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理论传统与方法论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传统三大理论传统:尽管当下社会学或经济社会学学科中,还没有专门的“产业的社会学研究”这一相对成型的研究领域,但是,现实中,有较多的研究选择了从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出发对产业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解释。这些研究多关注产业发展变迁的影响因素、产业政策的形成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中的行动者互动及关系机制、产业在社会空间上聚集和价值链上的分化与整合等。这些研究都是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产业的社会学研究,有其深厚的理论思想来源或理论传统的支撑。三大理论传统1、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2、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传统3、韦伯、涂尔干、帕森斯等经济社会学传统这三大理论传统的概括基于对经济学与社会学间的相互影响和对话(基本观点、基本假设、论证方式等),以及经济社会学(包含了产业部分的研究)发展历程等的基本判断。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观点:1、经济理性人的假设2、成本收益原则3、效用与利润最大化原则4、自由竞争原则产业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参与产业发展的主体(主要是厂商、生产者)基于其自身的经济理性追求,基于对最大化利润的追求,通过最低成本的生产组织方式,积极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所自然形成的过程及结果。概括而言,基于主流经济学传统的产业研究,本质上讨论的就是市场效率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即什么样的产业组织方式能够带来最大化的经济绩效。经济学传统的理论研究把产业现象当成一种一般性的经济现象,讨论的问题是多向度的,比如产业竞争力的获得、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分工与整合、产业的市场调节与规制、产业的结构与绩效等等,每一个向度都构成了一条比较复杂的理论发展脉络。这里我们以关于产业竞争力或产业优势的相关研究脉络为例,呈现经济学思想对于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什么是产业的竞争力、产业优势?怎样解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业会产生不同的竞争力或产业优势?经济学的解释:1)亚当斯密的观点:“绝对优势理论”《国富论》(1776)从分工的角度分析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优势。社会各微观主体按自己的特长进行社会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这种交易超出了一国范围时,就产生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如何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就需要各国根据自身的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优势来进行分工,充分发挥其产业的能力优势。斯密假设性地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其生产成本会更低,通过国际自由贸易,就能够对所有参与交换的国家有利。2)大卫.李嘉图的观点“(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基本思想: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是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增加,由此形成对各国都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3)比较优势的HO模型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奥林(Bertil
Ohlin,1933)和赫克谢尔(E.Hechscher,1919)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他们提出(国家之间)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在他们创立的HO定理中,赫克谢尔和奥林指出,各国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于产业优势的理解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国某个产业优势不仅仅在于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相反,在全球化经济紧密联系的时代,产业优势的获得更应该是某种特定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国家的竞争优势》(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和《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1998)波特开创了从产业层次对国际竞争力分析的新方法,重点论述了国家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管理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来源。基本观点:国家竞争优势讲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钻石”模型影响一国某一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包括四项直接因素——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状况,以及两项辅助因素——偶然性的机遇、政府。这六个要素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钻石状的关系模式,共同影响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基本的假设与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学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学说平均利润率与产业间分工的学说阶级关系或劳动关系对产业(稳定)发展的影响韦伯、涂尔干、帕森斯的社会学传统:基本观点和假设:经济产业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行动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产业的发展变迁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变迁或组织与制度方式的变迁。这个传统的研究对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影响:1,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产业现象的基本假设2、对经济社会学中关于产业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构成所需要的理论思想来源。比如,韦伯关于社会观念、价值等对于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的观点韦伯关于理性化及科层制的研究为研究者从组织层面探讨产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框架和分析路径涂尔干关于社会分工与职业群体的研究都涉及到了与产业相关的现象,比如不同产业、产业职位间的相互依赖构成现代社会团结整合的基础。人际间基于资源的竞争,会产生不同的产业分工格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AGIL功能模式的分析,就直接探讨了经济产业系统的问题。其与斯梅尔塞合著的《经济与社会》就涉及到了经济产业的问题。为分析经济产业现象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后来的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社会网络学派等都受到了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影响,成为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论:指导研究的一整套原则及具体方法的总称。什么样的方法论决定了研究者研究问题的选择、解释问题的路径选择,以及分析框架的建构等。产业的社会学研究,遵循实证社会学的研究路线,从社会本生的运作机制和逻辑出发,探寻产业发展变迁的组织与制度机制或根源。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图式与程序:标题导言一、问题的提出二、文献回顾三、研究视角、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四、经验材料的获取五、论证六、结论与讨论标题标题是关于两个现象或两个变量及其关系的一般描述。比如:权力游戏与产业制度变迁——以中国石油产业外部合作战略转型为例社会网络与企业的借贷能力导言导言:著作或论文等的为主题、主要部分提供预备性说明或评论的有特色的部分,也叫“引言”这一部分一般在正式的研究问题提出之前表现。这一部分有时会和研究问题提出放在一起,没有单独列出。一、研究问题Question或problemQuestion一般是对研究现象、研究的因变量的提问。比如:自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旨在促
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尤其是保持房价
平稳的政策,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政策不
断实施,房价却持续高企的局面及趋势?
