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古诗三首4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古诗三首4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古诗三首4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古诗三首4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古诗三首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边塞诗

《出塞》

《凉州词》图片导入边塞征战生活出塞王昌龄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能读准古诗的朗读节奏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会有节奏地朗读秦

时明

汉时

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

胡马

阴山。出塞【唐】王昌龄未还:没有回家。关:边关。但使:只要,要是。不教:不让。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汉:汉朝。秦:秦朝。度:越过。理解词语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知识拓展李广的典故知识拓展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虚指,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从时间维度来说明边塞将士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镇守边关,守护百姓平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空间的维度,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是指李广一个人,而是指所有参与守边的将士。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愿望。艰苦卓绝“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诗句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句赏析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 你能用凝重的口气读出失望、悲伤吗?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想象: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讨论交流诗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想象:你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你能读出诗人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吗?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中心思想课堂小结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课堂小结

秦月汉关人未还: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