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_第1页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_第2页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_第3页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_第4页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篇:方言调查报告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一、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一)、声母

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例如: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言音寨zhai

在zaizai柴chai

才caicai诗shi

私sisi

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的。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如:日、软、荣等字的读音。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字。【1】

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造躁zaocao肇zhaosao纯唇chunsun吃chiki(万州等地)荣融容rongyong

(二)、韵母

1、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ê。(1)、分清0和e

重庆方音中,和g、k、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歌、各、戈、割goge课、科、柯、渴koke

喝、盒、河、贺hohe

(2)、分清e和ê

重庆方音中,ê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例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伯、泊bêbo迫、珀pêpo特、忑tête

2、普通话读ü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字,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ê韵母和ui韵母。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约、确、学üe韵io韵国、扩、阔uo韵uê韵雷、类、内ei韵ui韵

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根en

en羹eng宾bin

bin兵bing

(三)、声调

二、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

(一)、重庆方言中特有的熟语

1、惯用语

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惯用语指称的大都是重庆最常见的人或物,有的甚至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类惯用语常用三字格或四字格的形式来表现,相当一个词或词组。如:重庆人称没有根据的、不可信的话为“空了吹”;指说不专业的话为“开黄腔”;指缠着不放手为“扭倒费”;形容得理不饶人的情形为“幺不倒台”,等等。可以看出,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多是由一两个有特殊方言义的词组成的,如“黄”、“费”、“幺台”等。这些词也成为了该惯用语的灵魂意义,一旦理解了这些词,就能领会该惯用语的意思了。2、歇后语

汉语中歇后语大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因此带有很浓的口语色彩,也最能反映当地的人文气息。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歇后语也不例外,它跟普通话中的歇后语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两种,即“谐音相关”“意义相关”。(1).谐音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谐音一般多是方言音与普通话之间的谐音,如“瘸子进医院———治脚(自觉)”:重庆话属西南官话,平翘舌不分,于是“治”与“自”同音;而在重庆话中“脚”与“觉”也同音,所以“瘸子进医院”指的就是“自觉”。(2).意义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意义相关的歇后语很多,如“丰都城拉二胡———鬼扯”、“癞格宝(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等。3、俗语重庆方言熟语中的俗语多是反映重庆人民生产生活的短句或韵语,结构简练,如“包包散,包包散,不要婆婆看。”这里的“婆婆”不是指普通话中“丈夫的母亲”,而是按照重庆人的习惯,指的是“奶奶”。重庆方言熟语中韵语的韵脚一般都押重庆方言音,如“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等。4、成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成语并不多见,但格式固定,熟识度高,如“正南齐北”指南北都周正,形容有规有矩,非常正式、严肃。“一四六九”是用概数表示“大量的”、“全部的”之义,这里跟古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重庆的方言熟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詈语,如“龟儿”、“格老子的”、“砍脑壳的”在使用这些詈语的时候,有的单纯是为了骂人,但很多情况下用者表示气愤、欢喜等情绪的方式,有时甚至什么意义都没有,只是一种口头禅。(二)、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

首先,重庆方言中某些名词的词义与普通话相同,但其构词语素却完全不同。例如:相因(便宜),脑壳(头),摸包儿(扒手),红苕(甘薯),梯坎儿(台阶),包谷(玉米),撑花儿(伞),婆娘(老婆),老汉(爸爸|父亲),堂客(妻子),宝器(傻子),幺儿(儿子),孩子(鞋子),男|女娃儿(男|女孩),膝盖(客西头),Y货(次等货)瞎孔(胳肢窝),罗兜(屁股)等等。其次,某些重庆方言中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不同或使用范围有宽窄之分。有时方言中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中好几个词的意思。例如:“争”字在重庆方言里除了具有普通话的“争吵”之义外,还有“你还欠我几块钱”的意思,如“你还争我几块钱”。在重庆话里“巴”常作动词表示“粘贴”,但在普通话里“巴”字做动词就不能表示“粘贴”,最多只能表示“紧贴”、“黏结”等近似义。装牤(māng)(装傻),舌老(丢失了),摆龙门阵(聊天),告哈儿(试一下),杀鸽(结束)哈脊跟儿(挠痒),达扑爬(摔跤),痴过来(伸过来),空了吹(不可信)拎菜(夹菜)冒皮皮(说大话的人),等。第2篇:方言的调查报告

遵化二中吴雪莲

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往往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就悄然出现。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影响,中国各地的语言也有所不同,加之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我们的语言也随之变化和发展。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关于遵化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方言随着时间变化着,在此,我了关于方言的几个方面。一、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遵化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比较分析研究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对于遵化人说好普通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二、调查的背景

遵化是北方地区,北方方言相互融合,影响和丰富了方言的内涵。遵化方言发展到今天是与北京方言,特别是东北方言的影响分不开的。据史书记载,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唐山为北平郡、辽西郡所辖,原居住在燕山北麓的鲜卑人开始南迁。到了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不勒建立后越,南迁的鲜卑人更加多了起来,长城以南地区,曾有鲜卑人独立的村落。这时民族文化出现了一次大融合,地方语言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元末明初,冀东战乱,来自山东地区的唐山人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流落东北,与唐山建立了往来的通道,长期的联系,东北的风土人情、方言习惯流传到唐山,也融入遵化的语言之中。明太祖元年,内蒙、山西、浙江一带大量向冀东移民,屯田开荒,移民屯田住地叫屯。另外,清朝以后,大批满族人进关,随着历史发展,满族语言逐渐被北方方言所融化。唐山、遵化属于八旗子弟的封地,尤其是清东陵的建造,遵化、玉田满族后裔在当地繁衍起来,统治阶级代表的满族风土文化很快占据了这块土地。与津、京接壤,交流京城语言,对唐山语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影响最大的是遵化方言。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遵化方言。调查对象

遵化的父老乡亲、街坊邻居四、调查的时间2013年四月、五月五、调查内容

在遵化,有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现将遵化方言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常见土语选录如下,并与普通话词语进行对照比较。因为有的方言土语,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所以只有采取释义法,有些词语很难做到十分准确。遵化土语普通话词语

