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部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2023届陕西省部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2023届陕西省部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2023届陕西省部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2023届陕西省部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I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说美丽的渤海湾是个宝瓶的话,那么从盘锦和营口入海的辽河、大辽河就是东西两枝插在宝瓶

里的海百合。这两条从远古走来的河流,哺育了生生不息的辽沈大地,勾画出一幅①的千里江山图。东面

的一枝看上去形如人们常用的剪刀手。中指是八百里浑河,食指是著名的太子河。浑河发源于抚顺市清原

县的滚马岭,其名字始于辽代,取河水浑浊之意,在辽之前则有辽水、小辽水之称。浑河如同一条弯曲的

海百合花茎,沈阳、抚顺两座几乎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这支海百合③的“大腕”。太子河几乎与浑河等长,

据说太子河因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曾隐匿于此而得名。太子河旧称衍水、梁水,所经之地多有鱼米之利。太

子河这根长茎可谓硕果累累,哺育出的城市有本溪、鞍山、辽阳。浑河与太子河在一个叫三岔河的地方相

遇,形成了长度约一百公里的大辽河,然后从营口注入渐海。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

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正确填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重要句子修辞方法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解答】(1)①处需填入修饰“千里江山图”且是形容水辽远绵延的成语,故填入“绵延不绝”;绵延不绝:

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②处,两座城市形成一条弯曲的海百合,那么两座城市距离很近,这里填“融为一体”;融为一体:融合为

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③处成语修饰“大腕”,即“有实力的人”,这里运用拟人,说这两座中心城市有实力,也确实如此,故填

入“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致。

(2)“太子河这根长茎可谓硕果累累,哺育出的城市有本溪、鞍山、辽阳”句中“哺育”一词赋予太子河

以人的情感和行为,是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太子河滋养沿河城市的状态,同时也融合着作者对太

子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1)①绵延不绝②融为一体③名副其实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太子河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写出了太子河滋养沿河城市的状态,表

达作者对太子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借代、对偶、通感等。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这些宝贵遗产承载着传统治水技术、经验和智慧,镌刻

着中华文明绵延不息、永续发展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博大精深的智慧力量。

在治江理水的宏阔实践中,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应充分汲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所

蕴含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势而为、就地取材的治水理念以及系统治理的思路与方法,把中华民族在

长期治水实践中积累的“善治国者必善治水”“上善若水”等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传承好弘扬好。江河安澜,

才能保障民族永续发展。放眼中国,一座座水利设施省然屹立,一条条灌溉渠道密布山野,一个个水源工

程跨越南北、互济东西,“四横三纵”的新水网串联起②、云阔天高的自然画卷,书写着蓬勃浩瀚、

举世瞩目的绿色传奇,映射了③的美丽中国。当前,要做好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通过编制实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立法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灌溉工程遗产,并通过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方

式,让其“扮靓”百姓幸福美好生活。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分析画横线句子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17.①源远流长②山清水秀③日新月异

18.①运用排比句式,由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②形式上,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文章气势。③

内容上,语意连贯,突出了我国水利建设在水利设施、灌溉渠道、水源工程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和“博大精深”并列使用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

长。比喻历史悠久。

②此处说新水网串联其自然风光的美好,和“云阔天高”并列使用,可填“山清水秀”。山清水秀:形容山

水风景优美。

③此处说美丽中国因水利设施的进步而发展变化快,有新气象,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

化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特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座座……”“一条条……”“一个个……”三组句子句式相同,句意相关,为排比句式。

形式上,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能增强文章气势。

内容上,“水利设施婚然屹立”“灌溉渠道密布田野”“水源工程跨越南北、互济东西”三组主谓短语语意连

贯,突出了我国水利建设在水利设施、灌溉渠道、水源工程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凸显祖国水利工程的巨

大成就。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是秋天的精灵。历经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平日里貌不惊人的芦苇们也迎来了生命中

最为期待的时光,一团团的芦絮争相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

大节日。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①的美景,却能给人清爽怡人的感受。

又是一年深秋时,漫天的芦花②,一片苍茫,因而第结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和亮丽的闪光灯。在蜗居

的边关小城,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了③—的旅游城市,再加上直达昆

明的高速公路的通车,每年来河口或经河口前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住人

口不足十万的边关小城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深秋时,正是河口一年当中最凉爽怡人的时候。

当北方已经寒风嗖嗖时,深秋的河口正是养人的时候,太阳暖烘烘地照着,照得游人的心也暖烘烘的。于

是,沿着红河及南溪河两岸依次开放的芦花也就成了河口的一大美景,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气

势逼人的,决不轻易服输。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7.①五谷丰登②浩浩荡荡③闻名遐迩

18.①文中把芦絮抽出、芦花绽放,比拟成人的争先恐后,突出了其誓与五谷丰登比肩的样子。②表达了

面对芦花绽放的盛大场面的喜悦之情,使表达显得活泼。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及“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

