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_第1页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_第2页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_第3页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_第4页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一、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一门医学桥梁学科。病理改变:代谢、机能、形态结构二、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总论:普通病理学,所述的内容为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是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的病变基础。各论:系统病理学,阐述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桥梁学科:病理学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为临床医学各学科提供学习和研究疾病的必要理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

特点:实践性强--对疾病的研究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最后诊断(确诊)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

1尸体剖验(尸检):确诊、查明死因;及时发现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及新的疾病,为防疫部门提供依据;提供和积累人体病理材料以深入研究和防治疾病;为教学提供标本。

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及时准确地提供病理诊断;术中冰冻--协助临床选择手术方案;定期活检可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判定疗效;组织新鲜可采用新的研究手段。

3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肿瘤诊断(需活检证实);激素水平测定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和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体外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发生和发展。五、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一)大体观察(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特殊染色)(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五)超微结构观察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六)流式细胞仪(七)图像分析技术(八)分子生物学技术DNA重组、核酸分子杂交、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六、病理学的发展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超微结构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定量病理学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得以存活的过程。(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损伤:原因、发生机制、形态学变化变性(可逆性)、坏死(不可逆性)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基本病变;各种变性和坏死的概念、形态学改变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病因、发生机制;细胞老化的概念和机制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atrophy)概念: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假性肥大:组织、器官实质细胞萎缩,继发间质增生使组织、器官的体积比正常还大。

发育不全、不发育:器官先天性部分或完全未发育所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之为发育不全和不发育。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2分类

生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全身性、局部性)

营养不良性

压迫性

废用性

去神经性

内分泌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3

萎缩细胞、器官的改变(1)形态学改变

M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呈褐色。(脑、心脏)m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脂褐素沉积。Em自噬小体增多,细胞器退化而减少。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2)代谢改变细胞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3)机能改变萎缩的细胞、器官功能减退。结局

轻者可恢复,重者细胞死亡(凋亡)。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二、肥大(hypertrophy)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常伴细胞数量增多,多与增生并存。2分类:生理性和病理性3细胞、器官的病变

(1)形态学改变:M体积增大,重量增加。m细胞体积增大,核大,核形不规则,细胞器增多。(2)代谢改变:合成代谢增强。(3)机能改变:功能增强,一般具有功能代偿意义。4结局:失代偿

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三、增生(hyperplasia)概念: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常伴器官的肥大;增生有赖于引发因素的持续作用,随引发因素的去除而停止;过度增生有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原因: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使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加强。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3增生的病变

(1)形态学改变M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可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m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器不或轻度增多。(2)代谢:无明显改变。(3)机能:正常4结局:可复性改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四、化生(metaplasia)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干细胞(上皮组织的储备细胞、间叶组织的原始间叶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使干细胞向另一个方向分化--转型分化。发生与同源细胞之间。

已分化成熟的细胞不能直接转化成另一种成熟细胞2

类型: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化生意义:增强局部抵抗力;破坏局部的微环境和部分功能;癌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柱状上皮基底层的贮备细胞分裂、增生,并分化成鳞状上皮。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鳞状上皮化生(子宫颈)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

1缺氧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5营养失衡(过剩或缺乏)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11医源性因素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二、发生机制(一)细胞膜的破坏

1原因:机械性作用、脂酶溶解、缺氧和活性氧、与补体结合、感染和药物性损伤2膜的病变:形态结构的改变及膜通透性的改变,电镜下形成髓鞘样结构。3对细胞的影响:影响细胞的信息传导、物质交换、免疫应答、细胞分裂等功能,生物膜损伤是致死性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二)活性氧类物质(AOS)的损伤

1概念:活性氧自由基2AOS对细胞的损伤: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膜通透性增强;蛋白质的交联--酶活性丧失;DNA断裂--细胞死亡或恶性转化;非过氧化作用的线粒体损伤。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三)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

