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教材基础练专题八
文言文抓分训练《论语》十二章伯牙鼓琴第35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生气,恼怒(2)迷惑,疑惑(3)越过法度(4)合乎正义,指正当的手段(5)河流(6)往、离去(7)改变(8)坚定(9)恳切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10)泛指多次(11)冷水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2)说悦愉快(13)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通假字(12)不亦说乎“
”同“
”,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4)替,给担任,充当(15)了解知道,懂得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6)每天(17)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以……为快乐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19)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采分点:“故”“新”“可以”)(20)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采分点:“日”“三省”“忠”“信”)(21)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采分点:“堪”、两个“其”)(2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采分点:“义”“于”)6重点句子翻译(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文言文抓分训练7理解鉴赏文本(23)迁移教材“思考探究”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你谈谈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的体会。(24)迁移教参“问题探究”[2022重庆万盛经开区期末]结合《<论语>十二章》内容,完成对话。小语: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再读《论语》了。小双:我认为今天学习它,仍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7.(23)读了这章,我明白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一味空想而不去踏踏实实学习和钻研,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作答时,在理解此章内容的基础上谈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收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4)①《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书中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内容,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②《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论语》的现实意义。《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本典籍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阐述今天阅读《论语》的意义时,从《论语》内容和地位两方面入手分析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弹(2)心志,情志(3)好啊(4)高大的样子像(5)形容极短的时间(6)水流大而急的样子(7)断(8)值得再,又第二篇伯牙鼓琴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9)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采分点:“鼓”)(10)琴弹得好啊,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采分点:“善哉”“巍巍”)(11)琴弹得好啊,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采分点:“善哉”“汤汤”)(12)伯牙毁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采分点:“绝”)(13)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采分点:“以为”“足”)2重点句子翻译(9)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10)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1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4)A文章通过详写锺子期的善听,表现伯牙善鼓琴,故A项理解有误。3理解鉴赏文本(14)[2022新泰期末]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描写伯牙善鼓琴为主,详写伯牙的鼓琴技艺之高超,略写锺子期善听。B.文章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描写音乐的壮美,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前因后果的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C.文章将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事物,画面感很强。D.文章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5)这一行为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决心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即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据此可知,伯牙这一行为,表现出其失去知音后的痛苦和决绝态度,同时也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3.(15)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的?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6)锺子期是真正能听懂伯牙琴声的人,是真正理解伯牙志向的人;锺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真正的知音就是像他们这样能彼此理解、心意相通的人。(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评论“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则评论“汤汤乎若流水”。由此可见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琴声,懂得伯牙志向。而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间再无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真正的知音就是像他们这样能彼此理解、心意相通的人。3.(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广为传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陋室铭爱莲说第36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神异(2)博学的人(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调弄(5)指弦乐器指管乐器(6)指官府文书第三篇陋室铭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7)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8)形体、躯体2古今异义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9)出名,有名(10)使……绿了(11)使……染上青色3词类活用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2)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采分点:“斯”“馨”)(13)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采分点:“上”“青”)(14)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采分点:“鸿儒”“白丁”)(15)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采分点:“乱”“劳”)(16)有什么简陋的呢?(注意:“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4重点句子翻译(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6)何陋之有?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7)①交往人物②日常生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作答本题,可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是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由此可知,该句写的是作者交往的对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意思是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由此可知,该句写的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据此考生参考思维导图中已给出的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即可。