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_第1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_第2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_第3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_第4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烧伤休克期液体(yètǐ)复苏林新聪第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对烧伤休克(xiūkè)期补液(量)的认识第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chéngfèn)外渗,血细胞的破坏,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点: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jiǎnshǎo)(慢性、持续)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心排量减少

组织缺血缺氧

器官功能障碍。第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上述病理过程一般持续48h,伤后48h常称“休克期”。(大面积>48h,中、小面积<48h)补充循环血量,有效液体复苏,是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最重要的基本(jīběn)措施。

第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休克期补液的基本(jīběn)原则:

烧伤后体液丧失量与BSA和W成正比。

丢失(diūsī)的液体类似血浆,应补充血浆、电解质和水。胶、晶总量2ml/kg/1%,胶:晶=1:1。

伤后体液立即丧失,6~8h达高峰,伤后第一个8h应输给第一个24h预算量的一半。

主要根据尿量进行输液监控。

为防过量,第一个24h最大输液量为10%W。

TBSA>50%,按50%计算,总量<10000ml。

第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评价:TBSA<50%的伤员可平稳度过休克期大面积伤员输液量明显(míngxiǎn)不足--超低补液,面积越大不足越明显。TBSA>50%伤员大多因补液量不足,死于休克及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第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1958年,上海瑞金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抢救钢铁工人邱财康(TBSA82%,三度23),创造了奇迹。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休克(xiūkè)期补液量在Evans公式的基础上改良--不设上限,胶:晶=1:1。此后世界上出现的诸多输液公式皆不设上限,为成功抢救TBSA>50%的伤员奠定基础。第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总结(zǒngjié)、统计600例无呼吸道烧伤或其他并发症,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员的补液情况后,1965年提出国内第一个胶、晶型补液公式。第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内容(nèiróng):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成人:1.5ml/kg/1%BSA,婴幼儿:2mlkg/1%BSA,儿童:常用1.75mlkg/1%BSA。胶:晶=1:1、1:2或视情而定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成人:2000-2500ml/kg/day儿童:70-100ml/kg/day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píngjūn)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第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伤后第二个24h

胶、晶体:第一个24h输入的胶、晶体量1/2(平稳度过的实际需要量,不是公式预算量)。

生理需要量:同上。

提出血容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即:主要指标(zhǐbiāo):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环。参考指标:BP、CVP、Hct、电解质和生化。

第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实践证明:

●传统的复苏补液方法能使多数烧伤病人度过休克期。

●直接因休克死亡的病人数大量减少,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jīchǔ)。

●是烧伤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第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传统复苏输液的主导思想:低限过渡--保守。担心输液过量,诱发肺、脑水肿和心衰。●临床发现85%伤员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休克期,遗有稳性低灌流损害和酸中毒。●高动力(dònglì)复苏伤员的DO2、VO2、CI、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优于对照组。●应用有创监测行高动力复苏,科学、可行。第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反对者认为:休克补液的基本目的是纠正(jiūzhèng)组织缺血、缺氧。“超高动力复苏”补液,势必导致组织大量积液,增宽氧的弥散距离,降低细胞的氧利用度。不但达不到抗休克目的,反而加重组织缺氧和脏器功能障碍。第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支持者提供的报告提示:良好疗效未能重复,前瞻性对比研究未显示优越性,输液量多,组织(zǔzhī)水肿,创面加深,感染加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反而增高,特别是“腹腔间隙综合征”明显增多。第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80-90年代,304医院应用Swan-Ganz导管和CO2张力计,监测、指导休克期补液后发现:传统公式输液量太小,不能满足灌流需要,尿量30-50ml/h太少,需提高至80-100100100ml/h。现行补液方法可使伤员度过休克期,但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遗有隐性低灌流、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烧伤(shāoshāng)面积大、深度多、并吸入性损伤的伤员更甚,需要改良。第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流动力学正常(zhèngcháng)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统计、回归。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伤后第一个24h:晶、胶体各:0.9ml/kg/1%BSA,晶:胶=1:1水份(shuǐfèn):5%GS3000-3500ml。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0.5-1h内,‘静注’液体1500-3000ml,

