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演示_第1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演示_第2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演示_第3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演示_第4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演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定义:是研究神经系统与骨骼肌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预后、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放射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等学科有关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临床神经病学

概述

是人体最精细的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前者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神经系统的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休克症状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或缺失(三偏征,面神经炎)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表现(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部分性运动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释放症状:CNS受损-对低级中枢控制功能减弱-

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锥体束征)休克症状:CNS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能相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脑休克,脊髓休克)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二章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一节感觉系统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感觉系统

概述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认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周围突脊N第一级N元脊N节中枢突后根外侧部背外侧束中上升1-2节段第二级N元交叉白质前连合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大脑皮质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系对侧脊髓I、V、VII、VIII层中脑脊髓延髓脑桥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通路感受器躯干四肢肌腱、关节、皮肤感受器周围突脊N第一级N元脊N节中枢突后根内侧部薄束、楔束第二级N元薄束核、楔束核交叉丘系交叉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大脑皮质内侧丘系对侧(内囊后肢)S5C8T4L3延髓脑桥中脑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此种阶段性支配现象于胸段最明显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颈:C3肩:C4乳头:T4剑突:T6脐:T10腹股沟:T12、L1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肢:外侧:C5、C6

中指:C7

内侧:C8、T1、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系统

解剖生理肢体的分布规律较复杂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阶段性感觉分布不同每个感觉根或脊髓阶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觉,称皮节重叠支配: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经后根重叠支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

对诊断脊髓病变有重要价值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一)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痛温触深)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二)刺激性症状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较强的疼痛感)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2.感觉倒错:dysesthesia

对某种刺激的感觉错误。如冷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感觉3.感觉过度:hyperpathia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加,反应时间延长,强烈,定位不明确。见于周围神经或丘脑病变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无外界刺激而发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痒,针刺,蚁走感,灼热感,电击感,束带感

5.疼痛:pain是感觉纤维受刺激的表现(1)局部疼痛:系病变部位的限局性疼痛(2)放射性疼痛:疼痛可由局部放射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坐骨神经痛(3)扩散性疼痛:某神经分支的疼痛可扩散至另一分支分布区。手指远端挫伤-整个上肢(4)灼性神经痛:为烧灼样剧烈疼痛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一)周围神经损害:各种感觉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同神经内进入脊髓,因此完全断离时,支配区域各种感觉均丧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1.末梢型:对称性手套和袜套样分布。如:多发性神经炎

2.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大片状分布,沿神经干压痛

3.神经丛型:多片状分布

4.神经后根型:阶段性分布,根性疼痛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二)脊髓损害1.后角型:单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阶段痛温觉丧失,触觉、深感觉保存。见于一侧后角病变(脊髓空洞症)2.前联合型:双侧阶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3.传导束型: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后柱损害--深感觉丧失和触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侧柱损害--脊髓丘脑侧束损害--对侧浅感觉丧失半侧损害Brown-SequardSyndrome: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和深感觉缺损,对侧痛温觉缺失如外伤、脊髓肿瘤早期

(三)脑干损害交叉性感觉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1.丘脑性损害:对侧各种感觉缺失刺激性-→对侧自发性疼痛,弥漫性,一般镇痛剂无效2.内囊性损害:内囊后肢1/3损害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感觉障碍

定位诊断

3.皮质性损害: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附近(第3,1,2区)。单肢感觉障碍皮质性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精细性感觉障碍刺激性病灶-→感觉性癫痫发作癔病性感觉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二节运动系统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运动系统

概述运动机能可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有意识的,能随自己的意志而执行的动作不随意运动--不经意的,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它常伴着随意运动而产生,协调着随意运动,使动作完成准确,保持机体正常姿势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运动系统

概述神经运动系统由此及彼部分组成:

1.下运动神经元

2.上运动神经元

3.锥体外系统

4.小脑系统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下运动神经元

解剖生理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每个前角支配50-200个肌纤维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下运动神经元

解剖生理前根在椎间神经节后与后根结合形成前支和后支,其形成5个神经丛:颈丛C1-C5

臂丛C5-T1

腰丛L1-L4

骶丛L5-S4

尾丛S5-C0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下运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瘫痪,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主要表现为:A肌张力缺乏或减退B肌肉萎缩C腱反射消失或减弱D无病理征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下运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1.前角细胞:

慢性损害---肌束颤动运动神经元病2.前根型:瘫痪分布是阶段性,有时可见肌束颤动3.神经丛:如外伤,几组肌肉瘫痪4.周围神经丛型(神经干型,末梢神经型)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皮质锥体束解剖通路:起自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辐射冠→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对侧脊髓侧索下行-→脊髓前角大部分纤维交叉下行终止于对侧前角细胞少数纤维不交叉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运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1)肌张力(主要是中枢对脊髓抑制作用被解除,脊髓牵张反射作用加强,折刀样改变)(2)腱反射亢进(3)各种病理反射,最敏感有意义的是BabinskiSign(4)肌肉废用性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比较体征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肌群为主(单瘫、偏瘫、截瘫)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降低,呈迟缓性瘫痪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有无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肌束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正常神经传导异常无失神经电位有失神经电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诊断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诊断:(1)皮质型:对侧肢体的轻偏瘫或单瘫,运动性失语,刺激性病灶可有JACKSON癫痫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定位诊断(2)内囊型:纤维集中,完全性偏瘫,三偏征,多见于脑血管病(3)脑干型:典型出现交叉性瘫痪中脑WEBER征:本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中枢性瘫痪脑桥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侧展神经及面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4)脊髓:半切、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外系

解剖生理锥体系统以外所有的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称锥体外系统广义包括:纹状体系统及前庭小脑系统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基底节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锥体外系纤维联系:

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反馈苍白球其中黑质纹状体束神经递质为抑制性多巴胺,病变时出现震颤麻痹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外系

临床表现(1)肌强直(Rigidity):伸、屈肌张力均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因肌张力↑-→运动减少、表情缺乏(面具脸)、语言单调、联合动作减少。如: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yndrome)(2)静止性震颤(StateTremor):静止时出现,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入睡后完全停止,最多见为手指节律性抖动,频率一般为4-6次/分,“搓丸样”动作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外系

临床表现(3)舞蹈样动作(ChoreicMovement)是迅速多变、无目的、无规律、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运动,可发生于面部、肢体及躯干(4)手足徐动症(Athetosis),是手指或足趾间歇的、缓慢的、扭曲的蚯蚓蠕动样伸展动作,又称变形性痉挛。见于纹状体大理石样变性,Wilson’s病,Huntington舞蹈病等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外系

临床表现(5)扭转痉挛(TorsionSpasm),或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系围绕躯干或肢体长轴的缓慢扭转或呈螺旋形旋转的不自主运动。可为原发性、症状性,多见肝豆及酚噻嗪类、丁酰苯类或左旋多巴药物反应(6)偏侧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为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动,运动幅度大、力量强,为对侧丘脑底核损害引起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外系

临床表现(7)抽动症(Tic):为固定性或游走性的单个或多个肌肉的快速收缩动作。如挤眼、面肌抽动,一部分系基底节病变,一部分系精神因素,有些系药物所致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小脑

解剖生理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背侧,其间为四脑室,上、中、下小脑脚与中脑、脑桥、延髓相连。1.小脑的内部结构:表面为灰质,里面为白质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小脑

解剖生理(1)小脑白质:从外向内分为分子层、蒲肯野细胞(Purkinge)层及颗粒细胞层。(2)小脑内核(存在于小脑白质中)由外向中线4对核团: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顶核(3)小脑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a.传入纤维b.传出纤维

c.连接小脑不同部位的固有纤维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小脑纤维联系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小脑传入信息:来自大脑皮质、脑干(前庭核、网状结构、下橄榄核)和脊髓所有传入纤维小脑下脚、中脚、上脚终止于小脑皮质及小脑蚓部(本体感觉冲动)小脑传出纤维主要发自小脑深部核团(主要是齿状核)小脑上脚(结合臂)在到达红核前先交叉(称被盖背交叉)终止于对侧中脑红核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再经被盖前交叉下行为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小脑至前角的纤维经过两次交叉,故小脑半球与身体是同侧支配关系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小脑

生理功能绒球小结叶及顶核----原始小脑----平衡中枢:维持躯体平衡及眼球运动小脑的前叶及后叶蚓锥、蚓垂----旧小脑----本体感觉、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后叶大部分新小脑----对随意运动起重要的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有关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小脑