5理解鉴赏文本(17)[2021吉林中考]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①②处填写相应内容。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8)①引用孔子的话,更具雄辩的力量;②既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又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表明陋室因此而不简陋。(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品味文言文重要语句。“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更具雄辩的力量,具有说服力。同时,“何陋之有”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另一方面巧妙照应开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陋室因君子居之而不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8)迁移教材“思考探究”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用意?试联系内容具体分析。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19)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回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题干要求考生找出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作答时,考生要先分别找出有关二人生活态度的句子。《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主人居陋室而不感其陋,反而怡然自得;【链接材料】中“回也不改其乐”写出了颜回虽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由此分析可知,二人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文章相关拓展(19)[2021吉林中考]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多(2)只(3)沾染(污秽)
(4)洗水波艳丽(5)耸立的样子(6)亲近而不庄重(7)更加(8)少第四篇爱莲说
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9)竖立(10)应当
2古今异义(9)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栽种(10)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合适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1)远闻从远处
3一词多义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远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2)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4词类活用(12)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
枝: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3)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采分点:“独”“染”“濯”“涟”“妖”)(14)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采分点:“远”“植”“亵玩”)(15)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采分点:“爱”)
5重点句子翻译(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文言文抓分训练
6理解鉴赏文本(16)迁移教材“思考探究”[2022广东一模]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备哪些美好品质。(17)请从重音或语气等角度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18)小语学完《爱莲说》后,联想到文中有一句话与古贤屈原的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意思相近,你知道是哪句话吗?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16)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本文中的“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君子的形象,因此考生结合写“莲”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由“出淤泥而不染”可概括出“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由“濯清涟而不妖”可概括出“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概括出“正直不苟,豁达大度”。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7)示例一:“宜”“众”应重读,因为这两个字写出世上追名逐利、爱慕富贵的人很多,重读可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示例二:朗读时要读出讽刺的语气,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表达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解析】本题依托朗读设计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时,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来设计重音或语气。作者以牡丹象征富贵者,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达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因此,在朗读时,应重读“宜”“众”,以突出强调作者的态度;另外可以读出讽刺的语气,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鄙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8)这句话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通过写莲身处污浊环境而不被沾染的高洁,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7.(19)示例:面对王逵的酷悍,无人敢与他相争,而周敦颐却独自与其论辩,他宁可不做官,也不杀人以取悦上级。他的正直、高洁与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相吻合。(若结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探究。作答时,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链接材料内容结合链接材料中周敦颐的言行,分析其形象将周敦颐与莲的形象进行对比探究,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有个囚犯依照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治囚犯于死地。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人们都不敢和他相争,唯独周敦颐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来取悦上级,我不做。”王逵有所觉悟,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7文章相关拓展(19)周敦颐酷爱雅致端庄的莲花,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他本人不就是一朵莲吗?请你结合链接材料,说说周敦颐和莲的相似之处。【链接材料】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周敦颐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第37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书信(2)四季完备,齐备(3)天明,天刚亮(4)纷乱(5)争相,争着(6)实在(7)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第五篇答谢中书书1重点实词
(1)答谢中书书(2)四时俱备四时备(3)晓雾将歇 (4)猿鸟乱鸣 (5)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8)消散(9)坠落
2古今异义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0)辉映
3词类活用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采分点:“入”“见”)(12)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采分点:“四时”“俱”“备”)(1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采分点:“歇”“乱”“颓”“竞”)(14)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采分点:“与”“奇”)