1正常时游离钙贮存于钙库内--细胞浆呈低游离钙状态2损伤时,ATP使钙泵功能失调、膜钙离子通道过度开放,使细胞内游离钙增多,导致磷脂酶和核酸内切酶活化,使磷脂、蛋白质、DNA降解,引起细胞损伤,是细胞损伤机制的终末环节。(四)缺血缺氧的损伤作用

缺氧有四种: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细胞缺血缺氧→线粒体氧化磷酸化↓→ATP↓:①Na-K-ATP酶↓→细胞水肿;②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脂肪变;③糖酵解↑→细胞内pH↓;④Ca-Mg-ATP酶↓,钙结合蛋白↓→胞浆游离钙↑→酶活化→膜损伤→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坏死。↑↑缺氧→自由基↑细胞内pH↓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五)化学性损伤

表现:全身性、局部性、器官特异性影响因素:剂量、吸收、蓄积、代谢和排泄部位、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损伤细胞的途径: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诱发免疫性损伤、诱发DNA损伤(六)遗传变异结构蛋白合成低下--细胞死亡;核分裂受阻--粒细胞缺乏、再障、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等;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诱发单克隆转化细胞,形成肿瘤;酶合成障碍--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或后天性酶缺陷。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三、形态学改变(一)变性(degeneration)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常伴功能下降。1细胞水肿(cellularswelling):又称水变性

(1)好发部位(2)原因和发生机制(3)病理变化:M、m、Em(4)转归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

小结刺激适应细胞(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正常细胞→→→可逆性损伤--变性损伤细胞坏死不可逆性损伤细胞凋亡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重点:萎缩、肥大、化生的概念和形态学表现;变性的概念,水变性的形态学表现。难点:损伤的发生机制。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2.脂肪变(fattychange)

(1)概念(2)好发部位(3)病理变化(4)转归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肝脂肪变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

a发生机制:b病变:

肝细胞

自身合成脂肪酸血液中的脂肪酸+被氧化为酮体参与磷脂和胆固醇的合成,形成结构脂肪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入血脂肪酸氧化甘油三酯合成载脂蛋白肝细胞内脂肪酸肝脂肪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心脏脂肪变性虎斑心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心肌脂肪浸润(fattyinfiltration):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间质向心内膜方向伸入,心肌因受挤压而萎缩变薄。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1)概念: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等处,在HE染色时呈均质状、嗜伊红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2)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酒精性肝炎(Mallory小体)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脾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淀粉样变(amyloidosis)(1)概念:在细胞外的间质内,尤其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遇碘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则变为深蓝色。(2)病变(3)分类:局部性--皮肤、眼结膜、舌、气管等全身性--继发性原发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肝淀粉样变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pigmentation)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1)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合体,是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镜下呈棕黄色、粗大的折光性颗粒。可被普鲁士蓝染成蓝色。存在部位:巨噬细胞内、外类型:局部性和全身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含铁血黄素(普鲁氏蓝染色)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2)脂褐素(lipofuscin):为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微细颗粒,电镜下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成分50%为脂质。(3)黑色素(melanin):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微细颗粒。局部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等全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Addison病(4)胆红素(bilirubin)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中有固体钙盐沉积。分类: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calcification)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calcification)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钙化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肝糖原沉积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二)细胞死亡(celldeath)

1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1)基本病变:细胞核、细胞浆、细胞膜、间质

(2)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正常细胞正常细胞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凝固性坏死概念: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组织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原因:缺血、缺氧、中毒部位:心、肝、脾、肾病变:见图干酪样坏死概念:因病灶中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故名,多见于结核病。病变:见图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液化性坏死概念: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坏死组织易发生溶解液化。类型:脓肿、溶解性坏死、脂肪坏死脂肪坏死分为创伤性和酶解性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纤维素样坏死概念:坏死组织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因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部位: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病变:见图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三\9点7分本文档共98页;当前第91页;编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