日头太阳

天道天气

地动地震

河沟子小溪

贼星流星

冷子雹子

打闪闪电虹彩虹

牛毛雨细雨

箭秆子雨大雨

棉花套子雪鹅毛大雪

今个儿今天明个儿后个儿列个儿往后过年头年早起傍亮儿挑哨儿前晌前半晌晌火、晌午晌火歪、过晌后晌后半晌擦黑儿、傍黑儿白日黑家多前儿明天

后天

昨天

今后

明年

去年

早晨

拂晓

黎明

上午

上午

中午

过午

下午

下午

傍晚

白天

夜间

何时

年根儿下年底

前儿个前天

大前个儿大前天

大后个儿大后天

午节黑家除夕夜

列儿黑家改日猴年马月才刚儿个月期程这程子爹女婿孩他爹老婆媳妇儿孩他妈兄弟老太爷老太太姥爷太姥姥大爷大妈叔叔婶子昨天晚上

过些日子

时间太远

刚才、方才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

父亲丈夫

丈夫

妻子

妻子

妻子

弟弟

曾祖父

曾祖母

外曾祖父

外曾祖母

伯父

伯母

叔父

叔母

妗子舅母

丈人岳父

丈母娘岳母

姑爷女婿

小子男孩儿

丫头老爷们大舅子小舅子大伯子小叔子一般沉儿一担挑儿客罗锅儿拐子瘫子要饭的力巴抠唆鬼犟眼子废物点心害臊熊蛋包土鳖冤大脑袋女孩儿

男子汉

妻兄

妻弟

夫兄

夫弟

连襟

连襟

客人

驼背

跛腿瘫痪

乞丐

外行

吝啬的人

固执的人

无用的人

害羞的人

无用的人

吃亏的人

吃亏的人

心尖儿心爱的人

松蛋包无骨气的人

蔫巴不精神的人

榆木脑袋不开窍的人

绝户无子女的人

落道帮子活林儿二性外国溜子毛楞掌作的半癫子要别种装大牙蒜脑瓜子脑袋瓜子后脑勺子脸蛋子脑门子脑瓜门子后脊拧眼珠子耳得儿胳肢窝撇股妈妈儿游手好闲的人好动顽皮的女孩儿

反映迟钝的人

不务正业的人

做事不稳的人

掌管作坊或某项工程的人不明事理的人

脾气格路的人

不通事理自我买弄的人

后头部

前额

前额

后背眼球

耳朵

腋窝

屁股

乳房

指根儿指甲

波棱盖儿膝盖

脓带鼻涕

眵目糊眼屎

肺痨肺结核病

痨病

噎食

疮嘎渣儿腰子

家雀子

老鸹

鹞鹰子

椠枣木

夜猫子

叽了儿

长虫蚂螂

蛛蛛

蝇子

瞎虻

蚂蚱

蛐蛐儿蚂贴拉拉蛄河蟆蚂铁肺结核病

食道癌

疮结成的痂或硬皮肾脏

麻雀

乌鸦

老鹰

啄木鸟猫头鹰

蜻蜓

蜘蛛

苍蝇

牛虻

蝗虫

蟋蟀

水蛭

蝼蛄

青蛙

水蛭

老疖赖蛤蟆

河蟆蝌子蝌蚪

狗蹦子跳騷

蝎虎鲁子壁虎

鲫咕拉子鲫鱼

烟变虎儿曲柴刀螂屎壳郎耗子牲口草鸡老骒叫驴草驴儿马骒马亡牛乳牛缯儿骒儿克郎克郎坯子牙狗狗蚤白薯蝙蝠

蚯蚓

螳螂

蜣螂

老鼠

牲畜

母鸡

母猪

公驴

母驴

公马

母马公牛

母牛

阉割的公猪

阉割的母猪

尚未喂肥的猪尚未喂肥的猪公狗

跳蚤

红薯

落生花生

棒子玉米

大豆子黄豆

黑豆子黑豆

爬豆豇豆

倭瓜大麻子山里红栗子苦妈子洋柿子秫米干饭卷子白面精米浆子荤油呜嘟水饺子果子大果子棒子粥粳米粥秫米粥馅合子南瓜

蓖麻

红果

板栗

苦菜

西红柿

高粱米

米饭

花卷

面粉

大米

豆浆

猪油

温水

水饺

糕点

油饼

玉米粥大米粥

高粱米粥

烙熟的包馅的麦子面面食水饭过水饭

下水内脏

间量屋宽

宅子住宅

当院儿院子

窗户地茅房海碗茶缸子茶闷子洋取灯儿洋油糨子门插棍儿大梁过梁洋胰子香胰子洋灰手镏子吸铁石手巴掌被活背襟儿汗溻子孝衫子堂屋厕所大碗茶杯茶壶火柴煤油面糊

门闩

房梁

房梁

肥皂

香皂

水泥

戒指

磁铁

手套

被子

背心

汗衫

孝衣

枕头蒙布枕巾

大氅大衣

洋钉子钉子

兜儿衣口袋

电棍儿日光灯

臭球儿洋车子暖壶电驴子电道洋戏匣子烧火棍子氽子东边儿西边儿南边儿北边儿北边拉儿上头儿下头儿里头外头当中儿犁杖、耠子水筲寨子卫生球

自行车暖水瓶

摩托车

公路

收音机

烧火用的木棍

插在灶膛里烧水用的铁筒状器物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北面

上边

下边

里面

外面

中间

水桶

篱笆

泔水猪食

铧头子犁铧

薅锄子小锄

薅苗间苗

推车子手推车

小笼儿大笼子土坎子白地下洼地薅地耪地木耙筢子簸梭打场碌碡耥地耥子叉子扬场格头力巴秃瘪小篮子

大篮子

土坎

空闲地

低洼地

用小锄中耕除草

用大锄中耕除草耙碎小坷拉兼平整土地的农具

用来搂柴草的农具

平整播好种、施好肥的垄沟的木制弓

在场上打收粮食

用来压场或打场碾谷物的石磙

用木条把粗木枝固定成条状农具,人站在上

面,由牲口拉着,把耕过的地细荡平的农活

耥地的农具

用来翻挑场上的农作物或柴草的叉形

在场上把打下的带杂质的糙粮高高扬起,借助风

力除去杂质的农活

骨气

不熟悉

没能耐人挨欺侮的人眼里见儿见识

事由儿工作

半颠子智力差者

二八扯子不精通者

拗别种个性特殊者

奔儿楼撂搁奔儿故了蹽该拉抬薅听沙地崴水、擓撸了倒腾扎猛子迷昏迷糊烦气哈呲烧火突出的脑门放(置)

