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给大家大三环境生物第九章_第1页
2011届给大家大三环境生物第九章_第2页
2011届给大家大三环境生物第九章_第3页
2011届给大家大三环境生物第九章_第4页
2011届给大家大三环境生物第九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还能改造环境。

在生物的作用下,环境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人类提供资源支持和环境服务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应用生物改善环境的原理,可以对人类影响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生物在土壤质量修复中的作用生物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生物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

陆地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主要内容

土壤质量指土壤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证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其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壤数量、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土壤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的降低。

目前,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退化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世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据统计,全球土壤退化面积达

1965万km2,而土壤侵蚀退化是造成土壤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生物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生物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一、生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㈠生物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及植物群落的建立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粗沙和石块的含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㈡生物对土壤孔隙和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结构疏松,增加土壤的孔隙,改良土壤的渗水保水性能。㈢生物对土层厚度的影响植被可以通过树冠截留降雨,根系固定土壤,保持土壤避免流失,从而达到保持和增加土壤厚度的目的。

土壤养分亏缺和土壤酸碱性失衡是退化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的表现。

生物活动会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表现为随着生物活动的介入和生物群落的优化,土壤化学性质将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1)生物对土壤肥力效应通常随着生物的生长以及生物群落向着更高层次演替,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有效性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各种养分间也更加平衡和协调。

(2)生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方式增加土壤养分的输入增加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提高土壤养分的保持

生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元素和碳元素,经过转化进入到土壤中以及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富含营养物质的生物遗体为土壤提供了一个养分来源库。

生物死亡后,会形成大量遗体。生物遗体中包含着大量营养物质,这将成为土壤养分的重要补充来源。NPCaMg等元素,植物凋落物是它们最重要的输入方式。

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分解者的地位,它们利用生物有机残体获得能量同时通过消化分解,把它们变成无机小分子物质。

土壤速效养分对于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土壤肥力当前直接的供给能力。一般而言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要分解为无机小分子形式才能被吸收和利用。

①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②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泌产生的土壤酶是营养元素由有机小分子向无机小分子形态转变过程的催化物质。

生物能降低土壤养分的流失量

增加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能力

生物生长及生物群落建立的立体覆盖层(植被的降雨截留作用和枯落物对地表径流的阻力),极大的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持水能力,在降水产生时,使尽可能多的降水停留在系统中。同时,伴随着降水而来的营养物质也保留在生态系统中,进入土壤,避免了养分的流失。

生物的生长,尤其是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会改良土壤质地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产生。土壤团粒结构是一种优良的土壤结构形式,有利于养分被土壤吸附和保持。

土壤酸碱度失衡通常表现为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酸化

盐渍化土壤主要的问题是土壤含盐量过高,以及碱化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对于盐渍化土壤的恢复改良,最为关键的是“去盐”和“降碱”

强碱化土壤的治理,必须施用化学改良剂,并配以多种措施;

中度盐碱土,通过种植耐盐碱的土壤改良植物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①盐碱土种稻,除了淋洗盐分,还能改良土壤碱化程度,同时还能改变盐分的离子组成;

②种草、种树对盐碱土的改良,其共同作用是保护地面,减少蒸发,降低地下水位和阻碍土壤水和盐分向上迁移;另外某些耐盐碱植物在生长过程种能吸收不少盐分,有

些盐分能排出体外,植物体内的盐分还可随植物的收获

而去除,最终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土壤酸化是我国南方经常出现的一种土地退化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土壤中致酸离子(Al3+和H+)的含景过高。

土壤酸化的生物治理是借助种植耐酸植物。

种植耐酸植物可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有机质中的羟基、氨基等基团一方面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吸

附H+;另外,一部分基团还可以与H+发生反应,可有效降

低土壤中的H+浓度。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系统一起构成土壤的生物特性

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组成会对土壤的营养供给水平和植物的生长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土壤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以及营养元素的矿化有重要作用。

生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生物对土壤酶系统的影响

植被状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影响

植被的存在和优化会极大改变地表的水热条件,使土壤温度波动减小,水分增加,局部微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植物产生的大量凋落物也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来源。因此,良好植被的存在为微生物的快速增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植被影响微生物的组成

不同的植被状况下,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构成比例有很大不同。

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条件恶劣,耐干旱和贫瘠能力较强的真菌和放线菌更具竞争优势,数量较多。

随着植被条件的改良,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热条件也相应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细菌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植被影响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在退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少,种类单调,多样性低。

而生物群落建立后,随着动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和枯枝落叶

的形成,会增加群落的空间层次性,从而创造多种有差异

的微环境,使得更多种类微生物能找到适合生存的微环境,因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得到很大提高。

生物群落对微生物活动强度有一定影响

随着生物群落的恢复和建立,土壤的水热条件得到改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强,活动强度也加强。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会促进土壤酶多样性的提高。

表层土壤中土壤酶活性远远大于深层土壤。

水土流失是土壤及其母质在降水和径流的作用下,发生破坏、迁移和沉积的过程,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使得土地生产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并且还会因泥沙的迁移、沉积淤积河道湖泊造成洪灾发生率的上升。

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广泛使用的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利用生物手段控制水土流失是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

生物对水分的涵养

生物对土壤的固定和保持

生物群落如何改变水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格局?

