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主要任务是新中国成立问题和新政权的巩固问题,本单元分三课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它标志者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走向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干涉中国内政,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决定抗美援朝。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在1953年7月,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我国国家政权,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中国从1950年开始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任,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老师的赞许。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另外,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并且本单元部分内容与今天联系密切,如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为本单元的进行创造了条件。单元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记住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通过复习抗美援朝,掌握抗美援朝的时间、军队、指挥者、结果及胜利的意义;能叙述出抗美援朝的经过,英雄事迹?通过复习土地改革,记住土改的原因、时间、法律文件、结果及意义?单元复习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意义;土地改革的原因和意义。难点: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土地改革所有制的变化。单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音频《东方红》,(背景音乐)教师直接导入:东方红,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节课我们将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作一个系统的复习。知识梳理(一)回顾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至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二)教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综述:本单元叙述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到抗美援朝结束的历史,时间从1949年9月到1953年7月,上承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下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要介绍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重要内容。设计问题:请学生思考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四个事件的联系。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三)知识整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准备作了准备作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措施巩固措施巩固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军事:抗美援朝国防:海陆空的建立经济:土地改革(四)课时复习1.出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的复习任务(时间内容意义等),请同学们自主复习,教师检查。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2.课时检测1.词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事件相符的是()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当家做主D、改革开放2.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对联反映建国初期的是()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D、世博奥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3.下列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巨变提供前提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成立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的胜利4、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5、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人民()A、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B、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C、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D、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读图学史:教师出示三组图片,请学生分析反映出三个历史事件;(4)出示抗美援朝复习任务,请学生速记5分钟。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时间、军队、指挥者、原因是什么?2.抗美援朝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举例?体现出的精神?3.抗美援朝结果如何?胜利的原因、意义?(5)课时检测: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原因是什么?(3)图中作战部队的名称是?他们被朝鲜人民称为?(4)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野心
狼指的是谁?(5)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6)出示土地改革复习任务: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颁布了哪一部文献?2、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土地改革何时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7)课时检测: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这一情景发生在哪一时期?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这一事件有关的法律名称是什么?这部法律的实施,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分别有何关系?2.历史课上,老师问小明:“1953年春,全国完成土地改革。土改后,土地属于……”请你帮小明回答()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3.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最符合的一项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5.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建国后几年《人民日报》文章中出现的高频率词语。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B、合作社、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C、大跃进、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改革完成、美帝国主义6.“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名词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应在()A、辛亥革命后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新中国成立时D、1953年土地改革后7.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巩固提升1.图说历史信息(1)、以上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哪张图片反映的内容,打击了霸权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3)、如果让你把四个事件放在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请同学们给这个专题命名并阐述理由4.(1)下列哪一幅历史景点浓缩了中国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内外敌人的光辉革命历程()(2哪幅图片见证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四、课后作业将本单元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在笔记本上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知识点同学们已比较熟悉,就本课所设定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但在本课复习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小组合作的氛围不够浓厚,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下一步我要加强小组合作,并及时给予小组评价.2.平时知识点掌握还不够扎实。因为是复习课,在复习过程中因为课上给予的记忆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及时掌握。日常教学中须加大检查力度。最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评价后,让我收获颇多:比如教学中注意启发式引导,增加学生活动,检测内容要难易适中等.自己在教学中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建议.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老师的赞许。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另外,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并且本单元部分内容与今天联系密切,如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为本单元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作为一节复习课,学生基本知识点已经熟知,通过对本单元复习,进一步强化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能够对前后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整合能力。效果分析因为是一节复习课,学生活动主要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检查,适时点拨为辅。通过设置习题检测,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检查效果来看,效果比较好。在题目设计方面,设计一些合作类题目,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一些同学分析材料能力欠缺,新旧知识不能有效的分析整合,并且不能很好的融入小组合作当中。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材分析: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主要任务是新中国成立问题和新政权的巩固问题,本单元分三课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它标志者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走向独立自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干涉中国内政,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决定抗美援朝。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在1953年7月,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我国国家政权,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中国从1950年开始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任,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一单元评测练习一、随时检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词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事件相符的是()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当家做主D、改革开放2.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对联反映建国初期的是()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D、世博奥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3.下列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巨变提供前提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成立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的胜利4、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5、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中国人民()A、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B、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C、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D、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抗美援朝1.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原因是什么?图中作战部队的名称是?他们被朝鲜人民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野心
狼指的是谁?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土地改革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这一情景发生在哪一时期?通过这一事件,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这一事件有关的法律名称是什么?这部法律的实施,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分别有何关系?2.历史课上,老师问小明:“1953年春,全国完成土地改革。土改后,土地属于……”请你帮小明回答()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3.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最符合的一项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5.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建国后几年《人民日报》文章中出现的高频率词语。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B、合作社、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C、大跃进、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改革完成、美帝国主义6.“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名词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应在()A、辛亥革命后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新中国成立时D、1953年土地改革后7.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出让合同协议书范文
- 2025-2030特氟龙板材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清酒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沐浴露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水上救生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机箱行业风险投资运行分析及运作模式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显示屏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复合碱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商业宣传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凉鞋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缆敷设培训课件
- 植被恢复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年员工考勤表(通用版)
-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与运用
- 《公共装置艺术》课件
- 个税赡养老人专项扣除协定书
- 消化道畸形课件
- 自来水过户转让协议
-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 2023年湖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医学课件)SOAP的规范书写及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