临床表现急性较慢性明显1.共济失调2.肌张力减退:腱反射降低,钟摆样运动3.其他症状:姿势和步态异常中线损害---躯干及两下肢共济失调、醉汉步态、无眼震半球损害---位置觉差、跟膝径不准、辩距不良、精细动作不能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三节反射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反射

解剖学基础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元(3)一个或数个联络神经元(4)传出神经元(5)效应器反射的种类包括浅反射、深反射和病理反射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深反射

反射反应肌肉神经定位肱二头肌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肌皮神经C5-6肱三头肘关节伸直肱三头肌桡神经C6-8桡骨膜肘关节屈曲肱桡肌正中、肌皮神经C6-8

前臂旋前旋前肌指屈肌手指屈曲指深、浅屈肌正中、尺神经C7-T1

拇屈肌膝反射膝关节深直股四头肌股神经L2-4踝反射足向趾面屈曲腓肠肌坐骨神经S1-2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深反射病理表现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弧任何部位的中断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在深昏迷、深麻醉、镇静、脑脊髓损害的神经性休克期,深反射可消失或减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深反射病理表现深反射的的增强:锥体系在正常情况下对深反射的反射弧起抑制作用深反射增强是一种释放症状,见于反射弧未中断而锥体束受损伤时深反射增强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浅反射

概述浅反射为刺激皮肤、角膜及粘膜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嗻反射、肛门反射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浅反射

概述浅反射的反射弧除了脊髓阶段性的反射以外,还有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下降的纤维经锥体束至脊髓前角细胞因此,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锥体束病变均可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浅反射反射检查法反应神经阶段定位角膜反射轻触角膜闭眼睑三叉面N脑桥咽反射轻触咽后壁软鄂上举舌咽、迷走N延髓和呕吐上腹壁划过腹部上部上腹壁收缩肋间NT7-8反射皮肤中腹壁划过腹部中部中腹壁收缩肋间NT9-10

反射皮肤下腹壁划过腹部下部下腹壁收缩肋间NT11-12反射皮肤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浅反射反射检查法反应神经阶段定位提睾反射刺激大腿上部睾丸上举生殖股神经L1-2

内侧皮肤足底反射轻划足底外侧足趾及足向坐骨神经S1-2

嗻面屈曲巴宾斯基征轻划足底外侧踇趾向足背屈坐骨神经锥体束其余足趾呈扇行分开肛门反射轻划或针刺外括约肌收缩肛尾神经S4-S5

肛门附近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病理反射

概述1岁以内婴儿在尚未能站立和行走时,由于锥体束发育还完全,可出现病理反射锥体束发育成熟,这些反射受到抑制当锥体束受损后,抑制作用被解除,这类反射又有出现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病理反射

概述巴宾斯基征是最重要的病理征,是锥体束受损的特征性反射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时可出现自动反射、总体反射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锥体束受损后的

足部病理反射名称检查法反应Babinski征以针在足底外缘自后向前踇趾背屈,余各趾划过各趾呈扇状散开Chaddock征以针划过足部外踝处踇趾背屈,余各趾呈扇状散开Oppenheim征以拇指用力沿小腿胫骨踇趾背屈,余各趾从上而下擦过呈扇状散开Gordon征用手捏压腓肠肌踇趾背屈,余各趾呈扇状散开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锥体束受损后的

足部病理反射名称检查法反应Schaffor征挤压跟腱踇趾背屈,余各趾呈扇状散开Gonda征紧捏中小指,使之向下,踇趾背屈,余各趾数秒钟突然放松呈扇状散开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脑神经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Ⅰ嗅神经感觉性

Ⅱ视神经感觉性

Ⅲ动眼神经运动性

Ⅳ滑车神经运动性

Ⅴ三叉神经混合性

Ⅵ展神经运动性

Ⅶ面神经混合性

Ⅷ前庭蜗神经感觉性

Ⅸ舌咽神经混合性

Ⅹ迷走神经混合性

Ⅺ副神经运动性

Ⅻ舌下神经运动性概述连于中脑连于延髓连于脑桥连于端脑连于间脑一、十二对脑神经名称、性质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皮肤、肌、腱、口鼻大部分粘膜(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视器、前庭蜗器(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脏器(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味蕾、嗅器(5)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肌节演化的眼外肌、舌肌(6)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鳃弓演化的咀嚼肌、面肌、咽喉肌(7)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平滑肌、心肌、腺体二、脑神经的七种纤维成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性质——特殊内脏感觉性嗅粘膜中嗅细胞——嗅丝(嗅神经)嗅球

