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侯村乡玉米地膜覆盖的技术探析【摘要】我乡十年九旱,大局部土壤瘠薄且保水性差,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温、保墒等效用,对提高我乡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播种要点
玉米是我乡主要粮食作物,且我乡春天枯燥,风大,十年九旱,使用地膜覆盖栽培后大幅提高了玉米单产,也扩大了玉米种植范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地膜覆盖的作用
在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发生改变,由于地膜的阻隔,土壤水分与大气的直接交换途径被切断,深层土壤水分通过毛细管上升到膜下,不会散失到大气中去,而且膜内高温加大了土壤耕层的热梯度,使深层水分向上移动,并在上层聚集,形成提墒效应,白天在阳光的辐射下膜内聚集了大量的水汽,夜间遇冷即在膜下凝结成水珠,滴落地表渗入土中如此液气循环,提高了膜下耕层的土壤含水量。
(1)保温。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可达3℃以上,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假设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但在有作物遮阴时,或地膜外表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低可达3℃。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5℃,仍可使地表温度保持。
(2)保水、保墒、压草促进根系生长,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3)防害和避灾,鼠害和鸟害,防止早春低温霜冻对耕作层的侵袭。
(4)活土、保肥,露地栽培因由春雨频繁,造成渍涝严重,土壤板结,肥料流失等,覆盖栽培能防止雨淋、渍水,保持整地播种后的土壤呈疏松状态,耕作层温、气、水、肥协调。保障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养分不被流失并分解释放加快,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5)保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省种、省工、省水。北方春季枯燥风大,保出苗,防风,抗倒伏力强。
2.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1)选好良种,备足地膜。盖膜后玉米播种期提前、生育进程加快、早出苗、早成熟。在品种选择上生育期偏长的株型较紧凑的较适合,选不易早衰、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每亩用种量为2.53.5公斤。地膜选用,主要考虑地膜的厚度和宽度,厚度不宜过大,以0.0050.008毫米为宜。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整地时主要围绕蓄水保墒进展,即秋耕蓄墒,春耕保墒。整地做到深翻、粗大石块、杂草和残膜去除干净,使土壤疏松细平。地膜玉米茎叶茂盛,对肥料需求量大,必须增加施肥量。科学实践证明,每生产100公斤玉米需纯氮2.53.0公斤、五氧化二磷0.81.2公斤、氧化钾2.1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2:1:2。要重视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高产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5立方米,磷钾肥全部底施,缺锌田应施35公斤硫酸锌;氮肥总量的60%70%应做底肥。
(3)播种时期适期早播,是增加有效积温,防止土壤水分消耗,发挥覆膜栽培增产作用的重要环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温度和土壤墒情来确定。玉米种子能够在1012℃条件下正常发芽,可作为确定播期的依据。地膜覆盖后可使膜内510厘米处地温提高23℃,因此当表土层地温稳定在89℃时即可播种。土壤水分要求到达田间持水量的60%70%。
地膜覆盖玉米适时早播具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给果穗充分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使种子充实饱满,提早成熟。二是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覆盖地膜后适期早播地温比气温高,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入土深,分布广,茎干的机械组织兴旺。三是防止或减轻地下病虫危害。适时早播,在地下害虫发生前玉米已发芽出苗,可防止因地表老虎造成缺苗,还可避开中后期玉米螟危害茎干和雌雄穗导致减产。
(4)我乡普遍采用先播种后盖膜,好处是能防止膜面土壤结壳,防止种子盘芽,工序少、整地、施肥、播种、盖膜连续作业一次完成。从盖膜到引苗出膜期间,膜面无土无孔,采光面大,有利增温保墒,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问题是用工比较集中,放苗不及时容易烧伤幼苗,造成缺株。
播种时要按规定株行距播种,播深4厘米,深浅要一致,播种后盖膜保温,出苗后及时检查,打孔放苗,放苗应坚持阴天突击放,晴天避开中午,大风的原那么。
(5)我乡普遍采用机械铺膜机。优点:一是质量好,机械作业能连续开沟,放膜,起土封压地膜,使地膜受力均匀,紧贴地面,压土严实。二是效率高,人力牵引的轻便铺膜机可比手工铺膜提高成效35倍,可减少人、机器的进地次数,保护土体构造。三是本钱低,机械铺膜一般每公顷可省工45个左右,且膜盖的平整,拉得紧,损耗少,一般比手工铺膜每公顷省地膜7.5千克左右。
(6)要盖严地膜,盖膜紧贴地面,铺平压实,加压土带,防止风揭。把好盖膜质量,真正到达严、紧、平、宽的要求,同时做到适墒盖膜。并在盖膜前喷施除草剂,盖膜后防止人畜弄破薄膜,如有破损,要及时用细土盖严。
(7)科学管理。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田间,待出苗50%时开场分批破膜放苗。放苗应坚持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的原那么。一般在播后710天发现幼苗接触地膜就应破膜放苗,在无风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展,切勿在晴天高温或大风降温时放苗。防杂草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利用膜内高温灼死杂草幼苗;二是在播种后盖膜前垄面喷药,边喷药边盖膜,除草剂一般选择阿特拉津、扑草净等;三是结合追肥进展中耕除草。追肥,仅靠底肥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追肥的数量一般为玉米总需肥量的30%40%,以氮肥为主,最好在大喇叭口期施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及药剂拌种措施。除了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外,防治玉米螟主要用毒土灌心,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加水稀释后,混入细砂制成。
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确实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先进技术,受到广阔农民的欢送。但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设备买卖合同协议
- 智能化改造工程合同样本
- 农产品购销合同管理制度
- 铝合金采购合同范文
- 购销合同(示范文本GF-1203)
- 商业钢材合同范本大全
- 特色班创办战略合作合同
- 全新安保人员劳动合同
- 区域销售代理合同书
- 租赁合同范本转让协议
- 【真题】202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安徽安庆家乡介绍
- 自动测试系统第1章第1节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 2024年河南省水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地光伏设计方案
- 2022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广美附中)入学招生测试卷语文
- 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7 Careers Topic Talk 导学案
- 春节复工复产安全教育培训
-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护理质量改进项目
-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花岗伟晶岩型高纯石英原料》(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