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大湾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大湾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大湾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大湾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大湾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3届高三学生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并填涂10位准考证号(考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

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箪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主席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

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

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

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

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级

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第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

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

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摘编自习近平主席《把中国

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呈现在电视荧屏的电视节目,其本质却是为了提升观众的文化修养。以古论今,《考古

公开课》通过讲述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故事,传授观众古典文化,从而作用于社会生活,承载

着“启民智、易风俗”的社会效果。正如《毛诗序》中所言,“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电视节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视节目有着传播主流思想价值观念的职责和义务,爱国爱家是永恒课题。国宝级文物

除了材质珍贵,往往有一定家国文化参照。通过电视节目传达的意识形态可让个人意识同国

家意识保持一致,与伟大的中国梦相向而行。文博类电视节目做到了美育和德育的统一。文

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接受思想的洗涤和文化的熏陶,实现精神的升华。

文化类电视节目可呈现古今中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底蕴,传递优秀文化基因,文博

类节目便是较好的代表。文物可沟通历史与现在,蕴含了所属时代的文化与审美,体现着所

处社会的文化认知。譬如,“后母戊青铜鼎”上的萋餐纹体现出殷商时期社会的美学追求,

《考古公开课》中的《西水坡星图之谜》便植入了“青龙”“白虎”以及“北斗星图”等古

老的中国文化。考古文博类电视节目亦杂糅了现代文化,在《考古公开课》中的《人骨里的

秘密》中,嘉宾便讲解了通过“碳14”测定人骨所属的年代。文化厚度决定一个民族的发

展高度,电视节目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电视节目除具有娱乐作用外,还具有认知和教育作用。《考古公开课》中邀请的均是相

关领域学术界的权威专家或具有丰富考古经脸一线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讲解,注重考古

知识的横向扩展。节目的内容可追溯到中华早期文明,涉及秦汉、盛唐等多个朝代,既有历

史视野,又不乏生动诙谐。节目不仅让文物重回大众视野,唤醒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也是

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用文物沟通古今,不仅利于国民在历史维度上立体感知民族文明,

更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兴,则国运兴。在国家大力弘扬文化强国的理念下,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官方媒体,

先后主导创办多项文博类电视节目。通过文物追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同时又展

现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呼应当代主推的“工匠精神”,为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娱乐类节目的泛滥,造成青少年审美追求有所歪曲,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首要

任务。先后出台《限古令》《限薪令》及《限籍令》等政策,以及关停、整改多个娱乐节目,

可看出国家正努力纠正青少年的价值观。通过扶持文化类节目从而引导受众审美重回正轨。

通过创作优质内容的益智文化类节目吸引受众,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念。考古文博类电视节目

主推中华文化,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打造一个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的浩大IP(“知识

产权”简称),此类节目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又一符号。

(摘编自王烙斌《论考古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价值引领一一以〈考古公开课>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B.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其研究和利用,有利于历史和考古工作的进一

步展开。

C.了解文物蕴含所属时代的文化与审美,我们必须依靠如"碳14"这样的杂糅了现代文化的技

术手段。

D.文博类节目横向拓展考古知识,纵向追溯各朝代文明,利于观众在历史维度上立体感知民

族文明。

2.根据材料内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提及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但两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通过讲述海外文物回家的故事,文博类节目让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坚定了文化自信。

C.文博类节目融娱乐、认知、教育作用于一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D.娱乐类节目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国家应予以关停和整改。

3.下列最能作为论据支撑电视节目具有“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这一观点的是

(3分)

A.纪录片《本草中国》讲述本草“药食同源”“化毒为药”的功效,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

博大精深。

B.《端午节奇妙游》以四位唐俑少女视角,向观众呈现赛龙舟、吃粽子、艾草祛病等一系列

端午习俗。

C.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观众得知青铜器“何尊”铭文里有“中国”二字最早的文

字记载。

D.青年京剧演员王琳I瑜参加《跨界歌王》《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节目,积极推动京剧文

化传播。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实施“拯

救老屋行动”,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行动的理解。(4分)

5.考古文博类电视节目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以《考古公开课》为例谈谈你

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过封锁线

茅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

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

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

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

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

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们

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脱节,

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就多了。

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双方都半懂

不懂地攀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

一个年青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什

么来。

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闲,

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

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两

道封锁线。

“是不是你送我们去?”

