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写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讲课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准备好一份教案,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自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自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图形上的角
教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角。那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几个平面图形上有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平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习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请看!教师边画边小结:画角的时候我们要先画角的顶点,要想把角画的更漂亮,我们还要借助一个数学工具——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教师:在角的王国里,有两个特别可爱的角,一个叫蓝角、另一个叫红角,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事却争吵起来了,大家仔细听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叉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叉开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五、练习
教师:我们认识了角,你会数出图形上的角吗?(会)那我们来数一数下面图形上有几个角吧?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
?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自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自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自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自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自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自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自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自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自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3、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自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物理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区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罗山高中老校区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5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衡阳二十六中物理高一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蛟河市朝鲜族中学校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4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参考答案
- 药为什么这样用?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平台建设及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医院的合同管理制度
- 中国民航发展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民航大学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治
- MOOC 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江苏无锡市江阴市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