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陋室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多。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也停,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绿清,亭亭学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思项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du)B.可爱者甚皆(pan)

C.惟吾德馨(xTng)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3)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冬(2)淡笑有涉假

(3)香远燕清(4)目乎众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甲文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

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则赞颂蓬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邻里有

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日:“仁义逊让,奈何弃之!”

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

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匠②任愧举凤直言,到公

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巫:古代以求神、占卜为职业的人。②将作大匠:古代官职名称。③公车:汉

代官署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龙则衣灵:神异B.草色△帘青入:映入

C.可以丽素琴调:调弄D.无案牍之芳形劳:劳累

6.下列句子中加点"则''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仙则名

A.学而不思则罔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然则天下之事D.险躁则不能治性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甲文开头写山、水的用意是以对比起兴,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气质和

不俗的道德情操。

C.甲文作者通过描写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和日常生活高雅表现出自己“惟吾德

馨''的品质。

D.乙文通过写高凤推迟了任隗的举荐,表现了高风的高贵品质;两文的共同点是不慕

名利、安贫乐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用“片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试卷第2页,共6页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冬

(2)谈笑有涉债

(3)不蔓不枝

(4)陶后弊有闻

11.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

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13.《爱莲说》中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喷,暧必秽气。

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

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开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蒙受此厄于人()

②号与初见似小人()

③何陋书有()

④无案牍之等形()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伴/醋及他物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终见此物大异葱蒜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亦欲绝而弗食

17.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8.请指出【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

效果。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乙】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

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

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

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日: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试卷第4页,共6页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之悦?何陋多有《陋室铭》

B.莫之能御也虽乘奔御风《三峡》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地未有填千里者也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1.请用“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2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甲】文重点强调了①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同

时【乙】文中的②现象体现了这一必要条件;【甲】文孟子得出③的结论;【乙】文中孟

子的④观点也印证了【甲】文的结论。(用原文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口:“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注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於则天下之事,得知其一,不知其二

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的《河中石兽》)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草木不生。

令城中多老树苞其下无去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绽②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

(节选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注释】①佐领:官员;②绽(ge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敢草木不生、而两狼之并驱如敢(《狼》)

B.如是再啮'斯层陋室(《陋室铭》)

C.但知其一、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D.然则天下之事'公欣缪臼(《世说新语》)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B.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C.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D.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26.甲乙两文中的老河兵和佐领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2.(1)出名,有名。(2)博学的人(3)更加(4)应当3.(1)没有世俗的

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4.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L本题考查字音。

A.无案牍之劳形(du)---du;

B.可爱者甚等(pan)——fan;

C.惟吾德馨(xing)---xin;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I)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出名。名,出名,有名;

(2)句意为: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儒,指博学的人;

(3)句意为: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4)句意为:人数应当就很多了。宜,应当。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

(1)重点词: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不译,用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

身体劳累。

(2)重点词:爱,喜爱;之,语气助词,的;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和情感主旨。

甲文:《陋室铭》,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

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表现出作

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表现作者不慕名利、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的

答案第1页,共10页

人生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虽是简

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里。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

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

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

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

5.D6.C7.B8.说说笑笑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9.凤年

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故选D。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有仙则名”中加点"则''字的用法:连词,表顺承,就。

A.“则”字的用法:连词,表顺承,就;

B.”贝।「字的用法:连词,表顺承,就;

C."则,,字的用法: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D.“则”字的用法:连词,表顺承,就;

故选C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甲文开头写山、水的用意是以类比、比喻起兴,不是以对比起兴。

故选B。

答案第2页,共10页

8.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

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

思: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很有名声。“执志不倦”是"名声著闻'’的原因。故断为: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

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

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

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邻里有人为争夺财物的,拿了器械格斗,高凤前去调解,格

斗的人不肯住手,高凤就摘下头巾叩头,一再请求说:“仁义谦让,为什么丢掉它呢!''于是

争斗者心受感动,放下武器向他谢罪。

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闻很远。太守连续召请,高凤恐怕不得免,自

称本是巫家,不应为吏,又假称与寡嫂为田产打官司,于是不出去做官。建初年间,将作大

匠任隗举高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回家。推让自己的财产,全部与兄之孤子。自己隐身渔

钓,死在家中。

10.(1)闻名,出名(2)博学的人(3)生枝蔓(4)少11.(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

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

媚。12.托物言志对莲花的赞美13.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

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尚情

操。

【解析】10.本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

(1)句意为:有了神仙居住就会成为有名气的山。名: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

答案第3页,共10页

(2)句意为:谈谈笑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为:不生蔓不长枝。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

(4)句意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11.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

(1)重点词语: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

体、身体。

(2)重点词语: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甲】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情趣的描绘,极力描写陋室的不陋,从而突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用“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些句

子,正面赞美莲的形象,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

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因此,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结合分析答题即可。

13.本题考查对衬托写法的理解。

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

托月”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

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

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

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

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作者采用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从正面托莲洁身自好,

用牡丹的雍容富贵从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突出了莲花的高洁,

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一定要有多高,有了神仙居住就会成为有名气的山。水不一定要有多深,有了蛟

龙潜藏就成了有灵气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

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谈笑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

薄之人,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读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

答案第4页,共10页

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

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

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14.曾经;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使……劳累。15.D16.故/亦欲

绝/而弗食。17.①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8.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

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

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2)句意:这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3)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介词,用;

B.相同,副词,只;

C.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

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

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

进行划分。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

“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

答案第5页,共10页

故断为:故/亦欲绝/而弗食。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虽:虽然;微过:小缺点;亦:也;当:应当;恕:原谅;仍:还。

(2)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生吃大蒜

等有臭味,煮熟吃就不会臭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

没有怪味这一特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将有

仙的山,有龙的水类比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陋室,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

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点睛】参考译文:

【甲】把生萝卜切丝做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只是不喜欢的是吃了它

以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

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

煮熟吃就不会臭,这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

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

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

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

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9.C20.(1)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

(2)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效果/功效/功劳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

候才能办到。21.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22.①人和②民之悦

之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④行仁政

【解析】19.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答案第6页,共10页

B.御:动词,抵御,阻挡/动词,驾着,驾驶;

C.以:均为介词,凭借;

D.过:动词,超过/动词,犯错误;

故选C。

20.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然而,在那种情况下;犹,还能;起,兴起;是以,所以是;难,困难。

(2)句重点词语:故,所以;事半古之人,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果、功效;

惟,只有。为然,才能够办到。

21.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

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

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

“鸡鸣狗吠相闻”是说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而达乎四境”说明声音范围之广,中间

应断开;“而齐有其民矣”是说这证明了齐国人口众多,“而”后应断开;故划分为:鸡鸣狗吠

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2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甲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知,重点强调了

“人和”是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

第二空,乙文中“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意思是这个时候,

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据此可提

取“民之悦之”作答;

第三空,甲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

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第四空,乙文中“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

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意思是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

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只有

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据此可提取“行仁政”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答案第7页,共10页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

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

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

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

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纣王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

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

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

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土地没有超过千里的朝代,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处

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国土不需要新开辟,老百姓不需要新

团聚,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从来

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