3-4h内,输入计划量的30%,

8h内,输入计划量的60%。第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伤后第二个24h:晶、胶体(jiāotǐ)各:0.7ml/kg/1%BSA晶:胶=1:1水份:5%GS3000ml。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认为复苏满意的指标(zhǐbiāo)是:第一个24h总入量达2.6-3.0ml/kg/1%BSA意识清楚,不烦燥,口渴明显减轻,消化道症改善(恶心、呕吐、腹胀、出血)P:100-110次/min,R:20-24次/minBP:正常,尿量:80-100ml/hHb:<=150g/L,Hct:<=0.5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足,应达三个目的:●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使组织(zǔzhī)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正常。●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损伤。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烧伤早期复苏补液的基本问题尚未完全(wánquán)解决。对重危烧伤休克期复苏输多少液体?输什么?怎么输?输液靶点—endpoint?--指标体系?特别对“量”和endpoint争议多,尚待完善。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休克期液体复苏主张:

早--伤后立即开始,尽可能早。

快—尽可能快地恢复血供—静注。

足—液体量要足。

调个性化

依据(yījù)“终极目标”(endpoint)输液

强调综合措施。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zhōngzhǐ)细胞死亡。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wěnluàn),避免过高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指标体系):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前负荷指标●压力—CVP、PAWP●右心室射血分数>=120ml/m2●降主动脉血流(食管(shíguǎn)超声测量)●脉博图型分析—反映心博量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后负荷指标●血压●血管张力(脉博图型分析(fēnxī))●心排出量●食管超声测量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心率●最佳心率60-100次/min<120次/min●心率变率:下降,预后(yùhòu)差●冠脉灌注压>60mmHg●心率、压力乘积:预计心肌需氧量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微循环监测●全身灌注(guànzhù)目标--

氧供DO2=CI*13.4*Hb*SaO2

氧耗VO2=CI*13.4*Hb*(SaO2-SmVO2)

BD轻(2-5)、中(-2--14)、重(>-15)

血乳酸、剩余碱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局部灌注目标--

胃张力计检测Phi—胃粘膜组织PH值

测量舌下组织PCO2(意义同乳酸(rǔsuān))

直接观察舌下组织微循环

线粒体功能

第三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终极目标”复苏,是一个科学概念,适用各类休克,已取得较佳效果。●终极目标如何认定?科学性、疗效,待验证(yànzhèng)。技术、设备,待更新。●临床实际应用,有一定难度,待完善。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强调综合治疗,提高(tígāo)休克复苏质量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无论是严重烧伤本身或烧伤休克,机体病理(病生、病解)改变,都是全身性的。早期休克防、治,“补液”是重要措施,但对严重烧伤伤员除补液外,还应着眼于预防和减轻脏器功能损害,强调综合(zōnghé)治疗。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提高补液抗休克水平☆

休克期综合抗休克措施●碱性药物、利尿剂的应用(yìngyòng)●维持呼吸功能、改善心功能●山茛菪碱、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镇静剂、激素●抗生素的应用●早期喂养。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提高(tígāo)补液抗休克水平

补液是抗低血容量休克的关键措施。烧伤休克期补液,补多少?补什么?怎么补?总的原则:

●因‘需’定量,因人而异(yīnrénéryì),强调个性化。●公式预算量为基础,按需补给,适时调整。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补多少?第一个24h

成人:胶晶体:1.75ml/kg/1%BSA水分(shuǐfèn):3000ml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

儿童:胶晶体:2.0ml/kg/1%BSA水分:100-150ml/kg(年龄)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第二个24h

成人:胶晶体:1.5ml/kg/1%BSA水分:3000ml胶:晶=1∶1-1∶2(面积、深度(shēndù)、病情)

儿童:胶晶体:1.0-1.5ml/kg/1%BSA水分:100-150ml/kg(年龄)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怎么补?

过去认为,伤后6-8h为渗出高峰(gāofēng),故应在伤后8h内输入预算胶晶量的一半。目前证实,渗出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伤后0.5-2h,因此入院后即应尽快输液,在伤后3-4h内输入胶晶总量的30%,伤后8h输人总量的60-65%可能更符合实际需要。水分平均输给。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对伤后进院时未发生休克或尚处“代偿性休克”的伤员应估算“巳丢失量”,并尽快补足。巳发生“失代偿性休克”的伤员,由于体液分布失控--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或丧失,微循环障碍(zhàngài)(损害)程度不同(甚至麻痹),对补液的要求“无章可循”,应根据输液反应和监测指标,适时调整输液计划。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体会:

