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液体压强核心素养:会用液体压强解释生活现象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和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学会通过建立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公式的方法;3.感受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3.感受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整合依据:从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情景与课本知识整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课前准备:1.可乐瓶装满水,在瓶身上插上两个孔(上下)。2.微小压强计,U型管中倒入墨水,保证液面相平。3.两个大烧杯,适量酒精和盐水。4.把矿泉水瓶割成两半,用头上的一部分。5.把液体压强演示仪中倒满水。6.批阅学生的预习案,确定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做好总结,制成ppt一边上课展示给学生。预习培训:1.明确预习内容《液体压强》第一课时。2.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题目。3.把自己的疑惑写在疑惑栏中。课堂设计:【导入】问学生坐在凳子上和沙发上感觉相同吗?这种感觉是什么?(学生在学了第一节课压强后,一定会回答出)在学生说出压强后,在感受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是压强?(物体给物体压力后,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液体会给物体压力而产生压力作用效果吗?----------引入课题《液体压强》注:涉及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识液体压强,把抽象的物理量让学生亲身体验。【预习反馈】1.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不明确;2.不会利用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公式;3.不理解“深度”的含义。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对后面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解读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本课的重点设计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和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及液体内部要强的特点;2.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公式的方法;3.感受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注:解读目标要求:简洁明了引导性强明确到位【探究学习】一、【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洗菜池中没有水时,池装满水时,要提起橡皮要提起洗菜池排水塞就比较费力口的橡皮塞很容易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语言说出原因:学生回忆感受过程,结合对压强的理解,能说出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教师追问:为什么液体会对容器底有压强呢?(引导学生从压强的含义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能主动思考探究,液体给了容器底压力从而给了压强。教师追问:液体为什么会给容器底压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思考,知道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给容器底压力,从而给了容器底压强。教师追问:液体只会给容器底压强吗?(2)给学生演示实验,(在侧壁有孔的容器中灌满水)拔掉侧壁孔的塞子,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力,从而产生压强。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最终确定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从而对阻挡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力,从而产生了压强。(3)液体内部对物体有压强作用。教师追问:液体相比于固体不仅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并且物体还能放在液体内部,那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液体给的压强作用?(留出时间让血色灰姑娘充分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让学生认识,(通过预习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已熟悉),教师引导:我想用探头来代替所有物体,感受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的作用,但探头不会说话啊,我们怎么知道液体给没给它压强?(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的信息,学生会说通过U型管内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给探头的液体压强大小。教师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不必要求很精确,因为学生还没学气体压强)。教师引导:我们把这种实验方法叫什么?-------转换法。教师把探头放在液体中(让探头向各个方向),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对物体有压强作用。教师追问:为什么在液体内部也会受到压强的作用?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的物体产生压力,从而有了压强的作用。总结:液体对容器底、容器壁和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作用,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和液体具有流动性。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大小】1.实验引导和观察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装满满水的可乐瓶,胶带扯下,观察两孔水的射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2)(尽情让学生猜想)教师课前预测:学生会猜想到液体密度、深度、容器的形状、方向等等。(3)多个因素会影响液体给的压强,那应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4)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如何设计的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现象。题目展示位置展示小组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前黑板1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前黑板2对深度的认识后黑板3液体压强大小的推导公式后黑板4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后黑板5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后黑板62.合作探究的结论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和预习信息,组内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结论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分别到黑板相应位置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3.全班反馈教师追问: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的分享自己所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倾听,发现学生问题,再抛向学生,注重学生新生成新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最终能引导学生,合理的描述结论(控制变量法)4.质疑深度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的疑惑,对深度的含义不理解。让学生说一下对深度的认识(各抒己见),在对深度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图,画对深度的理解。注:注重学生新生成新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5.液体压强大小的推导。(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定性的认识到液体密度和物体所处液体的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那这两个因素与液体压强有个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现在让我们借助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在压强定义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定量关系。(2)在液体中假设放一薄片静止(建立模型),通过压强定义式表示液体给薄片上表面的压强,然后分析液体为什么会给薄片上表面压力,(学生思考)液体受重力作用,液体给薄片的压力等于液体受的重力,教师追问:哪部分液体受的重力?学生根据图示分析,是薄片正上方那部分液体的重力,在此基础上画出液体柱(建立模型),在此基础上把下面推导过程交给学生,学生自愿上黑板展示(教师认真聆听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利用好学生展示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在推导出公式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公式应用的规范性(单位、物理量的对应性);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公式应用于解决液体静止时的液体压强问题。6.压强大小的应用先让学生阅读黑板中展示的题目:(留出时间思考),再让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分享自己的思路。在此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质疑与探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从物理走向生活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本节课收获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大把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四、课后拓展有的同学这样认为,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产生了压力,从而产生了压强,所以学生就猜测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质量有关系。对吗?现在给你准备了粗细不同的两个塑料瓶(瓶口都扎上橡皮膜)与水,请你用这些器材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质量是否有关,写出设计方案。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在能力与兴趣方面: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知识储备方面,对压强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对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有一些简单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让他们直接说出什么是液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有点暗难度,更不用说让学生上来就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知识本身的前后联系: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效果分析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动手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都能应对自如,并且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能灵活应用到生活实例的解释中。从本质上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液体压强的含义,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在最后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能内化自己所学的探究方法和思考过程,完成最终的生成;通过《液体压强》这一知识载体的探究与体验,提高了学生从物理角度解释问题、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学科素养,实现了学习物理的目的。教材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压强表现形式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应该包括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合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踏实学习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尤为后面的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组成,根据本节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本节课分为了两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为一课时;公式的计算和连通器为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的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同时在教学中更多的设计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小实验,与本节课相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跟好的然学生体验和探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实。教材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液体压强的存在,再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当堂检测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4)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潜水艇潜入海底的深度是有限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深度越深,水中的压强越大

B.深度越深,水中的氧气越少C.潜水艇所能承受的压强是有限的

D.潜水艇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深海鱼如:带鱼、青鱼、鲅鱼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从没见过活的,那是因为在渔民把它们打捞上来后就已经死掉,为什么?在洪水季节,水肿的含沙量增大,这时拦河坝最容易决堤为什么?小明早上起来打了半脸盆水准备洗脸,这时脑子中突然闪现出了一个问题:当我把手放入水中时,水对盆底的压强将怎样变化?你认为应该是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A将变大B将变小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效果分析: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动手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都能应对自如,并且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能灵活应用到生活实例的解释中。第一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理解,能从本质上让学生内化实验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判断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器材能反应压强大小的原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示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控制变量法上得到了内化。第二题:实际的应用与生活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会从物理的分析问题和现象,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第三题:是通过学生的感受,来感受液体压强的变化,对学生内化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化了,并能学以致用,转化成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实现了学习物理的目的。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成功的地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涉及课堂教学设计,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课堂引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的触发点。本节课我采用了“回忆引入”和“情境引入”。让学生比较坐在现在的凳子上和会议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的感觉,说出感觉不同的原因,学生结合第一节课压强的学习,结合这感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压强的理解。这一导入的好处是,把抽象的压强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让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到什么是压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液体可不可以给物体压强,学生就能容易的接受这一抽象的名词。适时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和小实验。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情景和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液体压强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猜测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思路,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得到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的设计一气呵成。本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