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地区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文化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文化与外交的关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外交形式、内容等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从内在、本质出发,渗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的各个方面。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古代文明产生的精髓与中国外交具有本质的内在统一性,影响中国外交行为、制定外交决策、提升国际地位。一、文化与外交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影响国家的制度、物质建设,深化人们的精神、行为等,不同的人受不同文化熏陶,一千个作者、读者会有一千种文化认同。学术界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社会经过发展、变化与变革的复杂的有机系统。狭义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其核心是潜藏在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下的观念系统。郑晓云在著作《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提到:“在每一种文化中,其构成最核心、最稳定,把文化塑造成一种特定文化的部分往往是文化的精神层面。而最外层一般都是文化的物质层面,也是文化体系中最不稳定的一面。”可以看出,狭义文化中精神文化是构成文化的灵魂。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外交成为连接国家之间的主要纽带,其中文化外交逐渐取代传统的武力、军事外交,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内容。中国倡导“软实力”外交,它所取得的成果对已称霸世界数百年的西方文明带来挑战,亨廷顿所讲的《文明的冲突》将东西方文化矛盾推到了国际政治学界的前沿,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文化作用于外交是文化对政治的一种反作用。歷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根源就是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以,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是持久的、坚固的。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一个民族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的就是中庸之道。中庸思想主张适度、和谐、不走极端,最终达到彼此的目的。可以理解“中庸”是走向“和”的过程,承认矛盾的存在,通过彼此协调、商议,在“中”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状态,完成向“和”的过渡。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主张“和而不同”,尊重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既加强与他国的交流与合作,又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能通过暴力、强制手段将自身的意识和想法强加于对方之上,保持彼此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通过合作、谈判等有好的方式达成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思想的主要表现:“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简爱”“非攻”等,法家思想中提倡
题。即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战争成为是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在战争和和平问题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和平是主要环境也是考虑的主要因素,战争具有扩张性,只会使国家四分五裂,主张以和为贵,反对战争。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多种多样的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是世界前进的动力,是世界人民享受多样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和”,但不仅仅是要求文明的统一性,尊重文明的多样化,强调“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尊重各种要素、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认承彼此的规律,如果只强求万物拥有统一性,只会阻碍万物的发展,世界将不会产生新的事物。这种思想同样适合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每个国家都有自身发展的轨迹,社会制度、政治形态、国家实力等都各不相同,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通过竞争与交流,减少摩擦,世界将会文明进之间具有“和”是万物生存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外交影响是持久的、是不断发展的,不仅影响着古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改变着当代中国参与外交的战略,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终通过和平共处进行外交奠定主方向。建设和谐世界、渴望世界和平成为每个中华人们的心声,这种渊源流传的文化始终刻在我们心中,融入我们心田。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一方面展现本国的优秀文化特色,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外交中的具体体现(一)古代时期的外交中国古代外交最典型的外交方式是“和亲”和“朝贡体系”。中国古代长期以中原王朝统治为核心,为了维护中原地区的和平环境,为了避免周边民族的侵袭,和亲成为民族之间建立友好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昭君出塞”,换来了汉王朝长达60年的安全。尽管不少人对“和亲”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和亲”是为最高统治者者的统治目的服务的、是屈辱投降的表现,但是也不可否认“和亲”是维系封建民族关系最有效的策略,缓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维护安全稳定的民族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1840年以前,中国地大物博,是天朝上国,与周边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外交1840年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不平等条约签订、大量白银外流、割地赔款使中国主权完整受到威胁,清政府迫于无奈不得不接受赔偿等,但并没有被动接受现实,逐渐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以李鸿章、曾纪泽、顾维钧等为代表的优秀外交家开始走向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通过谈判、协商的友好方式尽可能解除中国签订的屈辱条约,开始与西方列强签订平等的条约,维护国家主权平等和完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促进新中国新外交思想的产生。周恩来总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毛泽东主张各个国家无论大小、贫富、
得将自己国家的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和平外交。这些外交理念都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方面,开始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发展模式。政治与外交方面,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基础上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基本方针,中共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己及人,世界各国也都希望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要想获得这种和平环境,就必须反对霸权。几千年文化传统,在无形中产强生大力量,给中华民族注入活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被一代代领导人传承与发展。中国不断广泛传播爱好和平思想,为稳定世界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决策者的影响国家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之间的互相往来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而国家只有通过其内部结构孕育出来的代表国家利益精英人物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和影响。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决策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成长,他们的外交风格、谈判水平、思维变化等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实践,是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1.