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1页
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2页
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3页
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4页
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谱字辈确定方法——基于上海图书馆《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图书馆收录的《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结合世代信息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家谱数据进行整理和提炼,得到胡氏宗谱的字辈信息,并与文献记载比照验证,证明结论正确,最终得到可复制的字辈信息整理分析方法。关键词:上海图书馆字辈世代统计分析引言辈分,自古以来便是家谱、宗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辈分高者,即使尚处垂髫之年,族人亦需行礼以示尊重。而且,一个家族经过数代繁衍,子孙栖居于各地,如若有所交集或者重修家谱,断定世系关系在中国这个崇尚礼义的国度显得极为重要。若缺失字辈这一重要信息,家族内部成员间的关系不出几代即无人知晓,甚至于出现不分长幼的混乱局面。以曲阜孔家为例,自明初得皇室赐辈分字以来,六百余年间长幼关系俨然有序,分支传承清晰明了,即使孔府封号不再家族内部关系仍然坚固,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由此类推至《上川明经胡氏宗谱》(以下简称胡氏宗谱),如能得出本家族的辈分字,对于判断家谱中每一代人的关系、深入挖掘家谱的内涵信息、乃至历史学者研究本家族或是地方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胡氏宗谱时,我们发现,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在录入字辈信息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字辈信息缺失、同一代但是字辈不同、家谱中不存在字辈但是录入了字辈信息等问题。对此,我们基于胡氏宗谱进行研究,尝试寻找出解决方案,便于今后对其他家谱的字辈信息的整理。背景在研究胡氏宗谱时,为了更好的了解上图录入数据的结构和信息,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抓取和提取胡氏宗谱中的数据信息,并且,在尝试各种方法研究时,我们也发现了录入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从下往上抓取数据我们尝试以胡适为出发点,采用SPARQL查询语句,以“childOf”为连接点,先找到胡适的父亲,然后再找到其祖父,以此类推,希望能够找到胡氏宗谱记录的世代总数。但是,在采集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查询语句找到胡千时,循环中止。当时,我们查看了上图数据库,发现是因为胡千在当时并未录入“childOf”字段,也就是说,在上图数据库中,胡千没有父亲的记录。对此,我们前往上图查询了胡氏宗谱影印版,发现胡千和他的父亲胡七二为始迁祖,在家谱中分开记录,属于家谱中的特殊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立即询问了上图的管理人员,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再次使用该方法查询时,便能找到家谱始祖胡昌翼。从上往下抓取数据在之后采集数据时,我们采用了从胡昌翼为出发点,采用SPARQL查询语句查找所有“childOf”为胡昌翼(在查询语句中为胡昌翼的URI)的URI信息,即找到胡昌翼的第二代,再依次找寻下一代。并且,在查询时我们设置一个计数变量,当一代人查询完时,计数变量增加一个数值,最终确认家谱中共记录胡氏家族44代。从下往上查询上图记录的家谱字辈信息在最先抓取胡适家谱信息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从辈分逆推整个家谱。即在假定上图录入字辈信息准确的情况下,先抓取胡适辈分信息,在SPARQL语句中带入胡适辈分查询该本家谱中所有该辈分的人。然后抓取表第一人的信息,抓取其父亲URI,利用父亲URI查询父亲辈分并进行循环查询。该种方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SPARQL语句一次最多返回100条信息,可能一个辈分的人数大于100人),但是在抓取数据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家谱辈分出现问题,即在某一代辈分A之后,出现另一代辈分也是A,这导致循环语句重复运行,陷入死循环。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我们已经找到了家族字辈语句,完成了一个循环的查询,其二便是字辈信息录入有误。问题描述在采集家谱字辈信息时,我们发现家谱的查询出现错误,我们对家谱中的人名进行随机查询,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以下四个人为例:图1:第七代胡时佐查询结果图2:第七代胡全信查询结果图3:第二十代胡春上舍查询结果图4:第三十八代胡四喜查询结果图5:第三十九代胡顺查询结果从查询结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胡时佐和胡全信同为家谱第七代,但字辈不一样;胡春上舍在数据库中的字辈为上;胡四喜字辈为四;胡顺以及其他姓名为两个字的人名没有字辈。根据上述例子,我们做出如下推断:上图数据库的字辈录入采用的是选取姓名中的某个字作为字辈,如胡时佐和胡全信同为家谱第七代,但字辈分别为名字中的“时”和“信”;上图数据库的字辈录入方法为选取姓名的倒数第二个字作为字辈名,如胡春上舍和胡四喜的字辈记录都为姓名的倒数第二个字;且字辈不能为“胡”,如两个字的姓名“胡顺”等,没有字辈记录。问题解决根据以上我们发现的问题和推断,我们认为已经无法直接从上图数据库中直接下载字辈(generationCharacter)信息,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方法从家谱中提炼出正确的字辈信息,或者其他来源渠道直接获得胡氏家族的字辈语句。当家族的字辈确定时,即便有人在取名没有将字辈放入名字中,但当样本量足够大时,这部分人会成为样本中的少数。因此,我们尝试提出字辈确定方法,即当满足以下两个假定时:某一代人的姓名样本量足够大;姓名中姓氏后的第一个字分布呈现明显集中于某个字;可以认为该家族的这一世代的字辈即为该字。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我们以胡氏宗谱为例进行分析,使用R语言对采集得到的姓名进行文本分离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如下:图6:前27代姓名分布图6:28代至44代姓名分布图7:28代至43代字辈频率从结果来看,胡氏宗谱中前27代和第43代由于样本量小且姓名分布均匀,无法找到其字辈,根据此方法判断第28代至第43代的字辈依次为:普、道、玄、永、元、元、文、志、兆、应、天、德、锡、贞、祥、洪、恩。