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读词句,感受桃花源美景。2.深入探究,感悟陶渊明追寻的社会理想。导入春日里纷纷飘落的桃花,洋溢着几许浪漫,安乐和谐的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在熟悉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美景。想一想,提取词句。问题:前面我们通读了文章,疏通了文意。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请大家合上书想一想: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象的词句有哪些?学生回答后,屏显。(幻灯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找一找,理解词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也醉心于这美丽的景色,利用闲暇时间在葵山拍了几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与桃花源的景色有哪些异同?(屏显照片)(学生观看插图,小组交流后发言)师过度:“交通”,古时由两个词“交”和“通”组成,意为“交错相同”;现在是一个词,指交通运输。这种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叫做——古今异义。(幻灯片)文中还有哪些词是古今异义词?屏显:交通、妻子、鲜美、无论、绝境小结:同学们思考非常认真。学习文言文,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文言词句,关注文言现象。分类归纳整理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水滴石穿,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说一说,品析词句。品读词句,一探桃源。理解了词句的含义,我们再来看作者通过这些词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在相关的句子旁边作批注。出示背景,再探桃源。通过品读词句,我们看到了桃花源的美丽、宁静,以及人们的生活悠闲、自在。那误入桃花源的渔人看到这些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一起步入东晋太元年间。屏显: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结果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小组讨论后回答。背景资料中说,东晋太元年间,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在这样的社会中,老百姓只能过着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只有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桃花源。如果你是那位来自战乱中的渔人,看到桃花源内的景象,最惊叹的是什么呢?五、比一比,寻根求源。师:对于来自乱世的渔人来说,桃花源里的和平、宁静是多么可贵呀!那现实生活中,东晋士人又有怎样的理想呢?我们先一起看看成书于晋的《海内十洲记》中的记载。(屏显。师读。)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kuàijī),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輙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海内十洲记》谁来说说东晋士人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样子?一个梦幻,一个现实,差别如此之大。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写下这样的桃花源呢?这样美的桃花源,这样的桃花源理想,到底能不能实现呢?陶渊明只在文章的结尾留下淡淡的六个字———“后遂无问津者”,这六个字该作何解?指导朗读:把“遂”“无”稍拖长音并重读,句末加上“啊”。我们再读一遍。六、读一读,入景入情师:深深的叹惋中,陶渊明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理想的身影却深深铭刻在世人心里。年轻时,他做官,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黑暗,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他亲自劳作,即使战乱不断,依然固守着心中的理想———世外桃源。我们再朗读一次描写桃花源景象的语句,再次体会一下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写一写,表达感悟。对于我们来说,桃花源其实很寻常,然而手握大权的太守与品德高尚的隐士刘子骥,都无法找到它。隐居田园16载,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令公,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又安排了这样一个寻而不得的结局。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你的感受。可以采用对联、诗歌、读后感等形式,也可以联系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迁移。(生思考,写作。师巡视,指导。)《桃花源记》学情分析对于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初一阶段已经学习了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文言知识基础依然薄弱,因此,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熟练朗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或许会较顺利些。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语言材料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与此同时,他们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但是在阅读中往往缺乏理性,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吃不透、抓不准,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但就是“心中有景道不出”,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和被动地接受,这就是初中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的“瓶颈”。为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理性思维的能力,突破阅读“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桃花源记》效果分析一、教师课堂展示部分效果分析(一)课堂教学内容集中突出,各部分内容安排富有层次性,整体感知,品味赏析,总结反思,拓展延伸,由浅入深,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二)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简单指令,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二、学生学习效果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通过观察,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讲,能够依据问题设计,积极参与讨论,但仍存在着走神,不能积极思考问题,讨论中不发表意见,完不成学习任务的情况。2、学习效果评价通过与学生交流,练习检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3、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学生普遍反映对交互式的电子白板的教学方式很喜欢。教学时,喜欢更直观的新颖的内容或表现形式。《桃花源记》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虽然是平淡的农村生活,陶渊明却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再者,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桃花源记》评测练习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C.处处志之(志:标志)D.寻病终(寻:不久)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便舍船太丘舍去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7.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8.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解释加点词交通:怡然:翻译句子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桃花源记》教学反思这次执教《桃花源记》一课,我觉得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往执教的语文课,模式、表现形式是单一的,呆板的。课堂知识的传授靠的是老师的口头表述,所以学生往往觉得乏味。老师的固有经验又限制了授课的思路,可以说这些语文课是大同小异的,而授课的路子也越走越窄。这一次借“优课”活动的机会,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有几点感受很深。一是语文课堂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备课的过程中,查阅相关书刊,上网搜集资料,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像王君老师的课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些资源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也打破了我固守的“自我经验”。课堂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使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是语文课堂应是开放高效的课堂,对话是课堂的核心。课堂中的对话包括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碰撞,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我在教学本文时注意指导学生学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学生采用跳读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理解并不“标准”,也不随意否定。在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每个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展示,疑难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样使小组内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机会,达到资源共享,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三是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刺激。直观形象的图片、影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更直接的刺激,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刻,受教学环节设计的限制,有些内容分析过于程式化,不够灵活。教师的引导评价不够恰当,引导不够有效,许多有价值的追问没有跟进,评价方式单一。在细节的衔接上,仍然有有些生疏,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阶段中还应该更加积极的进行教学的实践探索。《桃花源记》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地位和性质时讲到“语文课程应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