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年)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导入新课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思考:1、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1)1956《论十大关系》发表2)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3)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正确探索:材料: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开篇:成功探索八大召开的背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有把握提前完成。

b.加强执政党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一、开篇: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一、开篇: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准备: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思想《论十大关系》(1956)问题1: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2: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问题3: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问题4:八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我国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957年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一、开篇:成功探索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它的科学价值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①内容: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意义:是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突出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修改了中国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是我党后来在阶级斗争中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二、道路:充满曲折

1.失误(1)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二、道路:充满曲折

1.失误(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大跃进”运动在盲目求快、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要求在5年以致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强调“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大二公”内容结果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结果总路线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②加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国民经济的调整(成功探索)(1)目的:克服困难(2)内容: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深人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八字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提示:改变了经济建设“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国民经济下滑和比例失调的局面,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指哪四个方面?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农业为什么放在第一位?)三面红旗的教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1.原因:3、文化大革命(曲折)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过程:时间事件1966年春夏1967年初1969年4月1971年9月1972年1975年1976年9月1976年10月时间事件1966年春夏“文革”全面发动1967年初“一月风暴”“全面夺权”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972年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1975年,邓小平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但遭到江青等人的极力反对,国民经济再度恶化。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的,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史料进行解释说明。材料一“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五一六通知》材料二“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进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材料三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干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撒销,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材料四1971年9月13日,林彪、叶群等人叛国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的?理论上:领导人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实践上:“文化大革命”造成国民经济的“劫难”;严重破坏教育科技文化;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如何评价“文化发革命”?1.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三、再议:二十年发展2.成就(1)工业国防: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科技国防: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3)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文教卫生: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5)人才培养: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6)精神面貌:形成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7)外交拓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65历史纵横的内容,分析三线建设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线建设1.背景: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2.概况: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3.影响: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历史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20年发展的原因的什么?党和人民的奋斗与探索;广大人民的无私奉献。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中我们学到到了哪些重要精神?请同学们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功探索和失误,展开讨论,探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小结1.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排除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1963至1965年,我国农业工业产值都迅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故B正确;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故选:B。知识巩固B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是在美国敌视、封锁中国的背景下提出的。“放空炮”体现了中国在淡化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故C项正确。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矛盾,故A项错误。“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之下实现的,故D项错误。2.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美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难度较大。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都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正确的分析,故A项正确;中共八大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但会后没有坚持落实中共八大的精神,没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两次会议都没有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3.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中共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A.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 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D.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A4.下图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解析:本题考查三年困难时期,难度较大。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故选B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经济困难的史实和材料主旨,排除A项;生产关系改革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且20世纪60年代农村生产关系并没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排除D项。B5.下图是创作于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幅漫画,主题是“青白菜,大地瓜,俺社丰产人人夸,今天担起食堂送,炊事员见了笑哈哈。”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人们的主观愿望违背了客观规律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C.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业生产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解析:通过对漫画及提示语的解读,可以得出是“大跃进”时期。“大跃进”时期人们要求快速建设社会主义,但出现了“浮夸风”的现象,主观愿望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错。漫画中并没有涉及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故D错误。A6.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