“现在还没晓得。”

“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

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

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

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

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来,

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

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

手榴弹两颗,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

“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

他笑嘻嘻点着头。

“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

他很快的说着客家话。

“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

"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

”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

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

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里

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

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

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

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得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一

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太走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次,

于是又上路了。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滚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林,又

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看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风。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

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

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路,"这该

就是所谓封锁线吧?"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终

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

“刚才走过的就是封锁线罢?”客人们问。

“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

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慌。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好,

整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

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隐蔽,

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除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

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队

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这回

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上,阿张

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

“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

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

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得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

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

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

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除望哨。

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笑。

“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

是不可少的。”

(写于1942年11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客人所谈及的"秩序""调度"等相关细节,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得沉着。

B.本文善设悬念,五名客人身份不明,去向不明,得到护送,激发读者的思考与想象。

C.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小说真实可信。

D."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

7.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

B.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众志成城,共同反击外敌入侵的主题。

C.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

D.他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

8.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的

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9.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小说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

《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请结合文本分别赏析革命者群像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葛洪,宇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性寡欲,不好荣利,少好学,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

道、樗薄齿名。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

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

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

之。冰生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

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

赐爵关内候。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以祈

遐寿,闻交险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日:“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

之。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日:“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

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

不能悉见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

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够。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

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甚目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

名目《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r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洪博

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啧,析理入微。后忽与邓岳疏云:当远行

寻师,羽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

史/嵇含军事/

B.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

史嵇含军事/

C.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

史/嵇含军事

D.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

史嵇含军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樗蒲,汉末盛行的棋类游戏。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用樗木制成,故称。

B.檄,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文中指古代官府用来声讨征伐的文书。

C.黄白,指方士用来烧炼丹药的金银。为了保密,不直言金银而以黄白作隐语。

D.克,句中意为"严格限定","克期"是指把完成某事规定在严格的期限之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玄是葛洪从祖,曾把炼丹秘术传给弟子郑隐。葛洪向郑隐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

法术,后来又师从鲍玄。鲍玄器重葛洪,把女儿许配给他。

B.葛洪被干宝推荐承担国史编修工作,但他坚决推辞,因年岁已高,想炼仙丹以求长寿,听

说交阻出产仙丹,便请求任句漏县县令,皇帝开始不答应。

C.葛洪在自序中表明写书目的:大概讲讲长生之理,决人之疑: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信服周

公、孔子,没人相信神仙之书,作此书给真有见识的人看。

D.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比斑马身上的斑纹还要富丽多彩,又很能辨析

玄奥的理义。他写信给好友后即端坐着像睡着一样去世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

(2)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14.葛洪是道家理论家,又是医药学家。请简要概括葛洪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爵江月•驿中言别友人①

邓炎!I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

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

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①邓划,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

金陵时,邓划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刻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

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

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

16.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

之色"。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

小无关。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

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1967年,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短短三四十年间,《百年

孤独》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世纪狂潮。

《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让作品在追求虚幻与现实中达到

了一个高度的契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

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这一手法的选择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是—①__

的。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的家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那里的祭坛

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童年时奇特的生

活环境、亲人②的影响,使马尔克斯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幻想与感知之

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

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

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假强的自信。但作者的文字并不是

狭隘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

的世纪孤独。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9.“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发展等级有四项“特征”,共计16点: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⑩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③材料新鲜⑨勾思精巧⑥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特征

请从16点中任选2点对文段突出特点进行评价。要求:所选2点不属于同一项特征。(不超

过100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地衣非常小,常栖息在户外的裸石之上,①,很容易忽视它们的存在。然而,

就是这微小冷门的物种,却有人甘愿终生以此为职业。这就是中国地衣学科的开创者魏江春。

有人不理解,—②一,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在2005年的时候,欧

洲宇航局就做了一个地衣的太空试验,把地衣带到太空上之后,经过了十五天的真空、失重

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让科学家特别惊讶的是,③,而且还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眼下,魏江春也在向国家积极申请,把地衣带到太空去,做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试验。魏江春

指出,地衣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他还提出了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概念。用地衣来治理沙漠,

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无穷尽的想象。

地衣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是需要几代人去接力的一项任务,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更

多的接班人。好在当下中国的地衣学,不再是魏江春一个人的孤勇探索。我们有了专业的科

研团队,有了更多敢于攻坚克难的后生加入,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江春

用一辈子的时间,将一个荒芜的学科培育成硕果黑的良田、焕发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回首一

生,他凝缩的不过这样一句寻常话:"人要与人为善诚信在,平等待人和为先;做学问要勤

于思考多实践,勇于探索求发现。"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下列句子中,与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

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

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22.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0月12日,位于地球之上420公里的高空的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28000公里

