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示文稿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优选)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无菌技术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二元培养物分离、培养选择培养分离单孢子分离微生物分离方法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微生物纯种分离将多种混杂微生物,经某种技术或方法分离成纯种的过程纯培养(pureculture)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获得的培养物(群体)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colony)。菌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一个菌落是一个纯种,也是一个纯培养;单个微生物只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不会形成菌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同一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一、用固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分离纯种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微生物样品多种混杂某种方法分散成单个微生物平板培养单菌落每个菌落为纯种(纯培养)单菌落转接培养纯种(纯培养)(一)、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二)、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微生物104/ml103/ml102/ml101/ml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1、涂布平板法(spreadplatemethod)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2、稀释倒平板法(倾注平板法)(pourplatemethod)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分区划线法(蛇形线法)操作图第一区划线灭菌接种环第二区划线灭菌接种环第三区划线灭菌接种环3、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分区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连续划线法操作图连续划线法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培养严格厌氧微生物4、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二、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培养
个别细胞较大的细菌
原生动物、藻类接种物液体培养基顺序稀释法分离营养琼脂平板不能长菌落如何分离纯培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培养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高度顺序稀释,如果经稀释后的同一稀释度的大多数(95%以上)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纯培养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上节课知识回顾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三、单细胞(单孢子)分离采用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得到纯培养,称为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个体较小的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分离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营养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菌落较大的微生物可使用毛细管提取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Eachcolonywasexaminedmicroscopically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四、选择培养分离创造适于目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原理促使目的微生物快速生长呈优势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土壤目的菌优势非目的菌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单细胞选择培养基平板(含牛奶或酪蛋白唯一C、N源)37℃培养目的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蛋白水解圈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例一: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细菌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含牛奶选择培养基目的菌生长平板营养选择因子:牛奶或酪蛋白只允许分解利用蛋白质的目的菌生长,淘汰非目的菌长出的目的菌并不一定是同种细菌,但皆产蛋白酶例一: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细菌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例二:分离筛选产高温淀粉酶(65℃)细菌单细胞选择培养基平板(淀粉为唯一C源)65℃培养淀粉水解透明圈目的菌菌落选择因子:营养选择因子淀粉环境选择因子65℃高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人为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2、富集培养法富集培养是分离微生物菌种最强有力的技术之一营养选择因子和生理条件选择因子可无穷尽组合,可从自然界选择分离各类特异微生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例:从土壤中分离能产生ß-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富集培养选择培养基分离目的菌验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如果培养物中只含有两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两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称为二元培养物。五、二元培养物病毒和宿主细胞纤毛虫、变形虫和粘细菌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方法的比较方法应用范围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液体稀释法单细胞分离法选择培养分离即可定义,又可定量,用途广泛用得最多方法简便,多用于分离细菌主要分离严格厌氧菌适用于培养细胞较大的微生物局限于高等专业化的科学研究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的微生物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六、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它是微生物研究进行的关键。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1、所用物品的灭菌技术A、玻璃或金属器皿灭菌高温干热灭菌:干燥箱160-170℃干热空气2h灭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锅121℃湿热灭菌30min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B、培养基或溶液的灭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锅121℃湿热灭菌30min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C、血清或生长因子溶液灭菌过滤除菌:细菌滤器滤膜孔径小于细菌细胞的大小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上节课知识回顾二、无菌技术单孢子分离选择培养分离二元培养物一、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1、所用物品的灭菌技术玻璃或金属器皿灭菌培养基或溶液灭菌血清或生长因子灭菌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2、接种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无菌接种: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将含菌材料接种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1.接种针2.接种环3.接种钩4.接种锄5.接种铲6.接种匙7.接种刀8.接种刀9.剪刀10.钢钩11.镊子12.弹簧接种枪13.接种、枪(日本式)涂布棒弹簧接种枪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接种环的灭菌接种环烧红接种环稍冷却接种工具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挑选单个菌落划线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1、实验台2、空气环境条件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七、微生物的保藏技术菌种保藏的原理: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例如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等条件,使菌株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纸片保藏薄膜保藏寄主保藏微生物菌株保藏的方法: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传代保藏斜面、半固体琼脂柱、液体传代培养保藏斜面:可保存数周至数年,可用石蜡或橡皮塞封口,低温延长保存时间液体:菌苔制成菌悬液,低温(悬液保藏法)缺点:繁琐、易污染、变异丧生原有特性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冷冻保藏液氮保藏、低温冰箱等液氮可达-196℃,效果较好注意:速冻,减少冰晶损伤细胞冷冻保藏法细胞体积大的要比体积小的对低温更敏感;无细胞壁的比有细胞壁的更敏感。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干燥保藏沙土管保藏、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沙土管:产孢子菌。制成孢子悬液,加无菌沙土管,减压抽干水分,石蜡封口,冰箱保存。冷冻真空干燥:加保护剂样品预先冷冻,真空冰升华去水,低温保存,保存数十年,目前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菌种保藏中心多采用此法。菌种保藏时采用不同手段保藏,防止某种方法失败导致菌种丧失。干燥保藏法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标准菌株的保存使用
1.长期保存的储存菌株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特殊要求的菌种可用其它方法进行保存,保存期可长达几年至几十年。
2.半储存菌株以含20%甘油的肉汤或液体石腊封存的半固体琼脂为主,在0℃以下保存,保存期为3-6个月。
3.应用菌株以琼脂斜面为主,在4℃保存,保存期为1-3个月。
4.菌种的传代不可超过6次。视菌种的特性及使用情况,一般储存菌株每5年传记代一次,每1-2年从储存菌株转接至半储存菌株,半储存菌株每3-6个月传代一次,每1-3个月从半储存菌株转接接至应用菌株。
5.每次检验用的菌株必须是从应用菌株转接的新鲜菌株。每支应用菌株用两次后必须销毁(121℃,0.1MPa高压灭菌处理15分钟以上)。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国内外菌种保藏部分情况我国于1979年7月成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该委员会下设6个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其负责单位、代号及保藏菌种的性质如下: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AS),真菌、细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AS-IV),病毒。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ISF)。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南京(ID),真菌;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NICPBP),细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北京(IV),病毒。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10分抗菌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北京(IA);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SIA),新抗菌素菌种;华北制药厂抗菌素研究所,石家庄(IANP),生产用抗菌素菌种。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CIVBP)。除了上述保藏中心外,我国从事微生物研究并保藏有一定数量各类专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还有近百所。
本文档共53页;当前第52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授信协议
- 房屋过户代理合同协议
- 酒店信贷协议合同
- 转正合同协议
- 门票协议合同
- 修建大棚合同协议
- 卖车用不用写协议合同
- 总教练聘用合同协议书
- 开饭店合同协议书范本
- 安置房房屋买卖协议合同
- GB/T 351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课件
- (最新整理)海报设计课件完整版
- 全国中小学转学申请表
- 埃博拉病毒简介
- 新版《金融科技概论》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监控系统维保专题方案及报价
- 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书空白模板
- 主播人设打造
- 英语人教新起点(一起)五年级下册-海尼曼分级阅读G2《The Hug》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