进院后应在保障心、肺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补足伤后丢失的血容量。

找到每小时“进出量”的“平衡点”,稳定补给。

强调床边监护,及时调整输液的质和量。

强调个性化和综合措施。

现行监测指标(zhǐbiāo)综合评估血容量,基本可行。

第四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补什么?(胶、晶、水)●胶体:血浆、白旦白、全血和代血浆。改善因血浆成分外渗所致的低胶体渗透压,有效维持血浆容量。常用胶体:血浆:渗出的主要成分,适量补充是理想的,新鲜血浆来源困难(kùnnɑn),冻干血浆禁用不利长时间保存和运输传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血行传播疾病。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白蛋白:

维持胶体渗透压主要物质(wùzhì)。

渗出液中含量相当血浆白蛋白浓度的90%

适量补充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

稀释成6%或不稀释输入。浓度高于血浆有利于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

价格昂贵、传播疾病。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全血:

严重烧伤后不仅血浆成分丢失,血细胞也大量破坏,不利氧输送,特别是三度面积大的伤员。

伤后早期有血液浓缩的问题,不宜输血。

开始复苏时宜尽快输人电解质、水分及血浆等胶体。

伤后6-8h血浓缩减轻后再输全血。输血量约占全天(quántiān)总输液量的10%左右。

全血库存时间不宜超过2w,避免细胞碎片对微循环的不利影响和加重高钾血症。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血浆代用品:临床常用多糖和旦白质类水溶液。三类产品:

右旋醣酐(葡聚糖):最常用的血浆扩容(kuòrónɡ)剂。高分子:平均分子量10万以上,中分子:平均分子量7万,可维持容量6-12h。低分子:平均分子量2-4万,可维持容量3-4h。小分子:平均分子量1万。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剂型:6%中、低分子(NS或5%GS)溶液(róngyè)。用量:成人<2000ml/day,儿童<20ml/kg/day。不良反应:封闭网状内皮--免疫抑制(大分子),过敏,肾损害,出血倾向-血液稀释、带负电荷,影响血型鉴定(包裹RBC,封闭抗原位点)等。容量效力:1.45,低分子较中分子好。有效扩容时间:中分子较低分子长。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羟乙基淀粉(diànfěn)(玉米,多糖):

▲706代血浆—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过射液。

△分子量与白旦白相似,扩容。

△大分子物质,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免疫抑制。△用量1000ml/day,不宜过大。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贺斯(HAES-德国)--羟乙基淀粉生理盐水(shēnglǐyánshuǐ)溶液。△平均分子量:200000D(13000-780000D),△渗透压:308mosm/L,PH:3.5-6.0(酸性),△Na+:154mmol/L,Cl:154mmol/L(高氯),△70000D的贺斯是维持血容量的有效成分。△肾阈70000D,高分子成份经淀粉酶降解后肾排出。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剂型:6%,容量效力:1,有效扩容时间:4~8h。10%,容量效力:1.45,扩容时间:4~8h。△不良反应:体内蓄积明显(组织水肿)。危重,免疫、内脏(nèizàng)、心肺功能损害严重者,慎用。△用量:6%,2500ml/day或33ml/kg/day10%,1500ml/day或20ml/kg/day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明胶(mínɡjiāo)(类)--蛋白质▲血定安:改良液体明胶—佳乐施(Gelofusing)、德国△成分:4%琥珀酰明胶生理盐水。△平均分子量:30000D,胶冻点:<3`C、带负电荷△渗透压:275mosm/L,PH:7.4+-0.3(与血浆相似),Na+:154mmol/L,Cl:120mmol/L(与血浆相),△容量效力:1,有效容量维持时间2h,静注后95%经肾排出。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用量:1000-3000ml/day△评价:能较好维持血容量,相容性好。蓄积少(无),对器官无毒性,安全。不影响凝血功能,不传播疾病(jíbìng)。是一种较好的血浆代用品。第五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菲克雪浓--“中国海脉素”,合资、武汉。

△成份:每1000ml含明胶多肽50g(5%),含氮量8g/L,Na+:145mmol/L,Cl-:145mmol/L(高氯),K+:5.1mmolL,Ca++:6.25mmol/L(高钙),

△平均(píngjūn)分子量35000D(27500-39500D)

△带负电荷,胶凝点<3℃(加热不宜>37℃)