锯(木头)藏

耕地

撤职

搬运潜水

头晕

头晕

讨厌

批评

批评

做饭

样上看中

相上看中

扎古打扮

哥楞找某人一块做

挨堆碰壁

搡撺树(呲蹬擦笑迷了转磨磨糟践倒腾个儿屁着凉估堆粘语扣扣扎扎拉嗑儿撸了立楞眼鬼秋妈亘着前趴哨听贴乎吐鲁吧扎推(人)给树)剪枝

没结果

自消自灭了

来回转圈

玩弄

翻、搬

完了

估计

言语、说话

没大动作

谈话

撤职

怒视

收拾拾掇

跟踪着

向前跌倒

打听

接近吞吃

踩、踏贬斥、剥斥贬低

巴机巴结

埋汰脏

寒碜、科碜丑

矬矮

俊出溜、呲溜凑喽个应寡精花里忽哨紧溜地拘连酱不伦墩净故央儿可惜了的沫叽迷勒模勒蔫不吱声儿排实凄抽枯肠二马悠忽打入赞二性湿巴窝边漂亮

光滑

坏了

讨厌

干净利索

花色复杂

快点

弯曲

故意

可惜

脏,不净糊涂

悄悄地

粗壮

不得劲

马唬

舒服、满意迟钝

涩味

委屈

五迷糊涂

务拉勤奋能干

邪乎厉害歇唬吓唬

正经八北正经窄棱二马天汤紧溜的奸馋可碜恼心丢人、现眼落忍抠唆硬朗、结实欢喜消停害臊拧性一股脑儿舒坦、得劲儿悄没声的拉乎吊儿郎当邪火务拉不正

马虎

爱吃好的,挑食

不好看

恶心

丢脸

忍心

吝啬

健康

高兴

安静

害羞

固执

全部

舒服

悄悄的马唬

心不在焉、行为散漫厉害

能干

窝边委屈

甜不搂搜较甜

踢里特勒不利索

坦特儿地害怕

煞溜爽快

凄抽枯昌偏巴拉牙渗牢崩埋汰、那攒忒呲楞一下挺知不道一块儿一个劲儿背地儿扯不冷儿当八间儿立不楞儿不大离儿家伙雷子妈呀喂呀落忍打嘎渣儿不得劲

往一边歪、不正

吃出沙子

结实

脏很

突然一下

非常

不知道

一齐

总是

背后

突然

中间

立刻

差不多

哎呀(表“惊讶、惊异”)啊呀(表“惊恐、害怕”)哎呀(表“不满“)忍心

凑趣

翻小肠儿揭短

悄没声的悄悄

逊甜非常甜

贼苦非常苦

贼辣非常辣

灭心眼子傻拉吧唧苦拉吧唧酸不溜丢酸拉吧唧花里胡哨弥勒摸勒低棱头搭棱脑打憞齁咧齁齁的咧蔫拉吧唧毛不愣的鬼魔点道鬼魔溜斗尖声嘎拉气机拉瘪都鸦没雀静低棱搭棱拉里拉沓胆儿突的昧良心

有点傻(带贬义)有点苦(带贬义)有点酸

有点酸(带贬义)花色繁杂

糊里糊涂

没精神气

坐着打瞌睡

腻烦,够够的够够的了

蔫巴,不干脆

心里有点害怕

鬼头、道儿多

鬼头、道儿多声音尖、难听

不直,拧麻花状一点声音都没有低垂晃动的样子不干净、不利索心里发毛、害怕蒙灯想不起来或不知道

小菜一碟儿不是对手,无所谓

稀拉吧唧太稀(带贬义)糨古囵吨有些糨(指粥带贬义)二虎妈搭不精明、不辨事理吊儿郎当心不在焉,行为散漫

到头不到脑说话没逻辑、不着边际

二马悠忽办事不认真、马马虎虎

六、调查结果1、遵化方言的特色

河北省遵化市地处京津唐三角区之内,北倚长城,东通辽沈,西望京畿,南临津唐。遵化方言是汉语冀鲁官话区保唐片蓟遵小片的代表方言。遵化方言的语音系统以声调调值最具特色:

(一)单字调系统较为简单,声韵调的中古来源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二)连读中,四个声调都发生前字变调,阳平、上声、去声都有逆异化变调。阴平与阳平连调调值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阴平与阳平自古至今的错综关系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三)轻声超音段特征的变化引起音段特征的变化,韵母央化、声母浊化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儿化韵卷舌化,无鼻韵色彩,儿化韵类比普通话少,涉及的词语类别比普通话宽泛。动态助词“了、着”,介词“的”轻声化后与前接动词合音,卷舌化,是儿化的泛化形式,我们称其为类儿化形式。第3篇:方言与民俗调查报告

关于合肥地方戏庐剧的调查报告关于合肥地方戏庐剧的调查报告地方戏n关键字:庐剧合肥庐剧班巢县调查地点:合肥周边县镇调查方法:搜集材料民间调查调查人:陈忠(机械0804学号:2008011540)nn通过对我家乡地方戏曲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地方文化,地方戏曲是渗透了我们地方文化戏曲最多的一部分下面使我们对庐剧的调查结果。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它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是安徽省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倒七戏因何得名,无史料可考。艺人的传说亦不能解释“倒七”为何意。历史上,主要流行倒七戏的地区如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六安、霍山等地均属庐州府或在庐州府周围。1955年7月1日,安徽省文化局报省委批准,以流行区古地名为由,把倒七戏改称为庐剧。庐剧形成的年代,有史料记载可以参考佐证。1985年,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河镇上,发现一块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刻的石碑。碑的上方刻有“正堂陈示”四个大字。碑文约400字,是当年在巢县任知县的陈炳所颁示的禁约。禁约计为四条,第二条即提到倒七戏。这块石碑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倒七戏这一剧种名称在130多年前已经出现,而且对其产生年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线索:即倒七戏这一剧种形成的年代,能追溯到1840年前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庐剧源于何地,说法不一。一说是产生在合肥、巢县一带。这是由于1949年前后,庐剧在这个地区极为盛行,唱戏的班社亦多。特别是在巢县烔炀河镇发现有关禁倒七戏的石碑之后,认为倒七戏就是从合、巢一带最早流行的门歌(亦称锣鼓书)小调、说唱发展而成。一说是形成于大别山一带。六安庐剧老艺人刘正元(1894——1964),1956年在六安举办的庐剧源流探讨会上曾说:“听前辈艺人传说,倒七戏初始于霍山、金寨、六安、商城、固始一带”,亦即皖西、豫南大别山区。合肥的庐剧老艺人王业明、董少轩、李凤山等都说过,他们年幼学戏,师傅多是六安一带的人。这几位老艺人如果活着,都是一百多岁的人了。旧时庐剧班社大都是半职业性的(即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唱戏),长期流动于乡村集市。演出时一般不上舞台,只打地摊子。一般演员都缺乏功底,只要有副好嗓子,会些“辙口”就行了,久而久之形成了重唱不重做的倾向。所演剧目,多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唱腔多是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不用丝弦,三五人凑个班子即可演出,谓之“两打三唱”。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n

鼓。后来发展到“三打七唱”,“七忙八不忙”,亦还未形成固定的角色体制。庐剧从前无女艺人,旦角多由年轻稚嫩,嗓音甜脆的男少年扮演。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庐剧班社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角色行当也相应增n多,分为花旦、小生、青衣、老旦、老生、小丑六行。在倒七戏兴旺发达时期,每演出于各地,即吸收当地流行的戏曲或民间艺术来丰富自己。有的班社还时断时续地与徽班、京戏班合作,先由徽班、京戏班演出正戏,然后续演庐剧小戏,这种做法叫“四平带折”班或“乱弹班”。与徽、京戏的合班演出,使倒七戏演员在唱、做、念的表演和锣鼓伴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演变。而较有水平的倒七戏班不断入城演出,由于要适应城市观众的欣赏习惯,艺术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倒七戏的表演比较简单。“二小”戏与“三小”戏中虽有些舞蹈动作,但并不与剧情结合,且可在不同的小戏中运用。表演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一些的折戏和本戏时,主要是以唱来表现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舞台动作很少程式,多为生活模拟,适当予以夸张。化妆也比较简单,用铅粉涂面,桃红或大红颜色涂在颊上。旦角多为男性扮演,头上扎着当时妇女装饰用的“勒子”,上面镶上几颗“银泡”,脑后梳一条假辫子。花旦上身穿花布短褂,青衣穿蓝色的,皆无水袖,下身穿裙子或彩裤,腰间系一条绸腰带,有时也把绸带扎在头上,手里都拿着小手巾。男的扮公子的穿蓝色大褂,扮劳动者的穿短衣,腰里也是系绸带,手里拿着扇子。后来,有的班社和徽、京戏合班,服装才有了改进。庐剧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锣鼓,唱腔有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唱腔曲牌计有二凉、寒腔、端公调、三七、小生调、老旦调、老生调、老生衰调9种,长于叙事或抒情,多用于传统折戏和本戏。花腔是传统生活小戏所用腔调的总称,多为专曲专用,名称多随剧目所定,如“打桑调”、“讨学钱调”等,曲调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统庐剧唱腔无管弦乐器伴奏,唱腔的起板、收板、小过台和大过台之后的间奏、吆台托腔、换唱曲牌等,都用锣鼓。解放后,庐剧迎来了新生,政府文化部门建立了合肥地方戏实验剧场,开始对庐剧艺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导演制,改革音乐,建立乐队,将管弦乐器移植到庐剧音乐中,还革新灯光、布景、美化服饰,使庐剧面貌焕然一新。移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段音乐唱腔“十八里相送”尤为脍炙人口,流行全省。庐剧著名老艺人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等在继n

