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1页
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2页
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3页
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4页
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城镇化的演变、特征与差异分析2023年5月目录一、向前一步的核心问题:城镇化推进 3二、理解城镇化的历史起点:二战后,30年周期 4三、2023年人口普查特征:双二元制、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先老、新生代农民工和学历决定论 61、户籍限制下的城镇内部二元制结构(户籍和打工) 72、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直接相关,进入初中以下城镇化阶段 83、住宅与结婚匹配度高于城镇化率 84、新一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唯一主力 95、一个比较沉重的数据:未城镇化先老 106、结论:中国城镇化有一些独有特点 11四、用国际经验看中国城镇化,放缓亦不可避免 121、30-70%之间加速S型城镇化规律—美国 122、与中国台湾对比看教育,城镇化速度将会放缓 133、未城镇化先老的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乏力 164、中国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数据的国际比较 185、用制度变革来解决中国城镇化问题 19五、总结:两个30年错步走带来的特殊性 20经济学家描述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向前一步是美景,后退一步是陷阱”。罗斯托描述这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增加社会福利和追求国际影响,如果能够达到这三个目的,则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白银时代”。股票投资者则称这一时期为“忧郁年代”。就财富管理来说,这是一个理财社会的开端,对冲策略、国际配置、稳定收益使居民的理财需求和收益风险配比目标发生根本改变。一、向前一步的核心问题:城镇化推进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要解决三个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矛盾增加影响决策和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点不足。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要放到城镇化的良好发展框架内,城镇化推进是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战略的重要性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结构造成的。我们发现很多报告直接把城镇化的国际规律套用推导,而省去了中国城镇化特征的分析。这样后边的路径、对策和投资标的选择的逻辑都不清晰。所以我们把城镇化主题报告分为三篇:摸底中国城镇化的特征、梳理城镇化的推进路径与政策、投资标的选择。二、理解城镇化的历史起点:二战后,30年周期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安排下从45-75年经历了30年完成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进入转型调整。人口从0.72亿到1.12亿,增加55%,完成了人口、工业和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在之后,人口到现在才增加了14%。而后,韩国在朝韩战争结束后62-92年用了30年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进入了转型调整期。其中人口增长了65%,顺利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生产的同步发展,在这之后,人口增长了16%。中国台湾在大陆原子弹研发成功后,放弃反攻大陆的做法,致力于经济发展,64-93年经过30年完成了人口、工业和城镇化的推进,进入结构调整期,在期间,人口增加83%,达到2千万左右。在这之后,直到现在人口才增加10%。两个30年:从中国看,49年解放后到79年30年间,人口从5.4亿到9.7亿,但城镇化率保持18%不变。中国先用了30年时间完成了人口生产。而后从79年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由于人口太多,只能进行计划生育,并一直采取户籍限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现在的情况是户籍城镇人口占比30%左右,城镇化率51%。历史的角度看,是先人口生产(30年),而后推进工业化(30年),工业化过程中防止人口过渡集中于城镇,采取了限制。而现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努力推进城镇化,所以我国是过去两个30年,人口生产、工业化分步推进,而后现在再次推进城镇化,这是历史遗留的使命。这样一条历史线索有两点:第一,中国特殊的人口生产规律是独特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并不适用中国;第二,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整体已经进入中后期,要和城镇化分开看;第三,人均指标的国际比较并不可靠,或者说不可比;第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变动看,是符合其他工业国规律的,不同的是中国的起步点很低。三、2023年人口普查特征:双二元制、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先老、新生代农民工和学历决定论结合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详细的分析中国城镇化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特征为城镇化之路的政策和标的选择做好铺垫。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特征:打工型城镇化、未城镇化先老、新生代农民工成主力、学历决定入城的资格、逆城镇化现象。1、户籍限制下的城镇内部二元制结构(户籍和打工)中国的城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具有户籍的城镇化居民,还有一种在城镇打工,户籍在农村的打工型城镇化居民。按照非农户口与城镇化率的对比看,2023年相差20.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城镇化规律与一般城镇化规律的不同之处,可以定义为打工型城镇化。