为验证我们的方法和结论,我们查阅胡氏宗谱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信息,其中记载:“吾族自三十六世以上,均无一定排行,祗以先取者为主;三十七世以下,始有天德锡贞祥洪恩毓善良等字,使人一诵而知行辈”,胡七二(胡千之父)以后字辈按千、贵、福、真、巽、祖,满、普、道、玄、永,元、文、志、兆、应,天、德、锡、贞、祥,洪、恩、毓、善、良排行。由于胡千即第21代千字辈至第27代满字辈样本量较小且分布均匀,使用此方法无法提炼字辈信息,而自第28代至第43代的提炼结果与家谱记载吻合,因此我们的方法和结论得到了验证。结论对于整理后有世代信息的数据,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某一代人的姓名样本量足够大;姓名中姓氏后的第一个字分布呈现明显集中于某个字;可以认为该家族的这一世代的字辈即为该字。建议在研究上图数据库中的胡氏宗谱数据时,我们发现其中的字辈记录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我们通过结合世代信息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字辈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最终得到正确的字辈信息,并提出以下建议:建议上图数据库在录入其他家谱数据时,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家族进行世代整理排序,有助于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查找;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满足条件的家谱,查询得到的字辈信息准确性较高。

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引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广义相对论。在这过程中,科学家们引力波的预言质疑不休、争论不止。而引力波的实验探测无疑证明了一切。引力波的发现,弥补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漏洞,也确定了他的理论的正确。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又一契机,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破五”是中国传统迎财神的日子。2016年的这一天,却一个让全世界物理学界沸腾的日子,甚至许多的物理学家为之痛哭流涕——被预言已经百年的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引力是什么?在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物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作用为最弱。四种相互作用按作用强度比例顺序是:强相互作用(1),电磁相互作用(10),弱相互作用(10),引力相互作用(10)。因此,在研究基本粒子的运动时,引力一般略去不计。但在天文学领域内,由于涉及的对象的质量极其巨大,引力就成为不仅支配着天体的运动,而且往往是天体的结构和演化的决定因素。引力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力”,而是一种属性。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基于此,他结识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突破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否定了瞬时超距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这些旧观念基础上的牛顿引力理论。经过十年的探索后,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近代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归咎于时空的弯曲。这种弯曲是由物质造成的,物质的质量越大,所形成的扭曲也就越严重。但是这种弯曲,对于人类来说根本感知不到,一是因为人类伴随这种弯曲一起弯曲了,而是由于这种弯曲太微小。大质量物体发生的扭曲引起了震动,而这种震动,就是引力波。科学家们通过探测这种时空震荡,来证实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次LIGO这一发现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弥补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漏洞,验证了已故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预言。探测的仪器叫做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是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千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LIGO的原理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利用光速不变,在同样的直线路程里测试耗时,而通过时间的偏差(尽最大可能排除误差,也是耗资巨大的原因)来判定空间确实存在震动。这样的实验设置基于爱因斯坦的假设:光速不变,是因为以光的视角看,它沿途经过的空间发生了折叠伸缩。可能的引力波探测源包括致密双星系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许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为证明引力波的存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泰勒和赫尔斯由于第一次得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荣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目前为止,类似的双中子星系统已经发现了近十个,但是双黑洞系统却是首次。在实验方面,第一个对直接探测引力波作伟大尝试的人是韦伯。虽然他的共振棒探测器最后没能找到引力波,但是韦伯开创了引力波实验科学的先河,为如今的硕果打下了基础。因为在地面上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物理学家们也在向太空进军。欧洲的空间引力波项目eLISA(演化激光干涉空间天线)。eLISA将由三个相同的探测器构成为一个边长为五百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同样使用激光干涉法来探测引力波。