继承和发展庐剧艺术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在庐剧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观众的喜爱。庐剧的传统剧目,可分为花腔小戏、折戏和本戏(包括连台本戏)。初步统计共有292个。花腔小戏多为“二小”戏、“三小”戏,内容以描写劳动生活和男女互相爱悦者较多,也有一些是讽刺戏和闹剧,计有《点大麦》、《打桑》、《卖杂货》、《借罗衣》、《讨学钱》、《卖线纱》、《打长工》、《采茶》等60多出。折戏,一类是独立存在的,故事完整,有头有尾;一类是由本戏中抽出来的,可以单独演出,又可连在一起演出,计有《花园扎枪》、《张太和休妻》、《侯美容降香》、《观画》、《山伯闯帘》、《英台打枣》等78出。本戏(包括连台本戏)计有《休丁香》、《秦雪梅》、《干旱记》、《薛凤英》、《合同记》、《白玉带》、《卖花记》、《乌金记》、《双丝带》、《花绒记》等。庐剧流行区广,受各地语言、民间音乐和相邻剧种诸多因素影响,形成几种流派。西路(亦称上路),流行于皖西六安、霍山一带,唱腔高亢奔放,小嗓(假声)用得多,山歌味极浓。中路,流行于合肥、巢县一带,唱腔柔和甜美,兼收并蓄了西、东路的许多特色。东路(亦称下路),流行于长江沿岸的芜湖、无为等地,唱腔委婉细腻,多注重行腔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1951年6月26日,皖北行署文教处根据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的决定,接收当时由民间班社组成的合肥平民剧社,建立私营公助的地方戏曲改革试点单位(仍用原n名),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直接管理的地方戏曲剧团。以后又几经改组,更名为安徽省倒七戏剧团、合肥庐剧、合肥市庐剧团。庐剧得以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力日臻完美,喜爱庐剧的人也越来越多。1957年4月,应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的邀请,合肥庐剧赴京演出。张治中、卫立煌和首都戏剧界、文艺界的名流、著名演员以及许多热心的观众一起观看了庐剧首演。最令合肥庐剧全体演员终生难忘的是,5月6日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省庐剧团的专场汇报演出,并在张治中的陪同下走上舞台,同演员一一握手,称赞他们的高超演技。合肥庐剧在京演出历时40多天,在全国首次展现了庐剧艺术的魅力。《休丁香》《借、罗衣》受到了首都观众的欢迎和文艺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连续发表了著名作家赵树理、艾芜、姚雪垠,文艺理论家戴不凡等人的多篇评论文章,盛赞合肥庐剧这株“n

第4篇:暑期社会实践方言调查报告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日照方言调查组

查报告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关于日照方言的调查研究

二零一三年九月

1调查背景: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就中国而言,一共分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方言区(广东、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用)、闽方言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方言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日照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山东方言,属于山东话东区中的东潍区,在冀鲁官话中具有代表性。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实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特别是在学校领域全面普及普通话,导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逐渐退化甚至消失,有些同学竟然不会说当地的方言,情况堪忧。基于此我小组特组织这次的方言调查活动,并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作为调查地域。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团队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同学们那种集体的意识被显著深化,所有成员的动手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时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得到了培养。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以后走上社会以后都相当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素质。2二、方言具有语言学探究价值,方言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基因,是我们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化表现。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日照方言的特点及使用情况,找出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对于语音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找出保护和传承日照方言的有效措施。同时,我们以“提高专业素养,深化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实践的另一目的,以此暑期实践为平台对本专业进行更广泛的了解,了解方言发展状况和趋势,并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这些不断开拓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调查过程:

一、问卷调查。在日照市东港区商业中心以及附近居民区发放

3调查问卷以了解当地方言使用的状态和方言使用人群的大致分布领域。我们在日照市东港区商业中心及其附近发放了近百份调查问卷,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由两个小组分别完成。首先选择了闹市区的各种商场和店铺,因为人流比较集中;然后,第二阶段的发放就主要集中在公园附近以及公园里的游客。针对老、中、青及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二、走访调查。在日照市东港区进行访谈调查,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段方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及采访对象自身所经历的语言演变。在走访中我们边听边记,而且还选取重要内容进行录音。三、专访语委。专访日照市东港区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了解日照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地政府为保护方言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的看法。通过当地语委领导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日照方言使用和发展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方面:首先,日照方言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其次,日照方言的形成深受其周边地区语言环境的影响;最后,推广普通话活动使方言的使用频率下降。政府相关机构深刻认识到方言的价值,也采取了措施来保护方言。调查结果:我们从语音、词汇以及方言使用和发展的现状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如下:语音方面

首先,谈到方言,主要在于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因此在这里总结几点日照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属性特征。(1)中古知庄章三组生母普通话为tŞ、tŞ’、Ş

声母的字,日照全境内分两套例如知≠支,超≠抄,声≠生;

(2)中古日母普通话读r声母的字日照读零声母,如人=银,日=益;

(3)古清声母入声字普通话不读阴平的部分汉字在日照方言区中多数也读阴平,例如,北=碑,这主要是声调方面的差异;(4)分尖团音,尖团合流的情况不明显,例如,经≠精,清≠轻;

(5)吐舌尖,众所周知日照方言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即

ts、ts´、s的发音,日照方言变其为齿间音tθ、tθ´、θ;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整合及其日照方言的现状来看,实质上日照方言已经在区分或者不区分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前有研究表明日照地区的方言分为两套,实际上现在已经趋向于一套,即不区分,例如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经≠精”是分两套的,并且是区分使用更广,而实际上近几年几乎已经是相等的,也就是不区分。当然了这又要结合日照方言发展变化趋势的原因来分析,但这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总结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语言的发展及普通话的推广,加之日照方言受分区的影响较显著,许多发音特点已经逐渐消失并且接近于普通话。发表于2010年《语文学刊》第三期上的文章——《从日照语音和方言特征词来看日照方言的文化传承性》提到在日照方言典型语音特性中,由于其存在明显的地区内部差异,分为两套发音系统,研究人员将其定为A套区分与B套不区分。例如t和tφ在日照地区分为A区分与B不区分,但A套属于对立的两个音位,具有辨义功能,提≠其,体≠起,但有个别地区采用B套,以上例子中是不辨义的即提=其,体=起,而我们经过实际的走访问卷发现:现在基本上都是区分的,受教育、经济发展、交流需求的影响,地道的日照方言已经渐趋衰弱。另外,从政治方面看,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整个五莲县尤其是许孟地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隶属潍坊市,所以其方言与日照方言有所差异。现在差异一直存在,最明显的是:日照市(接近市区的日照地区)的方言由两套渐为一套,区分渐趋明显,而五莲县尤其靠近诸城市的许孟镇基本仍旧不区分。根据历史时代的发展,早些年代,东北部地区无论是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方面都要领先于日照市,所以经济活动都靠近诸城等地,方言受该地区影响比较明显;而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后,日照以其沿海发展港口的优势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加之,现代化教育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方言又转为受普通话影响显著,因此,其方言特征趋于衰弱,方言特征中区分属性增强。词汇方面

