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专题强化一(一)结
构
类1考查能力: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3.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具体题型分类: (一)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二)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五)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六)观点态度类
(七)鉴赏类:某一段落、某一方面3现代文阅读答题原则:1.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4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答案表述技巧: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答题就可以了。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5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3.对应题旨与分数,分多个要点阐述。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学会踩点得分。
64.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5.千万不要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摘录运用关键词而非整句。6.字迹工整,写满为止。7四、有关布局谋篇(结构、思路)的题型:
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8
(一)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1.提问方式: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2.知识储备:
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答题步骤:
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形式进行解析。(结构方式+解析)9
(二)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提问方式:
①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②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知识储备: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内容分开来。
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特点是不同的。
记叙文(包括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抓住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②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③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④按逻辑关系划分。
⑤还可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10
3.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11答题步骤: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12
(三)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的结构作用
1.提问方式:
结尾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某一段对全文情节开展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某某?13
2.知识储备: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
①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②过渡: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14
④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⑤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主次得当。⑥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15
3.答题步骤:
内容+形式(手法、结构)+解析16
(四)安排材料,取材知识储备
①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②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③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如《荔枝蜜》
④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⑤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⑥先扬后抑17
2.线索
①以情为线索,如05江西卷20
②以理为线索
③以物、人为线索07福建卷1408湖北卷1908浙江卷21
④以空间位置为线索18
3.取材取材的作用:凸现主题,丰富、拓展主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典型性、代表性取材的特点:①时空顺序②由上到下③由远及近④由点到面⑤由实(形象)到虚(抽象)⑥由表及里19①开头的作用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20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1.文章开头写秋景,描绘了一个哀愁凄冷的景象,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与后面的“不知愁的叶儿们”形成对比,进而更加突出地(或烘托出)表现祖母的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212.根据全文综合分析,祖母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5分)坚强、乐观、隐忍、忠贞22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233.“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用比喻的修辞,将祖母的心比作云,将伤心的泪比作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祖母在生活的打击面前,将悲伤压在心底,坚强、隐忍地好好生活的人生态度。24“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2.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25对重要句子的考查多数考查的是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因而,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一定注意把握重要句子的关键之处,找到句子的关键之处也就意味着把重要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这在重要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264.简要分析一下本文的思路。(6分)描写秋天凄凉的落叶景象,对比引出不知愁的叶儿;怀念祖母,回忆她的生活;怀念祖母,重点写祖母逝世的情景;总结全文,祖母是一片诠释着生活态度的落叶。27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28
《马头琴的黄昏》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马头琴的黄昏”这个标题的理解。(5分)
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一语双关)(2分)。
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1分),
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2分)。296.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6分)1.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2分),2.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30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又对情节的发展有帮助。317.在作者笔下,⑴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⑵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6分)(1)大草原的特点:
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
③美丽(3分)(2)琴声的特点:
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
③迸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
(3分;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32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338.“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这句话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1.这是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或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2分)。2.本文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1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