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试卷2023.01一、积累和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微薄(bó)称职(chèng)搓捻(niǎn)淅淅沥沥(xī)B.抽噎(yè)狭隘(aì)倜傥(tǎng)咄咄逼人(duō)C.虐待(nüè)庇护(bì)徘徊(huí)拈轻怕重(niān)D.贮蓄(zhù)攲斜(qī)干涸(hé)畏罪潜逃(qiá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称职(chèng)——chèn;B.抽噎(yè)——yē,狭隘(aì)——ài;C.徘徊(huí)——huái;故选D。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嘹亮鉴赏见异思迁B.安详禁锢分歧赅人听闻C.决别姊妹菡萏迫不急待D.帐蓬怂恿渊搏妄下断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B.赅人听闻——骇人听闻;C.决别——诀别,迫不急待——迫不及待;D.帐蓬——帐篷,渊搏——渊博;故选A。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出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B.阳春三月,南湖公园里树儿长出新芽,花儿竞相开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C.同学们正在激烈地讨论如何召开主题班会,他随声附和地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D.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敢,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那样是做不好的。【答案】C【解析】【详解】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符合句子语境;B.“花团锦簇”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符合该句语境;C.“随声附和”是个贬义词,意思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显然感情色彩和词义和句子的意思都不符合,该项错误;D.“见异思迁”是个贬义词,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符合句子语境。故选C。4.诗文默写(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5)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长处,还要对照别人的短处改正自身的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6)不必说______,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学而不思则罔⑤思而不学则殆⑥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其不善者而改之⑧鸣蝉在树叶里长吟⑨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雁、戍、罔、殆、吟、窜、霄”这几个字词的书写。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②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动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③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④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___对它缺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1)“、”改为“,”②“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③(3)不是而是【解析】【详解】(1)把句子中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它们是连续的两个分句。(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把“启动”改为“启发”或“启迪”即可。(3)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所填关联词语的两个分句间的根本关系是并列关系,否定一个,肯定一个,所以填“不是、而是”。名著阅读(3分)6.名著阅读。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填作品名)。文中“我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是因为受了一位教医学的先生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的影响,这种“职务道”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父亲的病》②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大意对即可)【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的阅读。(1)从文本的“父亲的喘气颇长久”和题干中的《朝花夕拾》的提示性信息可知,文本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2)《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其中“我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是因为受了一位教医学的先生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的影响。原文是“”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二、综合性学习(7分)7.七年级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表是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请概括你读出的两条信息。用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拥有手机量63%97%82%聊天、玩游戏84%96%77%用于学习11%7%15%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朋友称谓填空。示例:童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竹马之交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____之交②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____之交(3)“手”,小篆写作“”,而“友”字的小篆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友”字的本义。(4)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我方观点是“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有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示例:①初中生使用手机现象普遍,八年级学生严重依赖手机。②初中生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所占的比例很高。③初中生手机用于学习的比例较低。(答出两点即可(2)①患难②忘年(3)从小篆字体看,“友”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表示亲密友好。从《说文解字》对友“的解释看,志趣相同为“友“,“友”是由两个“又(手)”组成的会意字,表示相交为友。因此,“友”字的本义应该是志趣相似、关系亲密的人。(4)①沉迷其中,浪费时间。②虚拟世界,容易上当受骗。③形成网路孤独症,引发人际关系障碍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分析比对其中有关数据可知,七年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占63%;八年级的占97%,九年级的占82%,这说明初中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八年级学生更是严重依赖手机;在手机用途方面,七年级学生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的占84%,八年级占96%,九年级占77%,这说明初中生使用手机主要是聊天、玩游戏;将手机用于学习方面的,七年级学生中有11%的人,八年级有7%的人,九年级有15%的人,这说明初中生手机用于学习的比例较低。【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根据积累作答。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是“患难之交”,出自《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②“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是“忘年之交”,出自《文士传》:“祢衡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指年龄辈分不相同的人结交而成的朋友。