词汇是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体现,对内具体有一致性,对外具有排他性。本次调查研究的着重点是名词,又在名词大类中根据收集到的词汇选取了具有日照地区特性的词语进行了小类划分,结合语义研究法里面的概念要素分析法,从概念化意义化角度入手进行总结论证,具体概括分析如下:(一)饮食类一、典型代表词汇中,从命名角度看,多以其外在特征或材质及做法来定义,具有形象性、可感性的特征。例如:

1.“糊嘟”,俗称“玉米糊糊”,通过语素分解法,即模状貌结合感觉特征,“嘟”这一语速可联系“粉嘟嘟”一词理解,由此可见,方言词汇的真实可感性。2.拨拉汤,即根据其做法而得名,日照当地人称“搅拌”一词(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不拉”),该食品是我们所熟知的疙瘩汤在日照方言中由其做工过程而得名。3.另如,“豆磨子”也根据其做法,加之其做好后的状态得名为“豆磨子”。这是日照地区的一种代表性食品,五莲县、诸城等地称之为小豆腐,是用碾好的黄豆加蔬菜混煮出的食品,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从做法来看即“磨豆子”这一动词的名词化,由于其形状是碎沫状,加上日照方言中“磨=沫”,也可理解成模状的定义。二、食品饮食类当中还存在一部分词汇是由于场合使用食用的不同来定义的,由于该地区受莒文化的影响显著,因此民俗都比较中正严谨。比如,日照方言中的“饽饽”一词普通话即指“馒头”,不细区分;而日照人分类界限清晰,红白喜事的场合上使用的都被称为“饽饽”,并且必须是圆的,如果是其他形状则为馒头,大小不定。(二)动物类名称。一、主要是根据动物的声音,外貌等显性特征来命名,体现方言的生动性及其通俗易懂便于当地人传播使用。例如:

1.扁嘴,即鸭子,明显的模状貌;

2.歪子,即青蛙,即模状又模声音。青蛙爬或者跳跃时的状态似歪歪扭扭的样子,另外青蛙的叫声类似于当地的方言“歪”的声音;3.“姐留龟”即知了蜕变之前的幼虫期,“姐留”即知了的方言发音,而“龟”这个语素即体现该词的模状法,“龟”在日照方言中含有“弓背、驼背”之意,蝉蜕壳之前的虫形呈弯曲状,状如弓箭,由此得名。二、存在一部分方言特征词汇加入了人类的感情色彩。例如:

81.“妈虎”指的是狼。当地人认为老虎是最凶猛的猛兽,但狼也是一种猛兽,却不及老虎,“妈”意含“柔和柔弱”,“妈虎”由此而来

2.“果蚤”即“跳蚤”,在类似普通话“果”这一汉字发音的语素上,有“小,多聚”的属性,使人产生一种“聚多”的喧闹感,举一反三的说,如“果果豆子”,指的是“蝌蚪”,状如黄豆小,常聚在一起;“果子米”指花生,都体现了这一特性。另外需要解释的一点是,纯正的日照人称“小”为“嘎子”,因此也叫蝌蚪为“嘎子豆子”。三、另外存在一小部分词汇是分年龄适应群体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使用,只针对某一特定年龄的人使用这些词汇。例如:

1.“咬咬”,即虫子,是统称。只对尚未进行学校教育的大约四五岁的以下的小孩子使用。“咬”,是成年人对“虫”这类生物的属性概括,在小孩子语音发音尚未清晰的初期阶段,成年人多习惯以“重叠”的方式教给儿童,加之“咬”字有震慑的情感色彩,警告小孩不能乱动各类小虫子之意,因此有这个特征词汇。2.还有如“捞捞”,指猪,是根据猪的叫声在方言中发音对应而来的,一是对小孩子用,二是用来作唤猪时的引导语。(三)时间类

方言特征词是最能体现古代汉语词汇及古代文学特色的一类名词。9如“夜来”即昨天,为宋代的口语词。《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夜来,犹云昨日也,昨夜亦同。”贺铸《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半垂罗障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该词意指昨日寒也,可见此词汇适用至今并且其意未改,充分体现了古文学的传承。而“今日昨日”除在语音上同“今益明益”以外,从语义上分析,可看出“日”与“天”这两个词素在历时角度方面的发展演变。“日”字最初的意思应为白天,与“夜”相对,后衍生出“天”的意义,如“多日不见”,“今日”等,体现了词素的发展演变,具有语言研究价值。还有其他的一些与古代文化或者是古汉语相关的词汇,比如普通话中的“洗脸盆”在日照方言中称为“铜盆”,即与古代的青铜文化有关;“奶奶”这个称谓词在地道的日照方言中叫做“嬷嬷”,音为“mǎmǎ”,我们认为这类词语与古代时期日照地区文化或者是风俗习惯有关。(四)其余方面的典型词汇也包含上述几种命名法,需要提及的是,文白异读在日照方言词汇中也多有体现,但是也渐渐的靠近普通话了。例如:

1.“土耗子”指“老鼠”;2.“刀鱼”即“带鱼”;

103.“买卖”指“生意”,“庄户人”指“农村人”。以上等词汇,前者说的人不多见,基本上趋向于使用后者。以上四个大方面就是日照方言特征词汇的总结分析,主要是通过其词义的分析来发现其形成使用的原因,在分析词汇的过程中,运用了以下方言调查的方法

�分解法,也就是分解语素,说明字义;�采用训读方法,因义取字;�叙述法,即对特有的词汇进行描述;当然也包括历史及文学方面的相关因素,在探讨完语音和词汇的总体属性之后,接下来是针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说明。方言的使用和发展现状

日照方言呈现出的衰弱趋势是很明显的,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来看,现在方言的使用频率较以往下降了近一半,而方言使用频率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青少年的使用频率较低。在被访的群体中,教师学生、上班族的使用率不到一半,而农民工人的使用率则仍占优势。可见,在现代知识型的社会里,方言的使用与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人对比较传统的日照方言掌握的很少,有些词汇

