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_第1页
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_第2页
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_第3页
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_第4页
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状况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对新世纪高校由于扩招引起的音乐教育质量的下降,以及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已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即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向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高等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探索了由于扩招以及传统音乐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音乐教育质量下降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并提出了思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世纪高等音乐教育扩招状况思考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已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即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向。自从1998年高校开始增加招生数量以后,一方面带来了一些新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长期累积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既有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也有观念和认识上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由扩招直接带来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起开始“扩招”,它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或许远远大于高等教育自身。在这个“扩招”过程中,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人均经费却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扩招后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全部投入仅为按标准所需投入的一半,相应的音乐教育经费投入也在减少,导致教学条件的全面吃紧。如:人均教学音像设备、音响、图书资料、乐器等的拥有量的减少;学生人均琴房、钢琴及其他乐器使用率的降低。一些学校,学生人均琴房使用率甚至降为1—2小时,特殊时候有的学生一天连1个小时练琴时间都无法保证。长此以往,显然教学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师资力量短缺。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扩招后,教师不得不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如专业课教师的周课时数由原来的10节左右到现在的30节左右;专业小组课改为大班课等等。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精心辅导。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3.生源质量下降。显而易见,这是招生门槛降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也是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它,只能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去更好地解决它。

二、由扩招间接引发的问题

1.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粗放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而对于高等音乐教育是否走向“大众化”,人们几乎没有系统探讨过。由于高等音乐教育一直是从属于高等教育的整体,它缺少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因此,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高等音乐教育因为“热门”而成为规模扩张的主要承载区之一,高等音乐教育缺少自身的“大众化”思维。因此,在艺术院系热招、扩招、办学形势大好的背景下,存在着严重的质量担忧。这种担忧正在成为制约高等音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2.高等音乐教育规模扩大却不能保证质量。在音乐院校在学生大量涌入的条件下,其校舍、器械和师资力量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模式已由原来的“精耕细作”被“粗放式”经营所替代。它带来的质量问题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都将给其继续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

3.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经济效应,使得某些高校在教学条件还无法适应教学的情况下,纷纷成立了音乐系或音乐学院,表现出较强的商业性和短期性。音乐教育的合理定位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与质量滑坡,在办出特色,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扩大规模。而一些学校往往是不顾现有的办学实力,通过组建新兴学科与专业来达到数量扩张的目的,这样的数量扩张必然是以质量下降为代价的。

三、传统音乐教育体制固有的弊端

1.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音乐教育是精英音乐表演专才的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有所改善,这直接体现为综合大学艺术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人们对专一表演技能固有的崇尚情怀,以及至今仍旧无法舍弃的对表演技艺的盲目追求仍然没有完全转变。因此,虽然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但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仍遵循着旧有的套路和思路,各高校音乐教育整体专业设置结构依然相互抵触。

2.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现行的“宽进宽出”制度是造成音乐教育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需要人们长时间地学习与练习(乐器演奏),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天赋。而高等音乐教育的选拔和淘汰过程是在入学前完成的,现行的“宽进宽出”,只要学生能迈入高校的门槛,几乎就意味着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受过高等音乐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没有对毕业生进行严格把关的情况下单方面地把入学门槛降低,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毕业生质量必然出现一个整体性的滑坡。

3.办学特色欠缺。学校把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简单地理解为聘请名师、增加硬件投入、上热门专业等。这些问题在各类院校的音乐教育中都普遍存在。如:各院校新办的舞蹈、模特、影视及师范教育中音乐表演等专业,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教学基础设施上都比较弱,再加上专业设置过于追求功利性,因此教育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4.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科研水平相对落后。这种落后同我国音乐教育院校传统的精英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培养手段有关。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音乐教育体制上的问题,而这种体制从根本上的转变是必须要以扩招所产生的良性的竞争环境为运作平台的。

5.教学手段落后、教材陈旧、教师责任心不强。这三个问题事实上是三位一体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高校管理和监督体制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竞争机制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这些问题是音乐大众化教育所不容回避的。这些问题在扩招前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精英化教育所面对的是少部分自身音乐素质较高的人,才没有凸现出来。只有将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我们才有可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从长期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必要措施,在短期内它是解决我国各方面人才紧缺的有力手段和措施,并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延缓就业。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初期,高等音乐教育跟上了这个趋势,但它缺失主体意识与质量保证,对自身的特有规律研究不足,实践探索先于理论论证。因此,对隐藏在现行音乐教育体制中的若干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在扩招中予以解决。这既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一种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以扩招为契机,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专业技能院校的音乐教育,而且还包括教学型及研究型等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各学校分工明确且各具特色,能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这种体制对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2.重构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按人才成长的规律而有机组成的一系列教育过程的统一,它本身也是柔性的,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我国传统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基于专业教育的思路,在适应性上滞后于时代要求,在结构上过于刚性,新时期的社会变革要求重构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高等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中,以教学计划为核心的进度安排是固定的,这种安排带有计划时代的浓重色彩。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化的要求,传统的刚性培养模式显然力不从心。因此,重构柔性化的高等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提高其社会适应性、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根本要求。

3.加强国内外交流。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探索和扩展与国外有实力的教学机构合作办学的发展模式及发展空间,并采取多种渠道以多种方式进行国际交流,包括留学进修、参观考察、访问演出、学术研讨等,以开阔眼界,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实现高校内部以及专业院校之间的相互开放。比如高校内各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各专业音乐院校之间、音乐专业院校与其他高校之间音乐及相关课程互选、互相承认学分等。这种学科之间的互为开放,一方面,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音乐文化的普及;另一方面,对专业音乐教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重大意义。

5.高校音乐教育与其面对的适用单位互相开放。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与适用人单位的合作模式。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基本是灌输式的,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类现象以音乐师范教育最为突出。因此,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其适用单位的相互开放,使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不足及即将走入单位的实际需求。

6.建立和完善“宽进严出”制度,彻底改变原有的“严进宽出”和现有的“宽进宽出”现象。学校在市场淘汰之前就应该先进行一次自我淘汰,这对保证学生质量、保证学校的品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高校扩招包括高等音乐教育的扩招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阶段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因此,要完善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体制,解决长期存在于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各类深层次问题,就一定要借扩招这股东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合理规范教育教学体系,必将促进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步入良性的循环运作轨道中来。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