此项目已经欧洲空间局通过批准,正式立项,目前处于设计阶段,计划于2034年发射运行。作为先导项目,两颗测试卫星已经于2015年12月3日发射成功,目前正在调试之中。中国的科研人员,在积极参与目前的国际合作之外之外,也在筹建自己的引力波探测项目。引力波的实验探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这些探测极其不易,宇宙中发生爆炸性的大事件时产生的引力波,才相对容易探测到,例如黑洞合并、星系合并、超新星爆炸等。100年前,爱因斯坦在预言引力波存在时就曾说:“这些数值是如此微小,她们不会对任何的东西产生显著的作用,没人能够去测量它们。”蔡一夫给出解释:“时间发生得越早,距离越远,越会在宇宙中传播期间被红移。红移指的是由于宇宙本身的膨胀将所有的波动的波长拉直拉平,这样其波动性就难以被探测到。例如,这次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是13亿年以前两个大约3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振幅之小,是在原子核尺寸的千分之一的尺度。能探测到真的是非常不容易,LIGO实验组的科学家们也是在几十年里经历多次挫折,不断调整方案,改进仪器,才最终探测到的。”所以它的成功探测也标志着在这个领域人类的技术进步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它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不止在科学情感上,更在于能够打开人类的一个新的世界——每个人都对它满怀期待。如果电磁波探测是人类的眼睛,那么人类又多了一双聆听外界的耳朵。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说:“在《星际穿越》和《三体》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引力波选为了未来科技发达的人类的通讯手段,这也许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但对于天文研究而言,引力波的确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吹进来的第一缕清风,就带来了一个重大的信息:极重的恒星级双黑洞系统存在并可以在足够短的时间(10亿年)内并合。这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谁能知道在将来的更多的探测中,LIGO和一众引力波探测器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引力波有两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性质。第一:不需要任何的物质存在于引力波源周围。这时就不会有电磁辐射产生。第二:引力波能够几乎不受阻挡的穿过行进途中的天体。比如,来自于遥远恒星的光会被星际介质所遮挡,引力波能够不受阻碍的穿过。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两个特征允许引力波携带有更多的之前从未被观测过的天文现象信息,而每一个电磁波谱的打开,都会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天文学家们同样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而引力波本身的性质也可能对基础物理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引力波蕴含的,很可能是宇宙诞生的画面。我们从小都被告知一个最著名的猜想——宇宙是在一场爆炸中诞生的。这意味着,在时空的开始,宇宙又一次最为剧烈的震动。引力波就能让我们还原这个震动——它是否存在?有多大规模?不仅如此,引力波还能传递信息——我们看不到的宇宙空间在发生什么?据科学家解释,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遥远的距离上巨大的黑洞变化引起的。而这一结果也证明了黑洞真实存在——至少是广义相对论预测的由纯净、真空、扭曲时空组成的完美圆形物体。并且,引力波传递的信息可以让科学家更精确地估计宇宙膨胀的速度。总而言之,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面熟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引力波的发现类似当年的发现X光一样,是一种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引力波的观察,去观察遥远的宇宙的现象。发现暗物质、时空穿梭等等才是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没有引力波,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些科幻世界才有的事情的。“既然引力波是存在的,基于引力波的科研思路可信性就大大提高了。就好像走一条未知的路,走到半路,有人怀疑不对,结果证实是对的,那么就可以加快步伐了。”苏萌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探测研究引力波的力度,我国也紧跟探索引力波的步伐。“天琴计划”参与者、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介绍,“天琴计划”是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该计划预期执行期为2016~2035年,分四阶段实施。项目还将挖山洞,建观测站以及建设综合研究大楼。预计拟投三亿启动。天琴计划预期执行期为2016-2035年,分四阶段实施:(1)2016-2020年:完成月球/深空卫星激光测距、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所需关键技术研发。主要研发成果包括:新一代月球激光测距反射器、月球激光测距台站、高精度加速度计、无拖曳控制(包含微推进器)、高精度星载激光干涉仪、星间激光测距技术等;(2)2021-2025年:完成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工程样机,并成功发射下一代重力卫星和空间等效原理实验卫星。主要研发成果包含:超静卫星平台、高精度大型激光陀螺仪以及进一步提高加速度计、无拖曳控制、高精度星载激光干涉仪、星间激光测距等技术;(3)2026-2030年:完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完成卫星载荷工程样机;(4)2031-2035年:进行卫星系统整机联调测试、系统组装,发射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李淼介绍,“天琴计划”的出发点是切实根据我国的技术能力实际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提出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将采用三颗全同的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每颗卫星内部都包含一个或两个极其小心悬浮起来的检验质量。