穿筛板Ⅰ嗅神经olfactoryn.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Ⅰ.嗅神经

临床症状一侧和两侧嗅觉丧失多因鼻腔局部病变引起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嗅中枢病变可引起患嗅发作嗅沟脑膜瘤及额叶肿瘤常出现肿瘤侧嗅觉缺失及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rster-Kennedy综合症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性质——特殊躯体感觉性

视网膜节细胞轴突——视神经————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神经管Ⅱ视神经opticn.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由于视觉经路在脑内所经过地路线是贯穿全脑,故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对定位诊断由重要价值(见下图)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

1)视神经病变:主要有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炎)脱髓鞘病、压迫和外伤等早期视力减退-→失明-→数周后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病变,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突然失明-→多见于眼A或视网膜中央A闭塞。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的视力障碍多见于视乳头炎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炎-→多为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盲点)。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2)视交叉病变视交叉本身病变很少见。常见于垂体肿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迫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来自下方主要是垂体瘤,上方主要是脑膜瘤、颅咽管瘤、三脑室扩大脑积水及动脉瘤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

3)视束病变视束少有原发性病变,多为附近病变压迫损害所致,如颞叶、丘脑肿瘤,脑底A瘤等视束损害的典型表现为同向偏盲。其特点:Ⅰ.偏盲半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Ⅱ.偏盲常是完全性的,且多有黄斑分裂;Ⅲ.这种病人较中枢性偏盲易于发现.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4)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中枢病变一侧纤维全部受损产生同向偏盲,特点:

Ⅰ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Ⅱ病人常不自觉有视野缺损

Ⅲ常为对侧视野的象限性偏盲

Ⅳ有黄斑回避现象

Ⅴ不发生视神经萎缩,视皮质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对侧视野的视幻觉。视觉性癫痫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正常:边界清楚,色桔红,中心凹清晰,

A∶V=2∶3,无出血及渗出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7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水肿:边缘模糊,中心凹消失,静脉充血,出血。见于颅内高压:SAH、炎症、肿瘤、严重屈光不正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Ⅱ视神经

临床表现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Ⅰ.视神经乳头炎Ⅱ.高血压眼底改变Ⅲ.假性视乳头水肿(2)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原发性萎缩:边缘清楚,色苍白见于视N直接受压,或脱髓鞘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②继发性萎缩:边缘模糊、色苍白、颅内高压正常婴儿的视乳头由于小血管发育不完善,以致色略苍白,非萎缩。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海绵窦、眶上裂入眶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n.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一般躯体运动性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运动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副交感性)动眼神经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光反射通路(thepathwaysofreactiontolight):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变小)。↘睫状肌(晶体变厚)。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Ⅳ滑车神经trochlearn.

上斜肌

海绵窦、眶上裂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展神经核——展神经Ⅵ展神经abducentn.

海绵窦、眶上裂外直肌性质——一般躯体运动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8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

1.眼肌瘫痪分四种: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其主要表现为:

a.眼球位置的改变b.眼球运动障碍

c.出现复视d.病人不自觉地轻度改变头部位置以图减轻复视.

根据瘫痪肌肉不同分眼外肌麻痹、眼内肌麻痹、全眼肌麻痹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眼肌麻痹a.动眼N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大、光反射消失、不能向上/向内运动b.滑车N麻痹:复视,向下、向内运动减弱,单一损害少见c.展N麻痹:内斜视,外展不能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内、上、下转动不能→眼外斜视复视:麻痹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注视近物时,无眼球会聚及瞳孔缩小反应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神经麻痹:不能外展→内斜视、复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

2)核性眼肌麻痹多伴有临近神经组织的损害:如展N核受损常累及面N、三叉N和锥体系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