是什么因素及机制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研究问题的标准一个规范的研究问题有三种类型:1,它是关于“变化”的研究2,它是关于“差异”的研究3,它是关于“维持”或“反常机制”的研究1,关于“变化”的研究问题变化:某事物或现象在历时意义上的前后阶段性或重要转折性的改变。比如:最近几年来,中国的高速铁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在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性的技术领域(如载人航天、深海潜水、材料科学等)短期内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从之前的“民工慌”到“民工荒”的重要变化。2,关于“差异”的研究问题差异是关于不同的描述,通常是一个静态的时点上,两个在其他方面都非常相似的事物,在某一个方面却出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差异。比如:韦伯提出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出现,而没有在东方中国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洲,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法律模式: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3,关于“维持”或“反常现象”的问题某一现象的发展超出了人们常规的理解和预期,形成了与常识相反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反常。所谓维持,指一个现象,大家认为是暂时或很快就会消失的问题,却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得以延续。比如,西方关于中国发展模式,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剧变,崩溃,但结果是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政治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二、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一般是指对你要探讨研究的问题,既有研究状况、进展的文献梳理概括评论。两个作用:第一,能够告诉研究者,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否是一个好的,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问题第二,能够让研究者及读者明白既有研究到了
什么样的情况,既有研究的视角、路径、概念、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示例:见参考文章三、研究视角、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在梳理既有的研究之后,研究者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视角、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研究视角:一般是指从某个社会学的某个理论
范式(如理性选择、冲突论、批判理论、组织
制度学派与历史制度学派、组织决策分析、社
会网络等)及其基本假设出发来考察研究现象。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有时也会分为所谓的:宏观VS微观、结构VS行动、历史VS比较等视角的区分。理论工具:一般是指研究者所选取的用以进行分析的具体理论。通常会包括理论概念、分析的基本程序或逻辑关系。比如,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问题,可以选择的具体理论工具,比如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工政治和工厂政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分析框架:研究者呈现自己展开研究的具体路径,包
括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可能的
研究假设、变量的操作化呈现(分析维度)等引用来源:费滨海《发展型产业政策与中国房地产业的变迁(1992-2012)》,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四、经验材料的获取1,研究的实证材料获取方法和途径,如访谈法、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2,研究实证材料的获取渠道,如田野调查一手资料(也会说明调查地点的选取等)、二手材料(媒体报道、已有研究文献等)3,研究的材料类型,如统计数据、文件政策、观点评论等五、论证论证是研究工作成果的最重要部分,反映了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材料的运用、观点的表达、分析的层次与逻辑、理论工具与经验材料的结合等。一般包括:经验现象的描述、案例的描述、机制的分析等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程序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程序六、研究结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学科实验操作经验交流计划
- 画出童年小班艺术表现计划
- 优化流程的年度工作框架计划
- 班级心理素质提升活动的案例分享计划
- 2025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2025年铁红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系列自动遥测气象站项目合作计划书
- 汽车零件互换性规则设定
- 构建稳定可靠的数据库同步体系
- 三国演义的英雄气概读后感
- 发展汉语 初级读写一 第二课 谢谢你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
-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背诵内容完整版
- 2023徐金桂“徐徐道来”(行政法知识点)版
-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盈利预测研究报告
- 物业管理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 DL-T825-2021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下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创新应用
- 2024年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