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过:“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中华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学习各种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中华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起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二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1、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中国化: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历朝历代演变,逐渐向中国本土化演变,并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过程。佛教的传入对丰富中华文化等产生了巨大作用,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又是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①两汉: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融合;③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的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①哲学观念、逻辑思维:佛教哲学本身蕴藏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启迪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②文学艺术:佛教内容及其理念体现和渗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词、书法、绘画中,为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③建筑:中国的建塔艺术受佛教影响,又融人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④语言学:开阔了中国音韵学的视野,佛教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国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词语⑤生活:宽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以及各种各样的音乐和礼仪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上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1912年,有人撰文指出;“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在“五四”前后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西方文化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西方文化传入过程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西方文化传入过程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清朝时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搅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②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迅速传入。a.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b.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持洋务运动,派遣严复、詹天佑等留学生,1862年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1868年创办专门翻译、引进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c.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意欲学习西方、改革政体,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d.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爆发,封建旧道德、旧文化遭到抨击;e.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影响①政治上: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变法和革命运动,从戊戌变法的发起开始,到晚清新政、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国议会制度的推行、五四运动等等,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等等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②经济上:新思想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观念,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实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文化,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科学的影响受到强烈的批判。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风气日益加浓。④社会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广播、电影等新事物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一些传统陋习被逐渐废除。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①伴随列强的入侵而引发,具有被动性,以救亡图存为宗旨。②西学的传播渠道广泛;建立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教士和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③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④学习阶级、阶层广泛: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民主共和”;先进民主主义者提倡“马克思主义”。④西学传播影响深刻:西学的引进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文化体制,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运动、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①思想上:对封建礼教由维护转为批判;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②文化上:推动中国文化由一元走向多元,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二(一)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二)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儒学的传播: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推了“推古朝改革”……唐帝国建立后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二百多年中,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在返日的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中国周边国家受中国的影响深刻,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东亚国家的呢?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文化在亚洲传播的过程:(1)公元前4—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1)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和中国的基本一样。(2)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中华文化在欧洲是如何传播的?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经典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等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传入欧洲,火药武器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起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5)总之,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华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1)造纸术、印刷术的应用促进欧洲的思想解放。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15世纪欧洲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创用,促进了当时欧洲的教育事业的开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2)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并发展为武器,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使依赖冷兵器的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不堪一击。(3)儒家哲学思想激荡着德国的古典哲学,如自然神观、无神论、唯物论和自然主义等。(4)重农主义对法、英古典政治经济学有一定的启迪,英国古典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以此抨击欧洲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5)中国的古典经籍、工艺美术、绘画和建筑艺术等西传,在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深入探究唐文化广泛传播的原因:(1)原因: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②开放的社会风气,对外交往频繁。③唐朝前期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意义:中国的汉字、儒学、律令、建筑等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文字、书法、教育、建筑、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地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随堂训练1.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造纸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印刷术

D.火药和指南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火药和指南针。只有D符合题意。所以选D。D随堂训练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而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C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发生;故选D。D随堂训练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3.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解析:1876年正处于洋务运动开展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这一时期近代企业在中国兴办,近代科技在中国有较大的需求。《格致汇编》开设的“互相问答”栏目反映了西方科技在中国受到较大关注,这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当时兴办实业的需要,故C项正确。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有关科技知识的问题占大多数,这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得到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对科技的需求,但不能体现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C随堂训练4.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D.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解析:根据题意,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具体的经文屡遭改动,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说明在佛教的中国化中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C随堂训练5.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