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05古代诗词赏析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所有古诗词)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05古代诗词赏析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所有古诗词)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05古代诗词赏析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所有古诗词)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05古代诗词赏析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所有古诗词)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05古代诗词赏析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所有古诗词)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津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诗词赏析专题

(考点分析+中考模拟再现(10题)+原创练习(6本书所有诗词练习)

一、考点分析

1.考查题型:选择题

2.考查情况:考查篇目诗歌来源于不同的教材分册,没有重复,考查涉及绝句、律诗,诗歌作者

均为名家,且有重复。

3.考查形式:近3年均为整首诗赏析,题干均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4.复习策略: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

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

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

复习。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

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二、中考(模拟)再现

1.(2020年天津中考)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2.(2021年天津中考)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3.(2022年天津中考)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

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

面感。

4.(2022年天津滨海新区•二模)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赏析,不恰

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餐,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呼应。

B.这首词把写景与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围绕“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

阔。

C.上阙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

怆。

D.下阙采用了反问的修辞,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表达了作者对

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5.(2022年天津河东区•二模)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前两联抚今追昔,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

预料的感慨。

B.颈联勾勒出诗人故乡的江上美景,晴川沙洲,绿树芳草,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C.尾联以抒情作结,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表达

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D.全诗意境开阔,风景如画,情真意切。“悠悠”“历历”“萋萋■”等叠词的运用使得诗句声调

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6.(2022年天津河西区•一模)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

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

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

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7.(2022年天津津南区•一模)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怆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诗人用“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

特点。

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塞下天气之寒冷: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

之意。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诗人在这里正面写出自己和征

人们打退了敌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相距万里的家乡。

D.这首词中,词人将所见所闻诸多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

战地风光画面。

8.(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A)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惜总的一

项是()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本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

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下片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D.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词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9.(2022年天津和平•三模)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A.首句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

B.“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将士们奏乐吃肉,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0.(2022年天津河北区•二模)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平静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诗人通过指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子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三、原创练习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青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荡

漾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

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内容无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12.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杨花落尽”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

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错。“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痛苦之语,

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

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想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劝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

情怀。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愁心”比“明

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

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

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人”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

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

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对这首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氛围,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

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

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

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5.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

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

无限伤感之意。

C.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下面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B.第四句

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远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7.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山上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

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C.三、四句表面上看是即景说理,其实是借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诗人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

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上册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是初唐诗人王绩的代表作,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B.“徒倚”是徘徊的意思,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孤寂彷徨的心情。

C.颔联与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由近及远,以静衬动,搭配得恰到好处。

D.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唐崔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

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B.这首诗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

二、三句两个“黄鹤”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C.颈联转写登楼所见的阴雨天气,诗人也从现实中又回到怀古之思中来。这一联所写为登高所

见,境界阔大,色彩灰暗。

D.尾联以抒情作结。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不可望见,

诗人顿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

境。

B.颔联承接首联,抒发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

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颔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

春的蓬勃生机。

C.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5.下面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

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

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

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

的修辞手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

沉含蓄而不浅露。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7.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

围。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

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

再加上一个“鼓寒”的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

人至深。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8.选出下面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

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使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

的古战场。

C.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

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不平。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9.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

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

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

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问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八年级下册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芹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根转反侧。

参差若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苻菜,左右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0.下列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

运用比喻,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将菜,左右流(采、芭)之",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莱葭(《诗经•秦风》)

菜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菜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河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城。

菜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浅。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31.下列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

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这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

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

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

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

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

色彩,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叫嚣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老妇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差役的同情,高抬贵

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3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C.“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全诗先叙述描写,后议论抒情,既描述了诗人贫穷潦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

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

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

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5.下面对《行路难(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

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是用典,写诗人对月怀人,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

诗人希望像姜太公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像伊尹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

C.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D.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6.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

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7.下面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这一句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赘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

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

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D.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表现出

来。

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8.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

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

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9.下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整首词上片记叙出猎时的壮阔场景,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感想和爱国之情。作者关怀国家命运,

不在意自己的鬓白衰老,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B.整首词语言风格粗犷豪放,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动词彰显出慷慨雄

壮的气势,一洗传统词风中香艳软媚的儿女情,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志壮、气概非凡。

C.整首词多处用典,作者自喻孙权、自许魏尚,有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作者身为文人虽缺乏兵

韦舀战略,却仍有建功立业的理想,词中抒发的情怀亦是“狂”之所在。

D.整首词在叙事上做到了点面结合,把热闹的出猎场面写得层次分明。这首词在内容上句句写

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太守的威武英姿和意气风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0.下面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生

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

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满江红(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

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1.下面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

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与“八年风味徒思浙”一起表现民族与国家

的危难和自己的命运。

C.下阕以一组三字句开篇,写出了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词的末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表达了词

人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2.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所闻所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

的不平和痛苦。

B.开篇两句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C.诗中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

增凄楚之感。

D.诗中摄取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突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3.下面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古体边塞诗。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B.诗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极言天气的寒冷、边塞的苦寒,既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也体现了将士们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

C.“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

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

D.最后两句,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4.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登楼望远,引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B.“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

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C.“年少万兜婺”一句中“兜饕”是指古时作战的兵器,意指孙权虽为将师,但身先士卒,亲自

作战,击退对手,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

D.全词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融典故入词,暗示出自己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

望与愤慨之情。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5.下面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者卜,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聚”“怒”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

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她。

B.“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远望,不禁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