4重点句子翻译(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5)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搭配之美;③晨昏变幻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16)①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句的理解。作答时,结合句意分析句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结尾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谢灵运的钦羡,也有对无人欣赏山水的惋惜,同时含有自许之情与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7)作者在写景时,抓住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5理解鉴赏文本(15)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本文“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16)迁移教材“思考探究”结尾处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请你结合全文,思考并解答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1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是如何通过写景表达情感的?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18)示例一:两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和《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孤峰入汉”,都写出了山之高峻。示例二:两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答谢中书书》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与自得之情。《与施从事书》借描写故鄣县附近山中美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6文章相关拓展(18)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施从事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表现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③被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①干:触。②汉:银河,天河。③萝:一种蔓生植物。④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通读两文,理解文意,比较文章的表现手法即可。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川之景,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特点,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孤峰入汉”都写出山的高峻。两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美景,发出“实是欲界之仙都”之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意。《与施从事书》通过写山中美景,描写出山之高峻,水之清澈,鸟之众多,兽之活泼,霜之高洁,草之茂盛,抒发出“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之感,表达出作者对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参考译文】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独立的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高而险的山峰重重叠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内心领会,生出赞美之情。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打算(2)躺着休息,睡觉(3)共同,一起(4)形容水的澄澈(5)大概是(6)清闲的人第六篇记承天寺夜游
1重点实词(1)解衣欲睡
(2)怀民亦未寝
(3)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7)考虑,想到(8)只是(9)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古今异义(7)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今义:想念(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耳朵;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0)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采分点:“户”“欣然”)(1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采分点:“相与”“中庭”)(1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采分点:“空明”“盖”)(1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注意: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3重点句子翻译(10)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言文抓分训练
4理解鉴赏文本(14)苏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15)[2022杭州余杭区期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无处不写“月”,却无一字有“月”。你认为“月”藏在哪个词里?请说说你的理解。我认为“月”藏在“
”里,_______(16)迁移教材“思考探究”文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4)描绘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寺院图,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依然旷达的心境。(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然后分析景物特点,由此概括画面特点。分析作者心境时,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文章内容全面把握。(15)示例一:积水空明作者将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倒影比作藻、荇,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光空明澄澈的美示例二:藻、荇交横藻、荇是月下竹柏的影子,侧面表现出月色的皎洁和月光的柔美示例三:庭下作者在庭下看到如同积水般空明澄澈的月光,含蓄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皎洁(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作答时,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从中选定一个与“月”有关的词语,分析其如何体现了月光的特点即可。(16)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意思对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7)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仍然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旷达乐观、自得其乐的人。在贬官境遇中,文中苏轼能与好友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链接材料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由此可见苏轼的旷达乐观与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苏轼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分析。文章中的苏轼,虽被贬谪却能与好友张怀民悠闲欣赏美好月色,表现出其乐观旷达的形象。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乐享村居生活,戏称病牛为“黑牡丹”,表现出其自得其乐。这样的苏轼是坚守自己精神世界的乐观旷达、自得其乐之人。据此分析即可。【参考译文】【链接材料】我居住在东坡之上,挖池塘种植稻子,有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头牛差点儿病死,兽医看不出它的病因,可是我的妻子看出来了,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办法是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按她说的做果然有效。不要说我谪居之后一直做个老农,我的妻子还懂医牛病啊。说这些,以博你千里之外一笑。
5文章相关拓展(17)[2021郴州中考]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链接材料】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38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及,比得上(2)围(3)得到,获得(4)放弃(5)少(6)归顺,服从(7)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8)巩固