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农作物丰收的场景,然后想表达芦苇不能带来丰收的意思,可以填入“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第二空,从前文“漫天的芦花”与后文“一片苍茫”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芦花的气势浩大,可以用“浩

浩荡荡”。“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第三空,结合“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的旅游城市”和后文“每年

来河口或经河口前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小城河口已经成为远近

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可以填入“闻名遐迩”。“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芦苇本是植物,它没有思想和情感,但在“一团团的芦絮争相

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中,作者赋予芦苇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把本是自然规律的芦絮抽出、

芦花绽放等现象,比拟成人的争先恐后;“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则贝武予芦苇主观意识,

从而突出芦苇誓与五谷丰登比肩的样子。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让本来是客观事实的事物具有了主观色彩,赋予芦苇以人的特性,让表达更加生动

活泼,表达了作者面对芦花绽放的盛大场面的喜悦之情。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55年前,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举世震惊。从第一颗原子

弹成功(1964年10月16日)到第一颗氢弹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一跨越速度远快于当时其

他四个有核国家,而且赶在了法国的前面。

1955年1月,中央经过多次讨论,做出了要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不过,伴随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

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从此走上了①的道路。

冬天,风雪交加、飞沙走石,大风时常掀开帐篷,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

个成了“土行孙”;夏天,太阳像火盆,烤得人挥汗如雨。这就是我国第一个爆轰实验场。但恶劣的外界条件

丝毫没有影响到以钱三强为领军人物的一批科学家的工作热情。他们战严寒、斗酷暑,②地工

作。

辛勤的工作换来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核武器研究

所强大的研究力量,再加上黄祖洽和于敏轻核理论组的力量,两股力量_____③______,各自发挥所长,很

快便有了中国的氢弹奇迹。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请分析画横线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

(2)本题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

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

【解答】(1)①结合前文”中苏关系出现了裂痕”的语境可知,中国的原子能事业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此处可

填“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②结合“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的语境可知,此处是说可填表示勤奋工作的“夜以继日”或“废寝忘食”。夜以

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③结合“两股力量”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表示团结一致的“同心协力”。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冬天,风雪交加、飞沙走石,大风时常掀开帐篷,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个成

了“土行孙”:夏天,太阳像火盆,烤得人挥汗如雨

(2)“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个成了,土行孙,”“太阳像火盆”“挥汗如雨”运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试验队员们的被子”比作“土行孙”,将“太阳”比作“火盆”,将“汗”比作“雨”,这些比喻形象

生动地表现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科研人员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冬天,风雪交加、飞沙走石,……夏天,太阳像火盆.....”运用对比手法,将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暑进

行对比,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及试验队员们的不畏艰险的精神。

答案:

(1)①自力更生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③同心协力

(2)①此句使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②将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暑进行对比,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

劣。③将“试验队员们的被子”比作"土行孙”,形象地描绘了科研人员灰头土脸的样子;将太阳比作火盆,表

现了天气的炎热。④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凸显了科研人员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

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艺术创作,除了要有灵感,更多的是对生活要有深切的体验。能把日常的生活状态不带半点拼

凑痕迹地写进词里,恐南唐后主李煜与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外无他。

李煜,少年无心宫中争夺,向往自由文人的生活,其作品前期大都描写宫廷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

对其中的沉迷与陶醉,他毫不掩饰,始终保持纯真的性情。后期的词作,主要是描写词人的那种亡国之痛,

可谓血泪至情,他不愿做皇帝却被推上了皇位,做了皇帝却又成为阶下囚,这种苦痛,非一般人能及。而

也正因如此,才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难怪《人间词话》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分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也是①。她出身名门,自小生活环境优

越,成长过程中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和政客均有来往,天赋加上环境使得她取得不小的成就。前期她的词作

大多描写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体验至真至切,语言②。我们从词的内容也不难看出,词人那时的生

活的确是优越无忧的。“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先后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这种痛苦经历使得词人的风格发

生巨大变化,词人本多情,更何况遇到这样的变故?“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满眼的凄凉与亡国痛,

怎能让词人再有先前的欢愉?也正因如此,其后期词作有了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

他们二人,一个词中之帝,一个婉约之宗,有着相似的境遇:不但是人生经历而且词的创作,都可以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更重要的是,在他们都是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了词作的巅峰。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靖康之难”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切道出了离家游子的期许和渴盼。

B.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农校的稻田,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答案】17.①大相径庭②毫无顾忌③物是人非

18.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

的苦痛之后,才登上了词作的巅峰。19.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前期她词作大多描写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我们从词的内容也不难看出,词人

那时的生活的确是优越无忧的”“‘靖康之难’”,李清照先后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可知,李清照前后两个

时期的生活差距非常大,故可用成语“大相径庭”。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第二空,根据后文“我们从词的内容也不难看出,词人那时的生活的确是优越无忧的”中的“无忧无虑”

可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用词上应是没有顾虑的,所以可用成语“毫无顾忌”,毫无顾忌:对违反道德的

