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
文
教
学
教
案
语
科
目5
四
级
班
乡
年
第一单元
1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生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
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
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
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
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
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do)笼罩(1。ngzhao)
溥雾(bdo)横募(gui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
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
间顺序: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
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
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
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
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
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
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
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
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
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
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
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六、课堂作业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J”。
笼罩(16ng16ng)霎时(shdso)
屹立(qiyi)人声鼎沸(dingtIng)
2.看拼音写汉字。
chaot6uzhujiandunsh116ngzhao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山崩()()
人声()()若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
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
含义。
难点:理解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
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
景象。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是课
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
题。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
上,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大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一一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⑤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
近。
(3)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人群又沸腾起来。(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
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
楚。)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此时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一睹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因为浪潮的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颤动起来”是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
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山崩地裂)
(6)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
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找出文
中表现潮去时总的特点。
明确: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三、疑难探究
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
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
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衬托出大潮
的雄伟气势。如:''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
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一一潮来时——大潮过后”
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
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
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
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
观。
五、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六、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提()潮()锯()盼()
堤()朝()据()粉()
2.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风号浪吼(含有“风”)
3.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
奔而来。(用加点的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______比喻成了_________o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
的比喻句吧!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
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ao)浩荡
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e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6n)
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1观潮
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江面宽阔'
潮来前4,壮美宁静江潮卓绝
.薄雾笼罩,
>奇特
潮V,万马齐奔、
潮来时<,气势雄伟观众为之
・山崩地裂,
倾倒
'漫天卷地'
潮去时<,玉波汹涌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
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
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
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
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
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
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
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
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课堂作业
一、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ugu)稻整(hu1su1)
二、看拼音写汉字。
putootiaoyuezhuangjiaqianshdu
()()()()
三、仿写词语。
闪烁一一闪闪烁烁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
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
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一一”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一一”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展……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
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
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
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
④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
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
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
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
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
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
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
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
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
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
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
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
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
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
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埃、
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一一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
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
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
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
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无畏……
教学设计
走月亮
lq\b\lc\\rc\}(\a\vs4\al\col(走过:溪岸桥果园,看到:山树
草花星星,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
美好景色
水塘))
浓浓亲情
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
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
考、独自体会。
【情感、杰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
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
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
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
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
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
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
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教学设计
〃鸟儿
斜阳
秋晚的江上〈“心
头白
、芦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
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
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
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
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
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
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地里坐”“花
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
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
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
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教学设计
〃坐---压扁
眠---霸占
花牛歌〈
走一一甩得
I做梦---偷渡
教学反思
4*繁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
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
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
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
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密密麻麻仿佛回到母亲的
第一次从前家乡
的星星怀里
星群密布
第二次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
的蓝天
半明半昧仿佛睡在母亲的
第三次如今海上
的星怀里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
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
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
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
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
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
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号柔和的,悬静寂的,悬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便便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便便听见它
们在小声说话。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
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
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
得O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设计
繁星
从前家乡向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南京感觉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海上依恋母亲、祖国
课堂作业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上
半明半昧(meiwei)坠落(du1zhui)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2.抬头看。()
三、仿写句子。
1.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虽然...然而....: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是,,。
四、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
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想画面。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
2.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
发言,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2.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1.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
的能力,探究能力。
2.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自觉保
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
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
展示。
2.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
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
想呢?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好
吗?
二、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收集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D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
解。
(2)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
了解情况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
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
(6)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
样的不重复说)
(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
字、图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
身边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
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
进意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状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交际范例
用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垃圾
分类回收。
六、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
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环境的重要性参与环保活动
做环保小卫士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
难点: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国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
好句、古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L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
3.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
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
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
他们的讲解,你们羡慕吗?
4.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业
务需要,现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五名小导游。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带过来了:
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想去的地方。同学们,我
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能打动别人吗?
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应如何介绍呢?(好方法,用上好词佳句)
二、分享预习效果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吧。
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好介绍的准备,同桌之间练习介绍风景优
美的地方,或是介绍在景点拍的照片。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可
以适当补充,师相机指导。
2.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告诉他取胜的法宝。(语言生动,内容尽可
能具体,能打动别人,使听的人也想去)
3.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我们该怎样做
呢?(认真听)出示听众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合理
建议。
4.学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
四、点拨思路,指导写作
1.既然大家都想当导游,那我们就把自己的介绍写下来吧!一起来
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能当上“最佳小作家”好吗。
2.读作文要求,审题。
3.怎样写,范文引路。
4.写作方法。
5.如何让语言优美,让语言亮起来。(美文欣赏)
6.总结: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
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加
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写清楚、写生动了。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
注意听,用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五、自主展示,感受评价
1.写好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把你写的读给小伙伴
听听,看看你写得怎么样,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
师指导)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3.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
受。(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评一评)
六、教师总结,巩固延伸
同学们真棒,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使掌握了这么多的写作本领,老师
相信你们一定能将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名胜完美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
教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审题写作方法语言美
吸引人写特点比喻
感兴趣有顺序拟人
总分总排比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
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
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
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
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
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一一同桌读一一齐读。
3.在写字本上书写。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
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
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
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5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
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
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
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3.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
你有什么发现。
4.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课堂作业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J”。
豆荚(jiajia)僵硬(qiangjiang)囚犯(yinqiu)
二、看拼音写词语。
wandduanzhaoshushiyukuai
()()()()
三、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
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为
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学生抚养费支付合同
- 2024年度版权授权使用合同规范本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及媒体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和发布方式
- 手动食盐粉碎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全新装卸工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腹部护垫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及版权分配与发行条款
- 纸制床罩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2024年度抖音短视频制作外包合同
- 五年级上册科学07.热辐射 教学设计含反思
-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以及生态学研究方法
- 法学方法论网考题库答案 吉林大学
- 产品设计、工艺更改通知书
- 大象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2.1雾和云》课件
-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4课 瓜果飘香丨赣美版
- 学术报告厅舞台灯光音响系统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老年人社会服务相关职责
- 【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 装维人员施工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在线监测设备验收申请及相应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