3)核间性眼肌麻痹中脑的眼球运动核由内侧纵束与脑桥内对侧的展神经核相联系一侧的内侧纵束病变产生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遭破坏,表现为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因支配内聚的核上通路的位置高些。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如多发性硬化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

4)核上性眼肌麻痹眼球同向运动的皮质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皮质侧视中枢刺激性病灶(如癫痫),眼球注视病灶对侧,破坏性病灶(卒中)注视病灶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脑桥破坏性病灶眼球注视健侧,方向关系与皮质中枢相反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刺激性病变表现为动眼危象,眼球发作性转向上方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上丘的破坏性病变-→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Parinaud综合症。如松果体瘤上丘刺激性病变-→动眼危象-→眼球发作性转向上方,为脑炎后Parkinson综合症的特征性症状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核上性眼肌麻痹的特点:a.无复视

b.双眼同时受累

c.麻痹眼肌的反射性运动仍保存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9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正常瞳孔直径3~4mm,<2mm为瞳孔缩小,>5mm为瞳孔散大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副交感f支配瞳孔散大肌-→颈上交感N节交感f支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临床表现瞳孔散大:a.动眼N麻痹b.沟回疝

c.失明d.药物中毒瞳孔缩小:一侧缩小多见于HornerSyndrome见于颈上交感径路损害脑桥出血-→针尖样瞳孔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光反射通路(thepathwaysofreactiontolight):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变小)↘睫状肌(晶体变厚)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光反射受损表现调节反射:注视近物时引起内直肌收缩(两眼会聚)及瞳孔缩小缩瞳反应和会聚动作不一定同时被损害,如调节反射的缩瞳反应丧失见于白喉(损害睫状神经节)、脑炎(损害中脑),会聚动作不能见于帕金森综合症(肌强直)、中脑病变阿罗瞳孔为瞳孔光反射丧失,调节反射存在,多见于神经梅毒,为中脑顶盖前区受损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动眼N、滑车N、展N

光反射受损表现艾迪综合症:又称强直性瞳孔。病因不明,可能是到瞳孔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损害所致多见于成年女性,常侵犯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瞳孔调节会聚反射均可消失或非常迟钝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三叉神经解剖通路:头皮前部、面部及眼鼻口腔内粘膜痛温觉(触觉)→三叉N半月节→三叉N脊束核(感觉主核)→三叉丘系上升→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内囊后肢终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下1/3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性质—混合性Ⅴ三叉神经trigeminaln.一般躯体感觉性→头面部皮肤及粘膜特殊内脏运动性→咀嚼肌三叉神经诸感觉核中枢突三叉神经节周围突

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三叉N节之中枢支经感觉根进入脑桥,痛、温觉纤维下行,止于三叉N脊束核三叉N脊束核自脑桥开始经延髓至第三颈髓后角从耳周来的痛、温觉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从口周来的则止于此核上部。因此,该核部分受损时,出现面部洋葱皮样分布区痛、温觉缺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三叉神经

解剖生理

2.运动

由三叉N运动核发出纤维,穿出脑桥,经卵圆孔出颅腔,分布于所有咀嚼肌和鼓膜张肌等三叉N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三叉神经

解剖生理角膜反射弧:角膜-→三叉N眼支-→三叉N感觉主核两侧面N核-→面N-→眼轮匝肌眼支受损-→角膜反射消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0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注意:三叉N损害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三叉N核损害可产生核性损害的特征,可仅引起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三叉N脊束核的部分损害可引起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存在眼神经受损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严重障碍时可引起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Ⅶ面神经facialn.性质—混合性特殊内脏运动性一般内脏运动性(副交感)特殊内脏感觉性一般躯体感觉性

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面肌下颌下腺、舌下腺泪腺舌前2/3味觉周围突下颌下神经节中枢突膝神经节(副交感性)翼腭神经节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面神经管内分支:走行:面神经出茎乳孔前6mm处发出——鼓室—1、鼓索Chordatympani味觉纤维(终于孤束核上半)副交感纤维(上泌涎核)性质——混合性舌前2/3味觉下颌下腺、舌下腺——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副交感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一侧周围性面N麻痹: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变浅、口角偏向健侧、皱额、露齿、鼓腮、吹口哨、闭眼不能中枢性面瘫:对侧眶部以下诸肌麻痹,而额肌及眼轮匝肌不受影响Hunt’sSyndromeMillard-GubleSyndromeFovilleSyndrome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Corti器周围突螺旋N节双极N元中枢突蜗神经→脑桥尾端→止于绳状体腹侧蜗神经核发出纤维脑桥同侧及对侧上行→外侧丘系→终止于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内囊、豆状核下部形成听辐射终止于皮质听觉中枢(颞横回)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蜗神经

