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军的战略转移第四节“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王明(1904--1974)1926年入党,1931年取得党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国民党军队修筑碉堡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渡口长征的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强行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但损失惨重。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组织和军事上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红军以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佯攻贵阳,逼昆明,把敌人远远抛在后面,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巧渡金沙,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一部,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等领导下,开始了长征。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告结束。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经艰苦行军,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陕北吴起镇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处——甘孜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甘肃会宁城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遵义会议与会代表像:左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云、刘少奇、朱德。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参加者名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刘伯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李富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林彪(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红一军团政委)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红三军团政委)李卓然(红五军团政委)邓小平(中共中央秘书长)吴修权(翻译)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遵义会议:1935.1.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内容意义1.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当前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
- 库房备件摆放培训课件
- 从基础到精英汽车工程师的职业规划全解析
- 教育平台中虚拟现实VR技术的商业应用与体验提升
- 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方法
- 教育科技项目的成功要素与评估体系构建
- 智慧城市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培训需求
- 医疗领域中的智能助手-教育机器人分析
- 心理驱动下的学习团队构建与协作技巧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兽医公共卫生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 DCMM数据管理师练习测试卷
- 吉林农业大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血透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 设计总监述职报告
- 求职委托代理协议书
- 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DB34∕T 3830-2021 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