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期末试题汇编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

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④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⑤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

此。余因谓希深目:“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

以属思尔。”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

一时。②僚属:官府的位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谢希深:即谢

绛,欧阳修的朋友。④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⑤讽:不看着

书本念,背书。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而少所嗜好”与“一怒而诸侯惧”的“而”用法不相同。”

B.成语“话无伦次”中的“语”的本义为“谈论,说话”,据此可类推“尝语僚属”的“语”

也为此意。

C.“释”读shi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放下,消融,解除;二是泛指佛教。“未尝顷刻释卷”

的“释”应为放下之意。

D.“笃”,形声字,本义为马行走缓慢,引申为深厚、厚重。“笃学”的“笃”指专注,一心

一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B.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C.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D.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大意。(6分)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2)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3.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告诉了

第1页共16页

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10.B

11.B

12.(1)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很少有别的爱好。

(2)大概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构思罢了。

[评分说明;共6分,(1)“少”,很少有,1分,“而”,表转折,1分,大意1分。(2)“盖。

大概因为,1分,“属”,专注,集中,1分,大意1分]

13.珍惜时光;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评分说明:2分,每点

1分,意思相近即可。)

五代南唐钟隐,字晦叔,天台人。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其画笔高澹简远①,凡举笔写像,

必致精绝。隐师郭乾晖②,画鹰鸟得名于时。郭始秘其笔法,不授徒。钟隐亦负重名,然自

谓不及也,递变姓名趋其门,受佣于郭。服勤累月,弗之怠。经年摩其笔意,几得其旨。而

乾晖不知其隐也。

隐一日缘兴,于壁上画鹑子一双。人有报乾晖者,乾晖及就视之,且惊日:“子得非

钟隐乎?“隐再

拜具陈所以。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丈席⑤以讲画道。

(选自《五代名画补遗》,有删改)

【注释】①高澹(ddn)简远:高雅闲远。②郭乾晖:人名,五代南唐画家。③丈席:即“讲

席”。

11.下面是小湘同学在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成语“人云亦云”中“亦”的本义是“也”,据此可类推“钟隐亦负重名”中的“亦”

也为此意,与“怀民亦未寝”中“亦”字意思相同。

B.“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中“绝”字的意思为“达到极点,高超”,与“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中的“绝”字意思不同。

C.“于壁上画鹤子一双”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的用法及意义是一样的。

D.字典中“具”有“备办,准备”“齐备,完备”“皆,者|5"“详细”等意思、,文章中“隐

第2页共16页

再拜具陈所以”中的“具”应为“皆,者B”之意。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丈席/以讲画道B.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

遇之/丈席以讲画道

C.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丈席以讲画道B.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

巡之丈席/以讲画道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6分)

(1)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2)服勤累月,非之怠。经年摩其笔意,几得其旨。

14.“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涌现的一大批仁人志士都传承着谦虚的美好

品质。本文钟隐的哪些事迹符合这种品质?请简要分析叙述。(4分)

【答案】

11.D

12.B

13.

(1)他的画用笔高雅闲远,凡是提笔画像,一定要达到精确的程度。

(2)(钟隐)服务勤快达到一个月,毫不懈怠。经常模仿郭乾晖的笔意,几乎得到他的精

髓。

14.钟隐为了学画,不惜隐姓埋名,给郭乾晖当佣人。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过杭,东还会稽支龙井②辨才法师以书邀予入山。比出

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日:“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

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经佛寺十,皆寂不

闻人声o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

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

第3页共16页

(选自秦观《淮海集》)

【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②龙井: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③篮舆:竹轿。

1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书”的意思有:写字;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⑥姓,“以书邀余人

山”的“书”的意思应为④,与“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同义。

B.成语“比邻而居”的“比”的意思是“挨着,紧靠着”,据此可类推“比出郭”的“比”

也为此意。

C.“霁”,从雨,齐声。本义:雨止。“天宇开霁”的“霁”的意思为“雨止,天放晴”。

D.“憩于龙井亭”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算岭

B.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

C.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

D.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人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大意。(6分)

(1)遂弃舟,从参寥杖策并湖而行。(3分)

(2)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3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文中称山中“皆寂不闻人声”,又说“流水激激悲鸣”,是否前后矛盾?(2分)

(2)作者为什么发出“殆非人间有也”的感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1,6(2分)

12.B(2分)