这种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之间的双重二元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所以未来城镇化推进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打工型城镇人口的市民身份的确认;一部分是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打工型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分年龄城镇化率显示出一个特点,就是30岁之前人口加速城镇化,30岁以后人口缓慢流出城市。形成倒U型结构,打工居民的子女教育和养老都要回归农村。2、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直接相关,进入初中以下城镇化阶段通过教育水平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看,高中以上学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的水平,这部分人口占6岁以上总人口的24.5%。接下来的城镇化是要推动初中学历以下的人口的城镇化。初中以下学历水平中60%的人在农村,其中65%的初中以下学历乡村居民的年龄在35岁以上。初中以下学历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这一部分人的城镇化必须靠经济的规模化扩大,难度非常大,进入城镇速度将放缓。3、住宅与结婚匹配度高于城镇化率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市场非常关注,我们按照10年人口普查数据,有几个数据可以借鉴:一个是每年结婚中53%在城镇登记,平均结婚年龄是24.8岁,1987+25=2021年。未来结婚对数将逐步下降,在2021年左右将大幅快速下滑。所以07年以来住宅开发套数与结婚对数的匹配度已经比较高。4、新一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唯一主力我们比较了00年、05年和10年分年龄城镇化数据,将00年后推10年、05年后推5年对比,城镇化发展趋势有几个特征:(1)近几年35岁以上人口城镇化推进速度相对于00-05年大幅放缓,有些年龄段接近于不提高,这与00-05年主要集中在30-45岁的推进差别较大。(2)城镇化推进从倒V型转变为倒U型,这反映了城镇化发展的钝化。尤其是2023年的19岁到30岁之间的平坦化,说明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城镇化。(3)这也反映了未来新一代农民工将成为接近于唯一的主力,他们的城镇化是与教育直接相关。未来的城镇化也会出现投靠子女的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属于老龄城镇化。根据一些调研,新一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本质的区别,新一代农民工只有30%的觉得他们是农民,而大部分都觉得是城市的一份子,虽然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找工作的考虑也是为了能在城市发展,而不是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家,给儿女交学费、结婚和养老。他们换工作的间隔非常短,平均0.9年,和老一代4.2年差别极大。他们接近35%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要重点解决新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和发展。5、一个比较沉重的数据:未城镇化先老我国存在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结构和一般的国际经验不同,我们发现15-64岁人口占比在去年达到最高点,而2022年15-64岁人口的绝对值也跟着达到最高点,未来十年则以平均每年370万的数值下降。如果考虑60岁退休的不同于国际规律的年龄规律,则09年就已经达到顶点。这就是未城镇化先老,这使得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将大幅放缓,并且使得未来的储蓄、消费和经济增速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6、结论:中国城镇化有一些独有特点中国的城镇化有自己的几个特点:一个是打工型城镇化,导致以年龄为标志的加速城镇化与返乡逆城镇化同时存在;一个是未城镇化先老,我们特殊的人口结构造成15-64岁人口绝对量在50%的城镇化率的时候就下降;一个是学历直接决定城镇化的融入能力;一个是在人均GDP6000美元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些难题;还有一个就是由于户籍限制导致接近40%的城市常住人口得不到市民身份。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工业化加速期并不明显,但在工业化中后期,一些增长的要素减弱,由此导致的这种进程中存在的收入分配、社保、教育、高房价等问题凸显;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和结构调整。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城镇化战略就是围绕这些问题,逐步解决,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四、用国际经验看中国城镇化,放缓亦不可避免我们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城镇化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的意义进行展望。一个是教育学历、一个是劳动人口见顶、一个是城镇化、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对比。1、30-70%之间加速S型城镇化规律—美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是30进入加速阶段,直到70%的城镇化率,才进入放缓阶段。美国70年代后城镇化增速放缓。但是其人口结构非常合理,15-64岁人口一直缓慢增长,使得其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没造成较大影响。但出现了城市化放缓和GDP增速十年平均值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从人均GDP水平看,在7000美元后城镇化率放缓。这些都被当做城镇化的经典规律。在城镇化放缓阶段看到美国的钢铁、水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都出现了绝对下降,整体城市开发和基建投资进入了回落阶段。2、与中国台湾对比看教育,城镇化速度将会放缓从过去十年国内的数据看,00年到05年间,小学、初中和未上过学的城镇化速率提升较快。但05年以来,初中及以下城镇化率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整体城镇化率,教育已近成为影响城镇化率的决定因素。