生物对水分涵养的作用原理?

生物群落影响生态系统涵蓄水功能

生物群落影响对地表径流的调节能力

有着良好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其涵蓄水能力远远大于植被较差的生态系统或荒地。

例如成熟森林植被的生态系统,其涵蓄水能力高于荒草坡、天然灌林、人工幼林等等其他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影响对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时间上的分配:良好的植物群落的存在能减少地表径流的总流量,增加地下径流的流量和停留在土壤中的水量。

从时间分配上,生物群落能增加枯水期径流量,降低洪峰径流量等对径流时间分配的影响。

植被对降雨截留作用

生物群落促进水分的下渗及在土壤中的保持

生物群落特别是森林植物群落,有良好的群落空间层次,在降水来临时,可以对降水形成多层次的截留和分配,减少和减缓降水直接到达地面的机会,从而使降水更为分散、缓慢地到达地面,减少形成地表径流的可能。

①植被和枯落物使地表粗糙,能减慢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水分的滞留时间,有利于水分下渗;

②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

进土壤结构疏松,增加土壤的孔隙,提高水分的渗透性能。③植物密布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层的腐殖质,会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得土壤变得疏松,孔隙增加,同时由于植物群落能有效的减少雨滴对土粒的溅击,保护土壤孔隙的通畅,从而使得水分容易下渗。

当有外部侵蚀力时,土壤的抗蚀性与土壤类别、结构以及地表覆盖物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

植物固定和保持土壤的形式有两种:首先是利用根系固结土壤以增加土壤的抗蚀性能;其次是为土壤表面提供覆盖,降低侵蚀力。

①植物根系密布于土壤剖面中,形成一个密集环绕的根系网,把小石块、岩石碎片以及土壤紧紧绕住,同时增加土壤与植物根系,土壤与土壤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大大加强了土壤的稳固性。

②植物根系所分泌的胶粘性有机物质以及植物残体被分解所产生的有机质能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连接力1、生物群落对降雨动能的消减作用

生物群落可以有效地降低降雨的动能,减少雨滴对土壤的溅击力。

植物群落具有截留缓冲降雨功能

2、地表植被提高表土的抗冲能力

植被和枯落物使地表粗糙,能减慢地表径流地速度,提高表土抗冲性

水土流失防治

生物对小气候的改良作用

生物对干旱和半干旱区土壤的改良

生物对砂土的固定作用

小气候是指贴地气层里,小范围的地段内,由于下垫面的辐射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局部气候。

小气候取决于小地形环境,如方位、坡度、土壤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

由于局地下垫面条件是造成各种小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于是在不同下垫面上就形成各种类型小气候,例如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城市小气候等。

对沙尘暴的生物防治来说,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构建防护林。

对光照的影响

对温度的影响

对湿度的影响

对风速的影响

对水分分配的影响1、生物对土壤具有改造作用

水分的循环

营养元素的循环

土壤形成的改良作用

2、旱区和半干旱地区土壤选用合适的植被进行土壤改良

盐生植物

聚盐性植物

沁盐性植物

风沙土的性质

风沙土的生物固定

风沙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和多沙暴的地区,包括世界各大洲的沙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带。

全世界有相当面积的农田受流动风沙土侵袭,受侵袭的农田产量下降甚至绝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约有5-7万km2

的土地发生沙化。

通过建立灌一草植物或者乔一灌一草植物组成人工生物屏障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由风引起的沙粒移动。

随着人工栽植植物的滋生和发展,风沙土地面会生成结皮或生草蹭而使表层变紧,土壤表层覆盖度增大,风蚀减弱。当表层形成较厚的结皮层,风沙土细土粒增加,理化性质有所改善,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土壤肥力。

荒漠化防治

所谓陆地水环境,指的是河流、湖泊、湿地等这些在陆地大环境内部分区域形成的以水为地表主导因素的生态系统类型。

河流和湖泊等面临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损伤,生态功能降低,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日益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内陆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

水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水生动物群落的恢复

湿地

陆地水体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也称淡水生态系统。

内陆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0.5%。同时,陆地水体作为地球表面圈层的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河流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湖泊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三)淡水生物群落流水生态系统:河流