临床症状1.耳聋:(1)传导性耳聋:外耳道和中耳疾病(2)神经性耳聋:耳蜗或蜗N病变引起,前者重振试验阳性,后者阴性2.耳鸣:主观听到持续的声响,刺激性病灶引起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前庭神经解剖:壶腹、椭圆束和球束周围突

内耳前庭N节中枢突前庭N内耳孔→入颅→脑桥和延髓各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调节身体平衡内侧纵束---反射性调节眼球位置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前庭神经

临床症状1.眩晕2.平衡障碍:RombergSign(+)3.眼球震颤:垂直性眼震对诊断脑干被盖部有特异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1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舌咽神经

解剖生理

1)感觉

a.舌后1/3味觉

b.咽部、软腭、舌后1/3上神经节扁桃体、两侧腭弓。耳咽管感觉下神经节

c.颈A窦、颈V球

中枢突延髓孤束核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舌咽神经

解剖生理

2)运动:起自凝核-→茎突咽肌

3)副交感-→下涎核N耳N节支配腮腺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迷走神经

解剖生理(1)感觉:A.外耳道及耳廓凹面皮肤周围突上N节中枢突三叉N脊束核B.胸、腹腔诸内脏周围突下N节孤束核(2)运动:凝核f软腭、咽及喉部肌肉迷走N背核f胸、腹腔内诸脏器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迷走神经疑核孤束核上神经节耳部皮肤喉上N喉外支喉外肌颈部胸部喉返N食管前丛(左迷走N)前干(左)膈肌食管裂孔腹部喉内支腹腔支胃后支肝支胃前支迷走N后干(右)橄榄后沟下神经节迷走N背核三叉N脊束核

黏膜感觉

腺体分泌

喉内肌声门裂以下粘膜感觉腺体分泌

声门裂以上颈静脉孔Vagusn.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迷走神经

临床症状舌、咽、迷走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

真性假性部位延髓颅N双侧皮质或运动核或f皮质脑干束病史首次发作常有两次以上卒中史且在不同侧咽反射—

+软腭反射存在早期即消失下颌反射消失亢进吸允反射—

+掌颌反射—

+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副神经

解剖生理延髓支疑核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脊髓支c1-5外侧柱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疑核→脑根→加入迷走神经→咽喉肌副神经核→脊髓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Ⅺ副神经accessoryn.

性质——特殊内脏运动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副神经

临床症状一侧副神经周围瘫患侧肩下垂、转颈耸肩无力、肌肉萎缩颈V孔综合症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舌下神经

解剖生理舌下神经核舌下N管舌肌疑舌肌(伸肌)舌骨长肌(缩肌)只受对侧支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2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舌下神经

临床症状周围-→伸舌偏向患侧、舌肌萎缩中枢性-→偏向瘫痪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5节中枢神经主要部位

损害的症状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大脑半球

解剖生理表面为大脑皮质,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习惯上称左半球为优势半球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额叶

解剖生理占大脑1/3为运动区(4区)、前运动区(6区),言语运动区(44、45区)及眼球随意协同运动区域(8区)等所在额叶通过投射纤维与丘脑、丘脑下部、锥体外系、小脑等发生联系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额叶

临床特点(一)1.精神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判断力下降,个性和人格发生变化,以双额叶前部病变为甚2.癫痫:中央前回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epilepsy→全身抽搐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额叶

临床特点(二)3.对侧偏瘫、单瘫4.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44、45区)》、失写(额中回后部)5.两眼同侧视障碍:额中回后端(8区)刺激性病灶向病灶对侧侧视、破坏性病灶凝视病灶侧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额叶

临床特点(三)6.共济失调:以步态不稳多见、向后倒的倾向7.强握与摸索反射:一侧出现定位意义大8.其他:旁中央小叶损害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可引起同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edysyndrome)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3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顶叶