13.(1)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遂”“从”“杖策”各1

分)

(2)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深

郁”,,悲鸣”“殆,,各1分)

第4页共16页

14,(1)并不矛盾,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2分)

(2)隐显的灯火,葱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优美,幽寂,让作者内心沉寂、澄

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有也”的感叹。(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传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邮道元《三峡》)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确(白)°,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

河中漱广。夹库崇深,倾崖返挥,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追观者常若雾露沾人宛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

流千丈,浑洪晶(b।)怒②,鼓若山腾,浚(jiin)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

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邮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解】①距:险阻重地。②晶怒:形容气势壮大。③迄:至IJ、至。④慎子:先泰法家代表

人物慎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其水尚奔浪万寻B.蜜湍绿潭毒气云浮

C.飞淋其间河中淋广D.春冬之时古书人有言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B.往来通观者常/若雾露沾/人庭深悸镇。

C.往来遇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D.往来遇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第5页共16页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3.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

析其作用。(4分)

【答案】

10.A【解析】A乘奔御风:飞奔的马、奔浪万寻:湍急的;B素:白色的;C漱:冲刷、

冲荡;D结构助词的

11.D【解析】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

魄的感觉。

12.(1)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2)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13.“往来遇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运用了侧面描写,用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

被雾气环绕的场景的憾人心魄的感受,凸显水里的湍急,水势浩大的特征。

【译文】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

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

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

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

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

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藤(bi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

去.我这才知道慎到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第6页共16页

南霁云①者,魏州顿丘人。少微贱,为人操舟。禄山反,粗野尉张沼起兵讨贼,拔以为

将。尚衡击汴州贼李廷望,以为先锋。遣至睢阳,与张巡计事。退谓人口:“张公开心待人,

真吾所事也。”遂留巡所。巡固劝归,不去。衡赍②金帛迎,霁云谢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礼。

睢阳危急,御史大夫贺兰进明®代巨节度,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

威功绩也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

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必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城陷,贼投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口:“南八

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厘!"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

将。②赍(jT):把东西送给别人。③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

临淮。④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⑤南八:即南霁云。A,

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0.对文中加下划线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古文中“虽”有虽然,即使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虽食,且不下咽”中的“虽”

应该是即使的意思。

B.“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中的“屈”和“威武不能屈”中的“屈”都是屈服的意思。

C.成语“卓尔出群”中的“出”为超过,超出的意思,本文中“声威出己上”的“出”也

应当取其意。

D.本文中“贼以刃胁降巡”中的“以”和“以示贺兰”的“以”字表达意思不一样。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B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C.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D.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衡赍金帛迎,霁云谢不受,乃事巡,巡厚加礼。

13.在《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有对于“大丈夫”的解读,你认为南霁云能成为孟子心中的“大

丈夫”吗?请结合课本和本文分析。(4分)

第7页共16页

【答案】

1.B屈服/使动用法,使....屈服。前后意思不一样。

2.D

3.尚衡送来金帛迎接他回去,南霁云辞谢不接受,于是仍旧侍奉张巡,张巡对他厚加礼遇。

(谢:辞谢,拒绝,事:侍奉,句意各1分)

4.能,南霁云在找到自己能侍奉的主公时,哪怕尚衡用重金迎接他归来,他不为所动,体现

了孟子心中的大丈夫的“富贵不能淫”;(2分)南霁云在面对叛贼的武力威胁时,不惧死亡,

英勇就义,体现了孟子心中大丈夫的“威武不能屈”。(2分)

多歧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

众?”邻人日:“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曰:“奚亡之?”日: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③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

人怪之,请目:“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④。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目:“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

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

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⑤,操舟鬻渡⑥,利供

百口。裹根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⑦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

日:“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

一,为亡得丧。

【注】①杨子:杨朱,战国初期思想家、哲学家,②竖:未成年的童仆。③戚然:悲伤的样子。

④心都子:春秋战国人士,杨朱之弟子。⑤泅:浮水、游泳,⑥鬻(yti)渡:渡船谋生。⑦嘿:

同“默⑧末:结果。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游齐鲁之间/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第8页共16页

B.杨子之邻。羊/河曲智叟*以应(《愚公移山》)

C.既率其党/遂率子孙荷担者(《愚公移山》)

D.若以为孰是孰非?/曾不蓿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3.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无确的一项是()3分)

A.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B.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C.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D.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2)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回答。(4分)

