地租水平较低,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护所致。命题角度三

统计图表分析(题型预测:选择题)7.(2019·北京文综)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如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命题角度三

统计图表分析(题型预测:主观题)解析根据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