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_第1页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_第2页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状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旧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季节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解释

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爽,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画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雨疏风骤”非常恰切地写出暮春季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奇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毕竟的冲突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却道海棠照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照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特别意外。原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肯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仆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怀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照旧”呢?这就特别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马虎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稀有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简单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想与推断,口吻极当。由于她究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定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行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睬的,她究竟不能像她的女仆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或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缘由。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分而茂密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有,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原来平平经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颜色鲜亮、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制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慢慢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心情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进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仆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简单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化。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奇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洁。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受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定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早晨她急迫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马虎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照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订正其观看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依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

明代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排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仿佛。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明代徐伯龄《蟫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自然 。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即工,亦“巧匠斫山骨”矣。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按:一问极有情,答以“照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