周恩来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吸收与批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东、西方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熏陶,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展现了新中国主张通过和平相处的方式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古话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哲学观点表明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同”的思想,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差异是永续的。周总理继承升华“和而不认为国家之间应该“求同存异”,期望和谐、共同发展是目标,但也强调尊重差异,通过和平对话,共同促进世界繁荣稳定。和平共处与求同存异是周总理一直孜孜以求的外交理念。2.胡锦涛推出“和谐世界”理念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要倡导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把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轴,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精髓,显示出中国外交越来越浓厚的文化内涵。多极化趋势已经逐渐形成,各国文明、文化、政治模式、经济建设方式等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存在着差异,彼此间的接触难免会有摩擦,但是中国坚持倡导“和谐世界”理念,世界和平是大趋势。3.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这是对我国外交格局的准确概括。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
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命运共同体”来源于“利益共同体”,国家之间根据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等的差异产生各自的利益要求,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政治、经济、科技全球化日益深化,各国对利益内涵与价值也会随着内容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利益共同体”需要一种更符合时代的内容所取代,那便是“命运共同体”,即倡导世界各国在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基础上,建立多边性和集体性安全,各国共同协商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各国应该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相互借鉴与学习中共同进步与繁荣,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通过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世界和谐的局面。同时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等外交思想,都体现了中国在外交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通过合作、交流,希望各国人民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代领导人结合每个时代要求提出不同意义的外交思想,但本质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注入强大正能量,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四、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中国进行对外交流的“软实力”,中国将文化交流作为国家交往的纽带,通过交流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在积极传播传统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张,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构建国际新秩序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渴望世界和平与稳定是每个人的愿望,构建互惠交流、共赢发展是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这样的国际环境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平台,让世界各国认同和谐文化理念,共同经营我们不断发展的世界。由于世界各国各有优、缺点,存在差异,各民族与国家应该尊重差异,每个国家都不能因为自身强盛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可以将自己的强加于别人,应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而不是激烈斗争,维护和谐的氛围我们才能达到利益一致或者共赢的局面。中国通过自身的文化价值,为世界和平做出榜样,构建了和平发展国际秩序,取代了西方世界一直营造的国际冲突环境,打破了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的说法,认为世界将会在各国相互交流中和谐发展。(二)树立中国大国形象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大国欺压的、侵略的主要对象。迫于实际现状,几十年的沦陷使中国没有与列强竞争的勇气,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对于受屈辱等条约。受和平主的条约,中国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挽回损失,废除不平等条约,坚持签订平义的天下观的影响,中国历任政府都主张“和为贵”“礼战”“慎战”的战争和平观,中国崛起后,也没有采用西方侵略的方式,而是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强国建立联系,学习它们先进技术与文化,通过和平的谈判、交流方式,达到双方的利益,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张使用武力,坚持互不侵犯的观念,维护国家主权。即使使用武力也是进行防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到倡导“和谐世界”,到现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可以看出中国持之以恒的和谐发展观。(三)反驳“中国威胁论”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与美国有着对立差异的意识形态,加上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综合国立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构成威胁,西方开始宣传“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是世界动乱的预兆,开始通过某些活动控制中国的发展,将中国孤立起来。中国通过文化外交的强有力方式,通过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实践道路,逐步降低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运用中国智慧和独特魅力,塑造和平、友好、宽容的国家形象,通过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旋喷桩作业劳务分包合同书一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研发中心转让合同含专利技术与研发团队3篇
- 2024年联营购车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分红股投资风险分担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餐饮业厨师劳动协议样本版B版
- 2025年度传媒行业劳动合同及版权保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危险品搬运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信息安全事件分析与调查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生产流水线计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消费贷款公司担保借款合同3篇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作文总复习课件
- 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区分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电解液新型锂盐材料之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市场潜力可观新型锂盐LiFSI国产化进程加速
- 年产10000吨一次性自然降解环保纸浆模塑餐具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实战销售培训讲座(共98页).ppt
- 测控电路第7章信号细分与辨向电路
-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纸模版
- 氨的饱和蒸汽压表
- 指挥中心大厅及机房装修施工组织方案
- 餐饮店应聘人员面试测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