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_第1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_第2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_第3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_第4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第一章健康概述

第一节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含义(一)健康概念:

指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生理健康——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是否完整,发育是否正常,功能是否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2、心理健康——指人格发展是否健全,智力、情感、意志行为是否正常,人际关系是否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强。3、社会适应良好——包括家庭教育、群体关系、社会环境、应变能力、处理角色的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是否正常。

4、道德健康——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概念和能力。

(二)健康的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张;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孔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三)健康模式

(1)健康的机械唯物模式:健康仅仅意味着维护个体的基本生存;(2)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健康就是指各种疾病都不存在的状态。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四)健康的特性(1)健康是整体性的(2)健康是动态性的“亚健康”:即机体虽无明确的或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代谢缓慢、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是相当多的,且亚健康状态及有可能发展成为各种疾病。

(3)健康是客观的:客观的标准是指个人有行使身体功能的能力。(4)健康是主观的:主观的标准是指个人健全的感觉。(5)健康是调试性的:真正的健康“不仅指个体在当时能适应良好,同时也应具备抵抗未来威胁的能力。如体内已有某些传染病抗体的儿童比起无抗体的保护的儿童更健康”。

二、健康教育的含义:(一)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意识,促使人们主动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创建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或集体应作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二)健康教育的中心内容

1、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中心的过程,是一种自愿的学习而不是强制的;

2、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是人,它促使每个人获得与之相关的能力和责任感,以便对自我的健康做出抉择;3、健康教育的焦点在于沟通健康知识与个人实际行为之间的联系与统一;

4、健康教育重视个人行为的改变以及影响个人行为形成、改变的各种因素。

(三)亚健康状态的三十种征兆:(具有6种以上则为亚健康)疾病是“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不健康状态,可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

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虑苦闷;注意力分散,思考肤浅;容易激动,无事自烦;记忆力减退,熟人忘名;兴趣变淡,欲望骤减;懒于交往,情绪低落;感觉乏力,眼易疲劳;精力下降,动作迟缓;头昏脑涨,不易复原;久站头晕,眼花目眩;肢体酥软,力不从心;体重减轻,体虚力弱;不易入眠,多梦易醒;晨不愿起,昼常打盹;局部麻木,手脚易冷;掌掖多汗,舌燥口干;自感低烧,夜有盗汗;易患感冒,唇起疱疹;鼻塞流涕,咽喉疼痛;憋气气急,呼吸紧迫;胸痛胸闷,心区压感;心悸心慌,心律不齐;耳鸣耳聋,易晕车船。腰酸背痛,此起彼伏;舌生白苔,口臭易生;口舌溃疡,反复发生;味觉不灵,食欲不振;发酸嗳气,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部饱胀;第二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婴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1、婴幼儿健康主要包含身心层面的健康。2、婴幼儿身体、心理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3、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4、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5、婴幼儿身体发育及心理的发展都应呈永恒上升趋势。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幼儿健康是系统的和谐发展

2、幼儿健康是持续的正常发展

3、幼儿健康是平等的普遍发展

4、幼儿健康是需要促进的主动发展三、幼儿健康的标志

1.幼儿健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身心,尽管两者的外在表现常不一致。

2.幼儿健康首先指向幼儿身体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各个生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的良好发挥,能有效的抵抗各种疾病。

3.幼儿各个器官的大小,重量的变化以及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年龄的发展水平相近。4.幼儿健康的心理层面是以智力发展为重要前提,这是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幼儿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前提。

5.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映适度,社会适应良好,主要表现在能叫快适应托幼机构新环境,新生活。

6.总体的看,无论是幼儿的身体发育还是心理的发展都应呈上升趋势,否则应视为不健康。四、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

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中有两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幼儿健康教育是为培养幼儿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包括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服务和健康环境三方面。”狭义的概念有两种:其一:“幼儿健康教是以向幼儿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为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健康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卫生意识的培养。”其二:幼儿健康教是以培养幼儿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为主的教育活动。这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体育、生活自理、安全自护和环境与健康。我们采用最后的概念:

1.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健康意识为主要目的之一;

2.它用“自我保健能力”这一概念取代以往的习惯和使用的“生理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它把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作为直接需要实现的目标。

4.他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幼儿健康教育之中。

5.它把环保教育纳入健康教育之中。

四、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1.遗传,疾病

2.自然环境(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的传染,病发生机率增大,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之增加。(2)臭氧层耗减,使得没有足够能力有效对付紫外线辐射的儿童换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大。(3)酸雾,酸雨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率增加。(4)室内污染增多。文具、铅、杀冲剂、电磁场、吸烟、噪音。3.认知,情绪

4.心理环境

5.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1)个体的动机与价值取向;(2)团体成员的相互影响;(3)环境品质与生活方式的相互依存。促进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1)保持个人清洁(2)规律生活(3)平衡膳食,按时进餐(4)锻炼身体(5)注意安全(6)配合健康检查(7)适度表达情绪(8)关心环境卫生

6.社会因素五、当前世界幼儿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形成,它是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和动物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人的行为是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

健康保健知识健康行为表现个体群体

健康教育活动各种表现形式

健康行为:就是要强化人的健康行为,在健康教育的所有活动形式中,其内核是健康行为,用健康教育的动态过程和这一动态过程的运动核心“健康的行为表现”来反映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习健康行为的目:就是要从复杂纷纭的个体或群体行为中,揭示出人类有关健康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以便有效地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医疗保健手段来更好的控制、干预、预测人的健康问题,使人类能按照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健康的要求来活动,更好地促进健康,使人类正常发展。

当前世界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采用行政干预促进健康教育达到预定效果,健康促进尤为重视政治和国家行政机构所起的作用。

2、健康传播理论

传播学:是健康教育者实践的理论基础。传播意为“共同分享”,它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使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英国健康教育学家Tones,B.K:在1981年教育与传播国际讨论会上提出的《健康教育方法谱》,为适当的选择传播手段提供了参考依据。健康传播者应当在不同规模的健康促进项目的传播活动中,依据传授双方实际情况,运用不同传播策略和媒介,在工作中选用最佳的方法组合,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完善,进而完成传播的目的和任务。如疫病流行期间,宜选用大众媒介的健康新闻发布或公益广告传播:如“SARS传播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艾滋病近十年内将会在中国爆发流行!”。

健康决定因素:

是作用于人群健康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第一,收入和社会地位;第二,社会支持网络;第三,教育;第四,就业和工作环境;第五;社会环境;第六,物理环境;第七,个人卫生行为和应激技能;第八,健康和儿童发展;第九,卫生服务;第十,性别。第十一,文化;第十二,生物和遗传。以上这些因素都对健康起着决定因素,同时相互产生影响。3、健康促进学校(HealthPromotingSchool)理论健康促进学校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健康促进学校就是“通过学校促进健康”它指在学校社区内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它的含义比学校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