可能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同,城镇对低学历的吸纳能力已经大大下降。我们在寻找案例对比时,发现中国台湾有比较详细的教育与就业、城镇化有关的数据。中国的初等以上教育类似于台湾的90年代初期。台湾的这种教育结构使得其在90年代以后的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高职以上学历的就业人数快速增加,而初中及以下的绝对数量减少。如果单纯从工业结构对比看,中国现在的工业化水平绝对领先当时90年代的台湾,三次就业结构看,主要是第三产业我们就业吸纳能力较低。在其转型期制造、建筑、房地产就业人数先后见顶,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初中以下学历就业人数的下降。从服务业的就业看,95年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就业人数也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下降,金融业处于平稳期。而医疗保持平稳增长。从工资水平看,其房地产在1993年达到9299人民币以后直到现在都没有增长过。从其行业看分成了三个层次的工资水平:医疗和金融在月薪15000人民币;建筑、工业、房地产、批零9000元左右;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在7000元人民币左右。其在90年后呈现逐步收敛趋势。结论:从中国数据看,已经进入了依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阶段,按照台湾的案例,在加速以工业先进化和服务业高级化的产业结构推进过程中,初中以下学历就业人数出现了绝对值下降,就业工资中资产价格泡沫相关的房地产、建筑业逐步见顶。从中国现在的教育重点看,初中以上教育占比仍然较低,而初中以下学历在过去工业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率并没有大幅提升,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高级化将难以快速的吸收他们就业。从这个角度看,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而教育决定的城镇化将放缓。3、未城镇化先老的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乏力人口的变动对经济和城市化进程都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一般在劳动人口占比放缓和总数见顶两个时间点对经济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可能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总劳动人口见顶,但在见顶的国家和地区都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日本的15-64岁人口占比下降后,其经济回落,城市化率有接近10年的停滞期,在15-64岁人口达到峰值时,其经济进入了长期回落阶段。两个时间点的间隔在25年左右。韩国的15-64岁人口占比在90年代初放缓后,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进入转型期。我们有查看了泰国、俄罗斯、美国等情况,发现在人口拐点附近都对经济和城市化率产生了一些拐点性的影响。我国的这两个拐点都先后出现(2020年和2022年),人口变动产生的需求的变动将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城市化的进展斜率也将放缓。4、中国工业化阶段、城镇化数据的国际比较二战结束后,中国先进行了人口扩大再生产,而后在1978年开始致力于经济发展。但在人口生产的过程中,教育并没有跟上。这使得中国的城镇化在19%的基础上进行,而其他都在40-50%的基础上进行,而中国的农业人员就业吸纳能力又弱于其余国家和地区,这就造成了在和其他后发工业化国家相比时,我国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看起来非常落后,但在其他方面,则相对接近。按照可比人均GDP数据看,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发展水平相当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转型期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和可比汇率计算,中国现在人均GDP在9000美元左右。5、用制度变革来解决中国城镇化问题我们综合了各个角度:教育、人口结构、工业化国家经验、年龄和调研数据,认为中国建国后特殊的先人口数量大生产后计划生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导致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与其他国家不同表现的主要原因。结合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城镇化的二元制结构,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认为如果不进行大的制度改革,中国的城镇化的空间已经非常小,已经到了依靠20岁以下人口的教育自然发展。这样的最大城镇化水平在57%左右。如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身份问题,提高其全家城市化,儿女教育城镇化和未来父母的投靠类城镇化,则城镇化的最大化空间在67%左右。(如果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中长期中国的城镇化率会逐步向世界高水平靠拢,我们这里的67%是经济增速拉动保持一定增速的最大水平)。我们认为对于30-70%的加速推进规律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基于后发国家的转型期经验,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已经进入了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阶段,这个跨越必须依靠制度变革,成功的规避后发劣势,发展后发优势来进行。五、总结:两个30年错步走带来的特殊性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将中国城镇化过程总结为以下特征:1、中国特殊的两个30年,前30年人口翻倍,城镇化率提高为零。造成我们工业化30年发展的成果类似于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成果,但是在三次产业就业占比,城镇化率,人均指标等方面落后,这里面的原因不在于工业化发展的问题,而在于人口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的。2、中国恢复高考后,才使得教育得到发展,而49-79年间的人接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