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_第1页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_第2页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_第3页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_第4页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o"点击文章标题可访问原文章链接"

课文原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页。nuan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页。

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页。荫(yìn):荫蔽。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页。

罗:罗列。

nuan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页。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页。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赏析: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nuan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nuan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页。“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页。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页。《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属于必读课。这首诗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名作,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着重表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通过本诗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对象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况且陶渊明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等篇目。因此,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诗歌风格多少有些了解。本诗的学习也就不困难。但高中学生毕竟没有走向社会,对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的体会还尚浅。所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能在陶渊明的感染之下提高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设计理念: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6页。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6页。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2、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1、解读陶渊明的思想2、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之美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讨论法、教师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7页。同学们,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大家还记得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谁吗?(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另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看一看,去感受他锁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的、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板书题目)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7页。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谥号),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也就是在他41岁得时候,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以后终老农村。这首诗便是他这次退隐次年创下的佳篇。他的诗除了田园诗,还有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等。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听名家诵读,着重感受朗诵时的节奏、感情。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节奏;读出感情。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三、探究、合作(分小组合作)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具体分析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8页。1、从何而归?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8页。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明确:(1)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①他是官宦子弟,其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都曾做过官。②养家糊口(少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③从小饱读诗书,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9页。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报复;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2):B、守拙归园田。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守拙”?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点题的是哪一句?)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渊明辞官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属吏告诉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0页。(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0页。(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4、归去如何?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1页。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1页。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无尘杂”是说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看不到令人厌恶的“官场现形记”。“有余闲”是说可以不必做官场上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读书吟诗。这一无一有正式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境界。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小结: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四、总结全文《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五、艺术特色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2页。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2页。语言:语言朴素自然,随手写来,明白如话。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情景交融:写景的八句,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六、深思追问:我们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明确: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②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楚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③成分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七、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2、课外收集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的其他四首,进一步感受他的田园诗的意境美及作者的归隐情怀。八、板书设计归园田居

陶渊明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3页。一、作者简介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3页。二、解题诗歌题眼:归三、品味诗歌从而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尘网、樊笼

本性、守拙

美丽田园

无/有、久/复厌恶官场

淡泊明志

自然和谐

自由、独立蔑视权贵

固守节操

恬淡优雅

安逸、喜悦四、艺术特色白描情景交融比喻语言:清新自然五、作业布置九、教学反思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4页。《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知识回顾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鉴赏诗句和描绘整体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学生不一定能鉴赏出田园风光的美,描绘画面可能顺序不当、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译诗句等,这些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师虽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具体的点拨要很到位,这点,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4页。每一种教法可能都有得有失,感谢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希望今后能不断探索各种教学问题。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5页。

课件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1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2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3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4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1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1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2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3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4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2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1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2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3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4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3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1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2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3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4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6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7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8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49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0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1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2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3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4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7页,当前为第55页。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知识点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