11甚至已经难以理解了,年龄更小的人对方言的掌握程度自然更低。日照方言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推普运动”,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开展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客观上它对方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普通话的推广还体现在教育上,借助教育普通话占据了优势地位,年轻一代人对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了。同时,文化传媒等一系列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影响着方言的发展,广播、电视、电影,甚至包括报纸等平面媒体都在把讲普通话作为表达的基本要求。因此,普通话也就更广泛更深入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表达,方言被迫让位。当然,日照方言的衰落也有其必然性。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方言衰落的一个巨大推动力。一些词汇的消失反映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同时现代社会的商贸活动日益发达,职业分工的精细化都要求把普通话作为沟通语言来保证效率,因此,方言的适用范围被进一步压缩。客观来讲,日照方言的保护形势是严峻的,只靠国家政府反方面的保护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而由于日照地方建制比较晚,历史文化方面与周边地区相比比较薄弱,影响力比较小,反而自身受到周边语言文化影响较大,因此,缺乏地方特色的戏曲等艺术形式,而地方曲艺是最能激发人们保护方言积极性的途径。毕竟,方言的衰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极小,人们没有主动保护方言的动力。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中国丰富悠久的地域文化借方言传承;同乡之间、家人之间的亲近感,也常由方

12言维系。研究方言,对语言规律进行探求,对语言的历时性研究具有价值,对语言的相关学科,如文学、文献、历史、考古民俗研究也可以提供一些语言方面的支撑和帮助。最早提出“保护方言”的是吕叔湘先生说过:方言迅速变化而向普通话靠拢,要及时调查记录,为后世保存现时方言的实况,作为汉语史研究的资料。我们可以说方言的衰落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趋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是客观规律,大势不可逆转。如何去保护方言,让这种极富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延续下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切都要在矛盾平衡中不断推进方能取得成效。方言文化的感悟

文化是一座瑰丽的宝库,语言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的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通行在一定地域的方言则是各种地域文化的最直接的体现。研究方言即应该研究她的内部结构,展示该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征;也应该联系该地的历史文化研究其文化特征。方言在内外关系和古今流变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即为方言的文化特征。例如,在一个方言区中的各种小方言之间是差异很大或相当一致?有没有权威性方言起规范作用;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如何?共同语是否普及,方言是否受到共同语的重大影响?在与周边方言相处中谁是强势的谁是弱势的,强者对弱者如何扩展地盘,施加其

13影响?在方言的定型和演变中,不同的方言显然有不同的变化速度,不同的演变模式。所有的这些都不是方言的内部结构决定的,而是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因此,它不是方言内部的结构特征,而是方言外部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调查日照方言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方言从母语入手,从自己的住地方言入手。这是李荣先生反复说过的,很有道理,因为这样可以由易而难,少走弯路。但是,母语也好,所在地方言也好,并是不会听会说、很熟悉,便一定了解很透彻。从感性到理性,不经过研究是不可能达到“飞跃”的。第二,研究方言一定要做比较。在同一个方言区由点及面,再由面回到点,这是一种横向比较;拿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与其他方言比较,考察它们之间的同异以及相互影响,这是另一种横向的比较;拿方言与古汉语作比较,这是纵向的比较。经过比较,既可以了解方言及古今汉语间的源流关系,也可以了解方言间的渗透关系,还可以区分不同的类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研究事实的基础上去说明事实。第三,研究方言还必须兼通相关学科,做到相互为用,才能进行全方位、多视觉的、系统的和综合的研究。所谓系统的综合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内部语言学的,二是外部语言学的,三是与其他学科

14交叉的。由于任何方言都具有完整的结构、都是自足的系统,研究方言就不能像以往有些人的做法那样,只研究方言差异或者只研究语音,而必须如实的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去研究。2013年9月日照方言调查小组

附表一:

日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分类对比

名词饮食类

萝卜茧子咸菜糊嘟玉米糊糊锅贴子一种面食

只忒粘珠或粘粥

不拉汤饽饽果子米地瓜地蛋萝背儿边并

顾扎子

辣子自

豆磨子

烧油

豆叶菜

面汤

活页

大饼

噶没子

名词动物类

扁嘴或老歪咬咬巫羊子

嘎嘎豆子(小蝌蚪)捞捞

歪子

家臣子草鞋底姐柳龟蝎虎子

姐柳

景景

鸡腿

稀饭疙瘩汤

馒头

花生仁甘薯土豆萝卜

煎饼

水饺

辣子鸡

小豆腐红烧肉

豆芽

有汤有面的面条

一种用木质模具做出的馒头一种本地特有的饼

收割小麦鸭子

虫子

小飞虫

青蛙

麻雀

蜈蚣蝉的幼虫,未蜕皮时期

壁虎

夏季比蝉小的一种昆虫

平时多说虫子锅锅荡子

国早

跳蚤

绛盘

一种常见的蛇土拉耗子或土耗子

老鼠

妈虎或老母告子

迷滥够子

泥鳅

血线

鳝鱼

大仨

大虾

布歌

鸽子

林刀

带鱼名词时间类

今岛臣

大前日(日yì)

前日(日yì)

夜来

今因

明因

后因

外后日

大外后日

夜来很阴

晌引--很阴

下晚

才将

一大排儿或者一大盼子

一霎霎或没霎

天响外

本因

赶木

早以了

名词杂类

当壤决么丫褂扎子T活涯(读ye)泄泄喜子依照因识字般

--今天早上

--大前天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第三天第四天--昨天晚上中午--晚上--下午--刚才--好长时间--一会儿--过了中午--白天

--很快、一会儿--以前

中间脚丫恤河口水老婆日照人姑娘

----

当门锅屋堂屋

地面厨房主卧室轱辘马

车轮

交铲子

马扎

噶拉及

胳肢窝

噶就窝颈瓷

碎玻璃决扎车

自行车鼻泻

鼻涕屯子

嗓子

洋格子

硬币

钢蹦儿买卖儿拔插将就义头天井占卜子土蛋马六神恁怎大大娘娘吐噜转子小嫚庄户人玉豆小骨碌马秫秫雷子趴股蛋子

湖地

小柔-小刘

小rei-小李

流流东(西、南、北也可以)头

挖古

安~

交古粘

板腾

黄汪崖(崖:yai)

春秋筛儿或春秋褂儿

卜土南或者俺

页了盖

腿蘑菇

轧乎

朝巴、癫汉

生意做或者找(词义广泛)勉强太阳

庭院

扫帚痞子你咱

爸爸或者叔叔婶子

陀螺

小姑娘

农村人

玉米

小推车高粱

小鞭炮小青年

洼地

最东边委屈什么很粘

凳子

厕所

薄衬衫灰尘

我额头

膝盖

交往

傻子18

笤具痞子小铁车

板趟儿茅房脖了盖

普通话中有“轧朋友”

动词

扎古扎古修理

组饭做饭查粘珠做稀饭

拿个笤具把当门扫扫拿扫把把地扫扫哈水喝水

扒查扒查找找

哈撒

嫌吼

系干

紧勤地海诗你

哈酒叨叨别急乎喜焦人下手士道不耳不银物哦哦应应了不地了炸杀滴溜圆姿声故用决银

扎古银

谢乎

狗石

喊着

漏侯

各来

组什么

啊杂人

聊了或拽了

挣银

苏银

聪士

状态、形容词

发抖

剑剑责怪

愿意

有关系,如不系干是没关系快点

揍你

用扔东西的方法去打别人喝酒

用筷子夹菜

不着急

听话

开始干

收拾不理人不守规矩

恶心窝心坏事了

办事做人超出做人的规范

很圆说话动弹

骂人作弄人

差一点

下贱

贱轻拿着偷看

过来

过来

干什么

丢人

让人不喜欢,嫌弃

扔了听话

让人恶心嫌弃聪明19

侯咸侯咸的(太咸了)