(9)震慑,威慑第七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重点实词(1)地利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必有得天时者矣 (4)委而去之 (5)寡助之至 (6)天下顺之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10)外城(11)护城河(12)兵器
2古今异义(10)七里之郭古义:
今义:姓氏(11)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池塘(12)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
今义:军人...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3)畔叛背叛
3通假字(13)亲戚畔之“————”同“————”,———————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4)有利形势锋利(15)内城城墙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6)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分点:“城”“郭”“环”)(17)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采分点:“域”“以”“固”“威”)(18)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采分点:“畔”“顺”)(19)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采分点:“以”“顺”“畔”)
5重点句子翻译(16)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
6理解鉴赏文本(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鲜明突出地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分别是“天时”“地利”“人和”。C.文章利用打仗的例子,最终目的是让君主们明白应该如何打仗。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21)孟子通过列举战争实例,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
”,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表现了孟子推行“
”的治国主张。(22)迁移教材“思考探究”《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你结合下面句子做具体分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20)C本文的目的是让君主明白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故C项理解有误。(21)人和仁政(22)连用三个否定句形成排比,气势磅礴,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论述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之道,说服力极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答时,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句子内容,从排比的修辞手法角度入手,首先阐述句子的内容,然后结合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分析其论证效果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23)你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请从下面两则材料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则支持这一论断,并说明理由。材料一: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取信于民,以少胜多,战胜强齐。材料二: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灭吴国。意思:————————
选择材料
,理由: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3)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少。一长勺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鲁国凭借取信于民(或得到百姓支持或得民心),战胜比自己强大的齐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理由”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及选择论据。句子意思根据课内积累作答即可。论据要能证明观点,故选择论据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理解论据内容,最后找出与观点对应的论据即可。材料一中齐鲁长勺之战,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可选择材料一作为事例论据,据此分析理由即可。材料二中勾践卧薪尝胆属于个人的努力奋斗,发愤图强,与本文观点不符,故不能作为论据。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田地(2)此,这(3)违背(4)忧困,困惑(5)思虑(6)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7)脸色(8)了解、明白(9)守法度的大臣(10)匹敌、相当第八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11)选拔、任用(12)征验、表现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3)曾增(14)衡横梗塞、不顺(15)拂弼辅佐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6)兴起,指被任用显露、流露(17)狱官贤士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8)使……痛苦(19)使……劳累(20)使……饥饿(21)使……受到震撼使……坚忍(22)犯错误(23)指在国内(24)指在国外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5)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采分点:“苦”“劳”“饿”“空乏”)(26)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采分点:“动”“忍”“曾”)(27)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采分点:“过”“横”“发”“喻”)(28)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采分点:“入”“拂士”“出”)
6重点句子翻译(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文言文抓分训练
7理解鉴赏文本(29)[2022天津一模]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两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B.文中所举人物都出身寒微,但最终都有卓越成就,得出“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C.文章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谈人侧重于从反面论证,论国却侧重于从正面论证。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进,结构紧凑,论证缜密。(30)小组学习研讨时,小语不理解为什么开篇连举六例,而不是只举一两个事例呢?爱思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31)作者是如何从个人方面论证“生于忧患”的?请简要分析。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7.(29)C由“人恒过,然后能改……发于声,而后喻”可知,论人侧重于从正面论证;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论国侧重从反面进行论证。故C项说法有误。(30)作者连续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形成铺排效果,气势磅礴,能够强化“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同时,也表明历史上普通人经过磨难成为大人物的不止一个,“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结论并不只有单例孤证。选取多个例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典范,而且增强了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例证特点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分析作者开篇连举六例的原因;然后结合文章观点和例证的特点具体分析。从例证的数量来看,连用六个事例,运用了铺排的手法,气势强大,从而强化“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从例证本身来看,这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都是为了论证“历经磨难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表明类似的事件有很多,增强了说服力,且为读者提供了典范。