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引用王羲之《兰亭

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来表达自己飞扬心绪,此举引发热议。

从王羲之到萨曼莎,从会稽山阴兰亭到国际空间站,时间和空间有异,但"共鸣"无处不

在,这正体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

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汕尾市2023届高三学生调研考试语文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一)现代文阅读I

1.【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C项以偏概全,通过材料二第三段可知,探究文物所属时代的文化和审美,有

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文物本身;一是通过“碳14”。

2.【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D项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二第六段,并不是所有的娱乐类节目都不利于青少年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需要关停、整改。C项信息段在材料二第四段,正确。B项

是针对“海外”文物“回家”,并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的第一句,说法正确。

3.【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出自《毛诗序》,在这里指电视节目和诗歌一样具

有教化作用。A、C两项侧重于电视节目的科普作用;D项是青年京剧演员推广京剧的尝试,

与观点无关。故选B。

4.①该行动体现了我党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1分)

②“老屋”是重要文化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

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1分)

③“拯救”是指对以老屋为代表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传承。(1分)

④该行动会教育引导村民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助力

乡村振兴。(1分)

评分细则:分四点,比较全面,四点都答到满分。

第①点,"该行动体现了我党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为必答点,少答了就扣一分。其余三点

每答对一点给一分。

有其他答案,结合材料合理也可酌情给分,比如学生结合材料一第三段,答到“拯救老屋行

动”能够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也能得一分。

5.①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

的多重价值。(1分)

②厚植家国情怀,接受思想的洗涤和文化的熏陶。(1分)

③唤醒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1分)

④引导观众追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呼应时代精神。(1分)

⑤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一些青少年歪曲的价值观。(1分)

评分细则:第①点必答,给1分,没答此点不能给满分;②③④⑤每点1分,答对其中3

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H

6.【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A不是为了衬托革命战士们得沉着,这些细节反映客人善于吸取经验,及时改

进的态度,更是在反复强调秩序和调度的重要性。

7.【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D.大孩子并没有体现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特征。

8.【参考答案】

①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

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

②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

能力出色。

③凸显

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④紧张

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第①点:答出"情节节奏紧凑,层层推进"、"情节张弛有致"等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第②点:答"突出人物形象"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给1分,除参考答案外,答到勇

敢机智、富有斗争经验等都可给分;

第③点:答出"凸显主题"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第④点:答“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给2分,

其他跟读者阅读体验有关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每点2分,答到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

①大孩子(1分),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

希望(身份界定1分)。

②阿张(1分),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

侨胞(身份界定1分)。

③五位客人(1分),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兼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

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身份界定1分)。

④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1分),但都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

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只要答到其中一个

形容词都给1分),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

评分细则: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第四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0.【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径至洛阳"与"欲搜求异书"两个谓语部分宜断开,“以广

其学”是“搜求异书”的目的,不宜断开。“嵇含”是“广州刺史”的名字,不能断开。

11.【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檄在文中指征召,而非声讨。

12.【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著述篇章富于班马,意为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

迁。

13.【参考答案】(1)权贵之家,即使近在咫尺也不去逢迎,对深通道义之人,虽路途遥远

艰险也一定去造访。(虽、知道、造各1分,大意1分)

评分细则:

虽:译为“即使”得1分,译成“虽然”不得分。

知道:译为“深通(知道、明白、懂得、了解等)道义(道理)”得1分,不译不得分。

造:译为"造(拜)访""拜(谒)见""见面"得1分,译成"造次"不得分。

(2)虽不值得藏之于名山,但也可以收在金匮之内,来给有见识的人观看。(诸、缄、示各

1分,大意1分)

评分细则:

诸:译为兼词“之于”或直接译为“于”“到”均得1分。绒:译为“藏、锁、放、置”得

1分,译成“缄默”不得分。示:译为“给……看”得1分,译成“展示”不得分。

14.【参考答案】(1)淡泊名利

(1分);(2)刻苦好学;钻研医术,精心核查文章正误;博览群书,精细慎重思考。(2分)

评分细则:(2)侧重治学方面,回答治学勤奋、刻苦或严谨等,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

【参考译文】

葛洪字稚川,是丹阳句容人。葛洪性格清淡寡欲,不好名利,从小就刻苦好学,没有玩

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搏辅之类赌具的名称。从祖葛玄,吴时学

道成仙,曾把炼丹秘术传授给弟子郑隐。葛洪投奔于郑隐门下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

法术。后来又师从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见到葛洪非常器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他为