△渗透压:310mosm/L,PH:7.3±0.3,

△静注后90%以原形经肾排出,

△容量效力:1,有效容量维持时间2-3h,

△用量:2000ml/day(理论上无限量)。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血代:(海脉素--Haemaccel),德国Hoechst公司△浓度:3.5%(较低),含氮量:6.3g/L,△离子浓度、理化特性、代谢特点、应用同菲克雪浓,△容量(róngliàng)效力:0.67,扩容效力较低。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晶体(电解质)溶液:主要指以含Na+为主的电解质溶,用以补充细胞外液。烧伤后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强,输入的电解质液大部(dàbù)渗出,仅1/4能保留在血管内发挥血浆容量的作用。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常用的电解质溶液:▲生理盐水(shēnglǐyánshuǐ)△等渗氯化钠(0.9%)溶液,常用。△不生理,大量使用易致高氯酸中毒。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乳酸钠林格氏液△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电解质液。△含:Na+:130mmol/L,Cl-:109mmol/L,乳酸根:28mmol/L,k+:5mmol/L,PH:7.4Na+浓度(nóngdù)低于血浆(低渗),△

输1升乳酸钠林格氏液约同时输水100ml。△

乳酸根肝内代谢为-HCO3,加重肝负担。第五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平衡液△含碳酸氢钠、醋酸钠、枸橼酸钠△9%NS:1.25%NaCO3=2:1配制的含碳酸氢钠的平衡液,电解质含量(hánliàng)苻合生理,含纠酸的碳酸氢根,△用量大,配制麻烦。第五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水分(shuǐfèn):常用△5%GS(等渗)、10%GS(高渗)△休克期应激,血糖升高,宜输5%GS。第五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休克期综合(zōnghé)抗休克措施☆碱性药物的应用(yìngyòng)常用5%NaCO3。作用:纠酸、碱化尿液、补钠。第五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大面积烧伤后组织灌流(ɡuànliú)不良,乏氧代谢、乳酸积骤--“代酸”。“代酸”并高钠血症时纠酸宜用THAM—7.28%三羟甲基氨基甲烷,2~3ml/kg+5%GS一倍稀释后ivgtt。

优点:作用强,不但可对抗细胞外酸中毒,可透过细胞膜对抗细胞内酸中毒。缺点:降低血压和呼吸抑制。

第五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碱化尿液严重烧伤、毁损伤后并血红、肌红蛋白尿,易在肾小管内沉积(chénjī)或阻塞,保护肾功能。第六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补钠。

▲伤后常因:

细胞外液钠离子细胞内转移—钠泵功能损伤变性

胶原对钠离子的特殊亲和力

血液稀释(xīshì)(补水过多、回收)—肺、脑水肿。

血钠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关键电解质

血浆渗透压=1.86*血钠+血糖/18+尿素氮/2.8

正常值:280-320mosm/L或285±7.0mosm/L第六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用法、用量:视情酌定△

通常稀释成1.25%等渗碱性液,慢输△

严重“代酸”、碱化尿液,宜快输△

应用Parkland公式抗休克时,为减轻水负荷,国内建议以5%NaCO3代替(dàitì)部份平衡液。第六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方法:计算总钠量(mmol)=BSA×W×4×0.15(每ml平衡液含Na+0.15mmol,每ml乳林格含Na+0.13mmol)总钠量的1/3输5%NaCO3(每ml5%NaCO3含Na+0.6mmol)▲

评价:有效(yǒuxiào)复苏(中小面积),补液量减约25%。警惕高钠,低钾、碱中毒,低钙。第六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利尿剂的应用在血容量基本(jīběn)补足的前提下,为保护肾功能,常用溶质利尿剂—甘露醇。甘露醇不受抗利尿激素的影响,可扩张肾入球动脉,增加肾血流。不透过细胞膜,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出快(2h、75%),利尿明显。第六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在血容量基本补足的前提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常用利尿剂。大面积烧伤渗出时间长,补液量多,组织水肿重,氧弥散距离大,脏器缺氧,功能障碍—不争的事实。目前强调(qiángdiào)休克期“快速、大量”补液,更应注意“逾量、超容”危害—心衰、肺、脑水肿--适时脱水。第六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甘露醇尚可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sǔnshāng)。用法:

△20%甘露醇125-250ml/次(0.5-1.0g/kg/次)、ivgtt、30min完成,2-4次/day。

△急:20%甘露醇250ml+速尿20-40mg,快。

△血容量巳补足,管道通畅时仍少尿—肾功不全。

△单用甘露醇效不显时可改用速尿(20-100mg/次)或利尿酸钠(25-50mg/次),或20%甘露醇250ml+速尿20-100mg,快滴冲击。第六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20%甘露醇125ml+NS或5%GS375ml(或500ml)、ivgtt,2-4次/day或持续慢滴维持,既可长时间缓慢利尿(lìniào)(伴血红、肌红旦白尿时更需),又可避免快速利尿导致的再次血容量不足。