(31)先摆事实,列举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历经磨难后才有所作为的例子,并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再分析说理,阐述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个人方面”。文章第一段列举六位人物历经磨难成就事业的例子,并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第二段中从“人恒过”到“而后喻”阐述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考生据此分析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8.(32)“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去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生于忧患”的理解。仔细审题,理解“生于忧患”的意思,即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分析陈胜、吴广起义这一事例如何体现出了“生于忧患”。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知,陈胜、吴广因“苦秦久矣”,且身处失期当斩的绝境中,不得不揭竿而起,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忧患和磨难是促使他们揭竿而起的重要原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文章相关拓展(32)迁移教材“思考探究”
[2020常德中考]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第39练三峡桃花源记第39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完全没有(2)高而险峻的山峰(3)半夜(4)日光,这里指太阳(5)冲上、漫上(6)顺流而下逆流而上(7)宣布,传达(8)急流(9)茂盛(10)天刚放晴(11)肃杀,凄寒(12)接连不断(13)声音悲凉婉转第九篇三峡1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3)自非亭午夜分(4)不见曦月 (5)夏水襄陵 (6)沿溯阻绝 沿溯
(7)或王命急宣(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9)清荣峻茂 (10)每至晴初霜旦 (11)林寒涧肃(12)属引凄异 (13)哀转久绝 ...................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14)正,正值(15)到了(16)即使(17)甚,很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8)阙缺空隙、缺口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9)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20)隔断极高的停止,消失(20)绝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21)在早上(22)飞奔的马(23)清波(24)下霜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5)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采分点:“略无”“阙”)(26)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采分点:“自非”“曦”)(27)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采分点:“虽”“奔”)(28)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采分点:“素湍”“回清”)(29)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采分点:“荣”“良”)(30)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采分点:“晴初”“霜旦”“肃”)
6重点句子翻译(2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文言文抓分训练
7理解鉴赏文本(31)[2022重庆梯城联盟期中]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文言文内容,写一句广告语。(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32)作者是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景描写得趣味无穷的?请从意象选取角度简要分析。(3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34)迁移教材“思考探究”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
7.(31)示例:山高水急三峡奇,四季美景等着你。【解析】本题依托拟写广告语考查对三峡特点的把握。三峡总的特点为狭长山高,气势雄伟。四季之景也各不相同:夏季水势大,流速急,展现奔放美;春冬,水退潭清,展现清幽美;秋季,水枯气寒,展现凄婉美。据此特点拟写广告语即可。(32)作者选取“素湍”“绿潭”“绝”“怪柏”“悬泉”“瀑布”等意象,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态多样、草木茂盛的景象,突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勃勃生机。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无穷趣味。(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应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找出其中选用的意象,即“素湍”“绿潭”“绝”“怪柏”“悬泉”“瀑布”结合这些意象的特点分析其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怎样的景象,突出了三峡春冬季节怎样的特点。(33)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仔细分析歌词的内容。“巴东三峡巫峡长”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考生据此概括即可。(34)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着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象:先写夏水湍急,再写春冬的优美、雅致与秋的凄清哀婉。【解析】本题考查行文思路。作答时,疏通文意,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概括。作者首先写三峡的峡长山高,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然后按照四季水势的涨落情况来安排内容。第二段写三峡夏季水大流急;第三段描绘春冬之景,写三峡的江流泉瀑、水山树草;第四段写秋景,林寒涧肃,借猿啼、渔歌写出萧瑟之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沿着,顺着(2)尽(3)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4)全,都(5)详细(6)全,都(7)隔绝、不通音讯(8)邀请(9)不值得,不必(10)拜访(11)先前的(12)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第十篇桃花源记
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13)新鲜美好(14)交错相通(15)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6)不要说,更不必说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7)要邀邀请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8)当作,作为跟,同(19)舍掉,离开房屋(20)于是,就竟然,居然(21)寻找随即,不久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22)对……感到惊异(23)向前(24)使(容)……通过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5)这里土地平坦空旷,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采分点:“俨然”“属”)(2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采分点:“阡陌交通”“相闻”)(27)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采分点:“黄发”“垂髫”“怡然”)(28)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采分点:“具”“叹惋”)(29)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采分点:“得”“扶”“志”)(30)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采分点:“寻”“遂”“问津”)6重点句子翻译(2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0)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言文抓分训练