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第三空,此句是引用的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中的诗句,原句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引

文应与原诗句保持一致,所以应用成语“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

的人了。多用于表达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语病有二:

(1)“不但是人生经历而且词的创作”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其前后应为条件关系,所以应修改为“无论是

人生经历还是词的创作”;

(2)“在他们都是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了词作的巅峰”成分残缺,缺主语,保应改为“他

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了词作的巅峰”。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靖康之难”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A.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B.引号的作用是强调、突出;

C.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

D.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的称谓。

故选D。

陕西省202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而是有着详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二。《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

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

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

子近视,已迫在眉睫,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认

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苗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

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

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7.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7.危言耸听触目惊心不以为意

18“根据”“显示”句式杂糅,任保留其中一个;“超过”和“多”保留一个;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绝非”一词代表和后面的“有详实的数据支撑”语意相反,强调学生近视趋势让人震惊,故使用

“危言耸听”。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第二空:语境指看到数据让人震惊,故应使用“触目惊心”。触目惊心:指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

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

第三空:语境指家长对孩子近视不重视,故应填“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

事抱轻视态度。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根据”和“显示”句式杂糅,去掉一个;

不合逻辑,“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错,“超过”与“多”矛盾.

陕西省渭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田间劳作,烧火做饭、邻里互动……这些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网上却吸引了成千上万人

的围观,成就了一个个农村网红。不过,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的现象,也引发不少专家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①,而是基于当下农村网红发展动态的理性预警。互联网经济是注意力经济,

网民可以爆炸式追捧,也可以潮水般退去。当最初的新鲜感失去之后,农村网红靠什么留住粉丝?显然不

是简单的耍宝、恶搞就可以的。很多人通过李子柒、张同学等人,看到了当下的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各

种可能。只是,农村网红一拥而上,必然会出

现②的情形。低门槛必然带来低质化,便捷性必然导致软约束。若不给予足够重视,不排除会出

现大量农村网红被“拍在沙滩上”的局面。

各地各部门应该对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的同时,多一些监管的思路和办法,要做到包容和规范并重,

约束和激发同步。总的来说,农村题材大有可为,网红经济③O农村网红目前呈现出来的生机和

活力,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更蓬勃的势头、更生动的实践、更美好的愿景,还在后面。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7.(3分)①空穴来风/杞人忧天②泥沙俱下/鱼龙混杂③方兴未艾

(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18.(4分)各地各部门应该在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多一些监管的思路和办法,要做到包容

和规范并重,激发和约束同步.(文中句子有三处语病。其一,“对……的同时”,介词使用错误,把''对"

改为“在”;其二,“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成分残缺,改为“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政策”;其三,“约

束和激发同步”语序不当,根据前文“在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多一些监管的思路和办法”,

可见先言“包容”后言“约束”,先言“激发”后言“约束”,所以改为“激发和约束同步”。答对一点得1

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19.(4分)①运用比喻,将网民的追捧比作爆炸来临,网民的退去比作潮水退潮,形象地表现出互联

网网民猛然出现又猛然散去的现象。②运用设问,引发读者对农村网红命运发展的思考。(每点2分。)

20.(3分)A(选项及文本中的引号都表特殊含义,B专有名词,C表强调,D表讽刺。)

21.(6分)①适当的哭泣对人体也有好处;②那些不爱哭泣的人;③但是也要注意时间。(根据前后文

可知,第①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再根据下文“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泣后……”可知第①句应填哭

泣对身体的好处;第②句前是分号,可知第②句后面与前文是并列关系,根据“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

泣后,”可知第②句应与之相反,填“那些不爱哭泣的人”;由前文的“虽然”可知第③句与之成转折关系,

而下文说的是哭泣时间太长的弊端,可知第③句应该填“但是也要注意时间”。)

22.(60分)[参考立意]①紧跟时代潮流拒绝刻板定义;②不拘泥于传统定义,迎接广阔发展天地;

③创新需要少些刻板印象,多些宽容接纳;④挣脱束缚重新定义,个性发展。

[材料解析]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芭蕾舞的传统定义(演员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

其出,芭蕾舞定义的改变(只要舞蹈符合芭蕾舞的规范和结构形式,都可算作芭蕾舞);其三,芭蕾舞定义

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员又请求封禅,皇上说“你们都认为登上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事,朕不这样认为。如

果天下太平,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害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

代难道认为文帝的贤能不如始皇吗?再说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登上泰山之顶,封筑数尺高的泥土,

然后才算表示内心的诚敬呢!”群臣仍然不停地提请求,皇上也有意听从,唯独魏征认为不可以。皇上说:

“你不想让朕封禅,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魏征)答:“很高了。”“德行不深厚吗?”(魏征)答:

“很深厚了。”“国家还不安定吗?”(魏征)答:“安定了。”“四方夷族还未归服吗?”(魏征)答:“归服

了。”“年成还未丰收吗?(魏征)答:“丰收了。”“吉祥的征兆没有出现吗?"(魏征)答:“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