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_第1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_第2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_第3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_第4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想国:(1)《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有关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主要代表著作.全书的主题思想是以研究正义为中心。(2)主要阐明了理想国家制度的产生和组成,理想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希腊各个城邦政体的优劣和贤人政体、政体循环的理论等问顾。对后世国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永恒法:(1)永恒法是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支配宇宙的根本大法.是上帝对创造物的合理领导。(2)永恒法起源于神的智慧,是一切法律的渊源。(3)它是阿奎那法律思想的重要部分3、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卢梭提出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国家的主权应该掌握在人民手里;这种人民主权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不可转让、至高无上。人民主权的结果是导致直接民主的共和国4、从身份到契约:梅因关于法律制度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社会早期身份法统治社会.随着文明进步,身份法形成的社会状态让位给一种基于契约的社会制度。其特征是个人自由、权利义务等都是基于人类自己意志的契约。结论则是:迄今为止的社会进步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5、社会法学:(1)社会法学是当代西方三大主流学派之一、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法研究法律问题,强调对社会利益的保护。(2)社会法学强调法律的实际社会效果。主张用法律的实效来评价法律的优劣.6、基本规范(凯尔森)(1)基本规范是凯尔森提出的一个概念(2)基本规范是凯尔森法律规范体系中最高的一种法律规范,是一切其他法律规范效力的最终来源。(3)在凯尔森看来,基本规范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7、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研究西方历史上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以及他们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规律为对象的独立的法律理论史学学科。8、客观法(1)客观法是法国社会法学家狄骥提出的法律概念(2)客观法基于社会连带关系而存在,它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人们只有服从客观法的义务,而无违反客观法的权利,客观法是社会事实的表述。9、整体性法律德沃金将法律定义为“整体性法律”;他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而且包括原则,甚至包括政策;法律是根据政治道德的要求,基于原则,以前后一致的方式对待社会所有成员的整体。10、自然状态(1)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为完备无缺的状态,但也存在着三种缺陷,即没有立法者、执行法律机关和裁判者。11、一位一体说(奥古斯丁)上帝是具有人格化的神,称为圣父。基督是上帝之子,称为圣子,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称为圣灵,他把圣父、圣子、和人联系起来。12、人性论(马基雅维利)人并不完全是坏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人性侧重于恶,所以君主应运用法律作为统治手段和工具13、自由共和国(弥尔顿)是弥尔顿著作《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出了改革一会的具体办法,以抵制封建专制制度复辟,保卫共和政权14、纯粹法学是20世纪以凯尔森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的法学派别,是分析法学的一个分支,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实在法,是由法律规范或作为这种规范整体的法律秩序构成的法律现实。16、自然法(西塞罗)西塞罗把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原理引申到罗马法律中,他认为自然法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则,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人类领袖所制定的法律,人类所制定的法律应该符合代表理性、统治全世界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17、永恒法(阿奎那)即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是支配宇宙的根本大法,它是人类最高的法律。18、实证主义(孔德)像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神知识的哲学,它超出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概念法学、分析法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基雅维利:他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他向君主献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①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②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③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④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⑤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一、卢梭、霍布斯洛克社会契约论区别?霍布斯: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基础和中心,强调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充分肯定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全面而彻底地摒弃了神权和教权对政治的干预,实现了世俗主权对教会权力的控制,已初步为人们展现出了近代国家和社会的模型。但是,就其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人性论四、比较柏拉图哲学王之治和中国古代的人治思想一、思想的产生都处于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人治思想产生自一个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柏拉图的一生正处于雅典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二、两种政治思想的异同。人治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孔子认为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于是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于是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从孔子、柏拉图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和《理想国》来看,他们的共同追求是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来建立为政以德的君主集权的大同社会。三、阶级立场的共性和个性。两种主张都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人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观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四、为政以德与哲学王治国。人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的治国国方略,力图发挥道德的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而柏拉图却与此不同。他认为只有哲学王才拥有这种知识。“哲学王治国”是依靠哲学王的智慧来管理国家。只有将哲学王的智慧与政治家的权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类才会得到安宁,和谐的实现才会有可能。五、两种思想的目标相同。人治思想以中庸之道来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柏拉图也有自己的和谐构想,他的《理想国》设想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这个国家由三个等级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这三个等级都必须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因此,和谐构想是两种思想共同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所不同的是,和谐精神更为人治思想所提倡,并有孔子后学主要是孟学派光大,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维方式。他已经注意到和谐这个问题。总之,柏拉图把人们分工合作、整体和谐稳定作为其理论的基本内容。五、论述中世纪法律思想的发展脉络(笔记p35)六、试论哈勒勾画的从简单社会控制体制向现代法律制度变革的逻辑图景正面提出两类规则及其结合的含义与意义之后,哈特勾画了一幅从简单的社会控制体制向现代法律制度变革的逻辑图景,借以说明这一法律分析模式的确当性及其解释力度所在。哈特指出,在一个简单社会中,没有立法机关,没有法院,没有官员,社会控制的唯一手段是设定义务的规则,即受所谓第一性规则支配。这种简单的社会控制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缺点:(1)不确定性;(2)静态性;(3)无效性。哈特认为,这些简单社会中行为规则的缺陷,正是现代法律制度所要克服的,其补救办法在于:(l)引入“承认规则”,确认第一性规则的法律地位,消除规则的不确定性;(2)引入“改变规则”,授权个人和集团实行新的第一性规则或取消旧的第一性规则,消除规则的静态性;(3)引入“审判规则”,授权个人或机关就一定情况下第一性规则是否被违反以及应如何处理的问题做出权威性的决定,消除社会压力无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审判规则也是一个承认规则,法院判决具有认定第一性规则成为法律渊源的意义。哈特认为,“针对每一个缺陷所实行的补救办法本身,都可以认为是从前法律世界进入法律世界的一步。因为每一种补救都随之带来了贯通于法律的因素;这三种补救合起来无疑地足以使主要规则体制转换为无可争议的法律制度”[10]。在以上三种次要规则中,承认规则是最重要的,它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它“提供了用以评价这一制度其他规则的效力的准则”。而就承认规则而言,他自身不存在效力的有无问题,他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只能假定但不能被证明,就像“我们假定、但永远不能证明,用作衡量一切米尺正确性的最终标准即巴黎米尺本身是否正确。”[11]一个法律制度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最低限度的条件:一个是凡是按照最终承认规则而有效的一切规则,必须一般地被遵守,尽管他们遵守的动机会有所不同,但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中,公民往往接受这些规则并承认有遵守它们的义务;另一个是这一制度中的第二性规则,必须由国家机关官员当作公务行为的共同准则而有效地接受。七、试论马基雅维利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背景: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时代。在15,16世纪的欧洲,其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这期间的政治思想领域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革,它象征着中世纪神学政治的结束,近代以权力为核心的法学政治观的开始。这些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无一不对其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内容:(1)、目的:功利而明确,为了国家的统一(2)、建构基础:人是自私的、邪恶的,富于侵略性的(3)、理论核心①目的和手段关系。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达目的的手段称不上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