坊骨姥液(太热了)慌骨热

扎骨姥凉(太凉了)挣凉、挣巴凉、扎骨凉以外(脏)癞木丫(没有)嘎股市拉(小气)我害卧了(我饿了)我害饥困了挖古

(委屈)嘎股

(吝啬)几不到

要些命了

以档死块的就就姿势了板正利争近面铮明角固粘臭摆地歪地歪悠子呛哧哧的出产害扫憋宝小得得粗可愚曾么找好冷忽地好也忽地使银还卡了雨可次毛草毛拽摔刺挠毛容豆宏木张当木主呛木让地争明

(不知道)

(要命啊)合适很难看的样子再吃点高兴死了整齐干净

距离不远很亮粘稠

贬低人爱打扮形容人矮小,而走向难看有事不做或无事可做说话不和谐,态度语气重出风头耀眼害羞

形容人不爱说话

小的东西野蛮形容脾气拗,不拐弯

怎么着

很冷很热形容人很累口渴

舒服不好,不合格做事不认真,潦草痒痒,心里别扭毛茸茸不稳重

可能认真的,专心的很亮的要了命了活是近边摆摆儿

说话啰嗦、唠叨没有听过

噎人一嘎嘎儿死省木冷乎的业乎的御座惶惶扑拉毛大后的扩能

别冤了别哭了别哭了木牙壳子少了牙齿的人木牙口子傍土样场形容灰尘多阴瓤凉快的地方卡是了

渴死了害饥困

饿

赶子好

马上好

感情好真愁是个银了

愁人

气社了

气死了

踢蹬了

不嘎是

这个乃

贱贱抖擞

治不治

森思森思

摸糊儿

好高高儿

干黄或焦黄

挣绿

翘背(儿)

哄黑

焦酸

刮苦

甘甜后辣

糟蹋了

祸害了

不舍得

这个地方

批评一个人捣乱、不守规矩不守礼节

行不行

仔细想想

摸黑

不老实

好孩子

很黄

很绿

很白

很黑

很酸

很苦

很甜

很辣21

附表二:

日照方言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日照方言调查项目”小组,首先谢谢您支持我们这次关于日照方言的调查研究,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日照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相关情况。请您对我们的问卷给予答复,我们将对您的作答进行保密,再次表示对您的感谢!1.您的年龄为_____

A.18岁以下

B.19—30岁

C.30-45岁

D.45-60岁E.60岁以上2.您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3.您是否为日照人或者长期居住在此地______A是

B否

C是,但不常居住在此4.您使用日照方言的频率______A高,经常使用

B一般,偶尔使用

C低,几乎不使用5.根据您对第4题的回答,决定您这样的使用频率的原因是_____A职业要求

B方言太土,不喜欢

C其他(请将原因写到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您认为日照方言的发音是否拗口______A是

B否

C一般

D不确定7.您的日照方言受普通话影响程度_______A.基本不受影响

B.受普通话影响较大

C.没有注意这方面8.您认为日照方言最大的优势是______(可多选)A形象生动,容易理解B亲切感强,拉近距离

C独具特色,印象深刻

D其他(请将优势写到下列横线上)9.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要加强方言的宣传______A必要B不必要

C无所谓,顺其自然10.您认为方言的价值______

A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要加强保护

B阻碍普通话推广,不应该使用

C分情况使用,但是不必研究

D这方面了解不多,不确定

11.您觉得日照方言中的哪些词语可融入普通话中推广使用?如果可以的话,请您举出具体的例子。23再次感谢您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支持,谢谢合作!参考文献及资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语文学刊》——《从日照语音和方言特征词来看日照方言的文化传承性》《汉藏系语言与汉语方言比较研究》《方言调查》

第5篇:七彩方言读书报告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

我与书的因缘:初中时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就引用过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问过老师之后,知道了此话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奈何初高中经济困乏,无力购书,到了大学之后,学院所规定的百部经典竟然有《人间词话译注》这一本书,就下载了下来,得到之后,通宵达旦,惊之位传世佳作,恰逢课上要求写书评,就把这一本书拿了出来。独创宣言:此文为本人独创。版权信息:人间词话译注/施议对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isbn7-80665-291-4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中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内容概要:《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转载于:七彩方言读书报告)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标准对唐以后的词做了大致的点评。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王国维的“境界说”极其对众词的境界的分析评定

二、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

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

五、近人对词的看法。正文部分:

初读《人间词话》感觉其内容很散乱,就像散落一地的花瓣,然而深读之,才发现,这本书就像散文一样,形散意不散。《人间词话》在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且影响深远。《人间词话》可从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后人学填词的弊端、近人对词的看法等方面去归纳。一、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

词以境界为上,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词的理论核心。王国维说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为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三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其三境界也可用三句充满禅机的话释之,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看自然,所得之物皆为大自然之原景,充满着原生态的美,如早期白居易的《草》,直视自然,道出自然万物之勃勃生机。当人处于这纷乱的社会,被世俗羁绊,就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得之物,自然也蒙上一层阴影,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其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比较,我们就会感觉到境界上的差距,停留在这一层次的诗人词人,他们的人生是困苦的。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境界的诗人词人,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二、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经历和思想,在诗人词人的世界里,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起于唐,盛于宋,词之有北宋,犹如诗之有盛唐。王国维有言:“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词从产生,到发展至顶峰,是一代又一代词人不断超越前人的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纵横词坛的词人层出不穷。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七分酿成了月亮,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代诗仙李白,他的词也别具风格,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飞卿精艳绝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五代。“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北宋成就了词的颠峰时期,词至北宋而大。北宋之词划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派别,豪放派当属苏辛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苏轼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不服老的气魄,辛弃疾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勇之姿,每每读到他们的词句,我的心中都会燃气一片豪放之气。婉约派当属柳永、李清照,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至南宋末年,又出现了两位词人,吴文英(梦窗)和张炎(玉田),为两宋文坛增添了最后一道光辉。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

王国维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又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同忧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诗词的意境的作者感情的外在表现,作诗词要发挥出真情实感,这样所做出来的东西才有感染力。从词的意境来看,第一:“词之为体,要妙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是王国维对诗和词区别的总结。第二:“隔”与“不隔”。王氏以为诗文佳妙之处在于即景生情,写景如在眼前。”隔“与”不隔“各有妙处,就像古代的屏风一样,放上屏风,会给视觉一个缓冲,给人朦胧神秘之感,不放屏风,直入主题,直抒胸臆,情韵自然浮现,浑然天成。从词的用字来看,词最忌用替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才是明智的选择。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拘泥于前人的条条框框,难以打破规则,创造出惊绝天下的文学作品,王国维是这样评价后人学词的:“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近人祖南宋而远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同时白石、龙洲学幼安之作且如此,况他人乎?其实幼安词之佳者,如《摸鱼儿》、《贺新郎.送茂嘉》、《青玉案.元夕》、《祝英台近》等,俊伟幽咽,其他豪放之处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梦窗辈龌龊小生所可语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虽然学词很少有成功,但也不乏一些具有独立风格的词人,我们尚可借鉴。五、近人对词的看法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所关注的始终是人本身,即使是写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双情感的眼睛。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生三境界-悬想、苦索、顿悟,第一种是有追求之心,但却没有方向的痛苦,第二种是有了追求方向,在荆棘之中艰难前行。第三种是跨越重重苦难,终于抵达彼岸。人生三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我们来这人世走一遭,不经历一下那三重境界,这人生又有何意义呢?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将经历悬想、苦索最终达致顿悟。篇2:人间词话读书报告《人间词话》读后感