卫星上将安装推力可以精细调节的微牛级推进器,实时调节卫星的运动姿态,使得检验质量始终保持与周围的保护容器互不接触的状态。这样检验质量将只在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而来自太阳风或太阳光压等细微的非引力扰动将被卫星外壳屏蔽掉。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测距技术将被用来记录由引力波引起的、不同卫星上检验质量之间的细微距离变化,从而获得有关引力波的信息。“天琴”的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样的选择能够避免测到引力波信号却无法确定引力波源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也于2016年2月16日公布了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空间太极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由位于等边三角形顶端三颗卫星组成的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主要科学目标是观测双黑洞并合和极大质量比天体并合时产生的引力波辐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辐射过程。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表示,“我国目前的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可以通过良好的国际合作得到一定的弥补。”胡文瑞说,“空间太极计划”是一个中欧合作的国际合作计划,目前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参加欧洲空间局的eLISA双边合作计划;方案二是发射一组中国的引力波探测卫星组,与2035年左右发射的eLISA卫星组同时遨游太空,进行低频引力波探测。据介绍,空间引力波探测被列入中科院制订的空间2050年规划。2008年由中科院发起,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及院外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引力波的发现是感人至深的,它印证了一位物理学大师的睿智伟大,为年富力强的物理学家们增添了信心和安慰。在理性上,引力波的发现更是激动人心的,人类的历史将会改写,一切都是未知,未知也许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柏格曼著,周奇、郝苹译:《相对论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1。(P.G.Bergmann,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Relativity,Butterworths,London,1958.)[2].温伯格著,邹振隆译:《引力和宇宙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S.Weinberg,GravitationandCosmology,JohnWileyandSons,NewYork,1972.)[3].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J·韦伯著,陈凤至,张大卫.《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4].《引力波与引力波探测》李芳昱、张显洪[5].《引力、引力波和引力波的探测》薛凤家,《大学物理》[6].《空间时间引力》(美)沃尔德史新奎金丽莉[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艾萨克牛顿1687[8].《原理》艾萨克牛顿[9].《论引力波》爱因斯塔1918[10].《广义相对论》刘辽,赵峥-2004[11].《广义相对论与现代宇宙学》须重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广义相对论引论》俞允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3].《广义相对论基础》赵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引力波探测》胡恩科-《物理》[15].《引力波、引力波源和引力波探测实验》唐孟希,李芳昱,赵鹏飞《天文研究与技术》

公司信息化工作总结XXX公司成立伊始,公司领导就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3I”管理思想,即制度管理(Institution)、国际质量环境管理(ISO)、信息化管理(Information)。公司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公司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和强化了公司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公司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信息技术与公司管理的发展与融合,又使公司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甚至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是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在战略规划中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的持续改进及优化信息系统的规划,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别人的成果,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几年来的总结和提升,我们提出的信息化规划原则是:重点突破,由点及面,持续改进。逐步达到与先进企业相当的管理水平,构建公司自己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企业服务意识和水平的提高,进行企业管理改进和流程优化才能减少内耗,优化企业管理,为公司争取利益最大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信息化建设只有与企业管理相融合才能体现价值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加快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的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有机结合。企业通过确立管理理念,更新员工观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新技术,建立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