内陆水生生态系统静水生态系统:湖泊

河流是陆地表面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水道,也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人湖泊、海洋的通道。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一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每一条河流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的流域。

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流域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除干燥区外,一般是流域面积愈大,河流水量也愈大。

流域形状、高度、坡度、倾斜方向对河流水量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1、水情要素

河流的水情要素是反应河流水文情势及其变化的因子,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随着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一年中河流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

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河流水情分为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等水情特征时期。2、河流水化学

河流水化学主要是指河水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河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受补给来源、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河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有HCO3-,SO42-

CO

2-、Cl-、Ca2+、Mg2+

、Na+、K+等。3

矿化度是指溶解于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天然水

中国河水矿化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河水化学组成也相应改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水化学也发生很大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可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少。淡水(<1g/L)弱矿化度水(1-3g/L)咸水(3-10g/L)盐水(10-50g/L)卤水(>50g/L)

湖泊是地表洼地积水形成的水面宽阔、流速缓慢的水体。

陆地表面湖泊总面积约270万km2,约占全球大陆面积的

1.8%,其水量约为地表河流溪沟所蓄水量的180倍,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

绝大多数湖泊是直接受河流补给的,是水系的组成部分,它的水文状况与河流有着密切关系。

天然湖盆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天然湖盆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构造湖盆、火山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河成、风成、冰成、海成、溶蚀等不同类型的湖盆

常见的湖泊分类方法有:①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②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把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③按湖水温度状况,把湖泊分为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④以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湖泊可分为间歇湖、常年湖。

生活在淡水栖息地的各类生物,通常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层次和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彼此之间存左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流水生物群落:急流带群落和缓流带群落

淡水生物群落静水生物群落:沿岸带群落、敞水带群落、深水带群落二、水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一)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点(二)水生植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四)水生植被恢复的策略水生植物按生活型一般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在同一个湖泊水体中,从沿岸带至湖心方向各生活型的位置依次为:湿生植物一挺水植物一浮叶植物一沉水植物。

由于湖洎富营养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1)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2)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逆向演替,即浮游植物取代大型水生植物,而成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1)净化水体,降低水体营养水平(2)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3)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4)对淡水生态系统演替的作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同化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等矿质营养物质,同时其庞大的表面积能够抑制风浪,使悬浮物质附着在表面,从而能够降低湖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再悬浮,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使营养物质的循环速度减缓。(1)净化水体,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水生高等植物和藻类是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两大初级生产者,由于在光和营养方面的相同需要而必然存在竞争。在水生高等植物占优势的水体中,若无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如营养物质的过量输人、水草资源的破坏或过量放养草鱼等),水草的遮光效应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可以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生态景观。(2)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多种底栖性的螺类通常在水草上产卵和栖息,水草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这些螺类的分布。而螺类的幼虫常为鱼类的饵料,成年螺类的觅食对提高水体透明度有利。水草也常成为隐蔽、觅食和产卵的场所,与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等许多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关系密切。(3)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因此,水生高等植物的适度利用,保持物流的相对平衡,是湖洎保护的重要方面。(4)对淡水生态系统演替的作用水生植物的过量生长可以加快湖泊向沼泽的演替过程。水生植物较高的生产力向湖盆提供了较多的沉积物,而且可以加速泥沙沉积,逐渐抬高湖盆,许多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开始克服水深限制逐渐从沿岸带向湖心发展,开始沼泽化进程。从湖洎的演替来说,这是一个必然但又是长期的趋势。(1)光照的影响(2)水体深度的影响(3)底质和风浪的影响水体光强,特别是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是沉水植物的必须环境因子。一般认为,水底光强不足入射光的1%以上时,沉水植物就不能定居。挺水植物只能在沿岸带生长,其茎、叶不能浸水太高;浮叶植物的叶柄不能无限制伸长而使叶片浮在水面;