初读《人间词话》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一首首词作下面一些些注释。感觉完全是凌乱的文字,没有头绪,看着特别晦涩难懂。然而,在耐着性子多读了几遍之后终于发现了这本书就跟散文似的,形散神不散。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果真是大家之作。我最初接触接触到作者王国维的评词是他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未径、上下求索的执著与忍耐。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写词做学问是这样,追求理想目标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在追梦的路上不断的迷茫失望而后又奋斗,反思,锲而不舍,最终达到目标。我们就这样处在上下求索的阶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矛盾者,执着着,也喜悦着,无论有多少困难,只希望我们坚持着,终有一天,乘**浪到达彼岸。作者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很多不免与“意境”一词相关。王国维先生开篇便将“境界”一词作为评词的基准:“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界是词的根本,而“兴趣”、“神韵”则是词的表象。有了意境,“兴趣”“神韵”便自然而然显现出来。无意境之词,纵然辞藻华丽,也不过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实对于各种文学体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样才能久远,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比如用境界来分析第六十四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先从“境界说”来解读这首词,境界可谓是小境界了。至于境界的有我、无我。倒是有些难辨。从意象上说,整首词是静中得之的。词人的情绪一直是积蓄不发、未以动态的爆发。但是从物著我之色彩来说,应该说全词处处沾染着作者的色彩。王国维先生谓之深得唐人绝句妙境。那么何为“绝句妙境”?绝句妙境在于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而又不失全篇格调。此词前三句对仗工整,意象组配可与律诗媲美,虽然最后两句没有对仗,但是这恰是词中体现绝句妙境的地方,因为这首词一改其他词全篇堆叠,营造气氛却不肯点破,最后一句一语中的:漂泊天涯的断肠之痛。可以说妙境就在于其独具格律之中不失词之体式,这一特点正和律诗一样,律诗讲究对仗严谨,但不呆板乏味,正好能在章句之间抒发情致。而我感悟最深的是,这本关于词的赏析的书绝不仅仅是在评判诗词,更多的时候,王国维实在给读者讲述一种生活的意义和态度。从书的本身形式上看,这本书对自己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本书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平静的感觉。书中诗词包罗万象,喜怒哀乐常在,评词语言之细腻耐读,耐心品味这些,会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开拓,在对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琐碎或重要的事情,都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或者说,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会更成熟。也可以说,这就是一本好书能带给读者最大的益处吧。经历一些事情,读一些好书,我们都会增长许多见识,增长许多智慧,《人间词话》带给我的,远远超于这些。每一次细心的翻阅,都给人带来享受精彩绝伦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以及思想的启迪灵魂的碰撞。断章零语,却都是绝妙的好文章,对自己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篇3: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读书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姓名黄智奎学号1011021103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10对外汉语班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日期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摘要】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

【正文】

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形成,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社会、历史、地理大牛股,比如社会分化、人口迁徙、环境封

闭、山川阻隔而导致交流不畅;内部因素主要是语音、语汇、语法诸方面再个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外族语言的接触等造成各具特色的方言。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东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在地理环境上,广袤的东北大地,交流沟通的直接无碍,形成独特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根据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东北方言属于“官话”,即北方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不难看出,东北方言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二、赵本山小品语言中的方言色彩

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1、关于热词“忽悠”---2002年央视春晚,小品《卖车》经典台词:忽悠,接着忽悠。在2001央视春晚上,赵本山就在小品《卖拐》中连蒙带骗地这么一“忽悠”,就把拐卖给了双腿健全的范伟,看的全国观众前仰后合。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推出了《卖车》《功夫》等一系列“忽悠”小品。通过小品隐约可以感到“忽悠”不是个好词,但是人们还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忽悠”是个东北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上注明了它的原义:晃动。例如:旗杆被风吹得直晃悠。从赵本山的小品中,广大群众了解到了这个东北方言“忽悠”,但是后来经过现实人们的传播和广泛引用,又给它附上了新的涵义。东北人常说的“忽悠”意思是:给人摆迷魂阵,使人神魂颠倒,忽忽悠悠的。在赵本山的小品表演中的引用,再加上后来新闻报道媒体的使用,这些形

形色色的“忽悠”,就附加上甚至改变为“欺骗、蒙人”的意思了。原本上“忽悠”是个中性词,可是人们偏爱把它当作贬义词来使用,以下是几例:

(1)少拿“喝油漆”忽悠消费者(《中国妇女报》2005年7月19日)

(2)“忽悠”退休老干部普通邮册被吹成具有收藏价值(《都市消费报》2005年8月4日)

2、关于“拔凉”---2003年央视春晚,小品《心病》

经典台词:我的心哪,拔凉拔凉地。“拔凉”是个典型的东北方言词,意思是:心凉了,失望了。这是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在这个小品的使用中,贴切生动的表现了范伟当时的心态。小品《心病》中关于这个词的经典台词经过赵本山那么一“整”,很快就风靡全中国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伤心失望的事情时,“整”出这么一句来,很有自嘲幽默的味道。以下是几个例子:

(1)一说到期中考试,我的心就拔凉拔凉的;(2)一条让心拔凉拔凉的新闻。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农民演员赵本山长期生活在东北乡村,对东北方言幽默、诙谐的特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引用东北方言信手拈来。它的作品在展现小品语言的生活化特征之外,很好的宣传了东北方言。毫无疑问,喜剧笑星赵本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国人最多笑声和掌声的小品演员,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卓别林”。他的喜剧小品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生活色彩更绚烂,乡土气息更浓郁。在喜剧小品中运用方言词语,更显示了小品语言生活化的特色,使其充满了民间的、平民的、言语交际的人情味儿。如在《拜年》中,养鳖老汉老蔫以为范乡长下台了,直言不讳地发问:“下来了?因为啥呀,腐败啊!”;还有像“你别整三岁小孩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卖车》;“心拔凉拔凉地”(《心病》),“整、啥、拔凉”这些在东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反映了日常口语的特点,很有生活味儿。逼真的语言氛围给小品染上了十分浓厚的生活化色彩,人们觉得它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东北民间生活中真实语言的呈现,是东北真正的本土性的东西。三、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东北味儿

东北方言与北京话关系密切,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之一,但是它在听

感上又与北京话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京片子”是一听便知,而东北味儿也绝逃不过北方人的耳朵。东北话中的这个“味儿”,主要是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有时也指听着好笑的辅音、元音和词的特殊用法等。从语音上,东北话古精组字和古知庄章组字一般不分,也就是平翘舌不分。北京话[pphmf]逢[o]韵的字,东北话都读e[]。如果看过赵本山的小品《今天、明天、后天》,一定对那个“秋波”印象深刻。从词汇上,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差不太多,不过东北方言有些自己特有的词儿,是北京人不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