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秦晋崤之战》课件23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1.gif)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秦晋崤之战》课件23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2.gif)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秦晋崤之战》课件23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3.gif)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秦晋崤之战》课件23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4.gif)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左传·秦晋崤之战》课件23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fbd102755e86fb7c23c8a711bf7422a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传·秦晋崤之战》部编版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qǐ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jiǎn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反叛)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了。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王报告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反叛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第一层:晋文公去世,形式发生变化,秦王想要乘虚而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解析】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答案】B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文化常识积累(精准记忆)自查:补充缺少的笔记。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大军)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寿满,谓已死),尔墓之木拱(两手相合)矣!”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为他们痛哭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第二层: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抗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第三层: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蹇叔与他哭别。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慰劳)从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立即)告于郑。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我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第四层:郑国商人弦高遇到秦军,用缓兵之计稳住秦军。以乘韦先:乘:数词,四。古代一乘(辆)车驾四匹马,故以“乘”作“四”的代称。韦:熟牛皮。先:古代送礼分两次,先轻后重,先行致送的礼物就叫"先"。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行装,磨快兵器,喂饱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告诉他,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第五层:秦国放弃占领郑国,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淹:久;迟延:~留。脯pú:肉干,粮食;资:钱财;饩xì牵:指猪牛羊等牲畜。指馈赠的牲畜。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答案】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解析】冀:希望;希图。克:攻下据点;战胜。继:继续;接续。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49.克读音:kè动词①战胜,攻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②成功,完成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东郭先生)多次往(袋子里)装狼都没有成功。纳:把····装入克:成功”。(跋胡疐zhì尾,意思比喻陷入困境)③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④克制,约束克已复礼。(《论语》)⑤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如果能够顺利的话,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其,句中助词,无义。谐,和谐,这里有如愿已偿、顺利成功的意思。——克制自己,恢复周礼。——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公在驻防郑国的杞子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接受了其里应外合消灭郑国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B.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并指出晋军必在崤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官员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D.郑穆公得知秦军进攻的消息后,派人到馆舍察看杞子及其部下的情况,发现他们已经捆好行装,集合军队,喂饱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解析】原文:“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行装,磨快兵器,喂饱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厉兵秣马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答案】D7、兵bīng文言版《説文解字》: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𠈯,古文兵,从人廾干。𠬿,籒文。
白话版《说文解字》:兵,军械。字形采用“廾、斤”会义,像双手持斧,使劲的样子。𠈯,这是古文写法的“兵”,字形采用“人、廾、干”会义。𠬿,这是籀文的“兵”。(1)名词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②士兵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冯婉贞》)③军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④战争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对方的计谋。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调动)姜戎。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第六层:(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94兴,读音一:xīng读音二:xìng读音一:xīng动词①起,起床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②起,掀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③发生,产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④兴起,兴盛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清风轻轻吹来,江面上静静的,连波纹也不起。——大楚兴盛,陈胜称王。——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产生。⑤使……兴盛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⑥复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指南录后序》)⑦兴办,举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⑧发动,调动遂发命,遽兴姜戎。(《殽之战》)——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复兴国家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政事通畅,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情都重新行办起来了。——于是发布命令,立刻调动姜戎的军队。读音二:xìng名词,兴趣,兴致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徐宏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