沉水植物只能生长在水深小于其光补偿深度的水域水深不仅影响水生植物的分布,也影响其数量。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也逐渐下降。一般淤泥底质富含营养物质,可供水生植物生长利用,也利于水生植物扎根,而砂质或多砾石的湖底则往往水草很少。在开阔的湖面,风浪很大,不利于水草的定居,而且风浪的搅动会降低湖水的透明度,水草难以生存。(1)两种替代性稳定状态理论(2)生物操纵(3)人工促进水生植物的恢复(4)水生植被的生态调控(1)两种替代性稳定状态理论有些学者认为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存在两种替代性稳定状态,即水生植物占优势和浮游植物占优势的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各自具有缓冲机制来保持稳定,抵抗外部条件的变化。当出现任何一类植物的优势时,都能使生境条件向着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对方的方向发展。浅水湖泊具有的这种特性对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两种替代性稳定状态理论在仍保留良好水生植被的浅水湖泊中,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可以强化它们的生态功能;在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浅水湖泊中,当外污染源及其他干扰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应采取措施恢复水生植被,保持水生植被的优势,从而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2)生物操纵生物操纵,或食物网操纵,主要是利用滤食效率较高的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的滤食来控制藻类,减轻富营养化的影响。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和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是生物操纵的主要方向,可在不同营养级上进行操作,如促进或重新引进凶猛性鱼类(或称鱼食性鱼类),用药杀或捕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等途径。荷兰的Hosper等在研究小型浅水富营养湖泊的治理中,通过对过多的底栖性鱼类和植食性鱼类的高强度捕捞,促进了水生植被的恢复。(3)人工促进水生植物的恢复①保护和修复湖岸带生态环境②进行恢复物种的筛选和优化③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④水生植物的采收和利用①保护和修复湖岸带生态环境湖岸带是景观意义上的水陆交错地带,人为活动比较频繁,易受到干扰。渔业、旅游等活动通常在这一地带进行。对基本保持自然状态下的湖岸带部分,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有必要退田还湖,拆除放浪堤。为了恢复湖岸带生境,要进行适当的规划管理,控制渔业活动的规模,有选择性地开展渔业和旅游活动。②进行恢复物种的筛选和优化恢复物种要以现存或历史上有分布的为主,另外,要根据水体的生态条件和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种。在恢复初期,通常选择耐污能力强的物种,如红线草、菰尾藻、马来眼子菜等。随着水生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的建立,再适时引入其他物种,如黑藻、金鱼藻、苦草等。③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群落配置是根据湖泊的形态结构、水文条件、污染治理进度和群落特性进行人为设计,进行合适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以最终达到恢复目标。水葫芦群落耐污能力强,吸收营养快,但其漂浮的特性,往往会造成泛滥恶性生长,通常配置于纳污口净化区,并进行生长控制和调节芦苇、水葱等挺水植物,通常布置在湖岸带生态恢复区或人工湿地净化区;沉水植物对水环境较为敏感,需要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其恢复。④水生植物的采收和利用这是恢复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也是恢复工程的难点。研究高效、资源化而又不影响生态景观的采收利用措施,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的技术关键之一。(4)水生植被的生态调控水生植被的生态调控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生植物生长的控制前者是为了创造条件,促进水生植被的恢复;后者是为了控制水体的二次污染和沼泽化,对水生植被的生长和分布进行合理的调节。三、水生动物群落的恢复水生动物是指适应于水体中生活的动物类群,它是生态学名词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水生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能力流动的重要环节。湖洎生态功能的恢复应重视发挥水生动物的生态作用。水生动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及有尾两栖类。(一)水生动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在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中,水生动物承担着消费者的角色,能够将初级生产产物转化为次级生产产物。水生动物通过生物累积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次级生产产物的一部分通过渔获物转移到陆地上被人类利用,从而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移出水体,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而另一部分次级生产产物通过菌类的分解进人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二)影响水生动物净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水生动物的生物积累作用与污染物的性质、环境pH、温度以及其生境中的位置有关一般性质稳定、水溶性低、脂溶性大的化学物质易于生物积累;酸化重的湖水,能促进重金属离子化,增加鱼体对重金属的积累;水温对鱼类吸收重金属也有明显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而积累量大;一般情况下,距离污染源近的生物,其积累量也较高。四、湿地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抗旱、控制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

“地球之肾”。由于土地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退化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研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主要内容(一)湿地的概况(三)湿地恢复的基本方法(四)湿地的生态管理(二)湿地的退化问题(一)湿地的概况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m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公约的定义:(1971)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又规定:(1982)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区域。1992(我国加入)(一)湿地的概况全世界共有湿地5.14亿h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湿地在世界上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加拿大是湿地分布最多的国家,约1.27亿hm2,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4%,其他如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湿地面积也比较大。(一)湿地的概况中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

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hm2(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hm2,人工湿地约4000万hm2(一)湿地的概况中国的湿地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重要和独特的天然湿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除了作为濒危和特有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类的重要的停歇地和繁殖地。我国有许多湿地被先后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人与生物圈》(MAB)网络、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雁鸭类迁飞网络等。(二)湿地的退化问题湿地的退化是指湿地结构的简化、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功能的丧失这一过程。湿地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二)湿地的退化问题其他湿地丧失的原因包括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空气和水质污染与气候变化。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直接原因是排水和填埋造成湿地生境破坏,沿海开发、天然湿地系统转为农田、工业、能源和居住地。(三)湿地恢复的基本方法湿地恢复是指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使退化湿地基本上恢复到退化前的状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湿地恢复项目首先必须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