解剖生理分为中央后回(为皮质的感觉中枢)、顶上小叶(实体感觉分析区)、角回(优势半球为阅读中枢)、缘上回(运用中枢)、旁中央小叶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顶叶

临床症状(一)1.感觉障碍:对侧深浅感觉障碍。2.感觉性癫痫:中央后回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半身感觉异常3.体象障碍:a偏侧忽视b偏瘫不识症c幻肢现象d偏身失存症e手指失认症f身体左右定向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顶叶

临床症状(二)4.失结构症:指对物体排列建筑、绘画、图案等涉及空间的关系,不能进行排列组合,不能理解彼此正常之间的关系5.gasman氏症候群:主要涉及角回、缘上回及顶叶移行至枕叶的病变,表现为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失写、失算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顶叶

临床症状(二)6.运动障碍:病变对侧偏瘫或单瘫7.顶叶病变的肌萎缩:好发于上肢近端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颞叶

解剖生理外侧面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颞叶

临床症状(一)1.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41、42区,命名性失语(颞叶后部)2.癫痫:颞叶性癫痫、自动症、幻嗅、幻味、幻听、似曾相识3.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表情淡漠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颞叶

临床症状(二)4.偏盲:视放射环绕脑室下角经过颞叶,故颞叶特别是其深部病变,可出现视野缺损,常为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偏盲5.共济失调:对侧半身共济失调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枕叶

临床症状(一)为视觉中枢,主要临床症状:1.中枢性偏盲2.识别功能障碍:如失语,视觉失认3.视觉发作,枕叶癫痫:视觉发作,幻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内囊

临床症状分为前肢,膝部,后肢典型的病变产生:对侧偏瘫、偏盲(同向)、偏身感觉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4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基底节病变

解剖及临床表现由尾状核和苍白球组成,红核、黑质、丘脑底核也包括在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概述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分为五部分: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上丘脑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diencephalon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丘脑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核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脑痛)、止痛剂无效2.对侧动作性震颤或偏身共济失调、伴舞蹈徐动症3.情绪不稳:有强哭强笑倾向4.短暂性对侧轻偏瘫:病灶附近水肿,影响内囊有关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下丘脑

视前区——视前核视上区—

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前核结节区—

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乳头体区—乳头体核后核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皮质下中枢,也是有决定意义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受损→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下丘脑3.摄食障碍4.性功能障碍5.睡眠觉醒异常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间脑

上丘脑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体,可出现parinaud综合征,表现:1)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2)眼球垂直性同向运动障碍,特别向上凝视麻痹(上丘)3)神经性聋(下丘)4)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常见病因为血管病变,肿瘤、感染症状特点:病变同侧的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交叉性麻痹脑干受损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的平面来判断的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5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脑干

主要综合征(一)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多见于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主要临床表现有:a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b吞咽、构音障碍,咽反射消失c同侧头面痛温觉障碍、麻木d向病灶侧倾倒和同侧肢体共济失调e同侧horner综合征f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脑干

主要综合征(二)

(2)延髓内侧综合征:延髓锥体病变时,对侧上、下肢中枢性偏瘫,内侧丘系和舌下神经纤维受损时发生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和同侧舌肌的瘫痪和萎缩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脑干

主要综合征(三)

(1)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变在桥脑腹外侧部,表现为:病侧眼球不能外展与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2)foville综合征:病变位于桥脑一侧接近中线处,表现:两侧眼球向病侧水平凝视不能,病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中枢瘫痪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脑干

主要综合征(四)中脑腹侧部综合征weber综合征:病变位于大脑脚底,累及锥体束与动眼神经,出现病灶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面瘫多见于天幕疝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三章病史采集

和神经系统检查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第一节病史(略)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一)(一)意识状态

1.嗜睡somnolrnce:病态睡眠状态、能唤醒、唤醒后能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后又入睡2.昏睡stupor:熟睡状态、较重的痛或较响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醒后能做简单的回答,刺激停止后又转入熟睡本文档共187页;当前第16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58分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二)

3.昏迷coma:病人的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一般刺激语言甚至疼痛刺激所唤醒。如合并精神状态不正常,可区别为:意识模糊confus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