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_第1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_第2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_第3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_第4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分层作业【基础达标】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A.唐继尧 B.李烈钧 C.宋教仁 D.黄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2.《千古大变局》一书为所述历史人物配了副标题。最适合袁世凯的是(

)A.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 B.挥之不去的专制与皇权C.坚定的革命者 D.天降大任的自觉担当者【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玩弄手段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又复辟帝制,当了83天的皇帝,所以最适合袁世凯的是挥之不去的专制与皇权。B项正确;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之走在世界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自然不是坚定地革命者,排除C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排除D项;故选B项。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 D.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项正确;《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是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卖国协定,排除A项;承认外蒙自治是二战期间的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以外蒙独立为代价换苏联东征日本在我国东北的侵略军,排除B项;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是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4.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标志是A.清帝退位 B.孙中山辞职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标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C项正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发生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前,排除AB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为了维护其独裁专制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排除D项。故选C项。5.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A.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随之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B项正确;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排除A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6.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分裂 B.护国军力量强大C.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清王朝灭亡后仍想复辟便不得人心,D项正确;A项是在袁世凯死后,排除A项;B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7.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________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答案】

宋教仁

二次革命【解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案”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8.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

孙中山

蔡锷【解析】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9.皖系军阀以______为首,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奉系军阀以______为首,主要盘踞在东北。【答案】

段祺瑞

张作霖【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洋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为皖、奉、直三个派系。皖系军阀,主要首领是段祺瑞,掌握北洋军阀政府实权,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故答案为:段祺瑞;张作霖。【能力提升】1.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参与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曾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材料中的“他”是(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背离誓言,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员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据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最终派人将其刺杀,所以孙中山赞叹他是“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C项正确;孙中山赞叹的是宋教仁,不是陈天华、黄兴和蔡锷,排除ABD项。故选C项。2.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对联讽刺的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篡夺革命的果实后,意图建立帝制,遭到了国人的一致的反对。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与对联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C项正确;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B项;1917年到1922年的护法运动指由孙文领导的反对段祺瑞主导的北洋政府终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行动,排除B项;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到1927年,排除D项。故选C项。4.1918年,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的提出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被架空”,第二次“护法”遭遇陈炯明叛变,后来孙中山思想才转变,即依靠军阀是不可能的。所以其思想的转变源于对一次次失败教训的总结反思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与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不符,排除A项,三民主义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已经产生了,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近代的一幅漫画,题为《中国怪现状:无头欤?多头欤?》画面是一位身着长衫马褂者,颈项无头而周身多头。对该漫画内涵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B.辛亥革命时期,各地纷纷起义C.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自雄D.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央统治者,但是有很多地方割据势力,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自雄,C项正确;漫画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并不是反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漫画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并不是反映辛亥革命时期,各地纷纷起义,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峙,没出现很多地方割据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6.鲁迅先生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失望”、“颓唐”产生的背景是A.清王朝统治没被真正推翻 B.君主专制统治复辟成功C.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D.新秩序未重建政局混乱【答案】D【解析】材料中鲁迅说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以及张勋复辟等说明民国时期在新秩序尚未建立之前政局动荡不安,D项正确;辛亥革命就推翻了清王朝,排除A项;君主专制此时尚未复辟成功,排除B项;此时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7.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里提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A.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C.民主共和的理想已经实现 D.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孙中山继续为建立民主政府而努力。材料中“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体现出孙中山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D项正确;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是辛亥革命前期,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是材料中思想出现的背景,排除B项;袁世凯倒行逆施说明民主共和的理想并没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8.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等人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领导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等。题干示意图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曲折,A项正确。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与题干史实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排除C项;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题干史实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华民国的建立,打破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但是在实践中却屡遭挫折。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影响?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参议院制定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文件具有什么性质?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猿猴倒行逆施”指的是什么事件?“国民群起攻之”,发起什么战争?材料四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五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理解。【答案】(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3)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护国战争。(4)袁世凯死后,加剧了北洋军阀的分裂,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各路势力拥兵自重,画地为牢,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5)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图例武昌起义地点、清帝退位诏书,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材料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结合课本所学,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依据材料三袁世凯时期发明的铜钱文字:中华帝国,可知反映的是袁世凯称帝,复辟帝制。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倒行逆施,推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在孙中山的号召下,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袁世凯死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各路势力拥兵自重,画地为牢,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从而导致社会混乱,人民生活苦难不堪。(5)依据前面的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帝制,但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推行复辟帝制,致使共和国没有推行下去。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10.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但是,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写出中央和地方主要代表)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①写出《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开放的四个商埠。②其中哪个城市的开放,最能说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了。(3)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②主持这次变法的是哪一位皇帝?材料四: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夷、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中那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五: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5)材料五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材料六: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七: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7)材料七反映的是哪部文献所规定的政体?材料八: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8)阅读材料八回答,这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最主要的是指哪次“革命”和哪次“战争”?【答案】(1)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2)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②重庆(3)①公车上书。②光绪(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5)民族、民权、民生(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解析】(1)依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而重庆的开放,最能说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4)依材料四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款说明了中国人民不仅受到外来侵略的打击,还受到清政府的镇压,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洋人的朝廷”。(5)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五中的“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6)依据材料六“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7)依据材料七“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七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8)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八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最主要的是指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1913年3月,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从日本回国,发动了武装讨袁斗争,史称“二次革命”。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了《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核心素养】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1894年1905年1912年1913年事件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动“二次革命”A.洪秀全 B.陈独秀 C.孙中山 D.章炳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由于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孙中山的部分经历。C项正确;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排除A项;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章炳麟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A.吴佩孚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镇压二次革命。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B项正确;吴佩孚、段祺瑞和张作霖是军阀头子,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3.(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依据“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中华民国五年为1916年,可知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护国战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称帝,举国哗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终在绝望中死去,C项正确;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但是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7年,孙中山等人又发动了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护法运动,排除B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4.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下列事件不利于民主进程的是(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实行独裁统治,故不利于民主进程,B项符合题意;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排除C项;1912年3月12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以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列袁世凯独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镇压“二次革命”②派人刺杀宋教仁③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④废除《临时约法》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被杀。宋教仁被刺一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11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然后解散国民党,国会运作陷入瘫痪。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制连任,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独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②①③④,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6.1912年初,我国民间流行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其时代背景是袁世凯(

)A.举行登基大典 B.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宣布取消帝制 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初,我国民间流行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可得出袁世凯于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项正确;袁世凯复辟,举行登基大典,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14年5月1日,袁世凯正式废除《临时约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依据漫画可知反映了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再者,从时间上来看1918年也符合北洋军阀割据,C项正确;1918年已经不存在清政府,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8.1913年4月,袁世凯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举借2500万英镑,以盐税做担保。银行团设立盐税机构,强迫北洋政府聘外国人负责全部盐税征收事务,且有“北洋政府要动用盐税每期偿还借款后的多余款项须经银行团核准同意”等要求。这说明A.北洋政府对外开放盐政 B.北洋政府借外国之力实现盐政现代化C.中国财政的半殖民地化 D.中国政府灵活的外交政策【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向外国银行团借款以盐税机构进行担保,并且强迫北洋政府聘外国人负责全部盐税征收事务,说明的是中国财政的半殖民地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主权的丧失,非开放盐政、实现盐政现代化及灵活的外交政策,排除ABD项。故选C项。9.根据以下内容: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确定本单元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