7理解鉴赏文本(31)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本文,用来借指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2)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有什么作用?(33)文中描绘的“桃花源”亦真亦幻,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让读者感觉这个地方真实存在的?(34)迁移教材“积累拓展”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7.(31)与世隔绝: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表明位置隐蔽,难被发现;②桃花源人从秦时就开始隐居于此,不知外界朝代更替。幽静美好:①景色幽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桃花源人自给自足,安居乐业;③桃花源人热情地招待渔人,民风淳朴;④桃花源人怡然自乐,自由幸福;⑤桃花源没有战乱,安定和平。(意思对即可)(32)①表明桃花源人不希望外界打扰他们安逸恬淡的生活。②为下文渔人出而复寻,但却“不复得路”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作答时,要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内容上,桃花源人叮嘱渔人,表明不希望外界打扰他们安逸恬淡的生活。结构上,为下文渔人出而复寻却“不复得路”的情节埋下了伏笔。表达效果上,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3)①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过程具体真实;②桃花源内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真实美好,描述恰切不夸张,是人间太平盛世里的情景;③刘子骥与太守两位真实人物再寻桃花源这些情节设计,更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写法的把握。作答本题,考生需要把握文中具有“真实”特点的描写。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这一过程的描写连贯性强,真实具体;“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对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场景的描写平实可信;此外,还有“太守”“南阳刘子骥”两个现实中的人物,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34)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解答时,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借此寄托对社会和政治的美好理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8.(35)①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②和平安宁,没有战乱。(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目要求考生概括陶渊明和老子两人描绘的理想的生活图景的相似点。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的生活图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优美;二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三是民风淳朴,没有战乱。仔细分析链接材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写出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写出了生活和平安宁,没有战乱。考生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百姓都认为自己的饮食甜美,认为自己的衣服漂亮,认为自己的居所安适,认为自己的风俗快乐。毗邻的国家互相可以看见,鸡狗的叫声互相可以听见,而百姓直到老死,都互相不往来。
8文章相关拓展(35)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先秦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小石潭记北冥有鱼第40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静止不动的样子(2)忽然(3)轻快迅疾的样子(4)格外(5)停留(6)水中高地第十一篇小石潭记
1重点实词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7)听到,听见(8)年轻人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9)用,把相当于“而”因为(10)作为,当作成为(11)清澈凄清(12)大约可以(13)由,自跟随(14)玉环环绕,围绕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5)向西(16)向下(17)在空中(18)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19)像狗的牙齿那样(20)以……为乐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采分点:“澈”)(2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采分点:“西南”“斗”“蛇”)(24)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采分点:“凄”“寒”)
5重点句子翻译(2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文言文抓分训练
6理解鉴赏文本(25)[2022重庆A中考]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26)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27)[2022重庆A中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链接材料】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概括:——————评析:——————文言文抓分训练(28)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链接材料】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不久。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春天的景色。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5)B
A项,应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C项,“闲适宁静”理解错误,应为“孤凄悲凉”;D项,“斗折蛇行”写溪身,“犬牙差互”写岸势。(26)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写法的理解。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分别从潭底的石头、水中鱼、鱼的影子三个方面写水的清澈。由此概括分析即可。(27)概括:不写尽不游尽。(意思对即可)评析:赞同、不赞同或部分赞同均可,紧扣文本合理评析。示例一: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示例二: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示例三:部分赞同。评析参照示例一、示例二的答案处理。【解析】本题考查观点概括及内容分析。作答第一问,一定要疏通链接材料大意。链接材料首句点明观点,即“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第二句对观点进行阐述;第三句以《小石潭记》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知,应锁定第一句来概括观点,如可将观点概括为“不写尽不游尽”。作答第二问,首先要在理解“不写尽妙景”“不游尽妙境”的基础上,联系《小石潭记》第三、四段内容,具体分析哪些是“不写尽妙景”,哪些是“不游尽妙境”;然后判断画线句分析是否恰当,进而阐述理由。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8)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层原因。细读题干中的“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可知,两篇文章写作的背景一样,故心情的凄凉是因为被贬谪;由链接材料的“譬如囚拘圆土……岂复能久为舒畅哉”可知,作者此时的内心是伤感的,故面对眼前美景,也只能“暂得一笑”。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我烦闷时就外出游览,有时来到幽静的树林中和美好的山石旁,暂时能够笑笑,不久也就不再高兴了。为什么呢?就好像一个人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一遇到春天的景色,就伸展肢体,也认为很舒适,但终究不能出去,怎么能够长久心情舒畅呢?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悬挂(3)迁徙(4)记载(5)击水,拍打水面(6)盘旋飞翔(7)离开气息,这里指风(8)颜色第十二篇
北冥有鱼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9)指示代词,这(10)海水运动(11)天然形成的水池(12)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3)冥溟海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4)它的表示选择(15)凭借用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6)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采分点:“怒”“若”“垂”)(17)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采分点:“海运”“徙”)(18)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采分点:“徙”“水击”)(19)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采分点:“抟”“扶摇”“息”)(20)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采分点:“其”)5重点句子翻译(16)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7)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9)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文言文抓分训练
