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及图片_第1页
常用中药及图片_第2页
常用中药及图片_第3页
常用中药及图片_第4页
常用中药及图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常用中药及图片第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用法用量】9~15g。第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金银花【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味】甘,寒。【归经】归肺、心、胃经。第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法用量】6~15g。第1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蒲公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第1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第1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苍耳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全草亦可入药。【炮制】

苍耳子:除去杂质。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性味】辛、苦,温;有毒。【归经】归肺经。第1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苍耳草: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用法用量】苍耳子3~9g;苍耳草1~2两。【备注】

苍耳蠹(dù)虫为寄生于苍耳草茎中髓部的一种小虫。外用治疔疮。取苍耳蠹虫浸麻油中,用时取出虫2~3条,捣烂外敷。第2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狗尾巴草【来源】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的全草,花穗、根和种子亦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第2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狗尾巴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目赤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3]

1、《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2、《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3、《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4、《陆川本草》:去湿,消肿。治黄水疮。5、《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第2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牵牛花(牵牛子)【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炮制】

牵牛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归肺、肾、大肠经。第2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用法用量】3~6g。【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第2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鹅不食草【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炮制】除去杂质,切段,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肝经。第3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第3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鸭舌草【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第3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3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第4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鬼针草【来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第4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第5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应用】①治疗阑尾炎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1剂。治疗35例(并发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0剂,半数以上1~3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1~3日退热,最长1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第5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②治宁小儿腹泻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1~5岁洗脚心,5~15岁冼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民间有熏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第5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覆盆子(乌泡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性味】甘、酸,温。【归经】归肾、膀胱经。第5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用法用量】6~12g。第5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蛇莓【来源】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甘、酸,寒。有小毒。第5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0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1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2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3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4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亦可试治癌症。并可用于杀灭孑孓、蝇蛆。第65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鸭跖草【来源】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晒干。【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性味】甘、淡,寒。【归经】归肺、胃、小肠经。第66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7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8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69页,讲稿共76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用法用量】15~30g;鲜品60~90g。外用适量。第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