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从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讲授法4.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宋代诗人独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词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品读一首豪放词的经典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强调: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解题、知人论世、抓关键词语(诗眼或炼字)、抓意象析意境三、解题初步感知主要内容“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其中“怀古”表明这首词是一首怀古诗,了解怀古时代特点: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教师总结:怀古诗在思想内容上一般要:观眼前景、写历史事、抒一己之怀。“赤壁”点明怀古的地点,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80万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念奴娇赤壁怀古》会写到赤壁之景、会写赤壁之战相关的人和事、感慨自己的遭遇。四、朗读全词整体感知1.名家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语气的舒缓,感受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3、点名朗读,教师点评4、全班齐读,5、思考并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上阕侧重描写赤壁之景,下阕怀想周瑜,抒发人生感慨。五、重点研读上阕

1、学生齐读上阕。2.提问:1)词作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教师引导:江水滔滔,日夜不息,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无限怀念,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更妙的是后面三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把开阔渺远的时空聚焦到三国周郎赤壁,如此大开大阖,收放自如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难为!2)上阕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品读这三句中运用精妙的词语,感受分析表达效果,总结这体现了赤壁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用词:“穿”、“拍”、“卷”;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波涛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卷:波涛起浪后的汹涌澎湃。雪:浪花的颜色和飞溅的情状3、教师总结:从声、形、色等方面现了雄奇壮阔的赤壁之景,暗写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抒发了作者豪迈奋发的意气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何作用?教师明确,强调答题的规范完整:“江山如画”承上,总结概括眼前景色“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研讲: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汹涌澎湃,散乱高耸的山石直冲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的撞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似雪的波浪。而这就是我们的赤壁古战场,我们的“如画江山”。六、重点研读下阕

同学们,我们的舞台布置已然完毕,背景就是这如画的江山,当追光灯亮起,照在哪里啊?(豪杰。最终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时,主人公出场。)

这个周瑜怎么样的形象啊?1、请同学们齐读有关周瑜的部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小组内讨论分析称呼:公瑾。称字表示尊敬。婚姻状况:小乔初嫁了。思考: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要点:年轻有为;衬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孙权的亲戚关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相貌打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总结;

威武英俊、风度翩翩,儒将风采(当时比较时髦的装扮)。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点拨:以少对多,却能如此淡定,更显其英雄本色。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遥想”以下几句塑造出一位春风得意、威武英俊、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的形象。3、提问:三国英雄那么多,为什么苏轼单单钟情于周瑜?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山依旧,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却是作者被贬之后游历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周瑜,面对如此的功业,他心里是有个比较的,且看下图:周瑜--------苏轼年龄:

刚过而立

年近半百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何许人也?他很有才华,散文方面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宋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却极为坎坷,“乌台诗案”不仅使他官场受挫,更险遭杀头之祸,于是他是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伤痕,来到黄州这个荒凉的小镇,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却不能同周瑜一样建立功勋,可以说壮志未酬,但他还是渴望建立功业,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难怪他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样的感慨了。七、合作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体悟词中体现的豪放精神)链接《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虽然不失优秀,可年华老大,功业少成,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为同他们为伴,才是永恒。(忆《赤壁赋》)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总结:此句反应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貌似自慰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八、鉴赏艺术风格

提问:写景、咏史、抒怀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奇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结合对这首词的感悟,思考豪放词的一般特点可怎样概括呢?1有壮阔景(描绘壮丽之景)2写英雄事(刻画豪迈之人)3寄豪放情(抒发豁达之情)九、课下作业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体会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学情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考查,为此,古诗词鉴赏便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这盘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佐餐,被学生喻为色香味俱佳而又难于采摘的葡萄。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告诉学生一些鉴赏的方法与要领,也许就能让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必修二《赤壁赋>>的基础上要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要领,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效果分析】经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我渐渐被苏轼那种笑对人生的态度吸引,所以最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品味词的豪放进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经过几年的教学感悟,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落实到做人的态度上,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在讲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定风波》所以有关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学生已通过下发的资料详细阅读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首先我通过豪放词的代表作引入,其次抓住词的题目是地点加怀古,怀古词的特点以及如何鉴赏以前已详细讲过,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从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这三方面进行把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诗词主要内容及大体结构,也再一次实践了通过题目来赏析诗词的有效方法。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情感基调、风格特色、思想内容,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先读“感基调,明词意”,再读“品语言,入意境”,三读“展想象,塑形象”,四读“析主题,悟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画面美。这样的安排显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在赏析写景语句时,放手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关键字词分析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豪迈之情。在讲解下阙周瑜和苏轼的形象时,设置了一个对比图表,并适当补充一些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思想境界时联系课内外多则材料,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品味了词的豪放进而也感受到作者人格的豪放。还适时地展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最后还将将苏轼的遭际与成就作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这样一个在人格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欣赏他的词就是为了欣赏他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我最想传达给学生的。通过学生最后齐声诵读诗词的表现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被苏轼的人格魅力感染到了,达到了自己预想的效果。【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宋词两首》中的一首词。此词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豪放派的经典,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练习,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教学任务的另一半就是通过分析、鉴赏,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营造适当的氛围,激发诗词鉴赏的兴致,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要领,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从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中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将直接出题,其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豪放派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评测练习】1.“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A.小乔初嫁了。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小乔……羽扇纶巾。D.小乔……樯橹灰飞烟灭。2.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3.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4.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他们的词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品味。柳词婉约,适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非女孩持红牙板不能;苏词豪放,适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两者交换就不协调。B.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很是恰当。因为,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在的词里最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句子。“杨柳”句反映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大江”句表现了长江的雄浑气势,衬托了英雄人物。C.这两句都是经典的意象。“杨柳”句中,杨柳关乎送别,残月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清晨的风给人以清寒之感,使词人更加回味与情人在一起的温馨。三者在一起,构成了最能触动人的离愁的凄清画面;“大江”句则以其亘古流淌的历史感和雄浑磅礴的气势,象征着英雄壮美的人生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D.幕士的话中含有两种风格中推崇豪放派的倾向,所以,苏轼才为之绝倒。豪放派词人在生活中也确实是具有英雄气质的人。

5.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1.D2.D(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3.D(本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4.D(恰恰相反,幕士的话中倒是多少带有对苏轼的揶揄,因为词是从脂粉中成长起来的,柳永那样的婉约词在当时倒是正宗,而苏轼的词在当时的声誉并不如后来,当时的李清照就对苏轼的词撇过嘴,以为不值得牛皮烘烘的。)5.解析: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来突出主要对象。词人写“千古风流人物”“小乔初嫁了”都为烘托英雄周瑜。映衬则为相互衬托,词中实写赤壁之景与虚写火烧曹船之事就属映衬手法,为的是突出英雄周瑜。答案:①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以“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②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另外,词中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课后反思】收获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是一直萦绕于语文课堂之上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也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所以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也采用了诵读法。在整体感知部分,要求学生先听名家诵读,注意字音和语气,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自由诵读,体悟情感,揣摩语速、语调。再点名让个别学生朗读,大家共同来评判。在重点赏析环节,也是先让学生读,教师再引导探究。赏析景物描写语句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壮阔美,读出气势。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同学范读,个人品读相结合和展示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鉴赏了词作的艺术手法之后,领悟力豪放词的风格特点之后,全班学生齐读,读出了气势,读出来豪迈之情。收获二: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