【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统称为六书。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从小篆字体看,“友”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手,两手相交表示友好握手,亲密相交。《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从《说文解字》对“友”的解释看,志同道合的人为“友”,“友”是由两个相握在一起的手组成,是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的手协调工作,由此产生相好、朋友的含义。因此,“友”字的本义应该是志趣相似、关系亲密的人。【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表达能力。把握住主题观点“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然后结合实际作答。语言流畅、连贯、得体,紧扣观点。示例:①沉迷网络中,浪费大量时间并且耗费大量体力,耽误学习,损坏身体。②虚拟世界,良莠不齐,不识庐山真面目,容易上当受骗,害人害己。③长期沉溺网络,会让人慢慢与现实世界脱离,形成网路孤独症,自闭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④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会引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旦追随效仿,会毁了自身。三、阅读(42分)(一)(10分)阅读《金色花》,完成下面小题。金色花泰戈尔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8.文中写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我”分别为妈妈做了什么?9.文中母亲的两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请写在对应序号后的横线上。(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10.“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1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答案】8.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9.①(1)焦急②(2)爱怜、责怪10.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11.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④段“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得出: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根据第⑤段“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得出: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根据第⑦段“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得出: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情感的理解。(1)根据“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分析,孩子故意不让母亲找到。“孩子,你在哪里呀!”体现出了母亲找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故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朗读。根据第⑦段“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分析,母亲找到了刚才找不到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体现了母亲看到孩子时的惊喜心情,虽有责怪,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时时刻刻的关爱。故应该用“惊喜、爱怜、责怪”的语气朗读。【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文本内容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儿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母亲祷告,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看着母亲读书。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孩子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11题详解】本题主要是赏析作者精巧的构思。从内容方面看,我们中国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从手法方面看,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新奇而美妙。(二)(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呼兰河传(节选)萧红①储藏室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我常常趁着母亲不在屋我就打开门进去了。这储藏室也有一个后窗,下半天也有一点亮光,我就趁着这亮光打开了抽屉,这抽屉已经被我翻得差不多的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了。翻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趣味了,就出来了。到后来连一块水胶,一段绳头都让我拿出来了,把五个抽屉通通拿空了。②记得有一次我走到这黑屋子的极深极远的地方去,一个发响的东西撞住我的脚上,我摸起来抱到光亮的地方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灯笼,用手指把灰尘一画,露出来是个红玻璃的。祖父给我擦干净了,里边点上个洋蜡烛,于是我欢喜得就打着灯笼满屋跑,跑了好几天,一直到把这灯笼打碎了才算完了。③还有戴缨子的清朝的帽子,我也拿了出来戴上。多少年前的老大的鹅翎扇子,我也拿了出来吹着风。④不久,这些八百年前的东西,都被我弄出来了。有些是祖母保存着的,有些是已经出了嫁的姑母的遗物,已经在那黑洞洞的地方放了多少年了,连动也没有动过,有些个快要腐烂了,有些个生了虫子,因为那些东西早被人们忘记了,好像世界上已经没有那么一回事了。而今天忽然又来到了他们的眼前,他们受了惊似的又恢复了他们的记忆。⑤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⑥储藏室里边是无穷无尽的,什么都有,这里边保藏着的都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使我感到这世界上的东西怎么这样多!而且样样好玩,样样新奇。⑦比方我得到了一包颜料,是中国的大绿,看那颜料闪着金光,可是往指甲上一染,指甲就变绿了,往胳臂上一染,胳臂立刻飞来了一张树叶似的。实在是好看,也实在是莫名其妙,所以心里边就暗暗地欢喜,莫非是我得了宝贝吗?⑧得了一块圆玻璃,祖父说是“显微镜”。他在太阳底下一照,竟把祖父装好的一袋烟照着了。⑨这该多么使人欢喜,什么什么都会变的。你看他是一块废铁,说不定他就有用,比方我捡到一块四方的铁块,上边有一个小窝。祖父把榛子放在小窝里边,打着榛子给我吃。在这小窝里打,不知道比用牙咬要快了多少倍。何况祖父老了,他的牙又多半不大好。⑩我天天从那黑屋子往外搬着,而天天有新的。搬出来一批,玩厌了,弄坏了,就再去搬。⑪因此使我的祖父、祖母常常地慨叹。⑫祖母看见我把从前的东西都搬出来了,她常常骂我:“你这孩子,没有东西不拿着玩的,这小不成器的……”⑬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重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所以她说我是并不十分严刻的,我当然是不听她,该拿还是照旧地拿。⑭于是我家里久不见天日的东西,经我这一搬弄,才得以见了天日。于是坏的坏,扔的扔,也就都从此消灭了。12.第①段中“储藏室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1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味下面的句子。(1)因此使我的祖父、祖母常常地慨叹。(说说祖父、祖母常常“慨叹”什么)(2)往胳臂上一染,胳臂立刻飞来了一张树叶似的。(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4.作者为什么对储藏室情有独钟?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2.①统领全文;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3.(1)①“我”的调皮贪玩,且喜新厌旧;②储藏室的东西带来的回忆及对岁月已逝的感慨。(2)①“飞”字表现出作者动作随意轻松,②表达出作者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愉悦之情。14.储藏室堆放着的旧物件记载着家族兴衰,蕴藏着繁华和凄凉的故事,寄托着对儿时时光的想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5.