△需缓慢利尿时还可选用“利尿合剂”:10%GS500ml+氨茶碱0.25g+咖啡因0.5g+Vitc3g+普鲁卡因1.0g,ivgtt。对末梢循环“紧张”的伤员效果较好。

第六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切忌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脱水剂,切忌在血容量不足少尿情况下,靠利尿剂维持尿量。--饮鸩止渴。给逾量、超容伤员利尿时,宜用速尿和利尿酸钠,不宜快速滴注甘露醇,因可快速扩容,加重心脏负担(fùdān),诱发心衰。大量、快速利尿时注意低钾。第六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维持呼吸功能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的伤员,在持续吸氧的情况下,应密切(mìqiè)观察呼吸改变。 为防止上呼吸道梗阻,早期可行气管内插管或预防性气管切开。伴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加重,PaO2<60mmhg,PaCO2>50mmhg时,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第六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大面积、特大面积烧伤员,常同时有头面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应密切注意呼吸道问题。重视无头面部烧伤的“吸入性损伤”的诊断(烟雾吸入伤—气道化学烧伤)。放宽气管(qìguǎn)内插管和“气切”指征。有人建议:BSA>80%伤员,不管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休克期均常规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认为:复苏效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第七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氧自由基是氧代谢的“副产品”,是氧气还原成水的中间产物,有高度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主要包括:单线(dānxiàn)态氧(1O2)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第七十一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烧、创伤后氧自由基过量产生的主要机制:

黄嘌呤-次黄嘌呤系统

补体-吞噬细胞系统激活,呼吸爆发,耗氧增加,自由基产量增加。

缺氧时ATP减少,Ca++内流,线粒体酶失调,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子还原四价氧,自由基增多。

烧创伤后应激激素,特别是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自身代谢(dàixiè)过程产生自由基。第七十二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自由基主要通过使细胞生物膜脂质过氧化(通透性、脆性、流动性),对膜上各种酶、胞内结构蛋白、功能(gōngnéng)蛋白和核酸的直接攻击,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烧、创伤后(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本质是氧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来源主要途径是黄嘌呤-次黄嘌呤系统。第七十三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催化次黄嘌呤代谢生成氧自由基的限速酶—黄嘌呤氧化酶,由组织中黄嘌呤脱氢酶在Ca++依赖旦白酶催化下转化生成,这一转化为不可逆过程。不同组织对再灌注损伤敏感性(催化速度、自由基产量)有极大差异(chāyì),肠道粘膜、心肌组织对再灌注损伤尤为敏感。

第七十四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对氧自由基损伤的防治应抓三个环节

病因(bìngyīn)治疗:创伤后休克、局部缺血-再灌注、坏死组织存留、感染,是氧自由基产生的强力诱因。相应措施是预防和减轻自由基损伤的重要手段。

药物预防:钙拮抗剂、铁络合剂和别嘌呤醇可阻断氧自由基生成的不同环节。

第七十五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钙拮抗剂和氧自由基在细胞损害中相互促进。氧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胞膜对Ca++通透性增强,Ca++内流又激活磷脂酶,促进氧自由基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恶性循环。钙拮抗剂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常用钙拮抗剂有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已被证明对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yīdìng)临床实用价值。第七十六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铁络合剂“去铁敏”被证明能有效抑制铁催化(cuīhuà)产生OH.的反应。同时抑制依赖铁、铜催化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由此引起的损伤。△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底物的竞争性抑制物,可以阻断缺血再灌注时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的氧自由基产生。第七十七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氧自由剂清除剂: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酶类清除剂:超氧化物(chāoyǎnɡhuàwù)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因分子量较大,不易进入细胞内,对抗作用常不完全甚至无效。第七十八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

非酶类氧自由剂清除剂:维生素类化合物(VitC、E、A、B12)细胞色素C,谷胱甘肽—阿拓莫兰甘露醇,1,6二磷酸果糖△

抗氧化作用(zuòyòng)的中药制剂有:小红参醌、人参皂甙、丹参、川弓嗪、三七总皂甙、β--胡萝卜素等,第七十九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有○维生素C:直接(zhíjiē)与OH.作用,代谢成草酸排出。用法:VitC3g+5%-10%GS(5%GNS)500ml,ivgtt,10-15g/day,开始补液即给。○甘露醇:OH.清除剂,可防止胞膜过氧化用法:20%甘露醇125ml+5%GS500ml,ivgtt,2-4次/day、持续慢滴。

第八十页,共八十七页。编辑课件○1,6二磷酸果糖: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PM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