6理解鉴赏文本(21)[2022济南莱芜区一模改编]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一幅大鲲变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B.文章先描述鲲、鹏的外形,再写大鹏的活动,最后作者想象大鹏俯瞰大地,感慨天地苍茫。C.作者在大鹏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阐发了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及蔑视权贵的志向。D.文章中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影响深远。如深受影响的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抱负时,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呐喊。(22)迁移教材“思考探究”文中大鹏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23)本文善用修辞来说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请试举一例具体说明。(24)请谈谈“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25)[2021黔西南州中考改编]《小石潭记》中的鱼与本文中的鱼生活状态截然不同。假如你是一条鱼,你希望做一条什么样的鱼?请简述理由。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6.(21)C
C项,“蔑视权贵的志向”属无中生有,文章中并未提及,故表述有误。(22)①硕大无比: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或当它奋起而飞时,它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②力大无穷:它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③志存高远: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④善借长风:它离开北海时,凭借的是六月的大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大鹏这一形象的特点,要从描写大鹏的具体语句着手。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知大鹏的硕大无比;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可知大鹏力大无穷;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大鹏志存高远;从“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善借长风。考生据此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3)示例一:“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句中两个“不知其几千里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极言鲲鹏身躯之大,想象奇特丰富,为下文写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需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做铺垫。示例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鹏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描摹出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景象。示例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大鹏飞离北海时的壮观场面,意境壮阔雄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考生首先要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运用了哪些修辞,说明了什么“理”,具有怎样的浪漫主义色彩。(24)以“野马”“尘埃”这样极微小的事物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的事例,说明了万物都有所凭借,并不能完全自由的道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所蕴含的道理的把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由此可知,这句话意在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考生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5)示例一:做一条大鱼。海阔凭鱼跃,在大风大浪中,搏击奋战,勇立潮头。示例二:做一条小鱼。在小溪流中,把潺潺水声当作音乐,与水藻嬉戏,没有猜忌和钩心斗角,无忧无虑,安然自在。示例三:做一条顺势而为的鱼。有机会奋斗时,就搏击风雨;疲惫时,就在小溪里歇息,自在逍遥。【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探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结合自身看法,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虽有嘉肴马说第41练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1.(1)美味的肉食(2)不(3)最好的道理(4)自我反思(5)自我勉励(6)说1重点实词第十三篇虽有嘉肴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2.(7)教与学(8)味美(9)困惑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3.(10)前一个“学”敩教导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4.(11)好处文言文抓分训练答案5.(12)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采分点:“虽”“旨”)(1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采分点:“是故”“困”)(14)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就能自我勉励。(采分点:“自反”“自强”)(15)“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采分点:两个“学”)
5重点句子翻译(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文言文抓分训练
6理解鉴赏文本(1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B.文章最后引用《尚书》的话,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C.首句要注意读出各分句内部的层次感,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的感情。D.本文论述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而且语言精练,浅显易懂。(17)文章以“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18)文章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时,使用了一些关键词语来“转换话题”或“推进论证”,请从中找出这些词语,并分析其在论证中的作用。(19)迁移教材“思考探究”文中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0)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一张打印材料供应合同含临时代用及更改规定2篇
- 伊犁花艺课程设计招聘
- 2025版环保设施运营可研咨询服务协议正范文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食堂管理与服务合同2篇
- 碧玉加工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设施VI视觉识别系统合同
- 2025版绿色能源项目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版工地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mcn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营销合同3篇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欧洲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表演服务合同
- 呼吸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物业经理转正述职
- 贸易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北师大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
- 2024年理论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模版(2篇)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环保行业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方案
- 电工的职业健康培训
- 《预防性侵害讲座》课件
- 2024年中国船舶涂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