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下注射抗凝剂的改良方法演示文稿1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优选皮下注射抗凝剂的改良方法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3学习内容皮下注射的基本概论皮下注射抗凝剂的改良方法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4皮下注射法的基础知识【定义】皮下注射,简写H,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5【目的】
-不宜口服给药、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用药
【皮下注射部位】
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
后背
大腿外侧方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操作步骤】—穿刺(抽回血)—推药—拔针—按压—操作后处理用物6进针角度30°-40°,深度为针梗1/2-2/3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7【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健康教育】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皮下注射基本操作标准就基本如上所述,但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药品、病患体质、和病情需要,需要特殊对待和处理。例如特殊抗凝剂(低分子肝素)、生物制剂(胰岛素、戈舍瑞林等)8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皮下注射抗凝剂的改良方法注射部位注射方法9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
以依诺肝素为例:
4000AxaIU/0.4ml/支
6000AxaIU/0.6ml/支
10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用药部位的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范围小皮下脂肪层相对薄皮下组织菲薄易刺入肌肉层肌层毛细血管丰富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11腹部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多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部位的选择〗
腹部脐上5cm至脐下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避开脐周1-2cm),左右交注替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12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注射方法〗注射部位选择腹部,有规律地轮换。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不用排气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cm~6cm大小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针,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不抽回血。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注射毕停留10s。用棉签轻按穿刺处,垂直拔出注射器。用指腹轻压穿刺口3-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度。本文档共14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51分应用循证实践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医疗安全。(1)注射部位选择腹部,有规律地轮换(IB级证据)多篇文献提出有规律地更换腹部注射部位,能明显减少出血。建议注射部位为脐周左右10cm,上下5cm,避开脐周l~2cm,每针间隔2cm皮下注射。(2)注射前不排气(VB级证据)临床上使用的抗凝剂多为预灌针剂,注射时不必排气,针筒内有0.1m1的空气,注射时将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完毕该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处,使得针筒内无药液残留,保证了剂量的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3)穿刺角度:提捏皮肤垂直进针(IB级证据)左手拇、示指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凸起皱褶,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抗凝剂,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注射前不抽回血(IB级证据)
2011年出版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规范,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技术中没有“抽回血”的步骤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握笔式),很难抽回血。(5)注射速度采用10s持续注射后等待10s再拔针(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