【答案】

12.C

13.B

14.(1)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

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2)大的道路由于岔路太多而跑丢了羊,学习的人因为目标太多而荒废了年华。

15.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因为岔道太多了,岔道之中,又有岔道,邻人不知羊跑到哪条道上,没有去追,只好回来了。

第9页共16页

沧浪亭记®(节选)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度,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②广水,不去乎城中。并水

③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2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

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构亭北埼,号“沧浪”焉。……予时榜小舟,幅

巾⑥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⑦

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夏®,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

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注释】①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琮的花园;五代末为吴军

节度使孙承佑的别壁。庆历年间为苏舜钦购得。②崇阜(fu):高山。③并水:沿水而行。

④杠:独木桥。⑤亏蔽:遮映。⑥幅巾:头巾,这里泛指轻便衣服。⑦汩汩:沉浮。⑧磨夏:

折磨。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古代,“废”的本意是“停止,不再使用“,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废”为"废黜,放

逐”之意。

B.成语“画虎类犬”中“类”是“像”的意思,以此类推,“不类乎城中”中的“类”也可

以解释为"像”。

C.“东趋数百步……”和“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步”的含义是一样的,

都是“行走”的意思。

D.“其地益阔”中的“益”有“增加”“好处”“更加”“富足”“渐渐地”等义项,依据前

后语境,此处应选“更加”之义。

1L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13.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与苏轼有何相似之处。(4分)

第10页共16页

【链接材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一《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

10.C

11.D

12.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

(1个逗号1分)

13.【示例】作者因被贬官“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锚铢利害相磨戛”而愤懑抑郁,

苏轼亦有贬官黄州的悲凉孤独;(1分)作者见到草木郁葱郁、“旁无民居”的幽僻宁静而

“洒然忘其归”,与苏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样,都感到欣喜安慰(快乐);(1分)

作者驾舟游玩,放浪形骸,神思清明,郁闷得以纾解,内心也变得坦然,利害得失均已释

怀;苏轼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有一种悠闲和旷达。(1

分)

(心情变化:愤懑压抑——欣喜安慰一一坦然释怀,表达相近各得1分,表达流畅得1分)。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

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

赤牒①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

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牛。仁轨对

口:“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般咸阳丞。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与,胁使引决。

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②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

后段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有删改)

【注】①赤牒: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②觞(shdng):古代称酒杯。

第11页共16页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有解释:应受而推曰让。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让”为“推让”之意。

B.“更擢咸阳丞”中的“擢”有“抽引”“选拔”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选

拔”之意。

C.“慢辱之”和“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是不一样的。

D.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是“已经”的意思、,以此推断,“后既执政”中的“既”

也可以解释为“已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B.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C.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D.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刘仁轨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0.A

11.D

12.等至!](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醉向他求情

解释。(重点词:及,等到;拜,担任;尚,还、仍然;因,乘着。)(4分)

13.形象特点:①勤奋好学,年轻时每当空闲,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

来巩固学得的知识;②疾恶如仇,对于骄狂放纵的折冲都尉,他劝说无效便用刑将其打死;

③谦恭待人,虽官高位显,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从不居功自傲;④宽容大度,对曾

经伤害过自己的袁异式不计私仇,后来主管政务,还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每点2分,

结合文本答出2点即可,共4分)

【参考译文】

刘仁轨,字正则,是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

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画画,来巩固学得的知识,

第12页共16页

终于凭借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

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

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

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再次犯事,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

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

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

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

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

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醉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

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

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日:“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

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

意甚乃封圈•甚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

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①见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单兜笼不能容年乘奔御风B.路缗矣维哪多生怪柏

C.在悬崖之下山川书美D.蹑木梯通上康肃笑炉遣之

1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A.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B.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C.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D.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2)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第13页共16页

14.本文所写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2.B

13.C.

13.(1)和尚便带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都拿着几丈布。(补充主语,翻译关

键词:引、俱、手;语句通顺)

(2)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竟然又要做襁褓中的婴儿吗?(翻译关键词:羸老、

乃、复;语句通顺)

14.“山”之特点:山路狭窄危险,容不下兜笼,说明山之险峻;万座山峰直刺苍穹,说明山之

高耸、齐雄;游人难以登山,需要依靠“海马”,说明山之高耸陡峭。(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

必抄原文,答出山之险峻和高耸,即可给4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