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都精心核查正误,而文

辞丰富华美。太安年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

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平息后,葛洪不愿以功得赏,径直去了洛阳,

想要搜求异书秘籍以扩充自己的学问。葛洪见当时天下已乱,想到南方去躲避,就到广州刺

史嵇含处任参军。到嵇合遇害后,就滞留南方多年,对各地长官邀请入幕的征召一概不去。

元帝为丞相时,征召他为掾吏,因为平贼的功劳,赐爵关内候。干宝与他关系亲密,推荐他

才华出众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授大著作之职,葛洪坚决推辞不接受。因年岁已高,想炼

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趾出产仙丹,请求任句漏县县令。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葛洪

说:''我并非想要荣耀,只因为那里有丹罢了。”皇帝这才同意。葛洪在罗浮山多年,悠闲自

在地养生,著述不停。他的自序中说:"权贵之家,虽近在咫尺也不去逢迎,对深通道义之

人,虽路途遥远艰险也一定去造访。我考释阅览的奇书,已经不少了,只是书中多为隐语,

难以完全理解,如果不是精审慎思就不可能明悟,如果不是刻苦钻研就不可能完全体察。道

士广闻博览的少,而率意妄断者多,至于时常有好事之人,想有所修为,仓猝之间又不知从

哪里学起,心中的疑难却又无处咨询。现写成这部书,大概讲一下长生之理。世上儒家门徒

只知道衷心信服周公、孔子,没有人相信神仙之书,不只自高自大以讥笑之,还要毁谤这些

真正的书。因此我写这书,专谈黄白之事(指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的,名为'内

篇',其余批驳和通释方面内容的,名为‘外篇',内外总共一百一^f•六篇。虽不值得藏之于

名山,但也可以收在金匮之内,来给有见识的人观看。”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

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辨析玄妙深奥的理义。后来他忽然写

信对邓岳说:“当远行去寻找仙师,即刻就要启程。”邓岳收到书简,慌慌张张地赶去道别。

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D项“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错误,“赢”并非嬴政,“写出了对建功立业的

企盼”也不够准确。应为借蔺相如身立秦廷,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气魄和诸葛亮死了以后

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其他三项均正确,故选D。16.

【参考答案】①意象选择雄壮,气势雄浑(1分)。水天空阔、剑气冲天、扁舟齐发、涛生

云灭,给人以振奋之感;(1分)②典故运用豪壮,突显豪气(1分)。借蔺相如和诸葛亮的

胆识与才华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豪气十足:(1分)③情感抒发悲壮,气冲斗牛(1

分)。虽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但仍期盼有人能够雪恨,本词是为好友壮行之词,言辞悲壮,

令人动容。(1分)

评分细则:

④意境(写景)开阔(1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

⑤叙事宏大(1分)。结合与个人经历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

⑥语言有力度(1分)。结合相关字、词或句子,简要分析(1分)。

(每点2分,从以上六个方面任选两点概括分析。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参考答案】(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成.

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参考答案】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②潜移默化

【试题分析】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符合文章“这一手法的选择与其成长环境”的关系。潜移默化:潜,不见形迹;默,不说话,

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符合文章“童年的生

活环境、亲人的影响”的情景。

19.【答案示例】

(1)“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拉丁美洲被现代文明排斥现象看到了一一“人类历史、移民文

化、生命宿命的整个世界的世纪孤独”的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其

原因在于作者成长环境的影响。

(3)“意境深远”:作品透析了“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的世

纪孤独”。

(4)"用词贴切":"浸淫"一词精准地展现了孤独在字里行间的弥漫状态。(选择其他词语分

析亦可)

(5)“见解新颖”:对“孤独”的认知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新颖独特。

【试题解析】选择不同特征的2点各得1分;抓住文段"突出特点"分析得3分。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选择一个等级的一点分析得3分,两点得5分。

选择同一等级的两点分析,最多得3分。

只选择不同特征,不分析,得0分。

选择的特征与分析不匹配,一点的1分,两点的2分。

除上述答案示例外,按照题干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20.【参考答案】

1.如果不细心观察2.地衣这么寻常的生物3.地衣不仅存活下来了

【试题解析】第一句,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细心观察”以否定形式且与后文“忽略”

相对。第二句,写“微小”“冷门”“寻常”“普通”可以得分,但应与“耗费大精力”形成

照应。“生物”“物种”都可以得分。第三句,应包含递进关系关联词“不仅”,且应与下文

“光合作用”呈递进关系。评分细则:

1.(整个分句的主语为人1分)如果不细心观察(发现)

2.地衣(1分)这么寻常(1分)的生物

3.地衣不仅、不但(1分)存活下来了(没有死、生长、活着)

第一句明示或暗示主语转换为人,不是地衣,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