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什么东西都能拿来玩,将储藏室都搬空了;乐观、向往自由,觉得每样东西都是新鲜的,都能带来惊喜;调皮任性,不听祖母的话,玩坏了,玩厌了,就去找新东西玩;孝顺,心疼祖父牙不好。【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语境,结合文章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简洁准确表述。“储藏室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位于第①段的开头,再结合下文内容可知,全文都围绕“储藏室”展开,写在储藏室里发生的故事,故结构上统领全文;内容上,“探险”一词的意思是到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了解,这里指我在很久没有人去过的储藏室里寻找到很多东西,故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从第⑩段“我天天从那黑屋子往外搬着,而天天有新的。搬出来一批,玩厌了,弄坏了,就再去搬”可以看出“我”的调皮贪玩,整天从储藏室里搬东西,且喜新厌旧;从第⑬段“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重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可以看出,储藏室的东西给祖父、祖母带来回忆以及对已逝岁月的感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飞”形容极快,“往胳臂上一染,胳臂立刻飞来了一张树叶似的”一句中的“飞”字有迅速、轻快之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发现颜料后,迅速地将染料涂抹到胳臂上时,动作的随意轻松,再结合下文内容“实在是好看,也实在是莫名其妙,所以心里边就暗暗地欢喜”可以看出,作者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愉悦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②段“我摸起来抱到光亮的地方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灯笼”,第③段“还有戴缨子的清朝的帽子,我也拿了出来戴上。多少年前的老大的鹅翎扇子,我也拿了出来吹着风”,第⑦段“比方我得到了一包颜料,是中国的大绿”,第⑧段“得了一块圆玻璃,祖父说是‘显微镜’”,第⑨段“比方我捡到一块四方的铁块,上边有一个小窝。祖父把榛子放在小窝里边,打着榛子给我吃”这些内容分析可知,储藏室有很多很多新奇的物件,吸引着我的好奇心,每一次从储藏室拿出来的物件都能带给我欢乐,那是我童年的乐园。根据第④段“不久,这些八百年前的东西,都被我弄出来了。有些是祖母保存着的,有些是已经出了嫁的姑母的遗物”“而今天忽然又来到了他们的眼前,他们受了惊似的又恢复了他们的记忆”,第⑬段“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重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分析可知,储藏室的老物件承载着祖父、祖母的回忆,当他们看到这些老物件的时候又回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这些老物件也是整个家族兴衰的见证,记录着一个个或凄凉或美好的家族故事。【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第①段“到后来连一块水胶,一段绳头都让我拿出来了,把五个抽屉通通拿空了”,第③段“还有戴缨子的清朝的帽子,我也拿了出来戴上。多少年前的老大的鹅翎扇子,我也拿了出来吹着风”,第④段“不久,这些八百年前的东西,都被我弄出来了”,第⑧段“得了一块圆玻璃,祖父说是‘显微镜’。他在太阳底下一照,竟把祖父装好的一袋烟照着了”可以看出“我”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什么东西都能拿来玩,将储藏室都搬空了;从第⑥段“储藏室里边是无穷无尽的,什么都有,这里边保藏着的都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使我感到这世界上的东西怎么这样多!而且样样好玩,样样新奇”可以看出“我”乐观、向往自由,觉得每样东西都是新鲜的,都能带来惊喜;从第⑨段“在这小窝里打,不知道比用牙咬要快了多少倍。何况祖父老了,他的牙又多半不大好”可以看出“我”孝顺,心疼祖父牙不好;从第⑩段“我天天从那黑屋子往外搬着,而天天有新的。搬出来一批,玩厌了,弄坏了,就再去搬”可以看出“我”调皮任性,不听祖母的话,玩坏了,玩厌了,就去找新东西玩,喜新厌旧。(三)(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非学无以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3)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17.下列句中“之”与“夫君子之行”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禽兽之変诈几何哉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9.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与人的志向是相关的。B.“夫学须静也”的“学”不仅仅指一般的学习,更指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仅仅指单纯的宁静,更指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20.诸葛亮在书信中告诫儿子,一个人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答案】16.①增长②懈怠③修养④疾行,指迅速逝去17.B18.(1)以宁静心绪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生活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和平安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19.D20.①第一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第二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第三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广,增长;(2)句意为: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慢,懈怠;(3)句意为: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4)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例句“夫君子之行”中的“之”:助词,的。A.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助词,的;C.之:代词,代学问和事业;D.之:助词,凑音节;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2)广,增长;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据此分析可知,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先立志;从“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因此,一个人要成才就必须学习;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要珍惜时间。据此分析一个人要成才就要珍惜时间。【点睛】参考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败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四)(4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1.诗的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出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情至感人,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答案】21.①凄凉伤感的气氛②友人分离的离愁别绪2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写法,将明月拟人化,写出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杨花”指的是柳絮,其特点是四处飘扬,漫天飞舞。古人借助这一特点常用杨花象征飘零离散。诗中用“杨花”表现暮春的萧条景象,而“子规”的鸣叫又让人心生伤感。诗人叙写这两种景物,在点明时令的同时,又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氛围,渲染了诗人因朋友遭到贬谪而感到的离别之痛。【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四、作文(5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又让我们回到了儿时……请以“找到一个好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写清楚找“好朋友”经历的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